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唯一的挑戰者、民主黨候選人約瑟夫·拜登眼中,中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鑑於川普今年以來在對華問題上的一系列惡意炒作,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儼然已經成為本次大選的致勝密碼。
如今,被川普攻擊「親華」的拜登,終於亮明了自己對中國的態度。在9月17日出席一場由CNN舉辦的競選電視活動時,他說出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俄羅斯是美國的對手,而中國則是一個競爭者,一個重要的競爭者。」
由於在錄製的前一天,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剛剛跑到國會對著議員們宣稱:俄羅斯這一次試圖「幹預美國大選」。所以在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就再次向拜登提出疑問,稱如果今年俄羅斯繼續幹涉美國大選,那麼你將怎麼辦?
拜登的回答乾脆而利落:「我們將讓俄國人付出代價。」隨後更是進一步補充道,「俄羅斯就是美國的對手。」
鑑於民主黨這邊一直孜孜不倦的炒作「通俄門」的前科,拜登這樣的回答也在預料之內。但隨後主持人話鋒一轉,稱「那麼中國呢?」,「你是否將中國也視為一個對手?畢竟總統(川普)一直說你對中國太過寬容。」
此時拜登立刻就露出了他那招牌式的政客笑容:「我不是川普。川普讓我們現在與中國有著比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的貿易逆差……而我則將中國視為一個競爭對手。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
其實要談起拜登的對華態度,這位民主黨大佬給國人的印象顯然是頗為不錯——2011年的那碗炒肝實在是讓國人對其印象深刻。而在拜登本次宣布參選之初,面對川普在對華問題上的歇斯底裡,其在涉華問題的態度上也確實可以幾乎用「幫中國說話」來形容。
這樣的強烈對比之下,拜登自然讓不少國人對其心生嚮往,「親華派」的標籤甚至被一些國內媒體早早就釘在拜登的頭上。
然而到今年6月份,拜登卻突然臉嘴一變,稱他對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迅速崛起深感擔憂,宣稱「我們需要對中國強硬」。與之相比,9月17日的這句「競爭者」,你甚至可以說已經是相當客氣的表態了。
拜登的態度究竟為何出現了180度大轉彎?
其實會產生這種疑問的人明顯是犯了一個常識錯誤:一個美國的政客,為何要無緣無故的「倒貼」中國?拜登一直在「討好」中國,說白了只是在為那些在中國賺到真金白銀的資本家在中國政府面前多說兩句好話,畢竟這些大資本家們大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而拜登本人就是民主黨的大佬,這點「小忙」當然要幫。
到6月份的突然變臉,也不過是拜登終於看清楚了新冠疫情導致的反華排外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政治情緒,這樣一個爭取票源的大好機會,拜登當然不能就這麼拱手讓給川普。
由於川普本身「微操」實在太爛,其僵硬的對華政策不僅讓美國在國際上顏面丟盡,讓中美經貿出現波折,更是讓很多支持川普反華的保守派都感到厭倦。
所以對於拜登而言,自己如何處理對華關係是其此刻需要認真回答的問題嗎?顯然並不是,如何利用川普在對華政策上的失敗才是當下最需要他去炒作的事情,而將俄羅斯視為「對手」,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就是拜登在這方面的圓滑:
視俄羅斯為「對手」,是在討好本國的保守群體和反俄鷹派勢力;而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同樣也是在討好本國的保守群體和反華鷹派分子,但「競爭者」的定位顯然要遠比「對手」一詞來得寬容許多,對於那些反感川普過於僵硬的對華政策的利益群體而言, 這無疑是一個更能讓他們接受、更懂「變通」的對華詞彙。
換言之,比起川普將賭注全壓在堅決反華這一邊,拜登顯然更希望藉助「競爭者」這個詞彙讓自己在美國社會中兩邊通吃。
面對這樣一個狡猾如斯的美國政客,我們還需要對其上臺後的對華政策抱有什麼期望嗎?
歷史和事實已經多次告訴我們,用是否「親華」來對外國政客進行「劃線」,本身就是一個不理解政治運作複雜性的表現,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的確要感謝拜登,感謝他用自己的嬗變讓更多中國人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