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緊張之際,拜登對華態度終於曝光,引發國際熱議

2021-01-09 沙漠軍志

文案:曾正

編輯:正昊

在2020年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時,也許是為了報復民主黨對自己展開的曠日持久的"通俄門"的調查,川普曾經不止一次指責以拜登為代表的建制派政客"通中",甚至在2020年12月轉發了中國政論節目中的一句調侃性說法,暗示中國正在通過華爾街收買拜登一方的政客。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拜登的上臺恐怕並不會讓過去四年間一度跌入低谷的中美關係出現"急轉彎"式的回暖。事實上,在美國,對華強硬已經成為了超越黨派矛盾的共識。就在不久之前,美國國會以壓倒性的支持率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直接指出,該計劃將會"做好威懾中國的準備"。

據環球網報導,近期,拜登在一次講話中公開表示,為了與中國進行競爭,美國將聯合"理念一致"的夥伴,來確保自己的優勢地位。

拜登將延續對華強硬戰略

此前,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上臺後,雖然不會像川普一樣毫無章法地在所有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上展現強硬的姿態,但這位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政客,無疑也並不打算就此放棄對華施壓的總體戰略。美國企業研究所國防政策研究員扎克·庫珀明確指出,"拜登團隊執政以後,在中國議題上也會相對強硬"。

拜登任命的新任國務卿布林肯長期以來也被視為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在過去幾年間,這位政治精英開設了專門的諮詢公司為跨國企業提供服務,而這家公司在簡介中直接把"戰略競爭時代管理和中國相關的風險"列為重要的業務範圍。

而最近拜登的表態更明確地證明了這一點,他聲稱為了保護美國自身的國家安全,同時維護印太地區的"安全和繁榮",自己將會聯合一切和美國有著相同意願的國家,並以此作為和中國談判的籌碼。

美媒:不太可能

拜登的表態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爭論。《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雖然拜登長期以來都強調自己將會帶領美國重返多邊主義的合作框架之下,但考慮到中國的經濟體量以及過去四年間川普政府徒勞無功的對華強硬政策,恐怕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完全追隨他的計劃。

《華爾街日報》的說法是正確的,事實上,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拜登做出這番表態的僅僅兩天之後,歐洲就無視了他選定的新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林肯的公開呼籲,拒絕在經貿領域與華盛頓站在一起,轉而與中國正式籤署了中歐投資協定。

日媒"對號入座"

歐洲的"背叛"無疑讓美國感到憤怒,但與此同時,也有國家將拜登"孤立無援"的景況視為鞏固自己地位的契機。在歐洲與中國籤署中歐投資協定的同時,日本積極地對號入座,認領了拜登口中"有著相同意願的國家"。日本共同社稱,拜登的表態展現了白宮對鞏固美日同盟關係的積極姿態。在報導中,日媒還強調,日本即將在拜登政府的對華策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忙於"對號入座"的日本,也不止一次積極地表達了和中國的合作意願。日本不僅和中國同樣成為了RCEP的籤署國,同時還積極地邀請中國加入CPTPP。就如《華爾街日報》指出的,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與中國"脫鉤"——即使他們無比積極地想要成為美國的盟友。

