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準確打擊

2020-11-25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3日電 (袁蕙芸 陳靜)記者3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合作研究創新制定了肝癌治療精準策略。

     科學家們利用肝癌細胞的自身特點,如相關基因突變,先將肝癌細胞誘導進入細胞衰老狀態,再特異清除肝癌細胞,這樣的治療模式對人體正常生長細胞並無影響。這種組合拳式或分步式(「One-two punch」)治療,可避免患者接受化療,因嚴重毒副作用而受苦的現狀。

 

 

   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覃文新告訴記者,肝癌精準治療策略有望為包括肝癌在內的腫瘤精準治療提供新思路。3日,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合作研究成果。
 中國是肝癌 「重災區」,在全球每年新增肝癌病例中,中國新增與死亡病例佔比不小。據介紹,肝癌是一種多基因參與、多因素介導、病理機制複雜的惡性腫瘤。對於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和肝移植仍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於肝癌早期診治困難,病情進展快、預後較差,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了手術機會。

   據覃文新介紹,針對細胞增殖特點研發的抗腫瘤化療藥物,「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人體內增殖更新的正常細胞,毒副作用嚴重,僅能非常有限地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


   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對肝癌基因組特性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肝癌的主要突變類型並不能直接作為有效的藥物靶點。肝癌的主要突變類型並不能直接作為有效的藥物靶點,因此, 作為中晚期肝癌患者標準療法的非特異性的多靶點藥物,臨床療效十分有限。

   本研究中作者運用基於激酶組學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探索影響肝癌細胞增殖和存活的潛在靶點,再通過小規模化合物庫篩選特異誘導肝癌細胞衰老而對正常細胞無明顯作用的化合物,首次發現細胞分裂周期激酶(cell division cycle 7 kinase,CDC7)抑制劑能特異地誘導TP53基因突變肝癌細胞衰老,而對TP53基因野生型肝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無衰老誘導作用。在肺癌和結腸癌細胞中,作者也觀察到了類似實驗結果。

在第一步成功誘導肝癌細胞特異性發生衰老的基礎上,第二步再通過高通量化合物庫篩選特異促進衰老細胞死亡的化合物,發現目前臨床治療抑鬱症的藥物舍曲林(sertraline)可以特異地促進衰老肝癌細胞凋亡,其機制在於舍曲林可通過下調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號通路促進衰老肝癌細胞凋亡。

最後,作者在肝癌動物模型中證實,CDC7抑制劑和mTOR抑制劑聯合能顯著抑制肝癌進展,其作用顯著優於非特異性的多靶點藥物索拉非尼。該研究創新性地提出先特異誘導腫瘤細胞衰老,再進一步特異清除衰老腫瘤細胞的「One-two punch」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模式。目前CDC7抑制劑和mTOR抑制劑均已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有望為肝癌精準治療提供新方法。
  
    在中國與荷蘭科學家創新制定的肝癌精準策略中,第一招是「虛招」,醫生們可以利用腫瘤細胞存在的特異突變,將其誘導到某種特定狀態,如細胞衰老狀態,使腫瘤細胞露出「破綻」。接下來組合拳的第二招為「實招」,醫生們可精準地將衰老的腫瘤細胞清除掉。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  

