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成功進行亞洲首例全植入助聽器手術

2020-12-04 搜狐網

  新華網香港11月25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25日表示,該校醫學院早前成功進行了亞洲首例全植入助聽器手術。接受手術的3名病人均表示效果良好。

  中大醫學院在今年2月至6月間,成功為3名年齡介乎35至56歲、患有中度至嚴重聽力損失的人士進行該項手術。

全部病人植入助聽器後都對效果表示滿意,認為不但外觀良好,而且聽到的音質比使用傳統助聽器更自然。

  全植入式助聽器是一個置於中耳的假體,繞過外耳、鼓膜和部分聽骨鏈,與中耳主要部分直接連接,通過提高耳小骨的振動來放大聲音,更加自然直接地送到耳蝸。

  這種新技術適合中度至嚴重聽力損失人士,包括耳道閉鎖、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耳硬化和感音神經性失聰人士。一些因耳道感染或慢性耳道疾病而不適合佩戴傳統助聽器者,都能受惠於全植入式助聽器。

  據介紹,對於一些聽覺深度受損,即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的人士不適合植入此助聽器。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英首例全植入式助聽器手術獲得成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9日報導,日前英國首例全植入式助聽器手術獲得成功。
  • 國內首例骨錨式助聽器成功植入
    國內首例骨錨式助聽器成功植入 本報訊 12月18日上午,北京同仁醫院耳科夏寅主任在澳大利亞專家Goedon Soo教授指導下,成功為36歲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苗先生實施了國內首例骨錨式助聽器(BAHA)植入手術
  • 龍巖首例「人體晶片」植入手術成功完成
    ▲植入患者體內的晶片日前,龍巖市第一醫院完成首例「人體晶片」植入手術,成功為一位反覆暈厥的患者植入「跟蹤晶片」——植入式心電事件監測器,填補了閩西心血管病診療領域的技術空白。據了解,該患者經常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且近年來,突發5次昏厥,多方檢查都未能確定暈厥的原因,給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 世界首例3D列印個性化「人工椎體/椎間盤一體化「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2018年2月7日華鈦三維與南方醫院脊柱骨外科聯合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吳鑫華院士領導的莫納什大學增材製造研究中心合作的世界第一例3D列印個性化「人工椎體/椎間盤一體化「植入手術成功實施。不僅保住了病人的脊椎,還保住了其日後的活動能力。
  •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2020-11-25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清成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城市!首批聽障者完成手術
    11月29日15時許,做完耳蝸手術的小胡被推出了手術室,她是樂清市首批享受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的受助者之一。據她的主治醫生黃賽瑜介紹,小胡語言基礎好,恢復會很理想,術後3至6個月後,外面的聲音可以聽見,正常交流沒有問題。
  • 廣東完成全國首例雙側骨橋植入 6歲先天耳聾患兒獲得聽力
    原標題:6歲先天耳聾患兒獲得聽力 一些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患兒無法通過傳統的聽力重建手術以及助聽器來獲得聽力,只能生活在無聲世界。近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完成全國首例雙側骨橋同期植入手術,幫助一名6歲的耳聾患兒聽到了世界的聲音。 這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吳佩娜帶領的人工聽覺植入團隊完成。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三類醫療器械,分為外部處理器和植入體兩部分,植入體需要手術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處理器接受聲音後處理,發射信號到植入體,植入體通過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電「刺激,是聽到聲音的途徑。澳大利亞人工耳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全替代一個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蝸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 中國自主研發-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成功完成
