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中美關係、疫情下撕裂的美國,拜登面臨的「三座大山」

2020-12-01 騰訊網

雖然拜登贏得了大選,然而他這個總統職位,可謂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兩極分化、割裂嚴重的國家,民眾不僅面臨經濟放緩引發的失業、不斷升級的種族衝突,還面臨著疫情肆虐帶來的死亡威脅。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謝斯河 蔡黃浩

在距離自己78歲生日正好15天之際,喬‧拜登(Joe Biden)終於實現了他踏入政壇第一天就許下的"生日願望"。拜登的推特認證信息已改為:"當選總統",儘管川普仍是現任總統。

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國時間11月7日中午,多家美媒相繼發布重磅信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拿下賓州的20張選舉人票,獲得超過勝選所需的270票,並宣布拜登及其競選搭檔、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贏得2020年美國大選。

若不出"意外",今年78歲的拜登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拜登在這屆被稱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大選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面對不肯善罷甘休的川普,已經徹底撕裂的美國民眾及輿論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中的最大變局—中美關係?78歲終攀高峰的拜登又該如何翻越這"三座大山"。

北京時間11月8日上午9:40,美國時間7日晚,拜登在他的家鄉德拉瓦州發表了他的勝選演說。他說:"現在是給美國療傷的時候了","我將成為一位尋求團結而不是分裂的總統"。

拜登其人:三度參選美國總統,幾度遭遇生活重創

拜登2009年至2017年擔任美國副總統,此前,他是德拉瓦州的前任資深聯邦參議員,連任六屆任期,從1973年至2009年,是該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他還是美國第110屆國會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曾經擔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

在漫長的近50年政治生涯中,拜登三次參加總統競選:1988、2008、2020。

1988年,拜登參加了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內初選,但首度"試水"因被揭發抄襲他人演講而退選。2008年,在愛荷華州初選失利後退出。但成為當年當選總統歐巴馬的競選搭檔,並成為美國副總統,並在2012年成功連任。2020年,拜登再度參與競選,代表民主黨候選人挑戰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取得勝利。

(圖說:當地時間2012年9月6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副總統拜登朝人群揮手。圖源:人民視覺)

資料顯示:1961年,拜登從克萊蒙特阿馳米爾學院畢業。1965年,從德拉瓦大學畢業,在那裡,他選修了歷史學與政治學的雙學位。1968年他繼續在雪城大學法學院修習法律博士學位,並於1969年獲許進入德拉瓦律師會。

據悉,1966年,拜登娶內利亞·亨特為妻。他們有三個孩子。在1972年拜登被選舉至美國參議院後不久,他的妻子和當時還是嬰兒的女兒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去世。

(圖說:1972年11月20日,當選參議員約瑟夫·拜登在威爾明頓的一個聚會上切生日蛋糕,那天他年滿30歲。他的妻子內利亞·亨特和兩個兒子博、亨特在旁邊。)

他的兩個年輕的兒子也受了重傷,所幸之後康復。拜登在兒子的病床旁做了參議員就職宣誓。為了關照他的兒子,他堅持每天往返於他在威爾明頓的寓所和華盛頓特區,現在仍是如此。

另外,1988年拜登曾接受了危險的腦動脈瘤切除手術。該手術和病痛使得拜登有七個月未能到參議院工作。

(圖說:1988年9月,參議員喬·拜登在辦公室裡拍攝的肖像。他在治癒嚴重的腦動脈瘤後回到參議院工作。)

執政道路:將要面對兩極分化、割裂嚴重的美國

拜登的勝利可能要歸功於這樣一個事實:相比川普,許多美國人僅僅是更喜歡他一點。儘管川普攻擊拜登說他又老又腐敗,在被新冠病毒折磨得筋疲力盡的選民們看來,拜登似乎還是比川普靠譜一些。

雖然拜登贏得了大選,然而他這個總統職位,可謂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兩極分化、割裂嚴重的國家,民眾不僅面臨經濟放緩引發的失業、不斷升級的種族衝突,還面臨著疫情肆虐帶來的死亡威脅。

(圖說:民眾在慶祝拜登當選總統 / 圖源:CNN)

作為未來的總統,拜登曾表示,他的首要任務是將制定一項計劃來遏制新冠疫情,加強病毒檢測,促進經濟復甦。因此,新的經濟刺激計劃肯定是拜登上任後的工作重心之一。拜登還可能放鬆甚至取消川普實施的旅行和移民限制,重新考慮全球化以及環境問題。

此外,拜登還將尋求美國與國際世界的重新接觸,例如令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朗核協議等,他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提出的一些舉措,在川普執政期間被擱置後,可能會再次被提出。

拜登在未來的執政道路上還可能面臨來自內部的巨大挑戰, 此次競選勝利並沒有給民主黨帶來多少助力,共和黨很可能會佔據參議院多數席位,這可能會為他推行新的氣候法案或改革國家醫療體系帶來阻力。

