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3日電 (袁蕙芸 陳靜)記者3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合作研究創新制定了肝癌治療精準策略。
科學家們利用肝癌細胞的自身特點,如相關基因突變,先將肝癌細胞誘導進入細胞衰老狀態,再特異清除肝癌細胞,這樣的治療模式對人體正常生長細胞並無影響。這種組合拳式或分步式(「One-two punch」)治療,可避免患者接受化療,因嚴重毒副作用而受苦的現狀。
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覃文新告訴記者,肝癌精準治療策略有望為包括肝癌在內的腫瘤精準治療提供新思路。3日,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合作研究成果。
中國是肝癌 「重災區」,在全球每年新增肝癌病例中,中國新增與死亡病例佔比不小。據介紹,肝癌是一種多基因參與、多因素介導、病理機制複雜的惡性腫瘤。對於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和肝移植仍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於肝癌早期診治困難,病情進展快、預後較差,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了手術機會。
據覃文新介紹,針對細胞增殖特點研發的抗腫瘤化療藥物,「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人體內增殖更新的正常細胞,毒副作用嚴重,僅能非常有限地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
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對肝癌基因組特性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肝癌的主要突變類型並不能直接作為有效的藥物靶點。肝癌的主要突變類型並不能直接作為有效的藥物靶點,因此, 作為中晚期肝癌患者標準療法的非特異性的多靶點藥物,臨床療效十分有限。
本研究中作者運用基於激酶組學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探索影響肝癌細胞增殖和存活的潛在靶點,再通過小規模化合物庫篩選特異誘導肝癌細胞衰老而對正常細胞無明顯作用的化合物,首次發現細胞分裂周期激酶(cell division cycle 7 kinase,CDC7)抑制劑能特異地誘導TP53基因突變肝癌細胞衰老,而對TP53基因野生型肝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無衰老誘導作用。在肺癌和結腸癌細胞中,作者也觀察到了類似實驗結果。
在第一步成功誘導肝癌細胞特異性發生衰老的基礎上,第二步再通過高通量化合物庫篩選特異促進衰老細胞死亡的化合物,發現目前臨床治療抑鬱症的藥物舍曲林(sertraline)可以特異地促進衰老肝癌細胞凋亡,其機制在於舍曲林可通過下調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號通路促進衰老肝癌細胞凋亡。
最後,作者在肝癌動物模型中證實,CDC7抑制劑和mTOR抑制劑聯合能顯著抑制肝癌進展,其作用顯著優於非特異性的多靶點藥物索拉非尼。該研究創新性地提出先特異誘導腫瘤細胞衰老,再進一步特異清除衰老腫瘤細胞的「One-two punch」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模式。目前CDC7抑制劑和mTOR抑制劑均已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有望為肝癌精準治療提供新方法。
在中國與荷蘭科學家創新制定的肝癌精準策略中,第一招是「虛招」,醫生們可以利用腫瘤細胞存在的特異突變,將其誘導到某種特定狀態,如細胞衰老狀態,使腫瘤細胞露出「破綻」。接下來組合拳的第二招為「實招」,醫生們可精準地將衰老的腫瘤細胞清除掉。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