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畢業三十載 建群互動友誼長 --見證了中國鐵路在改革開放中的...

2020-11-25 蘭州新聞網

  我的大學母校,原系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於1988年法律專業畢業距至今已30年。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同學提議聚會,促使我從箱底翻出了學院第四屆畢業生通訊錄、記分冊、同學信件、肖像素描手跡等老物件,勾起了從昔日校園學習生活中,與同學們每一天的刻苦學習與努力、每一次的成功與喜悅,到伴隨一路走來,所留下的美好回憶。

  30年前,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光,各自懷揣著依法治國、國泰民安、法治社會、匡扶正義的夢想和對法律專業知識學習的渴望,從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考入母校。

  在校學習期間,是老師教給了我們專業知識,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打開學院記分冊,各科優異成績的取得,老師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用心血和汗水所付出的點點滴滴,又浮現在眼前: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肖永清教授,是您在傳授法律知識的諄諄教誨中,讓我們堅定了做好法律工作者的信念;教務處王久純處長,通過您教的中共黨史課的系統學習,讓我們對中共黨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專業系主任段立三教授,在您的法學基礎理論課堂上,學、問、答的教學方式,讓我們加深了全面理解;吳傑教授,通過您的憲法學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根本大法的權威與尊嚴和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務處副處長劉巖教授,通過您的刑法學課的學習,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後在司法工作實踐中的那份責任與擔當;教研室系主任宋寅慶教授,通過您的民法學課的學習,使我們看到了您在教學中,本著從實用出發,採用大量案例,舉一反三的進行辨析,為幫助我們在今後工作中理清不同的民事法律關係奠定基礎的良苦用心;趙安玉教授,中國法制史課,是您將一門原本枯燥無味的課程,通過典故,以講故事的課堂形式傳授知識,讓我們清晰的把握了中國法制史從古到今的脈絡;還有經濟法學的韓小兵、法律邏輯學的胡學東、司法文書課的葛燕青、體育課的穆學鳳等老師,通過您們所上的教學課程的學習,使我們在這些專業知識方面受益匪淺。特別是和藹可親的法律專業黨總支書記馬榮輝,以及系班主任董燕溫老師所表現出的:不僅敢於大膽管理、嚴格要求,而且對每一位學員,無論誰遇有困難,都能儘量做到體貼入微的幫助的為人師表,被贊口不絕。

  在校學習期間,還有同學之間的革命友情,更是如此。互相之間的關心、互相之間的幫助、互相之間的愛護、互相之間的體貼和相互之間的理解,不斷加深了同學彼此之間的深厚友誼和同學情意。當翻開學院第四屆畢業生通訊錄時,同學們一個個英俊瀟灑、美麗大方的音容笑貌,記憶猶新:班長王玉芳顧全大局的為人處世及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重要的胸懷;文化委員齊國強為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借與專業知識有關的錄像帶播放之舉措;學習委員吳政權每次提前完成作業練習的表率作用;學生會主席張愛華積極帶頭參與文化活動的言行;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李和平常年堅持通訊報導的寫作熱情;第二任黨支部書記賈瑞生的謙虛謹慎;學霸趙新躍幫助輔導學習百問不煩的態度;在教室課餘時間,撲捉坐在座位上的一瞬間,用黑龍江省河屯林業地區公安局稿紙素描肖像並相送手跡的劉世俊;在演唱會上一首流行歌曲奪冠而留下美好瞬間的徐建軍;常常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出入晚自習時又不失彬彬有禮的孫雪明;在文化沙龍的圍棋比賽中,敢於對陣較真的方幹新;隨身攜帶小筆記本又樂意分享業餘愛好中知識競賽快樂的蘇平;品學兼優的於時英;為人謙和的舒川;陽光自信的劉劍;淡定自若的施海華;開朗活潑的葉昕;仗義執言的聞新建;平易近人的邱旭光;堅持原則的趙永強;處事低調的郭和文;性情爽朗的範慶華;一表人才的王玉舟;樸實正派的王振三;快人快語的賀賓等同學,他們仿佛就在昨天。

  曾經簡陋的教室,裝載著我們孜孜不倦的畫面;擁擠的宿舍,洋溢著我們的笑聲;晨光初露時,操場上晃動著我們苦讀的身影;夕陽西下時,校園公路畔留下了我們聊天嬉戲的腳步。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憶往昔,30年來我們無怨無悔。

  現如今回眸首都的繁榮昌盛、和諧穩定的良好社會治安秩序時,忘不了昔日戰鬥在市區縣公檢法司的這幫同學,與他們長期堅守在北京政法戰線上默默無聞的奉獻與堅守密不可分!

