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蛋白質和核酸攜帶更多信息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2020-11-29 四川共青團

決定你的血型;與病毒對抗的新「武器」;攜帶的信息量超過蛋白質、核酸和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它是參與人類生老病死每個過程的生物大分子——糖。

糖和蛋白質、核酸、脂類是構成生命體的4種生物大分子。糖參與了人的發育及生老病死的每一個生命過程,就連人的血型也由糖決定。

不過百年來,糖的研究一度被人冷落,今年新冠病毒引發全球疫情,再度令糖的重要性浮出水面。「在人類與病毒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種新的『武器』正在研發使用中,這就是糖生物學。」近日召開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糖生物學創始人、英國政府首席病毒科學家雷蒙德·德威克教授如是說。

比蛋白質和核酸攜帶更多信息

「如果生物學研究是一張桌子,糖生物學好比桌上的一隻杯子。但實際上整個生物學領域都和糖有關聯。」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國內糖生物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延這樣描述糖生物學的重要地位。

糖結構的多樣性使它攜帶的信息量遠超蛋白質、核酸與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不過,受制於糖結構的複雜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人們對糖的研究與認知遠落後於核酸、蛋白質。

誠如《糖組學手冊》主要作者理察·庫明斯所言,「二十世紀的糖生物學家們如同在地獄中開展研究。」張延2011年為本書中文版作序時卻寫道,「二十一世紀的糖生物學家是快樂的。」

讓科學家們又愛又恨的糖,究竟是怎樣一種物質?知名糖化學專家、北京大學藥學院副院長葉新山教授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糖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體必不可少的一類物質,主要有單糖、雙糖、寡糖和多糖。食物中最常見的單糖是葡萄糖,它提供生命體最基本的能量。澱粉則是一種多糖,它能降解為葡萄糖。

「值得關注的是,人體細胞50%以上的蛋白質披著一件『糖衣』,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和發揮作用。」葉新山強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生命科學的許多問題不只是蛋白質水平上的問題,更是糖蛋白水平上的問題。

「糖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分支,其研究範圍涵蓋了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細胞生物學和個體生理病理的研究,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學科。」張延解釋道,糖生物學研究回答人體的糖鏈(多糖或聚糖)在細胞的什麼地方、怎樣形成;從分子水平揭示它的結構、它和什麼分子結合併蘊含了怎樣的信息;又如何發揮生物學功能等問題。

葉新山認為,蛋白質和核酸研究發展很快,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想再向前一步,還需對糖類展開研究。「糖的絕大多數功能還是未知的奧秘,如果打開了這一扇大門,人類與疾病的鬥爭勢必更有把握。」他說。

多數疾病背後都能找到「糖」的影子

糖鏈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幾乎涉及所有疾病種類。目前,人們已經知道,糖鏈與傳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神經變性型疾病均密切相關。

當前生物學家所關注的糖鏈,主要指與蛋白質、脂類等結合,由葡萄糖、半乳糖等10種單糖分子組合而成的細胞結構物質(鏈狀物),如糖蛋白和糖脂。

張延介紹道,糖被發現近200年來,僅人體的糖鏈種類就超過1000種,自然界中糖鏈的種類有記載的估計在1萬到2萬種。糖鏈呈現出巨大的物種結構多樣性和細胞類型特異性,構成了其特定生物功能的基礎。「但人類對糖鏈的認知仍非常有限,是疾病挑戰人類的高地和險關。」

張延進一步闡述說,糖鏈決定人的血型,人類第9號染色體上存在著決定ABO血型的糖基轉移酶等位基因。糖鏈由糖基轉移酶合成,來自父母等位基因中的糖基轉移酶基因差異導致了糖鏈結構的差異,所以ABO血型由糖鏈結構決定;糖鏈賦予腫瘤細胞、病毒等免疫功能,即腫瘤在發生、發展、轉移過程中都有糖鏈參與,病毒的傳染機制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愛滋病毒、B肝病毒、禽流感病毒都是通過糖和蛋白的相互作用實現;血液腫瘤標誌物均是糖蛋白或糖鏈;糖鏈改變血脂蛋白結構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糖鏈合成缺失造成各種神經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與糖蛋白或糖脂異常有關係;IgG糖鏈(人體感染後產生的抗體)的改變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溼性關節炎相關。此外,糖尿病跟人體糖代謝異常直接相關。

