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照片記錄警服變遷 見證改革開放

2020-12-08 騰訊網

拍攝前言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創新和變革中變得越來越美好。40年來,人民警察這個與人民群眾貼的最近的職業也在不斷發展,創新和奮進。警服是人民警察和執法最明顯的標誌,隨著時代發展和改革開放,警服也歷經多次變遷。由德化縣公安局新媒體中心策劃拍攝的警服變遷組照,帶您回顧警服的變遷史,共同見證改革開放。

72式警服

1974年起,治安、戶籍、刑偵、司法、鐵路、航運、外事等警種警察夏季穿著上白下藍警服,男民警大簷帽罩白色藍牙線帽罩。

83式警服

70年代以後,隨著人民警察正規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公安部開始著手人民警察服裝制式的改革工作,至1983年完成設計,此即八三式警服。胸前有了警號,上衣有了臂章,褲子中縫鑲紅牙線;臂章上首次出現英文「POLICE」。

89式警服

89式警服取消83式警服紅領章,佩帶金屬領花,褲子取消了側紅褲線。

92式警服

1992年7月至1995年6月改為佩戴領章式警銜。

95式警服

一直到1995年7月1日採用肩章式警銜,此時89式警服才算最後定型。

99式警服

99式警服的顏色,選用與國際上警服主流色調相一致的藏藍色,完全區別於軍隊的草綠色,形成鮮明的警察制服體系。普通民警襯衫採用鐵灰色(後改為淺藍色),高級警官襯衫採用白色。

40年來,一代代德化公安人秉持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群眾的深切關愛,肩負起建設平安幸福瓷都的重擔。我們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奮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2014年、2017年我縣群眾安全感位居全省第一。今年第三季度我縣群眾安全感位居全市第一。