  原在全國各地林業公檢法工作的那些同學,他們不僅為保護我國林業發展,作出了自己的應有貢獻,而且也經歷了體制改革與身份轉隸工作。

  特別是在全國各地鐵路檢察機關工作的各位同學,他們無論是堅守在大西北(烏魯木齊、庫爾勒、哈密、武威、西安)和大西南(重慶、貴陽、昆明)等鐵路轄區,還是戰鬥在東北(海拉爾、佳木斯)、中原(鄭州、洛陽)、華南(廣州、湖南)、華東(南京)和華中(武漢、南昌)等鐵路轄區,所共同擔負著護航鐵路大動脈暢通無阻的履職盡責中,不僅親力親為,而且都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所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從既有線路的改造到動車的運營中,見證了1997年4月1日開始第一次大提速(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至2009年4月1日實現的七次鐵路大提速,中國火車實現了火車頭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動車劃時代的飛躍;時速從慢行的60公裡到疾速的350公裡的領跑;車廂從人滿為患的綠皮車,到座椅能調節、智能控溫「復興號」的優質提升;旅客行李從蛇皮袋、自製布袋子,到輕便行李箱、精緻手提袋,行囊越來越小,出行的步履越來越輕鬆的大轉變。

  在中國鐵路快速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中,見證了一條條高鐵線路相繼開通運營,縱橫交織,形成了全國最為密集完善的高鐵網,緩解了區域運力緊張狀況,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動車組開行實現公交化,縮短了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推動了「三省一市」形成「1-3小時生活圈」,搭建了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脈,「同城效應」的夢想變為現實。中國人的便捷出行,已經令全世界羨慕。折射出中國鐵路的發展軌跡。

  在購票方式發生大變革中,見證了20世紀90年代初的民工潮,那時的春運,是旅客過年,鐵路過關。購票「長龍」各地火車站比比皆是,「黃牛黨」倒票屢打不絕。進入新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鐵路迎來了「網際網路+」時代,從網際網路訂票,到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再到覆蓋高鐵站車無線網WI-FI,「炫科技」已深入滲透到鐵路客運服務中,旅客購票更加方便快捷,APP自主選座、接續換乘……指尖輕鬆操作,走出了人工、電話「買票難」的窘境,結束了在車站聚集排長隊購票的歷史,倒票「黃牛」失去了市場。

  在鐵路發展日新月異的升級換代中,見證了高速與普速鐵路「兩翼齊飛」。現如今高鐵車站「一站一景」,自動扶梯、冷暖空調、電子顯示屏等先進設施遍及車站。鐵路告別「髒亂差」,處處是「潔淨美」,從過去的「綠皮車」普快、到空調快速、特快列車,發展到高速動車組列車時代,鐵路乘車環境變得越來越安全、舒適、溫馨;現如今「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大地上,為中國高鐵發展史增添了光彩,使中國成為了全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在鐵路物資運輸方面的巨變中,也見證了從之初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審批手續繁瑣,周期長,運能滿足不了運量所需,「一車難求」的矛盾突出,到市場經濟鐵路貨物運輸能力,經過舊線路的改造升級、新修的線路不斷通車運營,大大提升了運輸能力和改善了運輸環境的轉變。現如今的貨主,只要在手機微信上動動手指,告知鐵路營銷人員裝車計劃,貨物就能安全、及時運往目的地。鐵路現代物流加快發展,這又不得不讓人說:是改革開放40年來助推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除此之外,還有在地方工作的每一位同學,無論他們是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還是在地方各省市上班;也無論他們是出差,還是旅行,都是優先選擇乘坐高鐵,一個個也都見證了鐵路的快速發展,實實在在的體驗感受到了所帶給旅客滿滿的獲得感。

  總之,1978至2018,40年彈指一揮間,鐵路從米軌到準軌、再到高鐵,從綠皮車到空調車,再到高鐵動車,一路奔跑進入新時代。除了有效催生高鐵旅遊熱,對沿線城市的發展也大大的改變了新格局。高鐵的開通,給高鐵沿線城市帶來更多發展商機和發展動能,有力刺激城市消費、房地產開發、經濟投資等領域加速轉型升級,產生一批「同城工作、雙城生活、多城消費」的新興群體。以高鐵站車為支點的城市圈、生活圈,產業鏈、經濟帶正加快形成。這些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怎不讓人為日益繁榮富強的祖國而感到自豪!

