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決定你的血型;與病毒對抗的新「武器」;攜帶的信息量超過蛋白質、核酸和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它是參與人類生老病死每個過程的生物大分子——糖。

  糖和蛋白質、核酸、脂類是構成生命體的4種生物大分子。糖參與了人的發育及生老病死的每一個生命過程,就連人的血型也由糖決定。

  不過百年來,糖的研究一度被人冷落,今年新冠病毒引發全球疫情,再度令糖的重要性浮出水面。「在人類與病毒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種新的『武器』正在研發使用中,這就是糖生物學。」近日召開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糖生物學創始人、英國政府首席病毒科學家雷蒙德·德威克教授如是說。

  比蛋白質和核酸攜帶更多信息

  「如果生物學研究是一張桌子,糖生物學好比桌上的一隻杯子。但實際上整個生物學領域都和糖有關聯。」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國內糖生物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延這樣描述糖生物學的重要地位。

  糖結構的多樣性使它攜帶的信息量遠超蛋白質、核酸與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不過,受制於糖結構的複雜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人們對糖的研究與認知遠落後於核酸、蛋白質。

  誠如《糖組學手冊》主要作者理察·庫明斯所言,「二十世紀的糖生物學家們如同在地獄中開展研究。」張延2011年為本書中文版作序時卻寫道,「二十一世紀的糖生物學家是快樂的。」

  讓科學家們又愛又恨的糖,究竟是怎樣一種物質?知名糖化學專家、北京大學藥學院副院長葉新山教授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糖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體必不可少的一類物質,主要有單糖、雙糖、寡糖和多糖。食物中最常見的單糖是葡萄糖,它提供生命體最基本的能量。澱粉則是一種多糖,它能降解為葡萄糖。

  「值得關注的是,人體細胞50%以上的蛋白質披著一件『糖衣』,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和發揮作用。」葉新山強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生命科學的許多問題不只是蛋白質水平上的問題,更是糖蛋白水平上的問題。

  「糖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分支,其研究範圍涵蓋了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細胞生物學和個體生理病理的研究,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學科。」張延解釋道,糖生物學研究回答人體的糖鏈(多糖或聚糖)在細胞的什麼地方、怎樣形成;從分子水平揭示它的結構、它和什麼分子結合併蘊含了怎樣的信息;又如何發揮生物學功能等問題。

  葉新山認為,蛋白質和核酸研究發展很快,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想再向前一步,還需對糖類展開研究。「糖的絕大多數功能還是未知的奧秘,如果打開了這一扇大門,人類與疾病的鬥爭勢必更有把握。」他說。

  多數疾病背後都能找到「糖」的影子

  糖鏈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幾乎涉及所有疾病種類。目前,人們已經知道,糖鏈與傳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神經變性型疾病均密切相關。

  當前生物學家所關注的糖鏈,主要指與蛋白質、脂類等結合,由葡萄糖、半乳糖等10種單糖分子組合而成的細胞結構物質(鏈狀物),如糖蛋白和糖脂。

  張延介紹道,糖被發現近200年來,僅人體的糖鏈種類就超過1000種,自然界中糖鏈的種類有記載的估計在1萬到2萬種。糖鏈呈現出巨大的物種結構多樣性和細胞類型特異性,構成了其特定生物功能的基礎。「但人類對糖鏈的認知仍非常有限,是疾病挑戰人類的高地和險關。」

  張延進一步闡述說,糖鏈決定人的血型,人類第9號染色體上存在著決定ABO血型的糖基轉移酶等位基因。糖鏈由糖基轉移酶合成,來自父母等位基因中的糖基轉移酶基因差異導致了糖鏈結構的差異,所以ABO血型由糖鏈結構決定;糖鏈賦予腫瘤細胞、病毒等免疫功能,即腫瘤在發生、發展、轉移過程中都有糖鏈參與,病毒的傳染機制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愛滋病毒、B肝病毒、禽流感病毒都是通過糖和蛋白的相互作用實現;血液腫瘤標誌物均是糖蛋白或糖鏈;糖鏈改變血脂蛋白結構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糖鏈合成缺失造成各種神經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與糖蛋白或糖脂異常有關係;IgG糖鏈(人體感染後產生的抗體)的改變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溼性關節炎相關。此外,糖尿病跟人體糖代謝異常直接相關。

