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到臘月的時候,小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賣炒米糖的師傅把一整塊的熱氣騰騰的炒米糖劃開,切成小塊,裝進大人帶來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來吃,咬在嘴裡嘎嘣嘎嘣脆,過年的氣氛就這樣在炒米糖的香甜氣味中開始了。炒米糖在浙江台州的歷史悠久,小時候過年沒事做就看大人做炒米糖,在製作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這個特色美食的魅力,口味屬於甜味,炒米糖顆粒均勻,狀如蜂蛹、軟硬適中、香甜酥脆。記憶中,炒米糖的香味總是緊緊纏繞在「年」的身邊,是農村人家春節必備的食品,更是我兒時過年的美味。
這裡我就簡單地介紹一下炒米糖的製作過程。 炒米糖,當然離不了主要成分——炒米,這得用上等的糯米來做。炒米是過年的前奏。和大鐵爐爆出的米花不同,滋味最正宗的炒米是用沙子炒出來的,步驟繁瑣,極其考驗手藝。其中蒸米、曬米的環節,直接決定了炒米品質的優劣。每年冬至過後,台州家家戶戶都會瀰漫著一股吹不開的糯米香氣。為了做出一鍋上得了臺面的炒米招待客人,家家戶戶早早準備,淘米、浸泡、蒸糯米,忙得不亦樂乎。
冬米的選料是當年新鮮糯米,細心挑揀去掉沙子等雜物,溫水浸泡一天一夜後,方能上蒸籠蒸煮。別小看蒸米這樣簡單的步驟,水多水少,主婦們常常要花上好幾年才能真正明白其中關竅。蒸好或煮好的米飯,必須軟而不爛,粒粒分明。水多了,米飯粘成一團,也就做不成炒米了;水少了,則米飯夾生,炒出來的炒米難吃硌牙。蒸好的糯米,須在晴天裡,於陽光下細細鋪開,曬乾,當地人稱為「曬冬米」。曬好的冬米,存在大瓦罐裡封存,藏起來,等待炒米師傅來把它做成炒米。等到曬好冬米,年的腳步也近了。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隨著年味的漸濃,準備製作炒米糖的人家總會邀請有經驗的「糖師傅」來製作。師傅吩咐將柴鍋加熱後,把盛放在大臉盆裡早已凝固的糖稀倒進鍋裡,等糖稀熔化後,加入炒米,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一些花生芝麻生薑絲,用鍋鏟充分翻炒,這時候把握火候要恰到好處,鍋洞裡的火不能太大,否則糖就焦了。翻炒均勻後,再盛到一個四四方方的模具裡,用力地壓平整,冷卻一會兒,把一整塊大炒米糖翻倒出來,鋪放在大桌上,切成長條狀,等熱氣散盡後,再切成一片片的薄片,好吃的炒米糖就這樣誕生了。
出鍋的炒米糖,必須趁熱倒在木質的方框裡,用擀麵杖壓實成型,再用菜刀切成勻稱的小塊。切糖也十分講究,須要在糖冷卻硬化前切完,下刀要穩、準、快,眼疾手快,這就考究老師傅的手法了。切完糖後,香噴噴的炒米糖就算做成了。如果還要做芝麻糖和花生糖,則需先把芝麻、花生炒熟,再像放炒米一樣在糖稀裡攪拌,過程與做炒米糖相同。
炒米糖冷透後一般是貯放在瓷罐子裡,密封好,這樣不會熔化,過好長時間還是脆蹦蹦的,即使年過完了,可我們還有香甜的炒米糖,年得以延續好長一段時間。小時候的炒米糖不僅是我們小孩過年的美食,也是家中招待客人的茶點和拜年走親戚的禮品。因為有了炒米糖,年更溫馨、更熱鬧、更甜蜜。在以前,炒米糖是過年必備的糖果,也是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一種點心。但最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貨市場更是極大豐富,炒米糖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糖果了,過年了台州人也只是象徵性地買一些炒米糖,但炒米糖師父總是年復一年的執著地讓炒米糖的香味飄滿台州的大街小巷。炒米糖,香甜酥脆,台州人忘不了的甜蜜年味!小夥伴們,你吃過炒米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