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物理所建立解析模型研究凝膠網絡彈性介導的液-液相分離現象

2021-01-13 騰訊網

細胞為了調控其內部複雜的生化反應,需要具有兩個重要性質的細胞隔室——有一個邊界用於隔離外界環境(細胞質)、內部物質可自由擴散。一些隔室通過細胞膜與外界隔開,然而有些隔室是無膜的(如核仁等)。理解無膜隔室彼此之間如何共存以及其與細胞質如何共存,是當前生物物理領域備受關注的難題。最新研究表明,無膜細胞器具有能夠流動、融合、形變等液態特徵,而液-液相分離被認為是無膜細胞器形成的物理機制。無膜細胞器處在由細胞骨架構成的彈性網絡中,細胞骨架對無膜細胞器的形成與尺寸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彈性介導的液-液相分離對理解無膜細胞器的物性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凝膠網絡中發生液-液相分離所產生的液滴與處在細胞骨架中的無膜細胞器具有相似的特徵,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博士生韋學鋒在副研究員孟凡龍的指導下,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周嘉嘉、理論物理所研究員王延頲合作建立了解析模型研究凝膠網絡的彈性介導的液-液相分離現象。如圖1所示,如果沒有彈性網絡,液體通過相分離會產生形狀不規則的液相;當存在彈性網絡時,液-液相分離會導致形成液滴。彈性網絡越硬,產生的液滴數密度越大,液滴的尺寸越小。當彈性網絡過于堅硬時,甚至不會有液滴產生。

圖1.(a)無彈性網絡時液-液相分離形成的結構(b)軟彈性網絡中形成的尺寸較大的液滴(c)中等硬度的彈性網絡中形成的數密度較大的小尺寸液滴(d)硬彈性網絡會抑制液-液相分離,導致無液滴產生

圖2.理論數值與實驗結果對比。(a)液滴尺寸隨著彈性網絡剪切模量的增大而減小(b)液滴數密度隨著彈性網絡剪切模量的增加而增加(c)稀相溶質的體積分數隨剪切模量增大近似線性增加

當體系達到平衡時,系統的自由能由三部分組成——彈性網絡和液體的混合自由能、液滴的表面能、液滴擠壓彈性網絡產生的彈性能。小液滴合併成大液滴會降低數密度,從而導致體系的表面能減小,但同時液滴尺寸的增大會導致體系的彈性能增加;這兩個因素的競爭關係決定了體系平衡時液滴的尺寸。圖2表明,理論結果與實驗數據相吻合。液滴尺寸隨著彈性網絡剪切模量的增大而減小,數密度隨著剪切模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稀相溶質的體積分數隨剪切模量增大近似線性增加。上述研究結果說明可通過調節彈性網絡的強度來控制液液相分離所得液滴的尺寸。該結論有望為細胞骨架中無膜細胞器的形成機理提供新視角。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戰略重點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該研究工作的數值計算在理論物理所的先進計算集群上完成。

來源:理論物理所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268001

點亮再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歡迎點讚、分享

「在看"一下嘛...

