NSMB:科學家發現調節基因組複製的代碼信號

2020-12-05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三年前,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首次對幹預細胞重要過程的特殊蛋白進行了描述,該細胞過程即細胞分裂期間遺傳物質的複製過程,當時研究者發現,DNA複製的關鍵基因組區域充滿著特殊蛋白的修飾,即為小分子泛素樣修飾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SUMO)的修飾(SUMOylations),而在其它區域中卻是泛素化作用,研究者並不清楚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刊登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中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員揭示了基因組特殊區域中這些化學標誌物之間如何維持平衡,實際上這對於遺傳物質的分裂非常關鍵,在該過程中,USP7蛋白會攜帶隨從分子形成部分複製體,即便進行DNA複製的一系列蛋白,同時還會消除複合體中的泛素化的標記物。研究者Fernandez-Capetillo說道,USP7可以扮演「交警」的角色,其會調節複製體附近的「交通信號」標誌物,而消除泛素作用則會抑制複製體中的蛋白質被釋放,從而就有利於DNA複製過程的進行。

此前研究者發現,複製體包含有50種不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參與了遺傳物質複製的精細化過程,有些蛋白質可以打開DNA雙螺旋,有些則幫助進行DNA的複製,為了理解USP7的角色,及其在DNA複製過程中對泛素標誌物的切割活動,研究者利用了先進的蛋白工具進行研究。研究者說道,複製體蛋白可以同時被修飾,即泛素化修飾和SUMO修飾,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些過程發生的過程,如今研究者卻發現,USP7可以消除蛋白質上的泛素標誌物,而這些標誌物同樣還會在複製區域內被SUMO修飾,這或許就解釋了為何存在低濃度的泛素化作用而存在較高水平的SUMO修飾。

SUMO修飾和泛素化之間的平衡可以幫助建立一種特殊代碼來調節複製體中蛋白質的濃度,如果蛋白被SUMO修飾,那麼複製體中就會富含這種蛋白,但如果其被泛素化修飾,那麼其就會被「驅逐」。目前USP7抑制劑或可在臨床前實驗中被用作新型的抗癌製劑,研究者指出,USP7抑制劑可以提高p53的水平,從而引發腫瘤細胞死亡,而本文研究數據顯示,USP7對於缺失或存在p53細胞的基因組複製必不可少。

基於本文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分子或許對於抗癌製劑並不具有特殊性,而他們認為這些分子抑制細胞分裂過程並不在乎細胞是否處於癌變或者正常狀態,因此未來其用於抗癌治療或許還需要再進行考慮。(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USP7 is a SUMO deubiquitinase essential for DNA replication

