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作為遺傳物質的發現歷程

2020-10-18 lcy1971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生命必需的分子,其重要性無與倫比。1868年,24歲的瑞士醫生米歇爾(Friedrich Miescher,霍佩-賽勒的學生)從白細胞核中首次發現核酸,稱之為「核素」。他還發現生殖細胞富含核酸,核酸在各種細胞中廣泛存在,細胞分裂前核酸含量會顯著增加。

Friedrich Miescher,引自百度百科

可惜的是,米歇爾經過一番研究後認為不同生物的核酸性質過於接近,無法解釋生物遺傳的多樣性,遺傳信息更可能儲存在蛋白質中。所以米歇爾最終與遺傳物質的發現失之交臂。

其實,當時的實驗技術也無法解析核酸的結構。直到1929年,美國生化學家萊文(Levene)才發現了核苷酸的基本結構,但同時又提出一種「四核苷酸假說」,認為核酸由等量的四種核苷酸構成,不可能有什麼重要功能。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格裡菲斯(Frederick Griffith)發現肺炎雙球菌的轉化現象,證明了遺傳物質的存在。這個實驗在小鼠體內進行,所以稱為體內轉化實驗。

正常肺炎雙球菌有一層粘性發光的多糖莢膜,有致病性,稱為光滑型(S型);一種無莢膜的突變型稱為粗糙型(R型),沒有致病能力(缺乏UDP-葡萄糖脫氫酶),菌落很小。格裡菲斯發現,將活的粗糙型菌和加熱殺死的光滑型菌混合液注射小鼠可以致病,而二者單獨注射都無致病性。

肺炎雙球菌的R型(左)和S型(右)。引自JEM,1944

轉化實驗說明加熱殺死的光滑型菌體內有一種物質使粗糙型菌轉化為光滑型菌。格裡菲斯稱之為「轉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但並未分離出這種物質。

Oswald Avery,引自百度百科

1944年,美國細菌學家艾弗裡(Oswald Avery)通過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他將加熱殺死的光滑型菌的無細胞抽提液分離純化,依次除去各種雜質,得到純化的轉化因子,並且純化的轉化因子仍然具有類型特異的、可遺傳的轉化活性。之後對轉化因子特性的分析證明轉化因子是DNA。具體的實驗證據如下:

1. 轉化因子的化學元素分析與計算出來的DNA組成非常接近。

2. 純化的轉化因子在光學、超速離心、擴散和電泳性質上與DNA相似。

3. 轉化活性不因去除蛋白質或脂類而損失。

4. 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處理不影響其轉化活性。

5. 用RNA酶處理也不不影響其轉化活性。

6. DNA酶可使其轉化活性喪失。

最後艾弗裡得出結論:「脫氧核糖型的核酸是Ⅲ型肺炎球菌轉化因子的基本單位」。不過有些人仍然堅持蛋白質是遺傳物質,認為他的分離不徹底,是混雜的微量蛋白質引起的轉化。

艾弗裡的論文發表於JEM,1944

1952年,Hershey和Chase的T2噬菌體旋切實驗徹底證明遺傳物質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質。他們用35S標記蛋白質,用32P標記核酸。用不同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然後測定宿主細胞同位素的位置。當用硫標記的噬菌體感染時,放射性只存在於細胞外面,即噬菌體的外殼上;當用磷標記的噬菌體感染時,放射性在細胞內,說明感染時進入細胞的是DNA。因為只有DNA是連續物質,所以DNA是遺傳物質。

1956年,Fraenkel Conrat的菸草花葉病毒(TMV)重建實驗證明,RNA也可以作為遺傳物質。他們把TMV在水和酚中震蕩,使蛋白質與RNA分開,然後分別感染菸草,發現只有RNA可以使菸草感染,產生正常後代。

