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23日,安第斯山脈,傍晚,氣溫零下30度>
關上了收音機之後,人群徹底陷入沉默,耳畔只能聽見呼嘯的冷風,有人開始哭泣。
良久,這27個人圍作一個圓圈,大家伸出手全擱在一起,對彼此說:
「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
這就是空難史上著名的1972年安第斯空難(也被稱為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空難)發生後第十天,倖存者立下的「死亡契約」。其中一部分人最終被解救,並說出他們以屍果腹的經歷,這駭人聽聞的事實一時間引發了社會上的巨大爭議,「16名倖存者是靠吃朋友的屍體活下來的」。
安第斯空難的倖存者
安第斯空難的倖存者
該空難在1976年被第一次拍成電影《Survive》,1993年導演弗蘭克·馬歇爾再次將這次史上絕無僅有的空難搬上熒幕 ---《Alive》(天劫餘生)。
電影《天劫餘生》(Alive)海報
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災難片,我看了兩遍。這次寫影評前,我又開始查閱關於這次空難和這部電影的相關材料,發現在2010年此次空難被再次拍成電影,我會找時間再補上最新的一部,在某個假日的午後吧,一個人看。
對比真實事件的素材和《天劫餘生》的劇情脈絡後,想感謝導演十分真實的還原了這一次災難,沒有畫蛇添足,也沒有狗尾續貂,下面我們便進入畫面膠片感濃鬱的影片中,一起回看1972安第斯空難。
電影《天劫餘生》宣傳海報
影片開始,一張一張老照片映入眼帘,一張張陽光又健康的笑臉,一個男人的獨白回憶著、介紹著他們是誰。
鏡頭切回「現實」,一名中年大叔倖存者,繼續講述那個發生於1972年的遙遠的故事。
「你在孤立無援的困境裡,
沒有絲毫物質的引誘,你的精神會因此升華,
感覺到神的存在,
這位神在俗世裡...已被我們的文明所掩藏,
而這就是我在山上遇到的神。」
1972年10月12日,烏拉圭的一支業餘橄欖球球隊老基督徒球隊租用烏拉圭空軍571號包機,前往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參加一場橄欖球比賽,同行的還有一些球員家屬。飛機翱翔在安第斯山脈上空,陽光明媚。
下午三點左右,飛機開始顛簸並逐漸劇烈,飛機上人們的表情也從悠然嬉笑逐漸變成不安和恐懼。飛機因未知故障偏離了航線,並不斷下降。飛機按計劃應橫過安第斯山,到庫裡科去,之後再轉向北,飛往聖地牙哥。然而,在高速下降中失控的飛機撞上了安第斯山脈深處的一座無名山峰,飛機尾部被撞飛,機身前半部分順著山坡滑落。由於特殊的地形和厚厚的積雪,飛機最終停了下來。
45名乘客中,暫時27人倖存,包括兩名駕駛員的其餘人遇難。機上的副駕駛員在生命垂危之際曾喃喃道:「我們已經飛過了庫裡科。」 這半截機身中的27個人,面對的是一望無際的冰天雪地和綿延山脈,這裡是真正的絕境和死亡之地。
接下來的幾天,倖存者們百感交集中互助和自助。終年積雪的安第斯山峰,夜晚溫度低至零下30℃,飛機裡面的溫度也低至零下25℃。災難降臨帶來的強烈恐懼感和劫後餘生的喜悅一直刺激著他們的神經和腎上腺,他們似乎忘卻了飢餓,挨住了寒冷,痛並快樂地等待著救援的到來。
飛機失事第十天,當人們從收音機聽到搜尋行動已經停止的消息,便是本文開頭那一幕,還活著的27人心頭希望的火種一下子被擊碎,沉默之後,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那就是要繼續活下去,他們需要食物,首先是已經死去的同伴的屍體,然後,也許就是彼此。
就這樣,27人靠著同伴的屍體維生,然而,不幸再次降臨,10月29日,空難發生後第16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崩襲擊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半截機艙,8個人當場遇難,其他19人在機艙中被困3天後爬出雪堆。
第34天,又有3人因為疾病和傷情死去,倖存者只剩下16人。等待充滿恐懼,從某種角度來說,等待就意味著被判了死刑。終於,三名仍然健康且堅定的年輕人,決定走出冒險的一步,也是唯一可能求生的一步 --- 翻越西邊的高山、尋找救援。
要麼死,要麼走下去,走出這綿延高山和茫茫雪地,直到停止呼吸。三人翻過陡峭的山峰、熬過冰冷的黑夜,互相攙扶著,拖著極度疲憊已經嚴重虛脫的身體,終於,在9天的跋涉後,幾近崩潰的他們走出了高山雪線,進入了溪流潺潺的翠綠河谷。
3天後,救援直升機升起於地平線,救出了所有倖存者。
自飛機失事到16名倖存者獲救,這些倖存者們頑強求生並最終獲救的事跡,被稱為「安第斯奇蹟」。
片尾,回到影片開始那位倖存者的自述,至此,影片在溫暖入心的背景音樂中結束。
「後來,我們回去安葬屍體,
用石塊在墓穴旁邊砌了祭壇,
在壇上放上鐵鑄的十字架,
我再沒有話可以告訴你們了,
這場大歷險令我們團結起來。」
倖存者之一的帕拉多,獲救後沒有接受任何心理治療,也沒做過任何噩夢,他和妻子還有兩個女兒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劫後生還的帕拉多後來一共11次重回安第斯山脈上的飛機墜毀地點,向母親、妹妹和朋友的墳墓獻上鮮花。每年12月22日,空難生還者們都聚會一次。
倖存者帕拉多和家人
如今,安第斯山脈裡發生的那場劫難早已遠去,以至於我們只能從熒幕上、從倖存者回憶錄裡了解那時那地發生的事。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對比片中的每一個細節,力求通過圖片和文字,清楚又如實地還原那些人的苦痛經歷和求生歷程,還有讓我止不住淚水的那一幕「死亡契約」。
真正經歷的人,以及真正關注的人才會懂得,生命是最可貴的,許死後身體以食物這個駭人聽聞的「死亡契約」,不是對生命的褻瀆,而是最大的尊重。
最後,引用倖存者帕拉多在回憶錄裡寫過的一句話送給諸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安第斯山,這座安第斯山就是生命本身,潛藏著危險和絕境,但又一定蘊藏的希望和奇蹟。」
空難前烏拉圭老基督徒球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