免責聲明:本文由《沙漠軍志》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環球網

相關焦點

  • 拜登突然對華態度大變,入主白宮之際做出重磅表態,信息量巨大
    隨著今年美國大選結果的出爐,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對華政策一直備受外界高度關注。 此前,就有美媒曾透露,拜登在上臺後會持續川普政府時期的對華立場,且拜登可能會聯合其他盟友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之音」12月30日報導,當地時間28日,拜登再次強調了「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的立場。
  • 川普對華政策將被摒棄!拜登釋放三大信號,中美關係或迎來轉機
    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此前有人調侃稱,在座的各位都是歷史的見證者,現在眼看2021年即將到來,在國際關係方面,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機?美國新總統拜登上臺後的對華政策將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擺在中美面前的現實性難題又有哪些呢?對此,美國兩位國際政治學界大咖約瑟夫·奈和格雷厄姆·艾利森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中美和好第一步?拜登欲提名新防長,為人低調靠譜,對華態度穩定
    據新華社報導,拜登欲提名新防長勞埃德·奧斯汀,目前來看奧斯汀儘管功勳卓著但為人低調靠譜,對華態度較為穩定,一旦決定後無疑將成為美國第一位執掌五角大樓的非洲裔國防部長,甚至有可能成為拜登戰略下中美和好的第一步。
  • 拜登亮明對華態度:俄羅斯是美國對手,但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競爭者
    在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唯一的挑戰者、民主黨候選人約瑟夫·拜登眼中,中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鑑於川普今年以來在對華問題上的一系列惡意炒作,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儼然已經成為本次大選的致勝密碼。如今,被川普攻擊「親華」的拜登,終於亮明了自己對中國的態度。
  • 對中國的看法,大選後將改善對華關係?拜登公開亮明對華態度
    很多專家預測,這場大選的結果不光會影響美國內部的局勢,甚至對於國際來說都有可能產生非常重要的變動。如今,川普和拜登也都不負眾望,非常賣力地用演講來為自己拉票,而這兩個總統對於對待外交上的很多問題,都保持著截然相反的態度。拜登表示中國是競爭對手但是對於兩位總統競選人來說,不管在什麼時候,中國與俄羅斯都是他們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 如果拜登擊敗川普,美國對華態度會改變嗎?
    作為兩大黨派的候選人,川普與拜登如今都在為「2020總統大選」做全力衝刺。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拜登獲勝的機會遠大於川普。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民主黨內部日前已經明確表示:全力支持拜登。而川普在共和黨內部的聲望卻越來越低,所以川普的「連任夢想」可能要泡湯了。美國政壇大佬發話支持拜登據相關報導,由於美國疫情依舊十分嚴峻,所以民主黨此次採取全新的「線上會議」形式。
  • 川普、中美關係、疫情下撕裂的美國,拜登面臨的「三座大山」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謝斯河 蔡黃浩在距離自己78歲生日正好15天之際,喬‧拜登(Joe Biden)終於實現了他踏入政壇第一天就許下的"生日願望"。拜登的推特認證信息已改為:"當選總統",儘管川普仍是現任總統。
  • 美媒文章:重啟中美關係並非易事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11月13日在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稱,重啟中美關係並非易事。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無論誰入主白宮,競爭都將定義中美關係。
  • 美國陷入一片混亂之際,美專家為拜登提了個醒,事情又跟中方相關
    縱使選後波折不斷,拜登上臺基本已成定局,但美國陷入一片混亂,拜登能否四兩撥千斤地扭轉美國現狀,至今外界仍是保持質疑的態度。關鍵時刻,美國專家在接受採訪中給拜登提了個醒,與中國有關。11月份失業率處於6.7%高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中認為,美國經濟在20年將萎縮4.3%。關鍵時刻,美專家給拜登提了個醒面對美國難以擺脫現狀的關鍵時刻,美國專家在採訪中給拜登提了個醒。
  • 拜登還沒上臺,對華強硬已經明確?美媒評論一針見血:必須學習共存
    但是在中美關係上,兩個人卻不謀而合、都竭力證明會強硬反華。尤其在最後一場辯論中,中國被提到了幾十次,兩人都指責對方從中國那裡接受了好處。其中川普的一則廣告稱,對於拜登,「中國說了算」;而拜登的廣告也說,川普已經「向中國人輕易認輸」。顯而易見,兩人在對華問題上的態度基本保持一致。