相關焦點

  •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科學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新華社上海10月4日電(記者仇逸)先誘導腫瘤細胞衰老,再進行精準清除,3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誘導和利用腫瘤細胞弱點治療肝癌」在《自然》在線發表。
  •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科學家提出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
    10月3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誘導和利用腫瘤細胞弱點治療肝癌」。
  • 科學家發現「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
  • 錢程:靶向腫瘤幹細胞治療癌症的新策略
    上海2015年5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 5月8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腫瘤幹細胞轉化醫學論壇"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隆重開幕。來自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生物治療中心的錢程教授參加了此次論壇,並分享了題為"靶向腫瘤幹細胞治療癌症的新策略"的精彩報告。
  • 可消滅實體腫瘤細胞!985高校專家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成果已公開發表!
    作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今年以來,學校在腫瘤研究領域不斷取得新成果,為人民生命健康貢獻"天大"力量。天大設計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傳統癌症化療在靶向性、耐藥性、副作用、轉移復發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9期: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抗紋枯病基因
    中外科學家找到小麥抗「黃疸病」新基因中外科學家聯手從小麥祖先物種之一的節節麥中找到了抗條銹病的新基因YrAS2388,並將該基因導入到普通小麥。這為有效防治被稱為「黃疸病」的小麥條銹病提供了新途徑。誘導腫瘤細胞衰老 中外科學家提出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策略10月3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誘導和利用腫瘤細胞弱點治療肝癌」。
  • 美國肝癌新療法:「放射性栓塞」精準靶向腫瘤放療
    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的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利用現有技術治療肝癌的新方法。 在1960年代,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稱為「放射性栓塞」的癌症療法,該療法將放射性微球經血管輸送到腫瘤處並殺死腫瘤細胞。
  •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肝癌精準治療新靶點!
    肝癌是對各種組織學上不同類型的原發性肝臟腫瘤的統稱,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肝母細胞癌、膽管囊腺癌等。其中,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佔絕大部分,約佔原發性肝癌的90%左右。中國是肝病大國,同時也是肝癌大國。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70萬例左右的新發肝癌病人,其中35萬例以上在中國。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時代到來的機遇與挑戰
    新一屆的腫瘤與免疫治療研討會將在往屆的討論基礎上,增加腫瘤免疫治療、深度測序、非編碼RNA與腫瘤發生、腫瘤幹細胞與靶向治療策略、腫瘤細胞自噬、腫瘤臨床多中心與多學科協作研究等內容。我們真誠地邀請活躍在腫瘤基礎和轉化醫學研究第一線的科學和臨床工作者與會,見證腫瘤研究領域中的最新突破性理論和技術上的進展,共商開展國際水平的腫瘤轉化醫學研究的大計。
  • 肝癌細胞使基質細胞分泌促進腫瘤生長的蛋白質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肝細胞癌(HCC),常見於酗酒或慢性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患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肝癌形式。因此,它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常見原因,而且預後非常差。目前,手術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僅在癌細胞未擴散到肝臟以外的10%-20%的病例中有效。
  • 中國科學家揭示肝癌發生機制,為個性化診治及預後提供新策略
    根據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網介紹,該研究對159例感染慢性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的癌組織和配對癌旁肝組織樣本進行了蛋白基因組(proteogenomics)研究,完整地揭示了肝癌的分子特性,全面解析了肝癌的發生和發展機制,為肝癌的精準分型與個體化治療、療效監測和預後判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NK細胞免疫療法開赴癌症治療新徵程
    NK細胞免疫療法 ,對血液腫瘤治療表現出很好的療效;前不久,我國開啟了細胞治療領域最大規模的一次臨床招募——針對細胞免疫療法防止肝癌根治術後復發的臨床試驗研究。據悉,此次臨床試驗招募人數共計272人。
  •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2020-09-25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肝癌精準治療獲突破 注意肝癌早期7個信號
    近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成果:首次發現可以通過誘導TP53突變的肝癌細胞,使之發生衰老進而特異清除肝癌細胞,有望為肝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什麼是肝癌?  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於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前者稱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高發的,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後者稱為肉瘤,與原發性肝癌相比較較為少見。  繼發性或稱轉移性肝癌係指全身多個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侵犯至肝臟。一般多見於胃、膽道、胰腺、結直腸、卵巢、子宮、肺、乳腺等器官惡性腫瘤的肝轉移。
  • 樊嘉院士團隊獲新突破: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
    來源/院方供圖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診斷的肝癌約佔全球一半以上,其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居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二位。目前,手術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最主要手段,但術後5年內復發轉移率高達60-70%。
  • 王紅陽: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有局限,腫瘤防控需前移
    對不同種類的癌症,治療效率為何差異那麼大?未來人類能否徹底戰勝癌症?書展首日(12日)的上海科協大講壇再度聚焦「神奇的生物細胞」,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王紅陽從歷史沿襲發展的角度揭開腫瘤細胞的奧秘。「腫瘤何其多,但對腫瘤又知多少?
  • 樊嘉:精準醫學時代肝細胞癌的系統治療 | 專家視角
    精準醫學強調,通過強大的檢測手段和臨床特徵的整合,可以將異質性疾病很好地分為更精確的亞型,從而使臨床醫生針對疾病亞型人群制訂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5]。這種異質性會影響細胞內關鍵的信號通路,驅動其表型變異,影響腫瘤的進化,並對肝癌的治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精準醫學的應用將對肝癌的治療策略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將討論精準醫學框架下肝癌系統治療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
  • 樊嘉院士團隊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
    目前,手術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最主要手段,但是術後5年內復發轉移率高達60%到70%。早期腫瘤復發是指手術後兩年內出現的復發,佔肝癌術後復發的三分之二以上,預後差。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
  • 專家論壇|樊嘉:精準醫學時代肝細胞癌的系統治療
    精準醫學強調,通過強大的檢測手段和臨床特徵的整合,可以將異質性疾病很好地分為更精確的亞型,從而使臨床醫生針對疾病亞型人群制訂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5]。這種異質性會影響細胞內關鍵的信號通路,驅動其表型變異,影響腫瘤的進化,並對肝癌的治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精準醫學的應用將對肝癌的治療策略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將討論精準醫學框架下肝癌系統治療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
  • 頂級期刊《細胞》刊發中山醫院樊嘉團隊早期復發肝癌相關研究...
    專家解釋,表面看來,復發性肝癌當中,機體對腫瘤細胞的免疫識別和攻擊能力應該更強,腫瘤細胞逃逸的可能性更小。但這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研究團隊由此推斷,復發性肝癌的腫瘤免疫逃逸機制與原發性肝癌不一樣。之後研究團隊發現,在復發性肝癌當中,腫瘤細胞「狡猾」得超乎意料。  「假扮平民,矇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