  以糖鏈為基礎的診斷方法、藥物和疫苗正在廣泛研發使用中。葉新山介紹了3個已經上市應用的典型醫療產品:肝癌的早期診斷分子標誌物甲胎蛋白(AFP)就是一種糖蛋白,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其作為臨床診斷指標,其早期診斷率達到70%;抗流感病毒藥物達菲能夠抑制病毒的唾液酸苷酶,達到抑制流感病毒釋放的效果,已經成為流感、禽流感治療的一線用藥;拜糖平是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的一線糖類藥物,含有的澱粉酶抑制劑能讓澱粉在人體胃腸道內的降解變緩,以此降低血糖濃度。葉新山表示,以糖為基礎的腫瘤疫苗也正在研發之中。

  「現在很多疾病難以攻克,問題都在於糖的作用機制沒有完全搞清楚。新冠病毒表面糖蛋白的作用機制仍舊是謎,破解這道難題將為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更為清晰的路徑。與此類似,腫瘤發生機制也還籠罩在迷霧之中,特別是糖在這些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從而導致以糖為基礎的腫瘤疫苗在研發設計中靶標還不十分清晰。」葉新山說。

  解析「糖」密碼的技術不斷革新

  「糖科學研究的天空中有兩朵『烏雲』,一是糖的合成,二是糖的結構測定。第一朵烏雲正在消散,科學家們逐漸能夠在實驗室快速合成所需的糖。第二朵烏雲的驅散有賴於新的測序分析技術的發展。」葉新山常對學生們如此說道。

  研究方法和技術的發展是糖生物學發展的重要動能。張延介紹道:「糖生物學研究從基因、蛋白質、細胞和個體水平開展研究,在日常研究中,我們實驗室的學生綜合運用了基因編輯、細胞生物學、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等技術。」

  圍繞糖的功能,葉新山將糖科學的研究技術總結為四類:生物學手段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糖的功能;化學手段通過糖鏈合成驗證糖的功能;化學生物學手段利用探針和標記方式研究糖鏈的功能;質譜手段研究複雜糖鏈的結構。

  除了常規的生物學研究手段外,張延認為,糖生物學的研究需要針對糖鏈結構分析的色譜質譜技術、凝集素晶片、糖鏈晶片技術;針對合成糖鏈的糖基轉移酶結構以及糖複合物如糖蛋白的三維結構解析技術;合成糖鏈的化學酶法糖工程技術;細胞糖鏈觀察的示蹤影像技術手段;還需要建立與糖鏈信息相關的國際大資料庫。

  在豐富的研究手段助力之下,葉新山對糖生物學的未來充滿信心。「隨著科學家對糖的功能跟疾病相關機理的基礎研究越來越深入,與糖相關的藥物、疫苗、診斷試劑等也將進入大發展時期。」他說。(記者 唐芳)

  相關連結

  國際糖生物學研究如火如荼

  糖生物學研究在歐洲國家、美國和日本得到普遍重視和持續支持。「這些國際項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政府牽頭大力開展糖相關的基礎性研究,從糖組學角度解析糖的功能。」葉新山說。

  「日本政府近30年來在糖科學領域已持續性投資支持前沿基礎研究和基於糖鏈的新技術開發,預計在未來的10到20年間,糖科學將在創新藥物以及醫療診斷行業取得重大突破和產出。」張延表示。葉新山透露,大約30年前,歐美的基因科學走在世界最前沿,日本於是雄心勃勃地想在糖類研究上佔據先機,因而對糖科學研究的經費支持力度很大。

  糖科學肇始於歐洲,張延表示,歐盟的糖科學發展模式對我國具備很強的啟示意義。在歐盟ERU框架下, 糖科學研究方向項目如Glycoskin (2018—2023)這一項的投資約200萬歐元。北歐國家除了國家專項支持外,還出臺政策增強了科研投入的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我國糖科學研究大多是其他項目的子項目,支持力度比核酸、蛋白質研究支持的力度要小。專家們呼籲,我國迫切需要設立如同蛋白質重大專項、傳染病重大專項等核心目標明確的「糖類生物大分子」國家重大專項。

