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姜裡文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植物內膜系統細胞器生物發生及功能的分子機制研究」長篇綜述

2021-02-15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所有真核細胞都含有一套由多種細胞器組成的內膜系統,包括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ER)、高爾基體(Golgi)、反式高爾基體網絡(trans-Golgi network, TGN)、液泡前體/多囊泡體(prevacuolarcompartment or multivesicular body, PVC/MVB)和液泡(vacuole)或溶酶體(lysosome)。這些細胞器在有序調控下被準確和高效地生成,參與細胞內物質運輸, 在生物個體的生長發育和對環境應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植物細胞內膜運輸系統. A: 在經典分泌途徑中, 蛋白質經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被分泌到細胞膜或細胞外; B: EXPO分泌體介導的非經典分泌途徑; C: 多囊泡體介導的蛋白靶向液泡運輸途徑; D: 自噬體介導的蛋白靶向液泡從而完成降解和循環利用的途徑. EE,早期內體; ERES,內質網的排出位點

自2000年以來, 我國學者在植物內膜系統細胞器的生物發生及功能方向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進展。香港中文大學姜裡文教授、華南師範大學高彩吉教授、浙江農林大學沈錦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莊小紅教授崔勇博士聯合撰寫題為「植物內膜系統細胞器生物發生及功能的分子機制研究」的長篇中文綜述,正式發表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中文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專輯」。該文首先概述了我國學者在植物蛋白運輸領域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隨後以液泡前體/多囊泡體為例, 重點介紹了其鑑定及由其介導的植物液泡蛋白轉運, 接著詳細闡述了由內體蛋白分選轉運裝置(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transport, ESCRT)介導的多囊泡體生物發生的分子機制, 並著重介紹了植物特異的ESCRT組分FREE1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此外, 近年來我國學者採用前沿的全細胞電子斷層掃描技術, 首次對植物根細胞內膜系統進行了精細的三維結構分析並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由多囊泡體成熟轉變成液泡的模型, 為進一步研究液泡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提供了依據。最後,該文對當前植物細胞器(包括多囊泡體和液泡)的生物發生和功能的研究進行了總結, 並對此領域研究的發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下載全文]