  在鐵路運輸治安形勢方面,也經歷了從犯罪分子不僅在火車站、旅客列車上扒竊旅客錢物,而且也同樣在鐵路貨場、貨物列車上盜竊鐵路運輸物資等現象,時常發生,屢見不鮮,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推動治安巡邏防控,火車站進站有監控、實名制乘車,加強了綜合治理,案件明顯減少。

  尤其是鐵路檢察機關,我們在嚴厲打擊發生在涉鐵領域的各種刑事犯罪中,始終把嚴厲打擊破壞鐵路設施犯罪、涉槍犯罪等各類嚴重危害鐵路領域公共安全犯罪放在首位,不僅突出重點打擊扒竊旅客財物、販賣運輸毒品、拐賣婦女兒童、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銷售偽劣產品等涉及鐵路領域危害民生民利犯罪,而且還十分突出重點加大打擊危害列車,特別是危害高鐵安全暢通的拆盜鐵路沿線設施,危害旅客出行安全的「兩搶一盜」犯罪的力度。並加強與鐵路公安、法院的密切協調配合,做到快捕快訴,形成了打擊涉鐵刑事犯罪的工作合力,有效地提高了旅客出行首選乘坐火車的安全感。這其中也包含著同學們的努力與付出。

  因此,在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慶祝改革開放暨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的英模事跡報告會上,向從檢滿30年的代表頒發了檢察榮譽章和證書。在鐵路從檢的同學們,也都將獲得這一殊榮。

  此外,每當回首從母校依依惜別朝夕相處親如兄弟姐妹般的同學時,雖然當初彼此留下了許多牽掛和思念。但我們的心卻永遠相連,同學之間的友情卻從未間斷。

  畢業後的一個多月,我就收到了來自北京李敏同學的來信,其中勉勵稱:「(在校)的大學生活,你的正直、積極、熱情、向上,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望你發揚你的優良品質,為黨和國家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也曾收到過母校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發來統計畢業後學術、理論等成果的公函。

  在踏入工作崗位後,本人也經歷了從注重辦案,到既注重辦案,又注重再學習和理論成果研討的轉變。當參與知識競賽中,在上了中央各大報紙時,使我想起了曾在校園常常與蘇平同學一起分享他當年知識競賽的那份快樂;當撰寫的理論調討成果被中央媒體採用時,也常常想起李和平同學在校期間給我們看他被採用的通訊報導的那份執著。

  尤其是每當得知四川發生地震等自然災情時,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舒川等同學,出警參戰救援沒有?表現如何?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是否得到及時搶救?舒川等同學的個人安危又如何?還有每當從新聞看到東北森林遭遇火情時,首先也想到的是劉世俊等同學,是否出警參戰救援?是否做到了讓國家財產損失減少在最低範圍?劉世俊等同學的個人安全是否有危險?對他們的這些疑問,曾都時時牽掛在心。

  現在我們從中青年步入了老年,兩鬢斑白,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不論我們目前境遇如何,都要學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珍惜友情。我們一定要熱愛今天美好的生活,熱愛更美好的明天。

  同學之間,儘管日常工作都很繁忙,平時聯繫較少,但逢年過節,一個電話、一條信息、一聲問候,都體現了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現在逐步加強了在群中的聯絡與互動:文體委員趙建平在校期間,是位稱職的班幹部,不僅經常組織籃球賽,而且也組織歌詠賽,畢業時集體演唱時,他是指揮。在群中他一度曾詢問當年畢業時唱的是一首什麼歌。我記得是《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印象還很深;曾有過軍人履歷的王龍翔,在給新入群的同學介紹情況時說:群裡不分一班、二班,我們早就沒有這個概念了,都是一個年級的同學;遠在庫爾勒的韓若萍,不管工作多忙,逢年過節,不忘與同學互動,問寒問暖送祝福;當年在校的黨支部委員張豔霞,平時很細心,為了同學們的健康,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她都及時將一些小偏方、小常識轉發給大家;生活委員歐陽顏芳也時常在群裡互動問候;李越和曲春霞倆位大律師,凡是遇有好的案例不忘在群中分享;重同學情義的師建民,無論到哪裡,只要有同學的地方,都儘量去拜訪,積極介紹入群;攝影技能很專業的黨群,採集到的照片,及時分享在群中,讓大家大開眼界;把身體力行的文明禮節用語傳遞群中的於世英,在與王玉芳的對話中,一句「老班長」的稱呼,贏得同學讚嘆不已。