相關焦點

  • 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決定你的血型;與病毒對抗的新「武器」;攜帶的信息量超過蛋白質、核酸和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它是參與人類生老病死每個過程的生物大分子——糖。糖和蛋白質、核酸、脂類是構成生命體的4種生物大分子。糖參與了人的發育及生老病死的每一個生命過程,就連人的血型也由糖決定。
  • 比蛋白質和核酸攜帶更多信息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決定你的血型;與病毒對抗的新「武器」;攜帶的信息量超過蛋白質、核酸和脂肪攜帶信息量的總和,它是參與人類生老病死每個過程的生物大分子——糖。糖和蛋白質、核酸、脂類是構成生命體的4種生物大分子。糖參與了人的發育及生老病死的每一個生命過程,就連人的血型也由糖決定。
  • 喜歡你是一顆糖的甜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連翹翹課啦 ,tangxindangirl】喜歡你是一顆糖的甜蜜文 |豬仔編輯 | 晏疏離圖片源自於網絡PART信封裡有一封簡單的告白信,筆跡娟秀整潔,上面寫著:第一次給你寫信,你可否願意和我開啟一份甜甜的愛情之旅呢?吃下這顆糖,你將收穫甜蜜愛情。-宋甜甜另外,她在信封裡放了一塊奶糖,希望唐風能夠細細品嘗這顆帶著愛意的糖果。
  •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發布日期: 2021-01-12
  • 甜蜜的謊言:以《一部關於糖的電影》為例,淺析糖對人體健康影響
    糖,無比甜蜜,精緻的甜點,口感細膩順滑的蛋糕,醇厚濃鬱的奶茶,清爽帶勁的肥宅快樂水,這些美味食物裡都是有著佔比不小的糖分。食品加工業如今飛速發展,更方便,更美味的加工食品層出不窮。食品廠商早已深蘊如何讓精製食品口感,以及讓食品更加吸引人的方法:加糖,再加糖。
  • 關鍵基因調節神經系統疾病
    了解導致運動神經元死亡的原因是開發精確治療的關鍵。根據發表在2020年9月15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Scripps Research分子生物學家Claudio Joazeiro博士等人揭示了導致神經元變性以及相關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 麥考瑞大學醫學科學專業帶你解開生命密碼
    一場新冠疫情讓新藥物研製合成、基因技術、疫苗研發、神經網絡研究、幹細胞生物學等曾經陌生的名詞,成為了人們日常談論的話題。因此,將科學帶入醫學的醫學科學專業在這場疫情當中成為炙手可熱的專業。  什麼是醫療科學?  醫療科學通過研究人類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係,並將科學理論應用至醫療健康和疾病研究行業等方面。
  • 大張偉《我是一顆跳跳糖》:把煩惱打包變成糖,願你永遠似少年
    話說83年出生的大張偉,馬上就要36歲了,可是你看著他穿著花哨的糖果裝,在五彩繽紛的舞臺上,蹦蹦跳跳地唱著《我是一顆跳跳糖》,卻一點不覺得違和。你就是會覺得他是個嘰嘰喳喳的頑皮小孩子。如果你看過大張偉的一些採訪視頻,你應該知道他這些年其實過得一點也不好。十幾歲的時候被公司騙、解約風波、被某主持人公開污衊吸毒、演出被喝倒彩、被扔垃圾,經常被騙去參加自己並不想參加的節目……從藝的這些年,可以說他一直活在各種誤會和罵聲裡。
  • 談「糖」色變?糖友們也可以甜蜜過萬聖節!
    你備好糖果了嗎? 我可要來敲門嘍~ 但是,全球權威科研期刊《Nature》在2013年2月發表了一篇論文叫《糖的毒性真相》。研究者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糖的危害與菸酒相當,而且糖會讓人上癮,攝入過多糖還造成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和肝病等疾病在全球高發,每年間接導致全球約3500萬人死亡。
  • ...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
    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與華大基因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發表題為「Proteomic profiling and genome-wide mapping of O-GlcNAc chromatin-associated proteins reveal an O-GlcNAc-regulated genotoxic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論文,報導了O連接N乙醯葡糖胺
  • 杜江夫婦甜蜜撒糖!男方把女方摟在懷裡擋風,網友:狗糧真香!
    說起來娛樂圈感情甜蜜的明星夫妻,很多人都會想起來鄧超和孫儷,因為兩個人在一起多年,還經常公開秀恩愛,真的很讓人羨慕。但是說起來最幸福的姐弟戀明星,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起來杜江和霍思燕。誰都沒想到外形帥氣的杜江是一個專情的好男人。
  • B肝在研新藥糖生物學研究,羅馬尼亞科學家開發,抗HBV疫苗