這些實驗證明了核酸是遺傳物質,使核酸成為研究熱點。以至於在此後的30年間,核酸研究共獲得了15次諾貝爾獎,佔據了生物領域全部相關獎項的四分之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像DNA一樣的遺傳物質
    也就是說,除了DNA外,還有數百萬個類似的遺傳物質!這一發現將動搖「DNA」的龍頭時代!除一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朊病毒的遺傳物質是蛋白質外,其餘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細胞結構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也就是說DNA幾乎「壟斷」了遺傳界。
  • 翻車解讀「遺傳物質和基因修飾生物體」
    在理解稅則號列3002.9040「遺傳物質和基因修飾生物體」的範圍時通常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該子目包括「遺傳物質」和「基因修飾生物體」兩部分商品;二是將其解讀為「遺傳物質和基因修飾」的「生物體」,因為單獨報驗的遺傳物質——DNA或RNA——本身並不屬於品目30.02所包括的範圍,而應作為核酸歸在品目29.34。
  • 繃帶裡的奇妙物質--傳承生命的核酸--中國數字科技館
    於是在這種假說之下,核酸是一種同糖原相類似的重複多聚體,因此,它不可能產生那種對於遺傳物質來說必不可少的多樣性。這使得核酸喪失了作為遺傳物質所具備的複雜性,因此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設想被否定了。  隨著細胞學說的興起,布裡吉斯證明了遺傳物質就是位於染色體上的物質實體,富爾根也於1924年證明DNA是染色體的一個主要組分,但是人們的注意力因為「四核苷酸假說」還是集中到了染色體的另一個組分——蛋白質上。蛋白質的發現比核酸早30年,且發展迅速。進入20世紀時,組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中已有12種被發現,到1940年則全部被發現。
  • |核酸|核酸檢測|核糖核酸
    圖片來源:微信朋友圈不日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北京出現反彈,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手段緊急應對嚴格防控,「核酸檢測」一詞由此從專業科研人員的交流中走入了尋常百姓的對話。那麼核酸是什麼?核酸檢測又是為哪般?我們將如何解讀檢測結果?核酸是啥?通俗的講核酸就是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是遺傳物質。
  • 新發現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原標題:新發現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科技日報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美國癌症專家報告一種新發現的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 廣州回深圳要做核酸檢測嗎
    廣州回深圳要做核酸檢測嗎?  不用。廣州為疫情低風險區,尚未規定回深要做核酸檢測。但如果公司或者單位要求返深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就需要按照自己單位的要求做核酸檢測。  核酸是什麼?  核酸其實就是遺傳物質,通俗的說就是基因。
  • 【通知】大連全面開展核酸檢測!
    為堅決阻斷疫情傳播渠道,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堅決果斷快速、科學精準有效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即日起全面開展核酸檢測工作,現通告如下: 各地區、各單位和個人要深刻認識核酸檢測的重要意義,主動作為,從整個社會層面開展篩查工作,早發現、早隔離,保障經濟社會恢復正常秩序和人民生活健康安全。
  • 人工智慧有望通過分析血液微生物的遺傳物質檢測50多種癌症
    [釘科技編譯] 癌症通常很難發現
  • 關於核酸檢測 你了解嗎?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 北京海澱區核酸檢測採樣現場。來源:新華網作為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操作?檢測結果又代表什麼?1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病毒有遺傳物質。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RNA,這是它最核心、最明確也最準確的標誌。我們檢測到有新冠病毒的核酸,那麼,就肯定能說明,的確是有新冠病毒。這也是它被作為給感染病人確診的金標準的原因。
  •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一、說教材本節內容是蘇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核酸的結構和功能,本節主要包括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等內容。核酸是一切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它對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 科學網—探尋核酸的奧秘
    作為遺傳物質,特殊的核酸二級結構及核酸的各種化學修飾均影響著其生物功能,並且藉由這些不同的結構或不同修飾之間的相互轉化,影響和決定著下遊的生命過程,這就是與核酸相關信號轉導。 在基金委資助的「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中,科學家從四鏈核酸的配體調控、基於修飾核酸和非規則核酸結構等方面深入探尋了核酸在信號轉導中發揮的作用。