  走過的是歲月,留下的是真情。老班長王玉芳、趙建平、李敏、孫雪明等同學,現如今把群當作了家,一天不互動,都非常牽掛。

  我也是通過這個群,才有了共同學習交流的機會,才了解到在當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隨筆寫有千餘首雜文作品,傳遞滿滿正能量的作者「劉公子」同學的功底,以及時至今日由她為群主的同學群中各位同學彼此相互互動的那份同學情懷!也正是通過這個同學群,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到曾在林檢工作過的老同學邢保興,將自己熱愛攝影自拍的一技之長,以《保興走三明》為主題,用一張張、一組組照片系列報導,來宣傳自己家鄉福建三明在大美中國中的新民俗、新風尚、新發展、新變化、新成就。讓人賞心悅目、耳目一新;還有網名為「心平氣和」的北京同學,選擇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在自己內心修籬種菊,提倡修身養性,並以一副西部牛仔的裝束頭像,活躍在同學群,活出了當下的那份自信與幸福;也還有曾在海拉爾鐵檢工作過的張華同學,以喜歡拉小提琴的愛好為用武之地,選擇在首都參與樂隊演出,使自己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有滋有味;洛陽籍的霍同安同學,以薩克斯為舞,自娛自樂,不僅走進社區,而且還走進了洛陽的各類大小百姓舞臺。期待他能有一天走進星光大道更大的百姓舞臺,一展風採。

  在同學群中被感染、被收穫到的都是滿滿的鼓舞和力量……。

  30年的歲月,蒼老的只是我們的容顏,衝淡的只是我們的人生坎坷,卻濃鬱了的是我們從容平淡的同窗情。

  30年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緣分,回味一下當年那樣的天真、幼稚、純潔、嚮往美好未來,共話30年的思念與期盼,無不感到由衷的快樂。

  如若當初被上級組織選培上北京大學檢察專業班的計劃得以實現,錄取到北大,將會又是另一班級的大學同學了。

  因此,同學們,既然30年前,我們就在母校相遇、相識、相知,並一路走來,是緣、也是福。現在仍然需要我們共同攜起手來,以熱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中國速度、中國道路、中國精神為新起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出發。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豪情滿懷,有這30年的積澱,我們堅信,將來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也堅信中國鐵路今後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更加輝煌!

  祝同學友誼,歲歲常在!

  (作者: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武漢鐵路運輸檢察院專職委員馬成國)