    由於M與L和S寡聚,而L和S是HBV組裝、分泌和感染性的關鍵決定因素,這種脆弱性轉移到整個HBV顆粒上,儘管M本身在這些過程中並不重要。總體來講,羅馬尼亞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認為,本研究發現指向,這些新發現的功能說明了B肝病毒糖生物學的複雜性,並應在未來用於設計和開發抗B肝病毒的疫苗和治療方法上。
  •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
    (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細胞的基因轉錄重編程中的重要生物學功能。在此基礎上,論文系統全面地描述和挖掘了O-GlcNAc糖基化的轉錄調控因子及其在腫瘤細胞應激反應中的功能,建立了以O-GlcNAc糖轉錄因子組為節點的全基因組範圍轉錄調控網絡,提示染色質蛋白O-GlcNAc糖基化可能是一種新的表觀遺傳密碼,O-GlcNAc糖基化對轉錄重編程的調控可能是腫瘤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普遍規律。
  • 小粒徑負離子森林浴的生態療養空間,從此遠離神經衰弱的煩惱
    負離子通過打造小粒徑負離子森林浴的生態療養空間,能夠讓女性的生活從此遠離神經衰弱的煩惱。 當壓力過大,而又沒有及時得到釋放的情況下,長期發展就很容易得心理疾病。據調查,女性心理疾病的發病率顯著高於男性。而在女性易得的心理疾病中,神經衰弱又是居於首位。
  • ...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
    (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細胞的基因轉錄重編程中的重要生物學功能。在此基礎上,論文系統全面地描述和挖掘了O-GlcNAc糖基化的轉錄調控因子及其在腫瘤細胞應激反應中的功能,建立了以O-GlcNAc糖轉錄因子組為節點的全基因組範圍轉錄調控網絡,提示染色質蛋白O-GlcNAc糖基化可能是一種新的表觀遺傳密碼,O-GlcNAc糖基化對轉錄重編程的調控可能是腫瘤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普遍規律。
  • 《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
    王立銘所著的《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代謝病的科學傳奇》是十種獲獎圖書之一。這也是繼去年的《癌症 真相:醫生也在讀》之後,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二次榮獲文津圖書獎正獎。之所以能被評委選中,可能是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涉及到食物、疾病、藥物和健康等大眾比較關心的問題。在這方面,需要真正的科學普及。讀一讀這本書,你就知道,各種科學研究早就發現,工業社會中,空前豐富的食物反而成了引發疾病的導火索。從生物學意義上,我們每個現代人類,都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 特斯拉降價背後:產業鏈經歷「甜蜜的煩惱」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特斯拉降價背後:產業鏈經歷「甜蜜的煩惱」證券時報記者 葉玲珍 毛可馨新年伊始,特斯拉降價引爆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緊湊型SUV Model Y低價入市,成為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在國產化的進程中,特斯拉漸漸成為馬斯克口中「大家都能買得起的車」。
  • 你每天吃的鹽、油、糖超標了嗎?這樣做遠離慢性疾病……
    雨花區衛健局提示:健康生活方式從減鹽、減油、減糖開始,讓我們一起遠離慢性疾病。01「減糖」1.各人群均應減少添加糖(或稱游離糖)的攝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2.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具有甜味特徵,包括單糖和雙糖。
  • 炒米糖,香甜酥脆,台州人忘不了的甜蜜年味!
    小時候,每到臘月的時候,小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賣炒米糖的師傅把一整塊的熱氣騰騰的炒米糖劃開,切成小塊,裝進大人帶來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來吃,咬在嘴裡嘎嘣嘎嘣脆,過年的氣氛就這樣在炒米糖的香甜氣味中開始了。
  • 《細胞》子刊:糖和代糖一起吃會迷惑大腦!科學家發現,代糖和真糖一起吃會導致大腦對糖不敏感,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丨臨床大發現
    總的來說,代糖和真糖本身似乎並不會影響糖代謝,但是同時攝入三氯蔗糖和碳水化合物,就會短期影響代謝功能並導致大腦對甜味的敏感性降低。當然了,這項研究還有一定的局限,比如說只研究三氯蔗糖這一種代糖,樣本量也不算大,試驗期間也比較短,還沒有研究這種代謝障礙是否可逆。哎,吃糖真是甜蜜的煩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