以糖鏈為基礎的診斷方法、藥物和疫苗正在廣泛研發使用中。葉新山介紹了3個已經上市應用的典型醫療產品:肝癌的早期診斷分子標誌物甲胎蛋白(AFP)就是一種糖蛋白,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其作為臨床診斷指標,其早期診斷率達到70%;抗流感病毒藥物達菲能夠抑制病毒的唾液酸苷酶,達到抑制流感病毒釋放的效果,已經成為流感、禽流感治療的一線用藥;拜糖平是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的一線糖類藥物,含有的澱粉酶抑制劑能讓澱粉在人體胃腸道內的降解變緩,以此降低血糖濃度。葉新山表示,以糖為基礎的腫瘤疫苗也正在研發之中。

「現在很多疾病難以攻克,問題都在於糖的作用機制沒有完全搞清楚。新冠病毒表面糖蛋白的作用機制仍舊是謎,破解這道難題將為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更為清晰的路徑。與此類似,腫瘤發生機制也還籠罩在迷霧之中,特別是糖在這些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從而導致以糖為基礎的腫瘤疫苗在研發設計中靶標還不十分清晰。」葉新山說。

解析「糖」密碼的技術不斷革新

「糖科學研究的天空中有兩朵『烏雲』,一是糖的合成,二是糖的結構測定。第一朵烏雲正在消散,科學家們逐漸能夠在實驗室快速合成所需的糖。第二朵烏雲的驅散有賴於新的測序分析技術的發展。」葉新山常對學生們如此說道。

研究方法和技術的發展是糖生物學發展的重要動能。張延介紹道:「糖生物學研究從基因、蛋白質、細胞和個體水平開展研究,在日常研究中,我們實驗室的學生綜合運用了基因編輯、細胞生物學、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等技術。」

圍繞糖的功能,葉新山將糖科學的研究技術總結為四類:生物學手段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糖的功能;化學手段通過糖鏈合成驗證糖的功能;化學生物學手段利用探針和標記方式研究糖鏈的功能;質譜手段研究複雜糖鏈的結構。

除了常規的生物學研究手段外,張延認為,糖生物學的研究需要針對糖鏈結構分析的色譜質譜技術、凝集素晶片、糖鏈晶片技術;針對合成糖鏈的糖基轉移酶結構以及糖複合物如糖蛋白的三維結構解析技術;合成糖鏈的化學酶法糖工程技術;細胞糖鏈觀察的示蹤影像技術手段;還需要建立與糖鏈信息相關的國際大資料庫。

在豐富的研究手段助力之下,葉新山對糖生物學的未來充滿信心。「隨著科學家對糖的功能跟疾病相關機理的基礎研究越來越深入,與糖相關的藥物、疫苗、診斷試劑等也將進入大發展時期。」他說。(記者 唐芳)

相關連結

國際糖生物學研究如火如荼

糖生物學研究在歐洲國家、美國和日本得到普遍重視和持續支持。「這些國際項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政府牽頭大力開展糖相關的基礎性研究,從糖組學角度解析糖的功能。」葉新山說。

「日本政府近30年來在糖科學領域已持續性投資支持前沿基礎研究和基於糖鏈的新技術開發,預計在未來的10到20年間,糖科學將在創新藥物以及醫療診斷行業取得重大突破和產出。」張延表示。葉新山透露,大約30年前,歐美的基因科學走在世界最前沿,日本於是雄心勃勃地想在糖類研究上佔據先機,因而對糖科學研究的經費支持力度很大。

