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2020-09-18 鹿明蛋白組代謝組


前言

2020年7月,張宏、張明傑、朱學良、李丕龍等人在雜誌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發表題為「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in biology: mechanism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human diseases」的綜述。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異常的相分離和過渡與多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症有因果關係。這篇綜述總結了最近LLPS在各種生物學途徑和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主要進展。


中文標題: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理,生理功能和人類疾病

發表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SCI期刊分區:生物學一區

影響因子:4.611

發表時間:2020年7月


研究背景

細胞被許多膜封閉的細胞器和無膜隔室隔開,以確保以時空受控的方式發生各種各樣的細胞活動。膜結合的細胞器動力學的分子機制,例如它們的融合和裂變,囊泡介導的運輸和膜接觸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已被廣泛表徵。然而,無膜隔室的組裝和功能的分子細節仍然難以捉摸。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通過液-液相分離(LLPS)組裝了許多無膜隔室,這些隔室統稱為生物大分子冷凝物。

相分離的冷凝物參與各種生物學活動,包括高級染色質組織,基因表達,錯誤摺疊或不需要的蛋白質的分類以進行自噬降解,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質和核酸)可以通過液-液相分離(LLPS)凝聚成類似液體的無膜冷凝物,這為時空定義的方式為各種功能過程提供了濃縮和分離細胞組分的另一種手段。相分離的冷凝物也稱為集料,物體,顆粒和無膜隔室。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蛋白質冷凝物在活細胞中具有一系列獨特的生理功能。


研究內容

文章開篇介紹了LLPS的物理原理,包括LLPS的基本原則、多價相互作用介導生物大分子LLPS的分子機制、以及生物大分子LLPS的動態調節。隨後,文章分別從細胞骨架網絡的組裝、基因組組織和基因表達、神經幹細胞不對稱分裂、神經突觸前後緻密層信號傳導複合體的組裝、蛋白質聚集體的自噬降解、異常相分離和相變與人類疾病、以及生物大分子凝聚體的生物物理表徵7個方面展開論述,系統總結了國內外研究團隊在相關領域的主要進展。


圖1 | 生物大分子相分離的驅動力和多種凝聚體狀態

A:生物大分子發生液-液相分離的兩種機制。

B:相分離凝聚體的不同狀態。

圖2 | 細胞骨架相關蛋白的相分離實例

A:在絲狀蛋白存在下,短肌動蛋白絲通過LLPS在體外形成類晶團狀體。

B:信號蛋白的LLPS觸發免疫突觸的T細胞中或裂隙膜片的足細胞中局部F-肌動蛋白的裝配。

C:BuGZ和Tacc3的LLPS分別誘導紡錘體基質和液體樣減數分裂紡錘體的形成,進而促進微管聚合和紡錘體組裝。

D:Tau液滴促進微管的體外聚集。

圖3 | 轉錄調控中的相分離

A:兩個HP1同源物(人HP1α和果蠅HP1a)(左)和CBX2-PRC1(右)中IDR的相互作用導致在體外蛋白質濃度較高和鹽濃度較低時形成相分離的液滴。

B:核小體陣列在生理條件下經歷相分離。

C:HP1可以通過它們的CSD結合基序(HP1-盒)與過多的蛋白質例如SUV39H1和TRIM28形成複合物。

D:轉錄複合體組裝中相分離的逐步功能。

圖4 | 果蠅神經幹細胞不對稱分裂期間LLPS介導細胞命運決定因子Numb的底部凝聚

圖5 | 液-液相分離調控神經突觸前後緻密層信號傳導複合體的組裝

A:突觸後緻密層的形成很可能依賴於LLPS介導的多種蛋白複合體的組裝。

B:TARP/PSD-95複合物的相分離調控AMPA受體(AMPAR)在突觸後膜的聚集及突觸傳遞

C:通過相分離形成活性的突觸前蛋白凝聚體。

圖6 | 相分離和相變調控PGL顆粒的自噬降解

A:多細胞生物中的自噬途徑。

B:LLPS介導的PGL顆粒的組裝。

圖7 | 不同物質狀態之間的轉變以及異常相分離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的關係

綜述結論

由相分離蛋白的突變引起的異常相分離和過渡質量控制體系的損害以及環境條件的改變都與各種疾病的發病機理有關。因此,鑑定可調節相分離和過渡的分子為對抗與異常蛋白相分離有關的人類疾病的藥物開發和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儘管我們仍處於了解相分離在生物大分子縮合物的組裝和功能中的旅程的開始,但我們預見到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在此時代,相分離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各種生物活性的認識。

