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今年最受期待的驚悚科幻片,絕對是《異形:契約》。
從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第一部《異形》開始,連續四部,儘管導演不同,但都被奉為經典。
作為《異形》前傳的第二部,異形粉終於可以大飽眼福了。
異形:契約
Alien:Covenant
豆瓣7.5分。
距離上一部《普羅米修斯》已經過去五年了。
魚叔先為大家回憶下之前第一部的劇情。
在未來,人類的科技水平高度發達,創造了與人類相似的生化人。
既然人造人都已經實現了,那麼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科學家們一直研究著人類起源的真相。
科學家伊莉莎白·肖和查理·赫洛維發現,人類可能是外星人(也稱工程師)創造的。
他們和生化人大衛乘坐宇宙飛船普羅米修斯號,前往未知星球。
結果,還真被他們猜中了。
好奇害死貓,他們發現人類起源之謎的同時,也發現了外星人想要毀滅人類的計劃。
外星人的秘密武器就是黑水,結局卻自食惡果。
最後,女主與大衛飛往真正的外星人星球。
這次《異形:契約》的故事,發生在上一部《普羅米修斯》故事的十年之後。
電影從法鯊飾演的生化人大衛,與他的創造者(人類)的對話開始。
大衛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生化人。
他說,你們人類會死,我們不會。
你創造了我,那麼誰又創造了你呢。
言語之間充滿了「我比你更高級」的自豪感,懟得人類一句話說不出來。
看來大衛一出生,他就註定了反叛。
太空中,飛船載著一撥新的船員和殖民者,將要去新的星球執行殖民任務。
這時意外發生。
飛船外部打開的能量板受到耀斑影響,吸收過大能量而受損。
飛船的運作受到嚴重影響。
正在休眠的船員們被迫甦醒,船長卻沒有醒過來,開場就犧牲了。
因此,其他船員心情都無比複雜。
在太空外修復能量板的時候,他們發現通訊信號受到幹擾。
分析之後,他們居然從中聽出了一段熟悉的音樂旋律:
take me home,country road...
再分析,這段音頻信號居然來自一個不遠的星球;
而且居然是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到底是去新發現的星球探索,還是按原計劃前往殖民星球。
已經死了一個船長,人心惶惶,沒人想再重新躺回休眠艙。
因此,二號船長決定前往新星球。
作死小分隊,成功著陸新星球。
一開始,大家還大喜過望。
這個星球有山有水有樹林,不錯啊,跟我們地球差不多啊。
非常適合展開新生活。
但是。
就在一行人前往音頻信號發出地的路上,有兩人踩到異物,裡面的黑色孢子被釋放,進入兩人體內。
最開始還沒人在意,可是沒過多久,兩人就開始吐血。
其中一個被感染的豬隊友,返回飛船的醫療艙中,破背而出孵化了一個異形出來。
不同於之前的異形品類,這次的異形是白色皮膚。
搏鬥過程中,火力失控直接把船給炸了。
一群人現在是回不去了,就開始四處逃竄。
就當他們要被異形團滅的時候,生化人大衛出場。
他把大家帶到一個大型墓地,躲避異形。
大衛聲稱,當年他和伊莉莎白降臨到這個星球上,攜帶的病毒孢子洩露,殺死了原住民。
伊莉莎白也死於飛船炸毀。
但其實,病原體就是他故意釋放的。
他並不服從於造物者(人類)的指揮,想要自己成為造物者,成為神。
因此,在這個星球上,他一直在做實驗。
使異形不斷進化,改良他們的DNA。
當一行人逐漸發現大衛的居心,已經晚了,他們被一個接著一個幹掉。
最後究竟如何,魚叔就不具體說了。
不過這一部劇情上的確是承上啟下,把一切都串起來了。
從最開始1979年的《異形》中,就有人類、異形、生化人三種。
異形的生成,以人類為母體。
生化人是人造人,服務於人類。
但當生化人擁有極強的自我意識,就會思考「我是誰」,與人類的關係也會變得危險而微妙。
在前傳系列中,生化人大衛是絕對的主角。
一切都圍繞他的自我覺醒,發展,崛起,反抗。
所以,不用吐槽人類船員小分隊的種種愚蠢表現,因為他們並不重要。
因此從《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這兩部作品來看,生化人吊打人類是必然的結果。
而斯科特老爺子在這個看似黑暗的外殼下,其實探討的是深刻的哲學主題。
工程師(神)創造了人類,但可能看到人類發展不受控制之後,又想毀滅人類;
人類又創造了生化人,生化人不受控制也想毀滅人類;
但他首先毀滅了人類的造物者,工程師。
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一種弒父情結的變異。
生化人培育異形,想要成為新的造物者。
片中,大衛也直言自己的信仰就是兩個字,創造。
工程師對待人類的態度、人類對待生化人的態度、生化人對待異形的態度,並沒有二致。
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工程師、人類、生化人都渴望成為造物主,但是反而因自己創造的產物毀滅。
工程師、生化人、異形,三個物種其實都是在模擬人類世界。
他們都是人類的不同樣子。
每一環,都處於被創造和造物的雙重地位。
《異形》前傳突出於表現生化人的覺醒和反叛,其實,是在用生化人的發展暗喻人類。
比如,生化人內部也不盡相同。
具有獨立意識的大衛,他在滿足自己的欲望,追求自由和創造,從而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而在大衛之後,人類設計生化人的技術經過改良。
因此另一個生化人沃特(同為麥可·法斯賓德 飾)並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忠心地服務於人類。
大衛和沃特交鋒時,大衛闡釋自己的夢境,沃特卻說我從來不做夢。
是否做夢,就說明了兩者的區別。
不同於《普羅米修斯》,本片中異形的出場率要高很多。
有人會覺得異形噁心,覺得生化人大衛變態,覺得人類船員愚蠢。
但其實,他們就是人類自身的不同縮影。
工程師、人類、生化人、異形,一切都像是一個環。
他們的關係和發展,宿命式地不斷循環,從頭再來。
《異形》自誕生以來,就不止是怪獸片的單純屬性。
而到《異形:契約》,已經鋪就成了一部創世神話。
斯科特老爺子40歲出頭拍了第一部《異形》,過了40年,又拍了這一部《異形:契約》,就像電影思辨中的一個循環,也像完成了40年前的一份契約。
感謝斯科特老爺子。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