糖科學肇始於歐洲,張延表示,歐盟的糖科學發展模式對我國具備很強的啟示意義。在歐盟ERU框架下, 糖科學研究方向項目如Glycoskin (2018—2023)這一項的投資約200萬歐元。北歐國家除了國家專項支持外,還出臺政策增強了科研投入的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我國糖科學研究大多是其他項目的子項目,支持力度比核酸、蛋白質研究支持的力度要小。專家們呼籲,我國迫切需要設立如同蛋白質重大專項、傳染病重大專項等核心目標明確的「糖類生物大分子」國家重大專項。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決定你的血型;與病毒對抗的新「武器」;攜帶的信息量超過蛋白質、核酸和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它是參與人類生老病死每個過程的生物大分子——糖。糖和蛋白質、核酸、脂類是構成生命體的4種生物大分子。糖參與了人的發育及生老病死的每一個生命過程,就連人的血型也由糖決定。
  • 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決定你的血型;與病毒對抗的新「武器」;攜帶的信息量超過蛋白質、核酸和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它是參與人類生老病死每個過程的生物大分子——糖。  糖和蛋白質、核酸、脂類是構成生命體的4種生物大分子。糖參與了人的發育及生老病死的每一個生命過程,就連人的血型也由糖決定。
  • 五舟核酸測序分析一體機,實現對生物學信息分析的深度賦能
    9月27-29日,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在上海順利召開。、代謝組學等高通量組學研究中居於主導地位,在生物醫學大數據挖掘、人工智慧、合成生物學、疾病機制探討、新藥研發等生物與醫學前沿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羲黃醫學密碼》——核酸
    核酸廣泛存在於所有動植物細胞和微生物體內,生物體內的核酸常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蛋白。不同的核酸,其化學組成、核苷酸排列順序等不同。根據化學組成不同,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簡稱RNA)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DNA和RNA都是由一個一個核苷酸頭尾相連而形成的。DNA是人類的遺傳物質,DNA通過RNA合成蛋白質完成人體物質基礎的構建。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綜上所述,基因檢測對於疾病診斷和治療是否有用,要綜合疾病的臨床特點,基因在發病中的作用,基因檢測對於治療和預後的影響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小結:基因檢測為癲癇診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但也要認識到目前癲癇基因研究現狀和所面臨的困難,相信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進展,人類癲癇遺傳密碼最重會被破解,能夠從根本上了解癲癇的發生、發展機制。
  • 蛋白質糖基化研究獲進展
    O-GalNAc糖基化調控機制,這一成果公布在國際糖生物學研究領域權威雜誌Glycobiology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張延研究員,第一作者是2011級博士生李星同學和2008級碩士生王靜同學。張延課題組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蛋白質O-糖基化研究團隊。他們之前曾發表文章(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 402(4): 680-686.),圍繞蛋白質O-糖基化調控關鍵酶家族ppGalNAc-T成員進行了系統的概括。
  • 關鍵基因調節神經系統疾病
    運動神經元控制運動,呼吸,吞咽和說話等行為。運動神經元的死亡是進行性疾病發生的標誌,例如脊髓性肌萎縮和ALS。了解導致運動神經元死亡的原因是開發精確治療的關鍵。科學家發現,但是小鼠中NEMF的幾種突變形式導致其發生紊亂,進而導致了神經肌肉,神經變性或其他疾病。Joazeiro說:「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核糖體質量控制功能障礙會導致神經退行性病變。」
  •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它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人體在正常和疾病狀態下的生命活動及其規律,從分子水平開展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研究的一門科學。 3、酶工程∶過去主要是通過生物化學方法從各種材料中提取、製備酶製劑。現在主要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取酶製劑。 4、蛋白質工程∶過去主要是採用化學方法對純化的蛋白質進行結構改造,製備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
  • 生物化學: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鹼基對的疏水作用力(鹼基堆積力)和氫鍵共同維持著 DNA 雙螺旋結構的穩定。所以可以知道 A、B、C 選項是正確的,D 選項錯誤,脫氧核糖和磷酸應該是位於外側。所以本題答案為 D。本題可參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 8 版教材 P39。
