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發明「香港耳瓣手術」 徹底根治膽脂瘤
2008年01月25日 12: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月25日電 有醫生表示,香港約有2%人口患有慢性中耳炎,當中約每一百人便有一人於十數年後出現可致命的膽脂瘤後遺症,需接受切除手術。一項研究發現,六成接受傳統治療膽脂瘤手術病人繼續出現病徵,但中大發明的「香港耳瓣手術」卻能徹底根治病情。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專家稱,膽脂瘤是一種常見但有潛在危險的慢性中耳病。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務主管唐志輝指出,膽脂瘤並非傳統腫瘤,病因是連接咽喉和中耳的耳咽管功能失衡,令耳內鼓膜上皮細胞不正常地向中耳生長,脫落的皮屑不斷積存且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看似一顆珍珠,有機會影響面部神經、內耳甚至壓毀聽小骨影響聽力,產生的惡臭膿液更可導致腦膜炎及腦膿腫。
「乳突切除術」是治療膽脂瘤型中耳炎的傳統方法,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系主任尹懷信表示,傳統治療手術存有弊端,清除膽脂瘤後的耳內傷口康復情況並不理想,約六成患者術後仍會長期持續流膿,但中大於八十年代中期發明嶄新的「香港耳瓣手術」卻能解決問題,利用耳背上方的頭顱位置取得從顳肌筋膜解剖出的深層組織瓣,覆蓋術後傷口提供理想的保護基礎。唐志輝說,耳瓣手術只需十五分鐘,可緊隨清除膽脂瘤切除術後進行。
學系助理教授洪致偉研究了1987至2006年期間,共302名曾接受新手術病人的情況,發現當中近九成二患者接受了一次手術後已能徹底割除膽脂瘤,從進行手術重建到收幹耳內膿液的平均時間只需兩個月,其餘病人亦只需繼續在門診接受簡單治療及處理殘餘組織,但不需像傳統手術般再接受手術治療,出現併發症及復發機會亦較少。
唐志輝表示,香港約有2%人口患慢性中耳炎,當中約五十至一百分之一出現膽脂瘤後遺症。膽脂瘤可分先天性及後天性患者,先天性患者因胚胎發育出現問題致病,年齡可小至3歲,除弱聽外並無其它特別病徵。而後天性患者則多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導致輕微中耳炎,病徵包括耳膜紅、痕癢等。他說,膽脂瘤是中耳炎後遺症,可約於中耳炎患者康復後二十年出現膽脂瘤病徵,包括流出膿液及聽力輕微下降,呼籲曾患中耳炎市民小心注意聽力及耳朵情況,若出現任何病徵便應定期檢查。
【編輯:吉翔】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