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加速滲透,汽車已不再是單一的出行工具,正在逐漸演變成為新一代移動智能終端。在此發展趨勢上,承載人車交互信息顯示的車載中控屏成為各整車廠商重點宣傳的一大亮點,由此也助推車載顯示屏成為繼手機、平板電腦之後,中小尺寸面板的第三大應用市場。
位於江蘇的一家汽車電子製造企業成立於80年代初,在全球擁有多處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業務覆蓋智能座艙系統、主動安全系統、新能源汽車電子系統、汽車電子電器開關等。主要為美國通用、德國大眾、德國奧迪、上汽通用、一汽大眾、北京現代、蔚來汽車、寶沃汽車等國內外著名整車製造商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
與其他汽車製造廠商一樣,雖然汽車行業相較其他行業的自動化程度較高、項目經驗豐富,但隨著製造業發展趨勢的變化,也面臨著自動化升級改造和提升柔性的壓力。例如小批量多品種的汽車中控屏產線,傳統規模自動化無法適應需求。
對於汽車電子車間來說,通常內部空間緊張,因此在不改變現有產線布局的情況下導入自動化設備時對尺寸的限制較為嚴格。尤其是使用機器人替換現有人工工位時,工程部必須考慮如何在減少停線時間和對現有布局改動較小的情況下,部署自動化設備。
協作機器人的出現無疑為用戶提供了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客戶使用艾利特EC66協作機器人進行汽車中控屏螺絲鎖付,協作機器人體積小巧自重輕,6kg負載的協作機器人自重僅為17.5kg,在半徑914mm的球形工作區間內基本無死點,部署後只佔用1-1.5個人工工位,無需安裝安全圍欄即可實現人機共享操作空間,因此解決了空間問題。
此外,協作機器人支持拖拽示教,以及PC和示教器交互式編程,讓機器人的編程和任務切換更加簡便。協作機器人靈活部署和簡單易用的特點也成為打動用戶導入這項工具的原因——中控屏產線多品種和換線頻繁的狀態已經是常態,因此更加靈活、有擴展性的協作機器人不僅能夠幫助客戶解決當前的問題,也為今後的生產需求做了鋪墊。
機械臂執行該任務時扭矩為5-5.5N/m,完美替代人手進行螺絲鎖付作業。此外以協作機器人為核心的移動式工作平臺,也可輕鬆推拉、部署到產線一側,配合末端執行器,如各類夾爪、膠槍、螺絲槍、焊槍等從事更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