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凍米糖。金東宣傳部提供
中新網金華12月19日電(奚金燕 曹靜怡 賈佳)俗話說,無糖不成年。在江南,有一種特別的甜食,香松酥脆,揉合著歲月,浸潤著鄉愁,那就是凍米糖。數九寒天,又到了凍米糖飄香時節,已經做了23年凍米糖的王誠忠也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候。
香松酥脆的凍米糖。金東宣傳部提供
王誠忠是浙江金華金東江東鎮上王村人。浙江一帶喜甜,糕點、甜食的品類數不勝數,金東也不例外。這其中,凍米糖承載了大多數金東人兒時的美味。凍米糖相傳已有兩百多年的生產歷史,以「江南小切」而出名。
在當地,王誠忠擁有不少「吃貨」粉絲。隆冬時節,天還沒有亮透,王誠忠早早便起了,收拾了一番後,便攜著用了許久的製糖用具前往市集上的固定攤位——收拾灶鍋、點起煙火。當太陽掀起夜幕的一角,陽光肆意漫進來,街上的人愈來愈多,凍米糖的香味溢出,生意就熱鬧了。
香松酥脆的凍米糖。金東宣傳部提供
要想將凍米糖做得又酥又脆不粘牙,要花費不少的心思。「仔細算算,要經過蒸、曬、發、熬、切這幾道程序。看著簡單,但這不僅是個力氣活,還是個技術活嘞!」王誠忠邊說著,邊支起了一口鍋,「第一步,要將清水、油和飴糖按照固定比例倒入鍋裡,用小火慢慢地熬,熬得差不多了,再把紅糖加進去攪拌均勻……」
登時,鍋裡就發出了「噼啪」聲響,在王誠忠賣力的攪拌下,糖、油漸漸交融在一起,開始「咕咚咕咚」地冒泡——要不了多久,糖漿便熬製好了。
香松酥脆的凍米糖。金東宣傳部提供
「糖漿也很講究,不嫩不老的才算好。」說這話的時候,王誠忠用攪拌的鏟子挑起了鍋裡的糖漿,仔細觀察著糖漿拉絲情況,「如果一拉就斷了,說明太嫩,結不了米花;如果拉起來很粗就是老了,熬老的糖做出來發苦。像這樣,就是正正好的!」他拉起了一鏟子糖漿,指著那一段流暢華美的「糖漿」說。
糖漿熬好了,接下來就是將事先準備好的糯米倒入糖漿中,大力翻炒。「這些糯米的選材特別講究,米花的製作也十分繁瑣。洗淨後浸泡放置一天,用飯甑蒸熟後還要仔細晾乾……這些步驟不僅少不得,還不能有半點馬虎。」王誠忠邊翻炒邊說。
在王誠忠的翻炒下,一粒粒飽滿雪白的糯米裹上了糖漿,糖香和米香交融在一起,體積膨脹到原來的兩倍。這時候,也可以依據個人的口味加些碎花生、生薑末、橘子皮。最後,再將攪拌到位的凍米糖連鍋端起,倒入在長方形模具之間,趁熱用木滾筒將它們滾平壓實,直至冷卻。
「按壓時力度要均勻,這樣凍米糖形狀才好看。」壓平壓實後,王誠忠便取了模具,將糖磚切片。剛出爐的凍米糖色澤晶瑩,絲絲糖香肆意誘惑著味蕾。忍不住取一塊兒塞進嘴裡,在清脆的「嘎嘣」聲中瀰漫的,是兒時的香甜。
因為用料足、手藝好,再挑剔的食客也能被王誠忠做出來的凍米糖所徵服。但是,徵服食客的又何止是食物的味道呢?
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凍米糖鬆脆香甜,曾經是許多人甜蜜而溫暖的惦念。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起來了,但這份味蕾記憶依然生生不息。
「不僅是市裡的,還有些在外地工作的金東人也會過來預訂,要我做好了以後用快遞的方式給他們送過去。」王誠忠樂呵呵道。
誠如其所言,在人們的記憶裡,總有一樣食物,是和團圓有扯不斷的關係——逢年過節,許久沒見面的親戚們聚在一起,就著泛著氤氳的滾燙茶水,品嘗著特色小吃,分享這一年以來的際遇。
四季流轉、人生輪迴中,地方小吃不僅是一種美味,更是一種家鄉味、年味,承載著人們對故鄉的情懷和中國民俗文化的認同。當食物有了情懷的溫度,才得以傳承,而滲入了感情的味道,往往能勾起人們的溫情,觸動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在金東,這一塊小小的凍米糖,凝結著手藝人深厚的技藝,承載著欣喜與甜蜜,蘊含著一地的鄉土情結。它們不言不語地佇立在那,用最傳統的工藝與最執著的堅守,在這樣飛速向前的時光裡,愣是把時針往後撥了好幾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