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對抗

2021-01-08 東南1號

一場空前的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美國總統川普敗選,美國政府即將迎來換屆,在此背景下,一直以來都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中美關係也再度成為熱議話題。那麼拜登團隊在接掌美國政府之後,究竟又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態度呢?針對這一問題,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近日接受觀察者網的專訪時作出了一番分析。

中美關係的發展將對國際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據相關媒體報導稱,金燦榮在採訪中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的非傳統安全世界大戰,各國受到的影響將不僅限於經濟及民生方面。金金榮指出,中美關係將出現「大變局」,他認為,中美關係是當今世上最為重要的外交關係,將對國際局勢產生巨大影響。

此前,中美兩國雙邊關係,受川普政府的影響而降至冰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是屢次充當美總統川普的「反華急先鋒」,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講話時,宣稱中美開啟「新冷戰」。金燦榮表示,這樣惡劣的中美局勢將在拜登登臺後逐漸消失。雖然說此前《紐約時報》曾報導稱,為打壓中國崛起之勢,拜登政府將制定中美對抗關係新框架。但外界仍有多數人認為,川普下臺後,在中美關係上拜登將謹慎對待,屆時兩國對抗局面也會有所緩解。

美專家:中美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

據《環球時報》報導稱,美國政治學專家約瑟夫·奈表示,中美兩國關係與傳統大國間的競爭局勢有異,應當是「合作性競爭關係」,而在樣的雙邊關係,其實是有利於中美兩國發展的。

此外,他也分析指出,目前擺在中美面前的還有五大威脅,首當其衝的,毋庸置疑肯定是當前越來越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而除了疫情外,中美兩國還面臨全球恐怖主義、全球氣候影響、核末日以及核無政府等巨大威脅。約翰夫·奈認為,中美兩國受到這些威脅中任意一個都將有損雙方利益,而中方與美方都應當意識到,在如今這個世界全球化的時代,力求共存才是正確做法,共同利益永遠大於個人。中美要實現共存,避免對抗。

相關焦點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同歸於盡
    美媒:中美關係將迎來蜜月期?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稱,美國國會政府將為為拜登政府制定對抗中國的新框架,來提升美國對中國的威懾能力,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會謹慎處理對華關係,同時緩和中美關係。 美媒稱,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中美關係或許會迎來蜜月期。而且,有觀察家指出,在拜登上臺之後將會有兩件事有求於中方。
  • 李濱丨中美關係會走向全面對抗嗎?
    自川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霸權主義上升到一個新高度,不僅在貿易問題上向世界各國作出挑戰,而且比既往的美國政府更加防範中國的發展,甚至不惜提出與中國「脫鉤」進行對華威脅。當前,我們正站在中美關係關鍵的當口,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 美發布新規,限制中共黨員赴美旅行!還威脅禁止中國公司在美...
    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該案如果最終成法將嚴重削弱全球投資者對於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最終將損害美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我們希望美方看清形勢,為外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而不是設置層層的障礙。中方當然將會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的正當的合法權益。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慧(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 中美航權爭奪40年:從蜜月到掙扎、反超,如今走向未知
    執飛的機長尹淦庭回憶,舊金山市長現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美中通航使漫無邊際的太平洋變得像一條河流。」在舊金山市停留2小時後,飛機飛向目的地紐約。第一次中美航線完成後,1981年4月,中國方面有開通了北京前往洛杉磯的航班。中美關係進入蜜月。
  • 川普、中美關係、疫情下撕裂的美國,拜登面臨的「三座大山」
    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兩極分化、割裂嚴重的國家,民眾不僅面臨經濟放緩引發的失業、不斷升級的種族衝突,還面臨著疫情肆虐帶來的死亡威脅。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謝斯河 蔡黃浩在距離自己78歲生日正好15天之際,喬‧拜登(Joe Biden)終於實現了他踏入政壇第一天就許下的"生日願望"。
  • 垃圾堆裡求共存的動物們
    垃圾堆裡求共存的動物們金羊網2018-08-11 21:23:45 □易芝娜/編撰 視覺中國/供圖  根據聯合國數據,每年因人類活動而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估計達800萬-1200萬噸
  • 在這個晚宴上,96歲的基辛格給中美關係支了一招|京釀館
    基辛格說,美中面對的課題在於,雙方能否對未來形成足夠的共同信念,從而避免一場發生於兩國間的衝突。他呼籲,美中兩國應該適應競爭共存。他說,「美中關係在開始的時候就存在分歧。然而,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學會共存」。他同時表示相信,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將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得到解決。
  • 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的機會之窗已經打開
    「2020年對美國來說不是個好年頭,我們已準備好讓其成為歷史。」庫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大選前,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美國人都在等著疫苗面世,等著大選。」在他看來,美國在疫情初期的應對並不理想,國內政治極化和川普總統對連任的偏執,導致一系列政策錯誤地把保護經濟置於民眾的健康之上。儘管選後波折不斷,拜登上臺基本已成定局。
  • 中美關鍵時刻的一場智庫對話,折射諸多重大信息
    雙方參會嘉賓就中美關係現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就未來中美合作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主持開幕式並作總結髮言。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
  • 這場中美關係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7月9日,中美雙方多位前政要、知名智庫專家學者、媒體機構負責人「雲聚首」,在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上,圍繞「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這一主題在線分享各自觀點。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將向何處去?兩國如何克服當前面臨的挑戰?一起來看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 西北望︱中俄美之間:如果不是「大三角」,是什麼?
    事實上,冷戰結束之後,在經歷了最初短暫的模糊期後,中俄美很快進入了新的三角關係中。在中俄、中美、俄美關係中,第三方不是其全部背景和內容,但卻都是其背景和內容的重要部分,它們之間的互動和傳導作用非常明顯,由此說,中俄美是三角關係無疑。
  • 美媒評論一針見血:必須學習共存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還特別指出,華盛頓的領導人應該學習與強大的中國共存,而且他們也必須這樣做。 美媒:對華強硬政策十分不明智
  • 謝鬱: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阻斷兩岸協商的可能性
    謝鬱指出,2019年,兩岸關係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影響兩岸關係的內外因素正發生或將發生重大變化。新舊矛盾交織,內外挑戰並存,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有利因素遞減,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破壞性因素增加,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疊加的態勢。
  • 97歲基辛格痛批川普,喊話拜登發出終極警告:中美儘快恢復對話
    據觀察者網11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16日,97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2020創新經濟論壇上、就新的中美衝突發出警告。會議上,基辛格呼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迅速採取行動,儘快恢復與中國的溝通渠道,從而避免兩國關係出現更多問題,否則現在的危機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為軍事衝突。
  • 「楊原」對抗還是讓步?——大國崛起進程中的鷹鴿策略取捨邏輯
    [4]衝突螺旋產生的根源不明確,進一步增加了決策者在對抗和讓步兩種策略中做出選擇的難度。這種「對抗—讓步」的理論兩難甚至成為宏觀理論爭論的核心議題。進攻性現實主義主張以權力最大化求安全,防禦性現實主義強調權力擴張對安全的負效應,[5]這兩種宏觀理論可以分別近似地看作威懾和螺旋這兩種中觀理論模型的廣義化,它們之間經久不息的爭論反映出這個兩難問題在國際政治中的普遍性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性。
  • 未來世界大國,將只會是中美印三家
    美印蜜月,有一些是真愛,但也不缺少算計。因此,在這種大三角博弈中,中國看似處於劣勢,但未嘗沒有制勝之道。盤點未來的世界大國,從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看,最可能的是三個:美國、中國和印度。其他的,如日本、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等,更可能是第二流大國。
  • 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鐘聲)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    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