相關焦點

  • 從綠皮車到復興號 80後列車長見證改革開放下的鐵路變遷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的第十個年頭。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從國內走向海外,中國高鐵的大發展開啟了人類交通史的新紀元,也頻頻刷新世界紀錄。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2.7萬公裡,其中高鐵2.5萬公裡,佔世界高鐵總量的66.3%,京津城際、京滬高鐵等高鐵線路讓城與城的距離變得更近。有太多像趙小琴這樣的鐵路人見證著中國鐵路的發展。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基因會薪火傳承。
  • 對鐵路情有獨鍾,他見證從一無所有到自主創新
    這背後是一代代鐵路人的奉獻與堅守,其中就有一位老人的參與和見證,他是我國電力機車事業的開創者之一、鐵路大提速的主要推動者和決策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高中畢業之後,他報考的第一志願是鐵路,他在蘇聯學習的也是鐵路,畢業後一直在鐵路部門工作。改革開放初期,傅志寰到德國進修,德國鐵路200km/h的客車讓他感到吃驚。「他們能做到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他把這個問號一直從德國帶到國內。當時,在德國同一條鐵路線,白天跑客車晚上跑火車。
  • 這組照片記錄警服變遷 見證改革開放
    > 拍攝前言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創新和變革中變得越來越美好。
  • 風雲變幻三十載
    這些既是科技進步的作用,也是我們國家政策開放引導的結果。面對那未知的未來,回望那遙遠的過去,誰也不知道明天究竟會如何?記得政府開始說是「讓先富的人富起來,帶動後富的人也富起來」。我們是無產階級社會,雖然現實中有許多矛盾,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不如意。但是相比那個「平等自由民主文明」的資產階級社會,我們應該更團結。
  • ...鐵路網,無論是,荊棘載途,踵武,賡續,見證,初心,-東方評論-東方網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鐵路建設碩果纍纍,神州大動脈變得更加有力,老百姓出行變得更加便捷。(12月11日中國鐵路)  四十載,從冰雪北國到彩雲之南,從渤海之濱到世界屋脊,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服務,中國鐵路一直行進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  改革四十載,中國鐵路編織細密網絡,連通了天南地北,便捷了商賈旅人。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歷史上列寧曾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也曾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在社會主義中存在部分資本主義,以促進社會發展。或許是從列寧的行為中的到了啟發,以鄧小平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決心扭轉共產主義在民眾心中的固有印象。這場改革的目的是在以維持共產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現有生產中不適應時代與發展需要的管理體制和政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海獅三十載——拼搏三十載,奮進鑄輝煌!
    歷經三十載風霜洗禮,金杯海獅系列商用車憑藉出色性能、超前審美以及優秀品質走進千萬家庭,在國產商用車市場中樹立起了「高端」、「耐用」、「經濟實惠」的品牌形象。如今,從房車旅行到商務接待,從網絡電商到城鎮貨運,小海獅X30、新海獅X30L、新海獅S三兄弟遍布大街小巷的身影讓「麵包車只買金杯海獅」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時間必將證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金曲盛典》以40年中國音樂的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時間節點為線索,通過展現改革開放不同時期的音樂風貌。藉助那些在人們口頭傳唱、心頭縈繞的旋律,盛典再現不同時期中國音樂演進的特色風貌,展現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的事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實現從落後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歷史性跨越,展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 改革開放40年:成就與經驗
    對於中國而言,今年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年份,因為整整40年前,鄧小平領導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首這段難忘的改革發展歷程的時候,必須對這一時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以及最基本的經驗進行總結,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迪。
  • 大公報:改革開放只有中國才能成功
    中新網12月19日電 香港《大公報》12月19日發表社評指出,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功,是由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中國人民所共同創造的,這一奇蹟,只有在中國特定的歷史、社會條件下,有好的政黨、有好的人民,才可能做到。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關鍵詞】改革開放、轉變、經驗、挑戰  中國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已經40年了。這是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跨度接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五分之三。然而,這仍是一段尚未完結的歷史,現在正處於關鍵階段,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 見證濱城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
    從人民呼聲到旅大人民日報,再到大連日報,見證了大連這座光榮城市的光輝歷史。尤其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42年,大連日報不斷地展示著改革開放的驚喜成就,也在不斷地鑄就自己的光輝歷程。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42年的改革開放,大連與全國一樣,先後經歷過目標探索、初步框架、體制初步完善、改革深化四個階段。
  • 檔案見證丨改革開放中的南理工
    檔案見證丨改革開放中的南理工 2018-06-0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僑」這四十年:改革開放刷新的中國印象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徵文活動啟動後,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 方寸之間見證改革開放
    越來越多的城市標誌 登上郵票的畫面 方寸之間 見證廣東的變遷 解放初期,華南郵政局發行海珠橋郵票:
  • 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貢獻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主動順應時代潮流,對內啟動改革,對外實行開放,從而在改革與開放的互動中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成功經驗,符合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不僅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指導意義,也是中國向世界各國提供的一個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發展樣本和方案。
  •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小澤秀樹: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 進博會...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中國日報網上海11月7日電(記者 嚴玉潔)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在上海開幕。通過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市場增長,可以實現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保證中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平穩態勢。這對外資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我們願意積極推動中國政府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親身見證改革開放40年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小澤秀樹表示,他很願意分享自己與中國這近40年的不解之緣。
  • 鐵路信號線纜「手術師」 25載如一日搭建鐵路「神經脈絡」
    2011年12月11日,高豐華(左二)在杭州東改擴建項目中制定信號工程開通方案 中鐵四局供圖 攝中新網合肥7月8日電 題:鐵路信號線纜「手術師」25載如一日搭建鐵路「神經脈絡」作者劉鴻鶴 張智 項建如果把中國鐵路比喻成一個「鋼鐵巨人」的話,那麼鐵路信號線纜就是保持這個巨人正常運轉的「神經脈絡」。
  • 觸摸跳動的開放脈搏——從進博會見證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
    新華社發 吳愷 攝  在豐富多彩的進口商品中,感受開放——全球特色商品走入中國千家萬戶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在中國發展的大勢中,擁抱開放——跨國企業加速在華布局、增加投資力度、設立研發中心、成立全球或區域總部,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在世界經濟復甦的舞臺上,助推開放——積極推動多邊貿易、合作共贏,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