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嘉興6月15日電(胡豐盛 李典)「童年我離天空最近的一次,是你把我高高地舉過了你的肩。」張晟小心翼翼地翻開那張早已泛黃的信紙,又輕輕讀了一遍,滿臉幸福。他手中的這封信是6年前,女兒張哲源在父親節寫給他的一封信,張晟一直珍藏到現在。
今年51歲的張晟是浙江省海寧市郵政分公司的部門負責人。作為一名集郵34年的「老郵迷」,在今天快節奏的生活中,他仍然與女兒保留著用書信溝通的習慣。而書信一角的那枚郵票,則成了父女倆濃濃親情的見證。
圖為:父女二人在女兒的集郵展前留念 受訪者供圖
若說起張晟對郵票的痴迷,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千方百計尋找貼有郵票的信封,剪下珍藏。有一次,為了集齊從清代至今的海寧潮明信片,他3次跑去無錫,最終,用誠意打動對方,如願拿到了最為稀缺的那張民國時期的佔鰲塔明信片。
在集郵圈,張晟有著多重身份,海軍集郵研究會理事、生肖集郵研究會理事、浙江省生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等。每到周六,張晟總會和集郵「發燒友」們聚在一起,舉辦小型郵展,或者分享各自的藏品。
老張為女兒製作的郵票 受訪者供圖
這種熱愛,自然也輻射到了女兒身上。每到「六一」兒童節,別人家父母送孩子玩具,張晟就給女兒定製個性化郵票。從童年的天真無邪、少年的青澀懵懂,到如今的亭亭玉立,小小的郵票間,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也凝結了父愛的綿延。
在資深集郵迷父親的薰陶下,女兒小張從小便對集郵產生了濃厚興趣,加入了生肖集郵研究會,學著編組了《精彩牛年我作主》、《我到北京看奧運》、《小白兔乖乖》等郵集,參加了各級郵展,得到著名集郵家林衡夫、周治華、葉士昌等前輩的鼓勵和指導。
小張在浙江大學一年級時,選修了「集郵」這門課。當時適逢浙大建校12O周年,她被學校選拔為活動志願者。在父親張晟的動員下,她定製了個性化郵票,在方寸郵票間,記錄下了成長曆程。
讓張晟有些無奈的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女兒不得不暫時放下心頭所愛,專注學業。張晟說,這也正是中國集郵事業當前面臨的普遍問題:青老不接,集郵成為銀髮一族的活動。但張晟堅信,郵票雖小,但方寸之間見大天地,仍會牢牢抓住像他這樣的集郵愛好者的心。
如今,那些為女兒定製的郵票安靜地躺在張晟的收藏室內。「女兒現在在外地上大學,只有寒暑假才回來,平時想她的時候我就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看看。」張晟說。
對他來說,這些小小的郵票遠比掛斷就沒了痕跡的電話更溫存,也遠比一刪就無蹤影的微信更溫馨。女兒那些被定格下來的,或稚嫩、或無邪的笑臉,默默傳遞著父女二人濃濃的親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