  • 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獲新成果
    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主要研究對象是兩大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質,近期圍繞著核酸研究,幾個研究小組獲得了分子生物學基礎領域的一些重要成果
  • 高一上學期生物蛋白質和核酸知識點
    高一上學期生物蛋白質和核酸知識點 2018-12-28 20:41:37 來源:三好網
  • 基因密碼解密|文明與科技的碰撞,源於人類對宇宙與生命的思考
    這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的裡程碑研究進展。當時在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裡克,依據倫敦國王學院的羅莎琳·富蘭克林所拍攝的X光衍射圖[146]及相關數據模擬出來。隨後富蘭克林與葛斯林提出了A型與B型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之間的差異。196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便授予他們。
  • 綜述:基於質譜技術的糖蛋白質組學與糖組學研究進展
    糖蛋白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在很多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蛋白質的摺疊、細胞之間的相互識別、炎症反應等。同時,糖基化修飾在疾病中,特別是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許多疾病診斷標誌物及治療的靶標都是糖蛋白質。糖蛋白質組學和糖組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雙螺旋結構中心法則,他們解密了基因密碼,我們的科技才高速發展
    肺炎雙球菌實驗1953年,核酸分子結構精確模型誕生了。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裡克1957年的中心法則,預測了脫氧核糖核酸、RNA以及蛋白質之間的關係,並闡述了後來克裡克團隊的研究顯示,遺傳密碼是由三個鹼基以不重複的方式所組成,稱為密碼子。這些密碼子所構成的遺傳密碼,最後是由哈爾·葛賓·科拉納、羅伯特·W·霍利以及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解出,一共有64種組合。這些發現代表了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 Mol Cell丨趙英明組報導二羥基異丁醯化修飾在糖酵解調控中的作用
    此研究結果回答了多年來學術界關於EP300底物選擇性的一個疑問,即表明EP300對不同化學結構的底物存在明顯的內在選擇性,從而差異性地調控下遊生物學進程。背景介紹:組蛋白賴氨酸上的翻譯後修飾是表觀遺傳學密碼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動態地調節染色質的結構和功能,調控著基因表達等眾多與染色質相關的重要生理和病理進程。
  • mRNA、tRNA、rRNA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
    生物的遺傳信息主要貯存於DNA的鹼基序列中,但DNA並不直接決定蛋白質的合成。而在真核細胞中,DNA主要貯存於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而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存在於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因此需要有一種中介物質,才能把DNA 上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遺傳信息傳遞給核糖體。現已證明,這種中介物質是一種特殊的RNA。
  • 醫學基礎知識:核酸知識點總結
    2017年安徽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匯總遺傳物質儲存在核酸裡,核酸有兩種,DNA和RNA。4.分部:細胞核,線粒體5.功能:攜帶遺傳信息,決定細胞和個體的遺傳性。二、RNA1.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2.核糖核苷酸的組成:磷酸+核糖+鹼基(A,G,C,U)3.RNA屬於單鏈:只有一級結構,也就是鹼基的排列順序。4.分部: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5.功能:參與遺傳信息的複製和表達。
  • 蛋白質結構預測:生命科學的又一場競爭
    結構密碼蘊藏在排序中     這是一個複雜但很有意思的生命過程——基因承載了生命的遺傳信息,生命的功能則是藉由蛋白質執行的;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肽鏈,而DNA中的基因控制了蛋白質中胺基酸種類的排序。蛋白質只有在摺疊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生命的功能,但摺疊是如何自發形成的呢?
  • 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異常的相分離和過渡與多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症有因果關係。這篇綜述總結了最近LLPS在各種生物學途徑和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主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