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裡程將達到15萬公裡左右,基本覆蓋20萬人口以上城市;到2035年,率先建成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大運輸保障,進而使中國鐵路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改革開放40年,中國鐵路建設碩果纍纍,神州大動脈變得更加有力,老百姓出行變得更加便捷。(12月11日中國鐵路)
四十載,從冰雪北國到彩雲之南,從渤海之濱到世界屋脊,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服務,中國鐵路一直行進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
改革四十載,中國鐵路編織細密網絡,連通了天南地北,便捷了商賈旅人。昔日的「髒、亂、差」不再,綿密織就的高速交通網,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為的都是讓人民更多獲得感與幸福感。懷揣初心,持續提升客貨運的服務質量,時時更新、成長、創造,是中國鐵路人不變的追求。
見證「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蛻變,源於服務質量的銘刻心骨,客運模式從高鐵的誕生而涅槃重生。「中國名片」的從無到有,從「洋基因」的引進來到「中國標準」的走出去,從綠皮身影的褪去到「白色子彈頭」的縱橫捭闔,從「四縱四橫」的提前竣工到「八縱八橫」的全面開花……路網結構持續優化、骨幹作用愈發突出、時空距離不斷縮短,青春的閃耀在奮鬥中從未缺席。
再細數類似荊棘載途的京九鐵路、穿越秦嶺的西康鐵路、「危乎高哉」的西成高鐵的超級工程,「駝鈴聲聲」而歷久彌新的大秦鐵路、唐呼鐵路、瓦日鐵路,破解高原凍土難題、橫亙於中華西部的「極限挑戰」青藏鐵路……我們見證著此刻的繁榮與輝煌,卻往往忽略背後歷經的風霜更加激動人心。殊不知,康莊大道要多少荊棘小道的鋪墊與壘砌;我們吟唱著這首詩的「平」,又怎能不去回味其中的「仄」。
雞蛋從外部打破是壓力,從內部突破是成長。國內而言,鐵路網的構築與中國發展同節奏,連點成線、連線成網,各城市圈的外部輸送能力和內部容納能力得以大幅提升。一個個「同城時代」、「x小時經濟圈」的打造讓物流、人流、信息流深度交流與融合。國外而言,中歐班列「指數式」的加開無疑是一把打開國內市場的「金鑰匙」,更是鋪就在鋼軌之上的「新絲路」。「風物長宜放眼量」,更莫說印尼雅萬、中老鐵路、匈塞鐵路、中泰鐵路等鐵路線的打造,一股「中國風」正瀰漫著全球,一張「中國名片」正貫穿著整個世界。
篳路藍縷四十載,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中國鐵路曾因短板而停滯、因瓶頸而迷茫。但牙牙學語的稚童終究會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少年,高鐵技術的崛起、技術堅冰的攻破、城市圈的打造、「中國創造」的走出去,持續向好的服務質量見證了中國鐵路的復甦。
四十載在歷史年輪中轉瞬即逝,但在泱泱大國的發展之路上,卻烙印下了最璀璨奪目的一幕。當初心永駐,服務模式的不斷更新升級,那麼踵武賡續無數個輝煌的四十載也不再是觸不可及的夢想!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