  • 病毒核酸檢測流程
    核酸提取:提取病人唾液或者鼻咽拭子樣本裡的遺傳物質,如果病人攜帶病毒,則樣本裡就會有該病毒的遺傳物質RNA,使用矽膠柱離心、磁性矽膠顆粒分離方法以及自動化儀器等商品化試劑或設備並按說明書操作。提取RNA時應注意防止RNA降解。DNA應置於-20℃保存,RNA和需長期保存的DNA應置於-70℃或液氮保存。
  • 高考生物複習知識點: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一、概述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關於核酸的知識,高考中主要考查核酸的分類、分布、結構、功能、複製、轉錄以及與變異有關的相關知識。  二、核酸的分類  生物的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  細胞中的RNA包括mRNA、tRNA、rRNA三大類。  三、生物的遺傳物質  只有某些病毒以RNA為遺傳物質。這些病毒又叫做RNA病毒,所含核酸也只有RNA。
  • 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核酸檢測可以查到嗎?
    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它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外殼和包膜,而裡面則是遺傳物質RNA。只要人類感染到病毒,其中的遺傳物質RNA就會出現在體內。核算檢查的目的就是把遺傳物質RNA找出來。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遺傳物質RNA的排序,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科學家在發現新冠病毒後的第5天就獲得了它的基因組序列。
  • 帶你了解一下什麼是核酸檢測!
    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迅速進步的大力促進下,生命科學領域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諸多重大成就,各項前沿技術不斷創新,各種全新發現不斷突破。因此,21世紀也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安全是國家的重大戰略,生命科學的發展必將引發新一輪生命健康醫療革命。而此次新冠疫情,充分展示了生物安全在人類健康中的作用。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什麼意思?如何進行核酸檢測?試劑盒是什麼?
    目前核酸檢測是確認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也是患者確診的重要流程之一,但你知道新冠病毒是如何進行核酸檢測的麼?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核酸檢測全過程。第二,樣本準備區,負責對樣本的核酸進行提取、貯存,擴增反應管制作。第三,擴增區則是擴增複製核酸樣本,擴增反應體系的配置和核酸的提取加入要在擴增區內進行。第四,擴增後分析區就是分析樣本內核酸能能否與標準樣配對,通過儀器檢測的到,就判斷成陽性,如果檢測不到就是陰性。
  • 南京回深圳要做核酸檢測嗎
    南京回深圳要做核酸檢測嗎?  不用。南京為疫情低風險區,尚未規定回深要做核酸檢測。但如果公司或者單位要求返深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就需要按照自己單位的要求做核酸檢測。  核酸是什麼?  核酸其實就是遺傳物質,通俗的說就是基因。
  • 《羲黃醫學密碼》——核酸
    核酸核酸是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由於主要結構含有五碳糖,營養學把核酸劃分在糖類範圍,從生理作用看核酸與糖類有質的不同,所以本書認為核酸不屬於糖類,是單獨一類。一、核酸屬性:五行屬木,八卦為震,天幹為甲。二、核酸的組成: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為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之一。
  • 關於核酸檢測,看這一篇就夠了
    最近,隨著北京市核酸檢測範圍進一步擴大,「您核酸了嗎」代替「您吃了嗎」,一時成為北京坊間流行的問候語。核酸檢測,這個曾經陌生的醫學名詞,如今儼然成為大家最熟悉的詞語之一。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嗎?▲ 北京海澱區核酸檢測採樣現場。來源:新華網作為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操作?檢測結果又代表什麼?
  • 顛覆性發現!同卵雙胞胎的遺傳物質並不完全相同……
    同卵雙生的雙胞胎,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理論上遺傳物質是一致的,性別當然也必然一致;而異卵雙生的雙胞胎,是由不同的精子和卵子分別發育而來,跟普通的兄弟姐妹並無區別。對於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他們的遺傳物質相同,或者是他們的遺傳學差異極小,但是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同卵雙生的雙胞胎的生理或行為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之前一直認為這種差異是由環境因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