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
核酸是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由於主要結構含有五碳糖,營養學把核酸劃分在糖類範圍,從生理作用看核酸與糖類有質的不同,所以本書認為核酸不屬於糖類,是單獨一類。
一、核酸屬性:五行屬木,八卦為震,天幹為甲。
二、核酸的組成:
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為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之一。核酸廣泛存在於所有動植物細胞和微生物體內,生物體內的核酸常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蛋白。不同的核酸,其化學組成、核苷酸排列順序等不同。根據化學組成不同,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簡稱RNA)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DNA和RNA都是由一個一個核苷酸頭尾相連而形成的。DNA是人類的遺傳物質,DNA通過RNA合成蛋白質完成人體物質基礎的構建。單個核苷酸是由鹼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構成的,鹼基是核酸中發揮功能的部分。
鹼基:鹼基分為嘌呤和嘧啶二類。前者主要指腺嘌呤(A)和鳥嘌呤(G),DNA和RNA中均含有這二種鹼基。後者主要指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胞嘧啶存在於DNA和RNA中,胸腺嘧啶只存在於DNA中,尿嘧啶則只存在於RNA中。
核苷:由核糖或脫氧核糖與嘌呤或嘧啶通過糖苷鍵連接組成的化合物。
核苷酸:核苷與磷酸殘基構成的化合物,是核酸分子的結構單元。DNA分子中是含有A,G,C,T四種鹼基的脫氧核苷酸;RNA分子中則是含A,G,C,U四種鹼基的核苷酸。
DNA雙螺旋結構揭示了遺傳信息穩定傳遞中DNA半保留複製的機制,是生物體能夠遺傳和進化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分子生物學發展的裡程碑。DNA雙螺旋結構特點如下:
1、兩條DNA互補鏈反向平行。
2、由脫氧核糖和磷酸間隔相連而成的親水骨架在螺旋分子的外側,而疏水的鹼基對則在螺旋分子內部,鹼基平面與螺旋軸垂直,螺旋旋轉一周正好為10個鹼基對。
3、DNA雙螺旋的表面存在一個大溝和一個小溝,蛋白質分子通過這兩個溝與鹼基相識別。
4、兩條DNA鏈依靠彼此鹼基之間形成的氫鍵而結合在一起。根據鹼基結構特徵,只能形成嘌呤與嘧啶配對,即A與T相配對,形成2個氫鍵;G與C相配對,形成3個氫鍵。因此G與C之間的連接較為穩定。
5、DNA雙螺旋結構比較穩定。維持這種穩定性主要靠鹼基對之間的氫鍵以及鹼基的堆集力。
三、核酸的作用:
核酸八卦屬性為震卦,震為雷,有生長功能。是一切生物細胞的基本成分,對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及變異等重大生命現象起主宰作用。它在生物科學的地位,可用「沒有核酸就沒有生命」這句話來概括。核酸合成蛋白質則是按照固定程序進行的,也是生命體特有的現象。
1、核酸是生命的基礎物質:
一般人都知道,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在發現核酸前,這句話是對的,但當核酸被發現後,應該說最本質的生命物質是核酸,或是把上述的這句話更正為蛋白體(蛋白體是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的)是生命的基礎。核酸在生命中為什麼比蛋白質更重要呢?因為生命的重要性是能自我複製,而核酸就能夠自我複製。蛋白質的複製是根據核酸所發出的指令,使胺基酸根據其指定的種類進行合成,然後再按指定的順序排列成所需要複製的蛋白質,世界上各種有生命的物質都含有蛋白體,蛋白體中有核酸和蛋白質,至今還沒有發現有蛋白質而沒有核酸的生命。但在有生命的病毒研究中,卻發現病毒以核酸為主體,蛋白質和脂肪以及脂蛋白等只不過充作其外殼,作為與外界環境的界限而已,當它鑽入寄生細胞繁殖子代時,把外殼留在細胞外,只有核酸進入細胞內,並使細胞在核酸控制下為其合成子代的病毒。近來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種類病毒,是能繁殖子代的有生命物體,其中只有核酸而沒蛋白質,可見核酸是真正的生命物質。
2、核酸合成蛋白質:
DNA是儲存、複製和傳遞遺傳信息的主要物質基礎,DNA將合成蛋白質的信息傳遞給RNA,RNA則是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中轉運核糖核酸,簡稱tRNA,起著攜帶和轉移活化胺基酸的作用;信使核糖核酸,簡稱mRNA,是合成蛋白質的模板;核糖體的核糖核酸,簡稱rRNA,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這個過程被稱為合成蛋白質的中心法則(DNA—RNA—蛋白質)。
四、肝臟合成核酸:
肝臟對應震卦,震卦是從坤卦獲得陽氣形成的,為一陽始生之地,人體內肝臟是合成核酸的主要器官,將無生命的鹼基、核糖、磷酸合成核苷酸,再將核苷酸連接成核酸,使之具有生物活性,這個過程就是一陽始生,是哲學與科學相互印證的經典。
五、核酸是非必需營養素,主要在肝臟合成,肝臟合成核酸的功能非常強大,正常情況下不會缺乏核酸,所以在肝功能正常情況下不需要補充核酸,但是肝臟功能下降以後,本身合成核酸的能力就會下降,所以肝功能不好的人要注意補充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