小鹿推薦

該綜述不僅闡明了生物大分子LLPS如何調控多種細胞生理過程,為蛋白相分離異常相關的人類疾病的藥物開發和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而且提出了整個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對國內年輕學者儘快了解本領域並關注該領域中有價值的研究方向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猜你還想看


◆Nature | 關注!史丹福大學通過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用於降解細胞外蛋白

◆2019-2020年CNS蛋白質組學研究大盤點!看看都有哪些上榜

◆【高分】Nature |清華大學李海濤組聯合揭示組蛋白H3.3可增強刺激誘導型轉錄

◆Nat Comm | 40個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361種血液代謝物的遺傳力估計

END

文章來源於鹿明生物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張宏、張明傑、朱學良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生物學中...
    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為細胞內多種沒有脂膜包被的無膜細胞器(如核仁、應激顆粒等)的形成、以及多種生理過程中細胞組分的選擇性濃縮和分離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機制,而生物大分子由液-液相分離向液-固態相變的異常轉化也被證明與多種神經、肌肉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 Nature:液-液相分離直接控制自噬機制
    2020年2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東京工業大學、東京大學、金澤大學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通過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聚集Atg蛋白的液體狀凝聚物(liquid-like condensate,即液滴,liquid droplet
  •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1 10:31:22 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綜述了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 上海科學家在蛋白質液液相分離領域取得突破 為小分子藥物治療提供新策略
    MAPK信號通路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這一發現解開了該領域中的一個長期未解之迷:為什麼努南症候群和豹皮症候群中不同類別的SHP2突變卻導致相似臨床表型的分子機制,並為小分子藥物治療與SHP2突變相關的人類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相關成果於今天凌晨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細胞)。
  • 分合之間藏「玄機」:我國科學家揭示蛋白異常「液液相分離」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 朱繼東與研究員 劉聰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解答了為何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不同類別的SHP2突變卻導致相似臨床表型的分子機制,並為小分子藥物治療與
  • 液-液相分離促進形成皮膚屏障
    液-液相分離促進形成皮膚屏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3 13:21:59 在近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Elaine Fuchs及其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液-液相分離促進皮膚屏障的形成
  • ...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
    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目前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知之甚少。科研人員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
  • 生物物理所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
    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目前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知之甚少。科研人員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
  • :液-液相分離介導的肽超分子組裝成核-生長新機制
    因此對超分子納米纖維形成機制的研究,不僅有助於加深對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認知,促進纖維化相關疾病新型治療策略的開發,也為複雜仿生體系的設計和構建提供新的思路。納米纖維的形成一般包含成核和生長兩個階段。作為溶液中新相形成的初始孕育階段,成核對超分子納米纖維的結構和性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已有相關的理論研究發現,成核可以通過經典的單步成核或者由亞穩相參與的兩步成核來實現。
  • Nature:液-液相分離調控染色質泛素化修飾
    這些反應的主要目標是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開啟和關閉基因。這個過程稱為基因調節,可讓腦細胞的外觀和行為不同於肌肉細胞或肝細胞。生物學上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它是如何工作的,換句話說,特定的蛋白如何聚集在特定的基因上以開啟和關閉它。試圖煞費苦心地分析此類「基因開關」的科學家們希望獲得一種易於理解的簡單設備---帶有按鈕的機械開關。
