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拜登贏得了大選,然而他這個總統職位,可謂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兩極分化、割裂嚴重的國家,民眾不僅面臨經濟放緩引發的失業、不斷升級的種族衝突,還面臨著疫情肆虐帶來的死亡威脅。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謝斯河 蔡黃浩
在距離自己78歲生日正好15天之際,喬‧拜登(Joe Biden)終於實現了他踏入政壇第一天就許下的"生日願望"。拜登的推特認證信息已改為:"當選總統",儘管川普仍是現任總統。
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國時間11月7日中午,多家美媒相繼發布重磅信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拿下賓州的20張選舉人票,獲得超過勝選所需的270票,並宣布拜登及其競選搭檔、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贏得2020年美國大選。
若不出"意外",今年78歲的拜登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拜登在這屆被稱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大選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面對不肯善罷甘休的川普,已經徹底撕裂的美國民眾及輿論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中的最大變局—中美關係?78歲終攀高峰的拜登又該如何翻越這"三座大山"。
北京時間11月8日上午9:40,美國時間7日晚,拜登在他的家鄉德拉瓦州發表了他的勝選演說。他說:"現在是給美國療傷的時候了","我將成為一位尋求團結而不是分裂的總統"。
拜登2009年至2017年擔任美國副總統,此前,他是德拉瓦州的前任資深聯邦參議員,連任六屆任期,從1973年至2009年,是該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他還是美國第110屆國會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曾經擔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
在漫長的近50年政治生涯中,拜登三次參加總統競選:1988、2008、2020。
1988年,拜登參加了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內初選,但首度"試水"因被揭發抄襲他人演講而退選。2008年,在愛荷華州初選失利後退出。但成為當年當選總統歐巴馬的競選搭檔,並成為美國副總統,並在2012年成功連任。2020年,拜登再度參與競選,代表民主黨候選人挑戰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取得勝利。
(圖說:當地時間2012年9月6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副總統拜登朝人群揮手。圖源:人民視覺)
資料顯示:1961年,拜登從克萊蒙特阿馳米爾學院畢業。1965年,從德拉瓦大學畢業,在那裡,他選修了歷史學與政治學的雙學位。1968年他繼續在雪城大學法學院修習法律博士學位,並於1969年獲許進入德拉瓦律師會。
據悉,1966年,拜登娶內利亞·亨特為妻。他們有三個孩子。在1972年拜登被選舉至美國參議院後不久,他的妻子和當時還是嬰兒的女兒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去世。
(圖說:1972年11月20日,當選參議員約瑟夫·拜登在威爾明頓的一個聚會上切生日蛋糕,那天他年滿30歲。他的妻子內利亞·亨特和兩個兒子博、亨特在旁邊。)
他的兩個年輕的兒子也受了重傷,所幸之後康復。拜登在兒子的病床旁做了參議員就職宣誓。為了關照他的兒子,他堅持每天往返於他在威爾明頓的寓所和華盛頓特區,現在仍是如此。
另外,1988年拜登曾接受了危險的腦動脈瘤切除手術。該手術和病痛使得拜登有七個月未能到參議院工作。
(圖說:1988年9月,參議員喬·拜登在辦公室裡拍攝的肖像。他在治癒嚴重的腦動脈瘤後回到參議院工作。)
拜登的勝利可能要歸功於這樣一個事實:相比川普,許多美國人僅僅是更喜歡他一點。儘管川普攻擊拜登說他又老又腐敗,在被新冠病毒折磨得筋疲力盡的選民們看來,拜登似乎還是比川普靠譜一些。
雖然拜登贏得了大選,然而他這個總統職位,可謂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兩極分化、割裂嚴重的國家,民眾不僅面臨經濟放緩引發的失業、不斷升級的種族衝突,還面臨著疫情肆虐帶來的死亡威脅。
(圖說:民眾在慶祝拜登當選總統 / 圖源:CNN)
作為未來的總統,拜登曾表示,他的首要任務是將制定一項計劃來遏制新冠疫情,加強病毒檢測,促進經濟復甦。因此,新的經濟刺激計劃肯定是拜登上任後的工作重心之一。拜登還可能放鬆甚至取消川普實施的旅行和移民限制,重新考慮全球化以及環境問題。
此外,拜登還將尋求美國與國際世界的重新接觸,例如令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朗核協議等,他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提出的一些舉措,在川普執政期間被擱置後,可能會再次被提出。
拜登在未來的執政道路上還可能面臨來自內部的巨大挑戰, 此次競選勝利並沒有給民主黨帶來多少助力,共和黨很可能會佔據參議院多數席位,這可能會為他推行新的氣候法案或改革國家醫療體系帶來阻力。
此外,拜登還可能受到來自司法系統的掣肘。聯邦司法系統經過川普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的全面改革,目前保守黨在最高法院佔據6比3的多數席位。民主黨未來的開支計劃有可能會被限制。
總而言之,這個總統不好當。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近期內中美關係發生實質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但拜登當選的話,至少會給中美關係提供一個多層次對話、溝通和交往的空間。
(圖說:2001年8月10日,拜登訪問北京北部的雁子口村時與七歲男孩高山握手。)
今年四月份美國疫情爆發後,美國對華強硬派一系列拙劣表現致使中美關係一路下滑。拜登不會像川普那麼情緒化,可能會採用更為穩健的政策。此外,拜登有近50年的從政經歷,也多次訪華,對中國事務較為熟悉。
(圖說:2013年12月5日,北京,拜登攜孫女逛書店。)
如果拜登當選總統,中美關係有望避免情緒化的對抗升級,而且也可能會重新開啟兩國對話溝通的軌道,逆轉兩國外交"脫鉤"。但拜登是否能在重大問題上與川普有所區別,尚需時間觀察。
未來四年,拜登能否終結川普造成的"至暗時代",能否彌合美國社會撕裂,如何調整中美關係和重塑國際秩序?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也是老當益"韌"的拜登面臨的又一艱難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