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高豐華(左二)在杭州東改擴建項目中制定信號工程開通方案 中鐵四局供圖 攝
中新網合肥7月8日電 題:鐵路信號線纜「手術師」25載如一日搭建鐵路「神經脈絡」
作者劉鴻鶴 張智 項建
如果把中國鐵路比喻成一個「鋼鐵巨人」的話,那麼鐵路信號線纜就是保持這個巨人正常運轉的「神經脈絡」。高豐華就是一名負責搭建鐵路「神經脈絡」的「手術師」。這也許是一項不為人所熟知的職業,但它卻是保證人們出行安全的重要環節。
2012年8月10日,高豐華(左二)在現場查看圖紙。 中鐵四局供圖 攝
1971年,高豐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21歲大專畢業,服了2年兵役後,1994年轉業到原鐵道部第四工程局電化處工作,那時這可是個旱澇保收的「鐵飯碗」。
「剛進單位,一個簡單的布放線,要將成千上萬根銅芯完全準確插入到對應的埠,不然信號就傳輸不過去,火車就沒有準確導航,工作壓力挺大的。」高豐華說。
2015年7月17日,高豐華在對區間信號支架進行加固施工。 中鐵四局供圖 攝
「那時候的老師傅根本不相信我們這些『握筆桿子』的學生。」高豐華笑著回憶道,「對他們來說,鐵路信號線纜工作沒有耐心是絕對做不來的,大學生都是細皮嫩肉的,那能幹得了這個?他們還打賭,看看我能堅持幾天。」
但高豐華並沒有迷失在「鐵飯碗」的優越感中,他以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執著,堅守信號線纜施工25載;他以「一點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的嚴謹態度,高質量完成了10餘個工程項目的信號施工。
2012年5月23日,高豐華帶領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豐華黨員突擊隊」進行突擊宣誓。 中鐵四局供圖 攝
一個跟高豐華搭伴近20年的工友回憶說,那個時候工人們四處漂泊,一根扁擔、兩個箱子就是全部家當。別人箱子裡裝滿了吃的用的,只有高豐華裝的全是書。
2009年,在杭州蕭山站「三電」遷改及正式工程中,每天只有半夜不到兩小時的施工時間。時任該工程項目現場安全負責人的於金貴說,「當時業主要求我們七十多天就要完成,工期短、任務重,很多人都說不幹了,但高隊長硬是帶著團隊,頂著工地40多度的高溫,吃住在現場,按時保量地完成了任務。」
2013年6月18日,高豐華(右)正在對道岔電機進行電器特性測試。 中鐵四局供圖 攝
在同事們眼中,高豐華是個能吃苦卻不蠻幹,會實幹更會巧幹的人。他在業餘時間主動學習大量有關信號、電工電子類的技術書籍,開拓自己的知識面,並在實際工作中加以實踐和應用。
在合肥地鐵1號線信號工程施工中,高豐華帶領突擊隊設計出支架打眼安裝軌道平臺、改裝的平板車,以及軌旁設備定位儀,將支架的打眼安裝工效由原來的每天300套增加到每天近600套。他發明的「滑輪轉換式隧道壁放纜」施工工藝,有效地克服了電纜磨損的施工缺陷,在節約人力、提高效率的同時還有效克服了安全壓力。在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施工中,針對地鐵隧道內光線昏暗、多專業交叉施工、放電纜速度緩慢且施工人員人身安全壓力大的問題,高豐華摸索出平滑輪和吊滑輪相結合的電纜敷設模式,減輕了勞動強度,施工效率提高了2倍多。
2012年,由於高豐華業務能力突出、工作作風硬朗,中鐵四局電氣化公司黨委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豐華黨員突擊隊」,並由他擔任突擊隊的隊長。如今,「豐華黨員突擊隊」隊旗飄揚在中鐵四局電氣化公司分布於國內外的40餘個工程項目上。「隊旗是單位對我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鞭策,希望我可以與更多的工友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高豐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