  • Cell綜述:系統介紹端粒的生物學功能及與衰老的關係(值得收藏)
    2021年1月14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Deepavali Chakravarti等人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elomeres: history, health, and hallmarks of aging「的綜述文章,該綜述概述了端粒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突出了端粒功能障礙與衰老標誌之間的聯繫,並研究了端粒和端粒酶在推動衰老,早衰症候群和常見的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標誌中看似普遍的作用
  •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姜裡文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植物內膜系統細胞器生物發生及功能的分子機制研究」長篇綜述
    這些細胞器在有序調控下被準確和高效地生成,參與細胞內物質運輸, 在生物個體的生長發育和對環境應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細胞內膜運輸系統.A: 在經典分泌途徑中, 蛋白質經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被分泌到細胞膜或細胞外; B: EXPO分泌體介導的非經典分泌途徑; C: 多囊泡體介導的蛋白靶向液泡運輸途徑; D: 自噬體介導的蛋白靶向液泡從而完成降解和循環利用的途徑. EE,早期內體; ERES,內質網的排出位點自2000年以來, 我國學者在植物內膜系統細胞器的生物發生及功能方向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進展。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總結膜生物學中的相分離:​有膜細胞器與無...
    這些無膜細胞器通過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形成()。相分離解釋了在沒有膜結構參與的情況下(),細胞內特定分子如何聚集並維持成具有一定流動性的液體狀態,在細胞內的特定區域完成其生理功能【1-3】。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有膜細胞器和無膜細胞器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協同參與多種生理活動。
  • 廈門大學侯旭課題組綜述:液基多孔膜,微納孔道藏世界,液體門控通乾坤
    鑑於此,本文探討了液基多孔膜的設計與應用研究思路,整理了該方向的發展歷史,總結了其跨膜傳輸機制、液基複合膜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與優勢,並進一步系統討論了其在膜技術領域例如分離,萃取,智能門控系統和化學檢測等最新應用進展。
  • 納米醫藥與納米生物學前沿(綜述)
    ——香山科學會議第293次學術討論會綜述  為了進一步探索納米科學技術與生物學和醫學的結合,使科學家們在納米生物學和納米醫學剛剛起步時就能找到好的切入點,香山科學會議於日前召開了主題為「納米醫藥和納米生物學前沿」的第293次學術討論會。
  • Nature質譜技術與結構生物學解釋脂多糖-蛋白質複合物結構與作用
    該課題組首先通過結構生物學和代謝組學研究鑑定出革蘭氏陰性菌內膜上存在一個脂A的結合區域(lipid A-binding motif),隨後發現PbgA衍生多肽可以選擇性的與LPS結合,進而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其中包括對多粘菌素具有抗藥性的菌株)。通過進一步的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遺傳學和藥理學實驗,作者建立了一個PbgA調控LPS的模型。
  • 理論物理所建立解析模型研究凝膠網絡彈性介導的液-液相分離現象
    最新研究表明,無膜細胞器具有能夠流動、融合、形變等液態特徵,而液-液相分離被認為是無膜細胞器形成的物理機制。無膜細胞器處在由細胞骨架構成的彈性網絡中,細胞骨架對無膜細胞器的形成與尺寸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彈性介導的液-液相分離對理解無膜細胞器的物性具有重要意義。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實驗室圍繞「解析功能神經環路構築、運行和損傷機理,推動重大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總體目標,在腦發育及障礙、感覺及其相關疾病的神經機制、高級腦功能及其異常的機制、腦損傷和功能重建四個方向開展研究,聚焦神經環路形成、神經信息異常、神經細胞損傷三個相互關聯的重要科學問題。
  • To infinity and beyond:神經退行性疾病豈止於「相分離」
    #BioArt相分離#撰文、編譯 | 十一月相分離領域的研究愈加火熱,為此Science開辦了特別專欄對現階段相分離領域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性綜述和介紹。與此同時,大量積累的證據表明,相分離的異常是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中的早期誘發事件之一。作者們從包括從單個蛋白的相分離到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複雜、多組分凝聚物的動態行為等多個層面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和介紹。
  • 生命學院張竹青課題組發布首個蛋白質體外液液相分離資料庫
    近年來,蛋白質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逐漸成為生物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它在生命體的正常代謝和疾病過程中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