為了更好地記載科學歷史、傳承科學精神、引領科學風尚,《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根據自身綜合性期刊的定位和特色,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組織出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專輯」。「專輯」將回顧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生命科學各領域所取得的重要進展和突出成就,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郭巖、朱健康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植物逆境反應」英文長篇綜述
    Herrera-Estrella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徐國華教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晁代印研究員等專家共同撰寫完成。 綜述全文40頁,3萬7千餘字,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植物對逆境(包括乾旱、鹽脅迫、溫度脅迫、重金屬脅迫等)的感知與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以及植物在複雜的環境中利用養分的策略。
  • 【科技前沿】張宏、張明傑、朱學良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生物學中...
    該綜述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研究員、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院士牽頭組織,邀請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員、清華大學李丕龍研究員、北京大學季雄研究員、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聰研究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婁繼忠研究員、復旦大學溫文玉研究員等專家共同撰寫完成。
  • 宋保亮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糖脂代謝」長篇英文綜述
    該綜述由武漢大學宋保亮教授牽頭組織,邀請清華大學陳立功教授、北京大學陳曉偉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黃勳研究員、武漢大學王琰教授和清華大學王一國教授共同撰寫完成。全文39頁,3萬7千餘字,包含9幅示意圖,全面系統地總結了糖脂代謝領域的最新重要研究進展,充分分析展望了研究前景。葡萄糖和脂質是細胞和機體重要的能量和物質來源。膽固醇雖然不產生ATP,但它作為體內含量最為豐富的類固醇分子,是細胞膜的基本組分,也是氧化甾醇、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的合成前體。糖代謝和脂質(包括膽固醇)代謝緊密相關,並且在多水平受精密調控。
  • 【CURR OPIN PLANT BIOL】香港中文大學姜裡文課團隊系統闡述植物內膜系統與自噬的相互作用
    由細胞內的糙面內質網或高爾基體膜包裹細胞內源性物質(如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損傷的細胞器及其他細胞結構或過量儲存的營養物質等)分離到細胞質中形成。自噬過程使得大分子能夠再循環,從而維持細胞穩態。目前,通過遺傳學篩選已找到一系列與自噬體形成相關的蛋白,如在酵母、動物植物中都廣泛存在的ATG(autophagy-related genes)系列蛋白等等。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是一套總結現當代中國兒童文學成果和經驗,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策劃的大型兒童文學叢書,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70位作家70部經典作品,於2019年10月前全部完成出版。叢書以作家個人作品精選集的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地呈現當代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多維風景,是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繁榮創作的集中體現。
  • 邵峰、董娜撰寫「細胞焦亡的機制和功能」長篇綜述
    後續的研究發現,胞漿內模式識別受體識別病原體來源的模式分子或者機體本身來源的危險信號分子形成炎症小體(inflammasomes),招募和激活caspase-1導致細胞焦亡;鼠的caspase-11和人的caspase-4/5直接作為模式識別受體識別細菌脂多糖類脂A組裝的炎症小體也導致細胞焦亡,這一發現顛覆了傳統炎症小體的概念。
  • 星際特工實力開場秀,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我和國旗同框」安徽行活動於9月15日上午在安徽創新館啟動。此次活動,樂森機器人編了一場機器人舞蹈,向祖國深情告白,用科技創新的力量,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漆小泉、黃三文主持撰寫「我國植物代謝領域重要進展」長篇中文綜述
    該文詳細評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 我國科學家在基礎代謝、青蒿素等植物活性天然產物的挖掘、植物代謝途徑的解析及其生物學功能、植物活性成分的代謝工程及生物合成、代謝網絡及其功能等植物代謝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 這些優秀成果促進了我國植物代謝領域的迅速發展, 提升了我國植物代謝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為取得更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礎
  • 植物細胞蛋白質囊泡運輸研究技術與方法
    植物細胞與其他真核細胞一樣,含有多種膜包圍的細胞器,並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後基因組時代,編碼蛋白的亞細胞定位和轉運機制研究是了解其生物學功能的基礎。
  • 航天放飛中國夢,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天生物產業取得輝煌成果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從1949到2019,這70年裡,我們見證了中國從落後到強大,從貧窮到富有。一代代人的努力,為國家發展留下了一串串輝煌的足跡,鑄就了中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壯麗篇章,國家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新時代。這70年裡,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邁進。然而,我國居民的健康狀況還遠不能達到實現全面小康的需要。
  • 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細胞被許多膜封閉的細胞器和無膜隔室隔開,以確保以時空受控的方式發生各種各樣的細胞活動。膜結合的細胞器動力學的分子機制,例如它們的融合和裂變,囊泡介導的運輸和膜接觸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已被廣泛表徵。然而,無膜隔室的組裝和功能的分子細節仍然難以捉摸。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通過液-液相分離(LLPS)組裝了許多無膜隔室,這些隔室統稱為生物大分子冷凝物。
  •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港中大姜裡文團隊發表綜述介紹內膜與植物自噬之間的相互作用
    今天,介紹一篇綜述論文,由香港中文大學姜裡文團隊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發表綜述《The interplay
  • 專家點評|林愛福組建立細胞器非編碼RNA圖譜並解析其功能
    點評 | 劉偉(浙江大學)責編 | 兮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等多種細胞器組成的結構相對獨立、功能緊密聯繫的細胞內膜系統,高效支撐了機體正常生理活動功能。細胞內膜系統失調導致細胞代謝穩態失衡,胞內信號網絡調節異常,造成不可控的細胞惡性調控,促使腫瘤等惡性疾病發生。
  • 內膜系統——流動的細胞器,生命活動區域化的小房間
    大家好,我是小二,上期我們說到線粒體和有氧呼吸,但可別忘了當初的好氧菌不過是在古菌體內「租了個單間」,那時候細胞膜內陷才剛剛開始,後來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知道的「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等」完善的內膜系統。
  • 植物細胞全能性和再生
    10月9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院士許智宏、研究員徐麟、研究員王佳偉,與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憲省、蘇英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胡玉欣聯合撰寫的題為《植物細胞全能性和再生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該綜述從鹽脅迫誘導的生理反應、氧化脅迫、鹽脅迫感受機制、離子和滲透脅迫信號傳遞、細胞器脅迫、激素調控、基因表達和表觀遺傳調控、離子平衡機制、代謝變化、鹽生植物耐鹽機制等多方面系統闡述了最近20多年在鹽脅迫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
  • 運城慈愛醫院用讚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運城慈愛中醫心理疾病醫院舉行職工大合唱,並用一次與國旗的特別「同框」,表達對新中國最深情的祝福
  • 亮點文章|植物固氮細胞器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在共生固氮體系中,固氮細菌以細胞器的面目出現在宿主植物細胞質中,利用微氧和物質能量充足的有利條件,進行較為穩定長久的固氮反應。但是,共生固氮作用的局限性在於宿主專一性,即共生固氮細菌難以在絕大多數經濟作物上完成侵染和固氮作用。因此,固氮合成生物學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如何突破固氮細菌的宿主專一性,實現主要經濟作物共生或者自主固氮。
  • 研究揭示S-OPA1介導線粒體內膜融合的關鍵分子機制
    4月1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孫飛課題組在eLife上發表題為Cryo-EM structures of S-OPA1 reveal its interactions with membrane and changes upon nucleotide binding 的研究成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傑出人物
    寫在前面: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為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和中國商用汽車網共同推出大型專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7位傑出人物、7件重大事件、7種經典車型。今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和中國商用汽車網推出的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傑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