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月全食時出現的紅月亮(資料圖片)
點擊觀看東方網視頻直播月全食
東方網8月28日消息:今晚,申城夜空將上演「天狗食月」。雖然這不是今年第一次欣賞月全食的機會,但對於上海天文愛好者而言,卻是最輕鬆、最有眼福的一次。從6時開始,東方網將攜手「上海網上天文臺」、新浪網、網易163和上海天文博物館,為網友帶來網上視頻直播。
「本次月全食可能是上海天文愛好者觀察月全食條件最好的一次。」上海天文臺佘山站科普主管湯海明告訴東方網記者,上海地處中國東部沿海,月亮升起得較西部早,而本次月全食發生的時間較早,在下午15點52分,所以我們觀測到的月亮是「帶食月出」。
據介紹,大約在28日下午4時50分,月亮開始往地球背對太陽的影子裡鑽。5時51分,整個月亮都被陰影所吞沒。然而這段時間仍在白天,並且直到晚上6時21分,月亮才從東方地平線上「姍姍來遲」。因此,天狗一點點「吞」月的精彩場面,估計市民只能抱憾了。
「等到月亮出來時,基本上已完全進入月全食狀態。」湯海明表示,那時,整個月亮的周圍呈現迷人的古銅色。到了6點37分時,月亮剛巧「躲」在地球背後的正中央。從7點23分以後,才會一點點露出頭,逐漸褪去古銅色。直到8時23分,月亮恢復常態。
湯海明表示,本次網上直播是上海網上天文臺首次與東方網合作,希望藉助東方網這一「上海門戶」與更多的天文愛好者、網友分享此次天象。
據介紹,上海網上天文臺由上海市天文學會主辦,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天文博物館進行管理,是國內少數幾家由專業人員參與建設和管理的綜合性天文科普網站,其天之文論壇也是國內著名的天文科普論壇。
2004年起,上海網上天文臺開始嘗試對天文現象進行網絡視頻直播。2006年11月9日,首次成功的對水星凌日的天象進行視頻直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點擊觀看東方網視頻直播月全食
本網提醒:今日觀賞月全食之注意事項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
月食的時候,對地球來說,太陽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曆十五前後)。要注意的是,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分別稱為黃道和白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形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
月全蝕後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肉眼覺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標誌月食開始。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
是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記錄。中國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紀的亞里斯多德根據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圓形而推斷出地球是圓的。前3世紀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紀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過通過月食來測定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伊巴谷還提出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同時觀測月食,來測量地理經度。2世紀,託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記錄來研究月球運動,這種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前,科學家一直通過觀測月食來探索地球的大氣結構。
在農曆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
28日可見月全食,錯過要再等4年 新華社發
點擊觀看東方網視頻直播月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