Emilio Lecona, Sara Rodriguez-Acebes, Julia Specks, Andres J Lopez-Contreras, Isabel Ruppen, Matilde Murga, Javier Muñoz, Juan Mendez & Oscar Fernandez-Capetillo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by ubiquitin (Ub) and Ub-like modifiers regulates DNA replication.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chromatin around replisomes is rich in SUMO and poor in Ub, whereas mature chromatin exhibits an opposite pattern. How this SUMO-rich, Ub-poor environment is maintained at sites of DNA replication in mammalian cells remains unexplored. Here we identify USP7 as a replisome-enriched SUMO deubiquitinase that is essential for DNA replication. By acting on SUMO and SUMOylated proteins, USP7 counteracts their ubiquitination. Inhibition or genetic deletion of USP7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Ub on SUMOylated proteins, which are displaced away from replisomes. Our findings provide a model explaining the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of SUMO and Ub at replication forks and identify an essential role of USP7 in DNA replication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SP7 inhibitors as anticancer agent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一個由KAUST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研究成年人基因組及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來自KAUST的Valerio Orlando實驗室一直在研究Ezh1的作用,該基因在成熟組織中的功能研究在近25年來毫無進展。
  • 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調節DNA複製起點機制
    2020年1月4日訊/生物谷BIOON/---DNA複製是一種受到嚴格控制的過程,這可確保在細胞增殖過程中基因組的精確複製。複製起點(replication origin)決定了基因組複製的起始位置,並調節了整個基因組複製程序。人類基因組包含成千上萬個的複製起點。但是,每個細胞周期僅使用其中的10%。那麼如何選擇複製起點呢?
  • ...SARS-CoV-2或能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來感染宿主細胞並進行複製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和吉森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SARS-CoV-2如何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genome origami)來成功感染宿主細胞並在其中進行複製,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靶向作用病毒基因組特殊部位的有效藥物,從而治療
  • 美國科學家鑑定出哺乳動物DNA複製順式時空調節元件
    近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JoDavid Herbert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雜誌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Identifying cis Elements for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Mammalian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CRISPR技術鑑定出了哺乳動物DNA複製的順式時空調節元件
  • B肝複製深入研究,中德科學家發現,O-glcN醯化調節自噬
    ,中德科學家發現,O-glcN醯化調節自噬當B肝病毒感染宿主後,主要感染人體肝細胞,正鏈需要以負鏈為模板進行複製和延長,以實現完整環狀。基於現有掌握對B肝病毒複製過程的了解,德國和中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了一項科學研究,O-glcN醯化通過多水平調節細胞自噬來調節HBV複製,本研究於2020年9月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The FASEB Journal
  • Nature子刊:發現全新表觀遺傳學基因調節機制
    2017年6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個由KAUST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研究成年人基因組及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7年前,Orlando教授的研究組發現Ezh1可以與許多正常情況下啟動的基因啟動子結合。「我們發現這些典型的表觀遺傳學抑制因子與活性基因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的推測是它們可以抑制這些基因的表達,」Orlando說道。他們猜想這種抑制作用可能在壓力情況下發揮作用,他們就給肌肉細胞施以壓力,發現只有表達Ezh1的細胞中才能觀察到抑制現象。
  • 皰疹病毒複製過程被我國科學家發現
    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到了微小的皰疹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過程,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病毒學雜誌》上。單純皰疹病毒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病毒之一。據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卓然介紹,皰疹病毒的DNA複製過程是病毒裂解感染階段的核心事件。皰疹病毒是一種體積微小的球形病毒,直徑約為180納米。皰疹病毒基因組則是棒狀結構,直徑35-40納米、長度160納米,而普通螢光顯微鏡的解析度不超過200納米,因此存在分辨不清病毒基因組的不同區域,難以觀察到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等細節問題。