此外,拜登還可能受到來自司法系統的掣肘。聯邦司法系統經過川普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的全面改革,目前保守黨在最高法院佔據6比3的多數席位。民主黨未來的開支計劃有可能會被限制。

總而言之,這個總統不好當。

中美關係:或將開啟多層次對話、溝通和交往空間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近期內中美關係發生實質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但拜登當選的話,至少會給中美關係提供一個多層次對話、溝通和交往的空間。

(圖說:2001年8月10日,拜登訪問北京北部的雁子口村時與七歲男孩高山握手。)

今年四月份美國疫情爆發後,美國對華強硬派一系列拙劣表現致使中美關係一路下滑。拜登不會像川普那麼情緒化,可能會採用更為穩健的政策。此外,拜登有近50年的從政經歷,也多次訪華,對中國事務較為熟悉。

(圖說:2013年12月5日,北京,拜登攜孫女逛書店。)

如果拜登當選總統,中美關係有望避免情緒化的對抗升級,而且也可能會重新開啟兩國對話溝通的軌道,逆轉兩國外交"脫鉤"。但拜登是否能在重大問題上與川普有所區別,尚需時間觀察。

未來四年,拜登能否終結川普造成的"至暗時代",能否彌合美國社會撕裂,如何調整中美關係和重塑國際秩序?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也是老當益"韌"的拜登面臨的又一艱難的嚴峻考驗。