    昆明2020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3日,德諾醫療旗下杭州諾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諾茂醫療)自主研發的CardioPulse™脈衝消融產品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臨床應用,這也是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國在房顫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人工耳蝸是一種模擬人體耳蝸功能的聲電轉換裝置,主要由植入體、聲音處理器、電池、連接線等部分組成,其中植入體需要經過手術植入患者體內,其他部分也可以統稱為體外設備。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 耳蝸植入並不需要開顱,手術路徑一般採用的是隱窩進路。
  • 澳完成世界首例仿生眼植入手術 患者術後能看到亮光
    此次次接受仿生眼植入手術的是54歲的黛安娜·阿什沃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30日報導,日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仿生眼植入手術,接受該手術的失明患者在植入仿生眼後,能夠看到少量外界光線。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微創全飛秒,陝西首例超高度近視晶體植入術在西安海翔成功實施
    5月12日上午,陝西首例超高度近視(雙眼4800度)晶體植入手術在西安海翔眼科醫院成功實施,實現了高度近視在陝西晶體植入方面的零突破。12日是國際護士節,當天,西安海翔眼科醫院三樓會議室,濟濟一堂。來自陝西的知名眼科專家、近視眼患者、各界媒體朋友匯聚在此,共同通過直播平臺觀摩了陝西首例特高度近視PRL晶體植入手術的整個過程。據悉,在此之前,西安海翔眼科便聯合FM91.6當家主持人旭東開展了「全城徵集超高度近視患者免費進行手術」的活動。
  • 中大發明「香港耳瓣手術」 徹底根治膽脂瘤
    中大發明「香港耳瓣手術」 徹底根治膽脂瘤 2008年01月25日 12: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月25日電 有醫生表示,香港約有2%人口患有慢性中耳炎,當中約每一百人便有一人於十數年後出現可致命的膽脂瘤後遺症,需接受切除手術。
  • 江蘇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成功進行!
    眼角膜移植手術,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由於人體捐贈的眼角膜數量有限,很多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經常需要等上兩三年,還等不到。幾天前,因為等不了人體捐贈的眼角膜,家住高淳的患者周先生接受了人工角膜移植手術,這在江蘇還是首例。周先生恢復良好,今天(2月1日)準備出院了。
  • 新疆首例人工骨橋植入術幫助19歲哈薩克女孩患耳重獲聽力
    原標題:新疆首例人工骨橋植入術幫助19歲哈薩克女孩患耳重獲聽力亞心網訊(記者 宗合)吉木乃縣19歲哈薩克族姑娘加德拉因為右耳先天性外耳道骨性閉鎖、聽小骨發育畸形導致右耳聽力嚴重損失,於2017年8月11日在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耳鼻喉診療中心實施了人工骨橋植入手術以後,這也是我們新疆首次人工骨橋植入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成功。
  • 樂清成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覆蓋、全齡段、全免費城市
    樂清籍所有符合手術指徵的聽障者,選擇國產的納入醫保的人工耳蝸,均可得到全免費做人工耳蝸的機會,這是全國首次開啟了全齡段、全覆蓋的耳蝸植入手術。為了讓這項工程更好更仔細地深入開展,自從去年11月份開始,市殘聯組織醫務人員對全市範圍內樂清籍的殘疾人進行了首次聽障者篩查。通過專業的聽力測試與篩查,初步確定300餘名聽力障礙者符合耳蝸植入手術的指徵,還需進一步核查。
  • 德醫院為中耳疾病患者植入新型助聽器
    新華網柏林11月19日電(報導員周谷風)德國漢諾瓦醫學院耳鼻喉專科醫院19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醫院已為一名中耳疾病患者成功植入一種新型助聽裝置,它能將外界聲波直接導入患者內耳。  這種名為「直接聲波耳蝸刺激器」的助聽裝置適用於中度至重度中耳傳導性耳聾患者。
  • 香港首次為冠心病患者植入可溶解血管模架
    新華網香港7月25日電 香港瑪麗醫院25日表示,上月為3名冠心病患者成功植入「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以取代傳統的金屬支架。這是香港首次進行有關手術。
  •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例領扣型人工角膜臨床試驗手術在濟南成功實施
    7月1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首例領扣型人工角膜臨床試驗手術在山東省眼科醫院成功實施。  人民網濟南7月22日電(宋翠)「當能看清面前的東西時,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開心的人!」22日,記者在山東省眼科醫院見到了上周接受人工角膜手術的王先生,他一臉的幸福,寫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