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的到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相關規定也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相較於2008年發布的限塑政策,《意見》被業界譽為「史上最嚴限塑令」。不管是原料廠家,還是化妝品企業,都面臨著時間壓力下的巨大挑戰。因為該文件第三類淘汰類中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這是全球「限塑令」升級的又一裡程碑,標誌著我國化妝品市場更加規範化、國際化。
這裡重發一年前的文章,讓大家再一次了解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對環境的破壞。
今天的主人公,塑料微珠,還可以被稱作塑料微粒或是塑料柔珠。
塑料
微珠
塑料微珠是直徑小於5mm的塑料顆粒,由PE(聚乙烯),PP(聚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化學物質合成的塑料顆粒。
因為非常細小,穩定且價格便宜,所以經常能在日化產品中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去角質產品,磨砂洗面奶,牙膏等等。
目前,還有許多本土美妝與國際美妝品牌在產品中使用塑料微珠。
據界面時尚在化妝品成分APP美麗修行上的查詢,CPB、香奈兒、資生堂、HomeFacialPro、Olay、雅詩蘭黛、聖羅蘭、阿瑪尼、嬌韻詩、蘭嘉絲汀、悅詩風吟、科顏氏、茵芙莎、KIKO、Catrice等品牌都分別在不同產品中添加了塑料微珠常見成分「聚乙烯」。
產品中添加塑料微珠的美妝品牌
塑料微珠禁令於2020年1月1日施行後,上述品牌都將受到影響。
塑料微珠的危害
由於顆粒很小,所以塑料微珠很容易通過過濾系統經下水道排放到汙水處理廠,因為沒有任何障礙可以攔截,最終會進入河流和海洋,現在從赤道到兩級甚至都可以發現塑料微珠的身影。
儘管我們已經習慣了塑料微珠的存在,但實際上,沒有人能預言塑料微珠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但,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創造的垃圾,終將會回到我們的餐桌上。
1
進入食物鏈
一旦進入海洋,塑料微珠會進入食物鏈,因為微小,看起來就像魚和其他海洋動物都會吃的食物---浮遊生物和魚卵。
2
進入水循環
進入水循環系統後,塑料微珠能大量吸收海洋內的持續性有毒汙染物,比如農藥、阻燃劑、多氯聯苯。
塑料微珠吸收水中的毒素,被海洋生物如貝類、魚類吃掉,並能從食物鏈一直延伸到我們的餐盤,吃海鮮就等於吃塑料這句話可真是一點沒錯。
同時,被海洋生物吃掉後,塑料微珠進入各種生物的體內並對它們也產生惡性影響,甚至能讓它們死亡。
塑料微珠很小,但它的存在是個大問題。
雖然目前沒有人知道它最終能帶來多大的影響,但在這個實驗中,人類無疑就是實驗中的小白鼠。
在聯合國的倡議下,一些歐美國家從2015年起制定相應法規,限制塑料微珠在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的使用。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12月29日籤署了法案《2015禁用塑料微珠護水法案》,禁止銷售含有微型塑料的產品。
英國政府則於2017年9月11日起草了禁止在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包括牙貼)的生產中使用塑料微珠的條令,而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對有害塑料實施最為嚴格的禁令之一。
除此之外,丹麥、法國、瑞典、比利時、義大利、芬蘭、冰島、挪威、加拿大等國家都出臺了相應政策,禁止塑料微珠在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中的使用。
在亞洲,化妝品行業發達的韓國走在了前面,從2017年7月開始全面禁止化妝品中使用塑料微珠。
上述國家的塑料微珠禁令出臺後,許多企業已經響應號召,將塑料微珠從產品中去除。
雖然塑料微珠在中國沒有被明令禁止,但人們應當減少塑料微珠在生活中的存在。
1
在選購產品時,查看成分表中是否含有「聚乙烯」等塑料成分,如果有,儘量避免購買。
2
選擇承諾不在產品中使用塑料微珠的品牌,如寶潔、聯合利華及歐萊雅等。
3
向周圍的人普及有關塑料微珠的知識,減少大家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