相關焦點

  • 展望2021:川普主義的影響和中美關係
    然而,縱觀美國選舉,川普雖未獲得連任,但在美國主流媒體、矽谷高科技企業、金融資本、民主黨和部分共和黨建制派的共同圍堵下,獲得遠超民調的支持,其背後呈現出的美國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現象值得深思。此外,與總統之爭同期進行的國會控制權爭奪戰中,民主黨雖然獲得了眾議院多數席位,但與共和黨席位差距有所縮小,共和黨也很可能會如預期控制參議院,後續拜登政策落地仍將面臨重重阻礙。展望未來,大選結束並不意味著「川普主義」的消失,在兩極化和撕裂的現實下,拜登時代「尋求團結」、「重塑美國的靈魂」將註定是一段艱難之旅。
  • 得州要求獨立,中美洲移民大批湧入,拜登能否阻止美國「撕裂」
    距離拜登上臺的日子越來越近,這位當選總統已經開始興致勃勃地宣布上臺計劃。就在前幾日,拜登宣布了自己的百日目標,將在一百天內實現戴口罩、打疫苗、開放學校三個目標。但這三個目標可能不會實現,因為美國人抗議戴口罩的遊行也正在進行中,並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 美國面臨四大挑戰 其中3個需要中國的合作與幫助
    隨著美國馬上要進行新老總統的交替,大家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到底會如何來走充滿了關注,畢竟這是現在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組大國關係。在1月11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共同就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展開主題演講與討論。拜登目前面臨三個挑戰,即國內不團結、盟友不聽話和中國不信邪「三座大山」。在川普執政的四年中,中美關係可謂經歷了跌宕起伏,包括一場場的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金融戰、輿論戰等等。
  • 川普對華政策將被摒棄!拜登釋放三大信號,中美關係或迎來轉機
    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此前有人調侃稱,在座的各位都是歷史的見證者,現在眼看2021年即將到來,在國際關係方面,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機?美國新總統拜登上臺後的對華政策將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擺在中美面前的現實性難題又有哪些呢?對此,美國兩位國際政治學界大咖約瑟夫·奈和格雷厄姆·艾利森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數據分析|1000萬+,疫情下的大選,讓美國深陷撕裂
    今年的美國大選如此受矚目、過程如此反轉,與美國當下的社會現狀有分不開的關係,新冠肺炎、種族歧視、黨派政治這些新老問題纏繞交織,在疫情的籠罩下為大選塗了上一層難以拭去的顏色。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對抗
    一場空前的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美國總統川普敗選,美國政府即將迎來換屆,在此背景下,一直以來都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中美關係也再度成為熱議話題。那麼拜登團隊在接掌美國政府之後,究竟又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態度呢?針對這一問題,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近日接受觀察者網的專訪時作出了一番分析。
  • 日本學者認為美國大概率不會回到「川普之前」的美國了,拜登難以...
    川普或許加速了美國的衰落,但拜登帶來的可能也只是減慢衰退的速度這種程度上的區別罷了。全文摘編如下: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經確定贏得此次美國總統選舉,並將於明年1月實現政權更迭。與共和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川普的激戰,凸顯當前美國社會的「撕裂」。巨大鴻溝如何彌合?大選結果又將對美國今後外交和安全政策帶來什麼影響?本文將為您帶來熟悉美國社會和國際政治的兩位學者的觀點。
  • 如果拜登擊敗川普,美國對華態度會改變嗎?
    撰文丨泉泉 小野在美國政壇中,如今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作為兩大黨派的候選人,川普與拜登如今都在為「2020總統大選」做全力衝刺。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拜登獲勝的機會遠大於川普。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民主黨內部日前已經明確表示:全力支持拜登。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 77歲拜登正式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被川普嘲諷為「Sleepy Joe」
    在這次演講中,他強調美國正面臨四個危機,包括新冠疫情、經濟困境、氣候變化和種族主義,並認為他將有能力帶領美國走出困境。有趣的是,最近籃球明星史蒂芬·庫裡拖家帶口錄了一段視頻,和妻子、女兒表達對喬·拜登的支持,視頻中,庫裡問女兒「你知道今年有哪些人參加總統選舉嗎?」女兒回答「喬·拜登,還有……」妻子說的:「是的,就是喬·拜登。」
  • 拜登正式談及上臺後的對華策略,將用「軟刀子」對抗中國?
    近段時間,拜登除了遛狗「跛腳」之外,最繁忙的事務應該就是與川普政府進行權力交接。不過,對於外界頗為關注的中美關係走向,拜登在這段時間似乎並未正式提及。拜登也親口說道:「在我總統任期的頭幾個星期裡,讓我們回到與盟友的同一立場將是首要任務。」「與中國打交道時,美國的影響力還不夠」,拜登也不忘打太極。這也是美國政府慣用的招數,本質上不過是為自己的行動找藉口罷了。據悉,拜登表示接下來會對美國研發、基礎設施和教育進行大規模投資。從拜登的的態度來看,中美關係之間的空窗期並不一定會持續很久。
  • 為什麼說拜登在短時間內,無法扭轉川普政府為自己挖下的坑呢?
    ,拜登就職後一時半會兒很難填平這些坑,有的坑恐怕永遠填補不平。川普在位近4年退出十多個國際組織,拜登上任後需要一個一個或恢復或重新加入。2、川普疏遠了與很多盟友的關係,這些還需要逐個修復。3、川普要將國外駐軍全部撤回,拜登當政之後恐怕還得重新布局。
  • 川普正掀起一場「疫情海嘯」,拜登真填不上他的坑了
    據環球網援引紐約時報報導,隨著在元旦前為2000萬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希望破滅,美國目前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面臨著令人震驚的新挑戰。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過去一周,美國平均每天有2637人死於新冠肺炎,也就是說,平均每33秒就有一名美國人死亡。
  • 蔡英文押寶川普,得罪拜登;以後日子不好過
    而CNN在報導中也承認「美國已經站在了危險的十字路口」,該報導稱「美國的內部矛盾正在進一步被激化,政治與社會深層矛盾仍在繼續加劇」。美國內部矛盾被激化,由此而引發的在社會和政治的嚴重撕裂,正在將美國帶向了危險的內戰深淵。
  •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贏得美國大選,大選結果將如何影響跨境電商
    在參、眾兩院報告認證結果後,彭斯正式宣布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拜登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推特周三刪除了美國川普有關美國國會大廈暴力事件的幾條推文。 在被刪除的推文中,有一段川普周三下午發布的對支持者講話的視頻,同時被刪除的還有稱「副總統彭斯缺乏勇氣去做必要事情」的推文。 報導稱,此前Facebook和YouTube已刪除川普對支持者講話的視頻。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美歐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趨向複雜。面對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歐關係何去何從值得關注。與此同時,美國即將迎來新的總統,拜登政府對於中美歐三邊關係將產生何種連鎖反應,也令人關注。在經貿方面,美國並未因為歐洲是盟國而大開綠燈。經貿上的矛盾實際上在一定程度傷害了美歐關係。在防務分擔方面,川普政府時期,美國給歐洲盟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長期以來,在北約框架下,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安全合作歷史悠久,相互受益。但是對於聯盟內部的成本分擔,美歐之間也是齟齬不斷。這種矛盾在川普政府時期更加凸顯。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同歸於盡
    距離拜登政府的上臺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可謂是「最難預測」的一場選舉,但是更加難以預料的是拜登政府上臺之後對中美關系所帶來的影響。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望趨緩,至少不會如川普任內的尖銳對抗,所謂「美臺關係」也會有所調整。但臺灣最近為何不是降溫兩岸緊張迎新局,反而升高衝突全面緊縮交流?蔡當局上述動作似乎和美國大選結果,以及外界對未來陸美臺關係發展的預測有些違和感。拜登上任後國事如麻,最棘手就是剎不住車的新冠疫情,美國迄今已有28萬多人死於新冠,目前每天新增確診逾20萬人,災情慘重。
  • 美媒發布:疫情下適合居住國家排行榜,中國排名非常有趣
    23日,在總統川普的支持下,美國總務管理局(GSA)正式通知拜登方面,稱政府過渡程序已經得到批准。美國總務管理局局長Emily Murphy在給拜登的信中指出,現在可以使用上百萬美元的聯邦資金和其他資源來開始權力交接。
  • 拜登硬慫川普,稱阻止其連任是給美國做好事,有三重含義
    當地時間12月1日晚,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裡德曼約一小時的電話採訪時這樣說道。這是拜登至今為止對川普最明確的態度,已經超越了個人對決。從媒體報導的簡短三段話裡,可以看出談話包含的三重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