  • 真實目的終於暴露了,拜登一改往日嘴臉,罕見對華釋放重磅消息
    【撰文:十三州/編輯:小懶】 在川普和拜登競爭了這麼久以後,美國總統大選最終還是以拜登獲得短暫性的勝利而告終。種種的一切都表明,川普不會再有逆襲的機會了,因為如今的美國主流媒體,都已經承認了,拜登是總統的內定人選。
  • 局勢越來越緊張,拜登大發雷霆!川普態度急轉彎,或惹上麻煩了
    向來以監聽別人截獲情報為家常便飯的美國,近日卻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美國正在遭遇史上最嚴重的黑客攻擊,事態越發嚴重,拜登怒火中燒之際,川普的態度引起外界注意。 美聯邦機構網絡遭到黑客攻擊,重要數據被曝光 近日,在美國網絡安全部門發表通報時,罕見了用上了"危重"這個詞,由此可見事態緊急。
  • 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的機會之窗已經打開
    【環球時報記者 許海林】美國舉行大選以來,圍繞中美關係的議論持續升溫。兩國關係未來會是怎樣走向?什麼樣的中美關係對兩國乃至世界最有益?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向《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他的見解。庫恩是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也是「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
  • 拜登正式談及上臺後的對華策略,將用「軟刀子」對抗中國?
    就在各方輿論發表對中國關係趨勢的預測時,正在準備權力交接的拜登終於談及了上臺以後的對華政策。《紐約時報》12月2日發表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對拜登的專訪,題目為《拜登:我們將拼命投資美國第一》。在專訪中,拜登談及了上臺以後會立刻施行的政策,以及4年內的施政目標。
  • 鄭永年:拜登對華將是可預期的理性強硬
    美國對華的強硬路線已經形成了,美國的對華強硬力量也是已經都動員起來了,動員起來的力量一下子也不會消失。我想會延續到拜登政府,如果他當選總統。那麼我覺得唯一不同的川普對中國是非理性的,我們說經常是不可預期的。  川普製造了很多「黑天鵝」和「 灰犀牛」,拜登基本上還是會回歸到延續歐巴馬的對華政策,那麼強硬是強硬,但是它是可預期一點,比較理性一點。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對抗
    一場空前的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美國總統川普敗選,美國政府即將迎來換屆,在此背景下,一直以來都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中美關係也再度成為熱議話題。那麼拜登團隊在接掌美國政府之後,究竟又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態度呢?針對這一問題,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近日接受觀察者網的專訪時作出了一番分析。
  • 美媒:美商界謹慎樂觀看待中美走向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1日發表題為《執行長們對拜登執政期間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樂觀》的觀察報導稱,上海美國商會發現,在美國大選一周後接受問卷調查的50家全球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中,62.9%的受訪企業對在華業務持更為樂觀的態度
  • 【中美研究】何亞非:扭轉中美「自由落體」,需重新認識兩國關係
    中美戰略競爭並非中方所願,那是美國多年反思兩國關係之後得出的戰略判斷,或者說誤判,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既然如此,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把競爭關進籠子,扭轉兩國關係的「自由落體式」下滑,同時通過對話和建立信任措施爭取和擴大必要的合作空間。拜登上臺為中美對話提供了機會,雙方需要冷靜思考兩國關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努力避免新冷戰,重新開啟合作空間。
  • 美國總統對中國的態度決定了兩國的關係,和平交流,才能更好發展
    美國和中國的關係追溯歷史,並不是什麼愉快的相處經歷,從中國建國以來和美國的摩擦幾乎都沒斷過,即使經歷了七十多年的"磨合"中美兩國依舊是"滿身稜角",甚至比起最初的外交還要惡劣。但是現在的世界格局已然不同,美國不再是一家獨大,所以中美問題的矛盾開始越來越大。
  • 終於,蔡英文自食惡果
    有專業分析稱,除非拜登團隊出現舞弊案等重大事件,否則川普無法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翻轉大選結果。 民進黨當局力挺川普 拜登與川普的執政特點和外交策略完全不同,所以未來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以及兩岸關係都會與現在不同,這也使得民進黨當局持續關注美國大選的進展,並對「臺美」關係做出了一定的準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