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骨錨式助聽器成功植入
本報訊 12月18日上午,北京同仁醫院耳科夏寅主任在澳大利亞專家Goedon Soo教授指導下,成功為36歲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苗先生實施了國內首例骨錨式助聽器(BAHA)植入手術。
患者苗先生自幼左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導致傳導性耳聾,一直依賴右耳進行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非常不幸的是幾年前因外傷造成右耳聽力完全喪失,尚有殘餘聽力的左耳成了苗先生唯一的希望,但因為年齡等原因無法再重建聽力,所以只能佩戴常規骨導式助聽器以改善聽力。然而,常規的骨導式助聽器外形較笨重、佩戴麻煩、局部壓痛,給苗先生的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
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同仁醫院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首席專家韓德民教授的努力下,北京同仁醫院積極從國外引進骨錨式助聽器。韓德民教授組織相關專家,認真討論病例,制定手術方案。經過醫院耳科專家的反覆檢查和論證,建議為苗先生植入骨錨式助聽器,苗先生成為我國首例進行骨錨式助聽器植入術的患者。
據韓德民教授介紹,骨錨式助聽器作為骨導式助聽器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唯一通過骨導方式工作的植入式助聽裝置。它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傳導性或者混合型耳聾、單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外中耳畸形、不適合聽力重建的慢性中耳炎等患者。
據了解,骨導式助聽器使用在外中耳無法傳導聲音、但內耳聽覺系統健全的耳聾患者,通過傳感器將聲音從顱骨傳導到耳蝸,恢復聽覺。由於常規骨導助聽器佩戴不舒適、長期使用會使局部皮膚變硬、疼痛、且輸出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少有人願意長期使用骨導助聽器。骨錨式助聽器原理是通過手術將鈦合金植入體在耳後植入後與顱骨融合,聲音處理器上的麥克風可收集聲音,傳聲器將振動信號直接作用於顱骨進而刺激耳蝸聽見聲音。與一般的骨導助聽器相比,它是直接作用於顱骨,減少了頭皮的影響因素,接收聲音更為直接有效、有一定的定位感,佩戴舒適、方便;與傳統的氣導助聽器相比,骨錨式助聽器消除了堵耳效應,減少了耳道的感染和佩戴疼痛。骨錨式助聽器植入手術安全,沒有進一步損失聽力的風險,患者在幾天之內便能恢復正常工作。從1977年以來,骨錨式助聽器作為傳導性和混合型聽力損失的最佳治療方案,全球已有超過70000名受益者。
隨著骨錨式助聽器安全性和高效性日益顯著,它的發展伴隨著適應症的擴大,會讓更多的患者享有有效、良好的聆聽權利。李茜
獎品:iPod nano 16G(3部),若干明星籤名CD海報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