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靜
本文為《美妝頭條》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
隨著2021年的到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相關規定也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相較於2008年發布的限塑政策,《意見》被業界譽為「史上最嚴限塑令」。不管是原料廠家,還是化妝品企業,都面臨著時間壓力下的巨大挑戰。因為該文件第三類淘汰類中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這是全球「限塑令」升級的又一裡程碑,標誌著我國化妝品市場更加規範化、國際化。
最嚴限制塑令落地生效
塑料微珠退出歷史舞臺
塑料微珠是直徑小於5mm的塑料合成顆粒,常用原料有PE(聚乙烯)、PP(聚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等。因為塑料微珠非常細小,比較穩定,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經常應用於日化產品中。根據相關研究所初步計算,一支普通的深層淨化潔面乳就含有多達360000個塑料微粒。
除了常用的磨砂膏、潔面乳、牙膏以外,塑料微珠作為具有膚感改良等作用的功能性粉體,被大量應用於彩妝中。它能為消費者在塗覆產品時帶來柔軟順滑觸感,並伴有柔焦等光學效果。這種即時的感官效果能提升消費者使用產品時的舒適度與愉悅感,深受原料、品牌和消費者三方的歡迎。
但它卻有一個「最致命」的特點,那就是不溶於水且不易降解。據科學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珠進入海洋後,在海水中會吸收並依附海水中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些攜帶有害物質的塑料微珠,被海洋生物食入後,有機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類體內,從而對自然環境和人體健康均造成嚴重危害。塑料微珠雖易於製造,但降解卻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對環境有著持續不良影響。
鑑於塑料微珠對環境不可逆的危害,近年來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日化產品中禁止添加塑料微珠的呼聲都居高不下。很多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英國、加拿大等等,都已經採取了行動,通過法案、行政命令等方式限制塑料微珠的使用。
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化妝品市場,中國對塑料微珠的需求可想而知。2017年,國家生態和環境部門將微珠以及含有微珠的化妝品和化學藥品列入高汙染、高環境風險清單。而隨著《意見》的落地生效,化妝品行業對於塑料微珠的使用也將逐漸消退。
彩妝研發麵臨挑戰
環保將是大勢所趨
而關於限制塑料微珠,業內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除卻大多數有環保意識的人士,也有少數派權衡利弊後質疑是否真的已到了必須限制使用的程度。塑料微珠在化妝品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洗面奶、牙膏等洗去型。另一種是防曬、彩妝等免洗型。
很多洗去型原料商已經著手在尋找環保可再生的塑料微珠替代品,比如用胚芽粉等等來替代聚乙烯磨砂粒子,用木材製作的生態金蔥粉來替代傳統塑料製成的閃粉等等,這些替代品的共同點就是可以降解,膚感與塑料產品無異。在銷量排名靠前的牙膏、洗面奶等磨砂類塑料微珠大戶中,都在逐漸使用海鹽、巖泥、堅果殼、燕麥、杏仁等原料替代塑料微珠。
不僅可降解、零汙染,還能被賦予更多的功效性,有利於品牌的宣傳。比如資生堂水之密語海鹽沐浴露,比起單純只有磨砂清潔功能的塑料微珠來說,更具有賣點,也更吸引消費者。再比如美國NO.1磨砂膏聖艾芙就採用核桃殼精研粒子來代替塑料微珠,深受消費者認可。
不過相比較洗去型產品,彩妝等免洗型產品的運氣顯然沒有那麼好了。少了塑料微珠,彩妝產品的膚感將會明顯下降。最可怕的是塑料微珠在彩妝品中的運用,目前還很難找到替代品。本來可選擇的替代物質組成範圍就不大,除了合規等基礎方面的考慮,還需權衡成本等實際因素。而除了國內彩妝需遵循這一規定,未來進口彩妝品也要遵守這一禁令。
汙染問題不斷加劇,消費者更傾向於天然環保的產品,品牌的環保意識也逐漸提高,環保不再像「口頭禪」一樣被提起,而是逐漸落實到產品中的方方面面。悅木之源產品包裝紙盒,採用通過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環保紙張,其中含有約50%的回收纖維,可實現99%的回收利用。REN品牌為消費者提供的全新產品可回收包裝,是由20%的海洋塑料垃圾以及80%的回收塑料瓶製成。佰草集80%以上的產品均採用可回收降解外包裝,紙盒全部用再生紙製造。林清軒的產品外包裝更是採用可降解的環保材料,減少環境汙染,保護地球。
近些年,可持續性和綠色環保已成為化妝品行業中的熱門話題,也成為品牌最大宣傳亮點。隨著國人環保意識的提升,這一理念也滲透到整個化妝品產業鏈,並逐步引導行業轉型升級。綠色環保當下顯然已成為大趨勢,品牌只有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順應時代發展的化妝品產品,才能夠有效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