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曾在這裡畫了一個圈
開啟了中國40年的飛速發展
七大經濟特區
這裡獨佔其三
這裡是廣東
隨著時代的推移
越來越多的城市標誌
登上郵票的畫面
方寸之間
見證廣東的變遷
解放初期,華南郵政局發行海珠橋郵票:
當時郵政系統並未整合,華南可以獨自發行郵票(現在也有國家郵政局專門為某一個地方發行郵票)。郵票上的畫面,正式重修不久後的廣州海珠橋(KMT撤退時曾把海珠橋炸毀)。
1973年,中國郵政發行廣交會郵票:
這棟建築,建立於50年代中蘇蜜月期,是一座典型的蘇式建築。曾在70年代,這裡是廣交會的主會場。
當時,中國處於自我封閉期,雖然尼克森已經訪華,但是中國還是被資本主義世界封鎖,而蘇聯主宰的共產主義世界,也在1969年中蘇珍寶島戰役後,與中國關係降到冰點。
兩極同時封鎖中國,導致中國回歸閉關鎖國的狀態,而廣交會就像清末十三行一樣發揮作用。
現在的廣東貿易中心,已經變成了海印繽繽廣場: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發行的郵票,有一張印有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廣州,是一個擁有光輝革命歷史的城市。
1895年,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反清武裝起義,正是在廣州發起。那次起義的旗幟——青天白日旗,成為了後來的國旗。
1911年,黃花崗起義,為辛亥革命拉響前奏。
1927年,共產黨同樣在廣州發動了起義,是共產黨早期三大起義之一(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
廣州起義後,共產黨所有人深知,蘇式城市起義路線在中國難以實現,於是,才有了後來在農村發動的秋收起義,開始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共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建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1994年6月16日,中國郵政發行的紀念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的郵票。
2014年6月16日,中國郵政發行《紀念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紀念郵票。
但黃埔軍校其實從來都未叫過黃埔軍校,他的全名是陸軍軍官學校,只是因為位於黃埔島,所以被人稱為黃埔軍校。
1994年,中國郵票發行經濟特區郵票,改革開放伊始特區是叫出口特區,到了1980年,特區才改名經濟特區,郵票上,印著:深圳的孺子牛。
郵票一發行就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好評。不僅展示了經濟特區的風貌,也展示了日薪月異的中國。
2000年發行深圳特區建設郵票,蛇口工業區,第二張是深圳灣。2000年後,深圳逐漸成為中國第四城,一時風光無限。
除此之外,中國郵政也發行了不少有關廣東風貌的郵票。
1995年發行的特種郵票鼎湖山。
1998年,發行嶺南四大名園郵票。嶺南四大名園,分別是:順德清暉園(中國十大名園之一)、佛山梁園、東莞可園 、番禺餘蔭山房。
2004 年發行韶關丹霞山郵票,此郵票應為丹霞山申遺時發行。
2006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郵票,那會還沒改名叫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這是廣交會的第二套郵票。
2001年,中國郵政廣州舉辦九運會郵票。廣州在80年代舉辦六運會,新建天河體育中心,帶動了天河北的高速發展。在2001年舉辦九運會,新建廣東奧體中心,也是往後亞運會的會場。
作為著名的「僑鄉」——廣東也有相關郵票。暨南大學是我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2016年舉行建校110周年校慶。江門開平被譽為「華僑之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開平碉樓與村落,是融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華僑建築群代表。
▲ 2004年5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僑鄉新貌》特種郵票1套4枚,其中有兩枚與廣東有關,分別是暨南大學(上圖左)和開平僑鄉(上圖右)。
2010年,中國郵政發行廣州珠江風韻郵票,向全國展示郵票上的廣東發展。
作為「國家名片」,方寸之間,這些郵票不僅記載著廣東的變遷,也見證著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