相關焦點

  • 軟物質物理研究取得進展
    理解無膜隔室彼此之間如何共存以及其與細胞質如何共存,是當前生物物理領域備受關注的難題。最新研究表明,無膜細胞器具有能夠流動、融合、形變等液態特徵,而液-液相分離被認為是無膜細胞器形成的物理機制。無膜細胞器處在由細胞骨架構成的彈性網絡中,細胞骨架對無膜細胞器的形成與尺寸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彈性介導的液-液相分離對理解無膜細胞器的物性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物理所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
    regulate autophagy activity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科研人員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IPMK調控自噬-溶酶體通路的活性依賴於IPMK的細胞核定位,但並不依賴其酶活性。
  • :液-液相分離介導的肽超分子組裝成核-生長新機制
    因此對超分子納米纖維形成機制的研究,不僅有助於加深對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認知,促進纖維化相關疾病新型治療策略的開發,也為複雜仿生體系的設計和構建提供新的思路。納米纖維的形成一般包含成核和生長兩個階段。作為溶液中新相形成的初始孕育階段,成核對超分子納米纖維的結構和性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已有相關的理論研究發現,成核可以通過經典的單步成核或者由亞穩相參與的兩步成核來實現。
  • 鹽誘導液-液相分離:水-乙腈-鹽混合物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鹽誘導液-液相分離:水-乙腈-鹽混合物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3 15:37:58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Yuyuan Lu課題組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Zhen-Gang
  • ...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
    regulate autophagy activity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科研人員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IPMK調控自噬-溶酶體通路的活性依賴於IPMK的細胞核定位,但並不依賴其酶活性。
  • 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異常的相分離和過渡與多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症有因果關係。這篇綜述總結了最近LLPS在各種生物學途徑和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主要進展。
  • Nature:液-液相分離直接控制自噬機制
    2020年2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東京工業大學、東京大學、金澤大學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通過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聚集Atg蛋白的液體狀凝聚物(liquid-like condensate,即液滴,liquid droplet
  • 物理所發表非晶合金彈性性質和彈性模型研究綜述文章
    從1998年開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汪衛華研究組通過大量實驗,系統地研究了非晶合金形成、結構、力學性能和彈性性能,從彈性模量(基於原子間作用力等微觀因素的宏觀統計物理量)的角度來研究非晶結構及性能的關係,認識非晶中一些基本問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 5篇Cell、Nature論文報導相分離在植物中的功能
    有意思的是,FCA蛋白含有prion-like結構域且大部分區域高度無序,這是大部分能夠發生相分離的蛋白所共有的兩個特徵。這一發現讓研究人員猜測FCA能夠發生液-液相分離從而形成nuclear bodies。體內實驗結果證明了這一猜測:FCA形成的nuclear bodies具有液滴的性質。
  • 5篇Cell、Nature論文報導相分離在植物中的功能
    有意思的是,FCA蛋白含有prion-like結構域且大部分區域高度無序,這是大部分能夠發生相分離的蛋白所共有的兩個特徵。這一發現讓研究人員猜測FCA能夠發生液-液相分離從而形成nuclear bodies。體內實驗結果證明了這一猜測:FCA形成的nuclear bodies具有液滴的性質。
  • 上海科學家在蛋白質液液相分離領域取得突破 為小分子藥物治療提供新策略
    MAPK信號通路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朱繼東課題組與劉聰課題組合作,首次發現了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症候群和豹皮症候群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
  • 分合之間藏「玄機」:我國科學家揭示蛋白異常「液液相分離」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 朱繼東與研究員 劉聰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解答了為何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不同類別的SHP2突變卻導致相似臨床表型的分子機制,並為小分子藥物治療與
  • 液-液相分離促進形成皮膚屏障
    液-液相分離促進形成皮膚屏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3 13:21:59 在近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Elaine Fuchs及其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液-液相分離促進皮膚屏障的形成
  •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1 10:31:22 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綜述了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這一轉錄因子的染色體植入(mitotic implantation)現象又有什麼樣的生理學功能?通過精細的果蠅完整腦螢光動態成像、完整腦光漂白恢復、光液滴(optoDroplet)、體外相分離等多種技術手段,研究者觀察到了令人驚訝的結果,即Pros蛋白是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並保留在神經前體細胞H3K9me3標記的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圖1)。
  • To infinity and beyond:神經退行性疾病豈止於「相分離」
    一直以來,這種現象都被大家稱為聚集(Aggregation),但其實相分離和聚集是兩種不同的現象。相分離指的是同型相互作用介導的纖維形成,而聚集往往指的是大分子之間的粘附。從2015年開始,科學家們陸續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蛋白不僅會組裝形成纖維狀固體還會通過液-液相分離的現象形成液滴,比如hnRNPA1、TDP-43以及FUS【5-8】。
  • 力學所在納米材料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進展
    已有考慮表面效應的理論模型多基於表面彈性理論,即將納米材料的表面看成無厚度表面層,且符合表面彈性本構關係,不可避免地引入表面彈性常數。在已有理論中,表面引起的面力與表面應力相關,而表面應力與表面應變符合表面彈性本構關係。新的理論中,應用虛功原理建立納米材料表面能密度與表面引起面力的解析關係,而納米材料表面能密度依賴於塊體材料的表面能密度及納米材料表面弛豫參數,避免了表面彈性常數的引入,僅包含物理意義明確的塊體材料表面能密度和表面晶格弛豫參數,兩類參數可以通過實驗及簡單數值計算獲得,目前在材料手冊或文獻中亦可獲得。
  • 學習液相,必須要知道的三大理論
    學習液相,必須要知道的三大理論高效液相色譜我們常用,如何操作自然難不倒我們,那麼,液相色譜的分析的理論基礎是什麼?這個你知道嗎?這一篇咱們好好學一學液相色譜的分析理論基礎,可以讓你更好地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
  • 凝膠層析法分離蛋白質
    這些物理特性包括分子的大小、形狀、所帶電荷、揮發性、溶解性及吸附性質等。層析系統的必要組分有:a. 固定相,可以是一種固體、凝膠或固定化的液體b. 層析床,把固定相填入一個玻璃或金屬柱中,或者薄薄塗布一層於玻璃或塑料片上或者吸附在醋酸纖維紙上。c.
  • 張立新團隊發現液液相轉換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
    張立新團隊發現液液相轉換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3 13:05:09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立新團隊發現,液液相轉換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