德化公安取得的這些成就

離不開上級公安機關的正確領導

和歷任公安前輩

打下的堅實基礎

一切源於感恩德化公安歷任前輩

一切源於感恩人民群眾

來源:德化公安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廣東!方寸之間見證改革開放
    年的飛速發展 七大經濟特區 這裡獨佔其三 這裡是廣東 隨著時代的推移 越來越多的城市標誌 登上郵票的畫面 方寸之間 見證廣東的變遷
  • 老照片帶你看峰峰公安警服變遷
    70年滄桑巨變 70年風雨兼程 70年砥礪奮進 用鏡頭記錄精彩 展現峰峰大地天翻地覆的70年 今天為大家展播 《70年我們一起走過》 《70年我們一起走過》以回顧歷史照片為主線,記錄了一代代公安人從建國初期到社會主義新時期,為峰峰家園建設奉獻青春、甘灑熱血的歷史。
  • 從綠皮車到復興號 80後列車長見證改革開放下的鐵路變遷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的第十個年頭。有太多像趙小琴這樣的鐵路人見證著中國鐵路的發展。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基因會薪火傳承。中國網 鄭亮攝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新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及特點,為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提供了具有縱深的歷史背景。關於改革開放史的分期問題,學界還有不同看法,需要進一步討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指導思想、政治環境、經濟體制、外交政策、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轉變。改革開放推進的進程就是直面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積澱了許多改革開放順利推進的經驗。
  • 見證歷史變遷的青島水族館,老青島人的美好回憶
    歷經87年,這座建築也見證了青島的歷史變遷。 1931年,青島水族館奠基典禮。輝煌的87年,水族館不僅記錄著城市文明的發展變遷,更見證了科學家對蔚藍海洋不斷研究、銳意探索的光輝路程。2007年5月,國內首座以展示水母為主的展館,夢幻水母宮改造開放。2010年5月1日,全國最大的鯨類專業展館——鯨館建成開放。
  • 見證濱城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
    從人民呼聲到旅大人民日報,再到大連日報,見證了大連這座光榮城市的光輝歷史。尤其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42年,大連日報不斷地展示著改革開放的驚喜成就,也在不斷地鑄就自己的光輝歷程。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42年的改革開放,大連與全國一樣,先後經歷過目標探索、初步框架、體制初步完善、改革深化四個階段。
  • 陳友力: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變遷
    原標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變遷  ——歷史、結構與動力  作者簡介:陳友力,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展規劃與質量保障處副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
  • 本報推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刊
    本報訊(記者方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 中國人民警察節|歲月變遷 誓言無悔……
    每一張警服照片都是警察心底裡最珍貴的記憶每一名警察心中都有一個解不開的「警服情結」警服代表著威嚴責任和榮耀體現著警察精神警察文化的薪火傳承在這裡有他們身著警服拍下的第一張照片款式顏色雖然不同但他們有著相同的信念「為人民守護平安」它是不變的時尚更是永久的潮流每一套警服都是人民警察發展史的一個縮寫一個剪影警服歷經數次變革不變的是人民警察服務為民的初心在第一個警察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跟隨時代的腳步
  •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小澤秀樹: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 進博會...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中國日報網上海11月7日電(記者 嚴玉潔)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在上海開幕。「多年來,消費佔中國全年GDP的比重在40%至50%左右,而美日個人消費總額的這一佔比是70%。中國的個人消費領域還有增長空間。通過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市場增長,可以實現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保證中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平穩態勢。這對外資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我們願意積極推動中國政府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 臺灣同胞參與改革開放 推進祖國統一
    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我很榮幸參與、見證改革開放進程。我們青年一代臺商將接續老一代臺商奮鬥打拼,深入參與大陸改革開放,做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生力軍。  「40年改革開放,兩岸各領域交流更加緊密,兩岸同胞不斷增進了解,希望加速兩岸融合發展。」吳文智說。
  • 42000照片記錄援鄂英雄面孔,英語版《見證》記錄抗疫中國力量
    42000名抗「疫」逆行者防護服、口罩下他們的面龐正是英雄的樣子我們負責了紀錄片《見證》英語版、俄語版的譯製。從接收到英語版本《見證》的譯製任務到最終的成片交付,我們只用了短短48小時。紀錄片《見證》是由攝影師第一人稱旁白和現場醫護人員採訪組成。全片的同期聲意味著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將面臨著更龐大的工作量。我們的翻譯專家通宵完成了整部紀錄片的英文稿件翻譯。
  • 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先進事跡:柳傳志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柳傳志——把技術成果變成生產力(改革先鋒風採)「改革開放讓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真正發揮出來!」回顧30多年的高科技產業化之路,74歲的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柳傳志(見圖,資料照片)很是感慨:「改革開放40年,我見證了中國的IT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見證了中國從相對貧窮、封閉變成今天這樣開放、富強,感到非常自豪!」上世紀80年代初,柳傳志所在的中科院計算所的主要任務是悶頭做計算機樣機,做完一個擱在那兒,再做第二個,為的是「跟上世界先進水平」。
  • 70張全家福,70個小家的喜怒哀樂折射祖國70年變遷
    前期,大河報通過徵集的方式,免費為70組家庭拍下新時代的全家福。這些家庭提前前往鄭州豔芳照相館,挑選自家喜歡的服裝,比如西式的婚紗、中式的喜服、復古的旗袍等。全家福拍成後,主辦方將照片製作成相框,展出結束後將免費送給各個家庭。70組幸福美滿的全家福、70個定格團圓的瞬間、70個普通家庭的人間煙火,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墾利區博物館發布公告徵集革命文物及社會發展變遷物證
    >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東營報導  為進一步豐富博物館館藏資源,同時貫徹落實《關於做好建黨一百周年革命文物徵集工作的通知》和《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開展「山東省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徵藏」工作的通知》要求,12月24日,墾利區博物館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革命文物及社會發展變遷物證。
  • 40本暢銷書,見證出版業40年變遷
    編者按:改革開放40年,我國出版業的規模、效益和實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一個行業的變遷並不能用一兩句話說清,對於出版業來說,圖書是行業發展最好的見證。此前,商務君整理了改革開放40年來,記錄少兒出版的40本經典童書,今天,根據改革開放40年來圖書市場的表現,商務君又整理了40本最具代表性的暢銷作品,以此回顧出版業輝煌的40年。
  • 回首畢業三十載 建群互動友誼長 --見證了中國鐵路在改革開放中的...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同學提議聚會,促使我從箱底翻出了學院第四屆畢業生通訊錄、記分冊、同學信件、肖像素描手跡等老物件,勾起了從昔日校園學習生活中,與同學們每一天的刻苦學習與努力、每一次的成功與喜悅,到伴隨一路走來,所留下的美好回憶。
  • 張鴻義:見證深圳打響經濟特區金融改革開放的「開山炮」
    本期《對話》,採訪了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理事長、時任深圳市副市長張鴻義,了解深圳改革開放初期金融政策的發展、引進外資銀行的影響、國有銀行改革的起步、股份制改革探索和創建證券市場等內容,呈現深圳金融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歷史節點以及突破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