  • DNA是如何複製的?這個秘密被科學家揭開
    分子生物學教授David Gilbert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究一個謎題:關鍵的細胞過程是如何被調節的?這對未來的遺傳學研究意味著什麼?12月27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教授David Gilbert和博士生Jiao Sima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DNA分子上有一些特定的位點控制著DNA及其相關物質的複製。在細胞中,DNA及其相關物質以一定的間隔進行複製,這一過程對所有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DNA複製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被發現的,但科學家至今一直未能準確理解這一過程是如何被調控的。
  • 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大噬菌體 基因組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
    科學家們發現了數百種異常巨大的殺菌病毒,它們的能力通常與活的有機體有關 其中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噬菌體:它的基因組有73.5萬個鹼基對長,幾乎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這個已知最大的噬菌體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的基因組大得多。 「我們正在探索地球的微生物群落,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病毒細菌是生物的一部分,能複製實體,,但我們對此知之甚少。」
  • 科學家完成對66種癌症類型中2.8萬份腫瘤樣本的基因組分析...
    2020年8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A compendium of mutational cancer driver ge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來自66種癌症類型的2.8萬份腫瘤樣本的基因組進行分析識別出了568
  • 廣州中醫藥大學發現質體基因組與細胞核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
    ,發現質體基因組損傷試劑ciprofloxacin(CIP,一種誘導產生細胞器雙鏈斷裂及ptDNA重排的DNA解旋酶抑制劑)可引起內源性複製及細胞周期的改變。與CIP類似的是,質體基因組穩定性因子Whirly1(WHY1),Whirly3(WHY3)和HOMOLOG OF BACTERIAL RECA(RECA1)共同缺失的擬南芥突變體reca1why1why3中也發現內源性複製及細胞周期改變的相似情況。這些發現證實質體基因組不穩定可以引發內源性複製及細胞周期進程的改變。
  • 科學家在半水生藻類基因組中找到了陸地植物起源的部分秘密
    科學家在柱形鼓藻基因組中發現了所有適應陸地生活的痕跡,這有助於了解早期陸地植物所需的機制和遺傳。 儘管輪藻門中的某些藻類是分枝狀的,看起來像早期的陸地植物,但分子數據顯示,他們的共同祖先具有較簡單的絲狀形狀。
  • 探索人類基因組「荒漠」中的秘密[圖]
    這種酶對與組蛋白結合的DNA影響很小,卻會切斷與其他調節蛋白連接的DNA,如轉錄因子。對被切掉的DNA測序表明,在不同細胞類型中,這裡都是蛋白質的結合位點。他們共發現了約290萬個這種位點。其中約1/3發現於一種細胞類型中,而所有細胞類型都有的位點僅3700個,這表明基因組在不同細胞之間調節的差異,是造成細胞與細胞之間差異的主要原因。
  • 我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
    我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  陸地植物的共同祖先原來是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所合成生物學中心程時鋒團隊聯合多位科學家發布一項重大成果:他們發現了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成功揭示了其與陸地植物共同祖先,在5億年前突破了乾旱適應成功登陸的分子機制。  地球上的生命從誕生,到海洋出現,再到出現原核生命、真核生命,經歷了數十億年的漫長進化。
  • 國內科學家又一新發現: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
    據報導稱,近日,我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所合成生物學中心程時鋒團隊聯合多位科學家發現了兩個最新的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成功的揭示了它們與陸地植物共同祖先登陸的分子機制。據悉,此次研究發現兩個雙星藻基因組的祖先居然從土壤細菌中「偷」或「借」來了兩個關鍵基因:GRAS和PYL。這兩種基因是陸地植物祖先適應陸地生境的關鍵分子信號。
  • 細菌的核區和基因組
    【基因組】細菌的基因組一般是作為具有一個複製起點的獨立單位而進行複製的,遵循半保留的複製規律,最終由一個DNA母環複製為兩個子環。複製時,細菌的DNA環附在細菌的質膜上作為支持點,並且複製不受細胞分裂周期的限制,可以連續進行,不像真核細胞DNA複製時局限在細胞周期的特定階段(S期)。
  • NSMB:兩種與組蛋白修飾有關的酶的結構
    許多科學家認為組蛋白修飾與「組蛋白密碼」有關。根據組蛋白的結構的不同,細胞核內的DNA相應受到限制或保持相對自由。據研究人員Paula Flicker介紹,這項研究解釋了去甲基化酶處理多個信號的分子基礎。
  • 科學家得到更精確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新華網倫敦10月21日電(記者曹麗君)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學家在2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公布了最新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此次更為精確的計算表明,人類基因數量實際在2萬到2.5萬之間,明顯少於此前的估計。
  • 快手空白暱稱代碼如何複製?
    1、運行iOS快手空白暱稱代碼複製軟體;2、點擊【生成空白暱稱】;3、系統自動生成的空白暱稱,然後複製粘貼到快手之中4、打開快手app,點左上角的三橫圖標進入設置界面5、選擇自己的頭像後進入編輯個人資料
  • Nature:基因組複製起點的激發
    專題:Nature報導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基因組每個細胞周期經歷一輪複製。複製的很多起點從未被激發,但它們是隨時準備被激發的——如果基因組的一部分有不能被複製的危險時,比如說如果一個複製叉(replication fork)的進展停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