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文章:重啟中美關係並非易事

2020-11-23 騰訊網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11月13日在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稱,重啟中美關係並非易事。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無論誰入主白宮,競爭都將定義中美關係。

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兩國關係以驚人的速度惡化。貿易戰是雙方摩擦的最明顯例子,但較大範圍的戰略緊張局勢也增加了衝突的風險。川普政府鋪天蓋地的指責、公然的種族主義言論、以脫鉤為目的的政策等令中國感到震驚。

儘管如此,影響川普對華政策的許多條件依然存在,重啟世界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並非易事。

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中國歷來都避免表現出對某個特定候選人的偏好。

中國知道,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並不局限於川普政府。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嚴厲批評北京,主張讓美國供應鏈與中國脫鉤。同時,許多人並不認為華盛頓存在一種所謂「反華共識」。

拜登還經常把川普的對華政策描述為一項失敗,這向中國暗示,即將上任的新政府不會採納川普的所有對抗性立場,包括脫鉤目標。拜登外交政策團隊中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他們都以開展明智外交而聞名。

但是,雙邊關係的重啟會是棘手的。川普政府和國會的共和黨人對中國的批評對新政府與中國修好的努力構成了重大障礙。大選後由共和黨控制參議院的可能性使得扭轉關係之路變得更加難行。中國明白,選舉結果所暴露出來的嚴重政治分歧將迫使拜登緩和國內緊張局勢,並可能使他沒有政治資本來全面改變美國的對華政策。此外,中國擔心,為了彌合兩黨分歧,拜登政府可能把咄咄逼人的對華政策視為與共和黨人找到共同點的手段。如果是這樣,兩國間的對抗可能會繼續,甚至加速,而不會讓位於一種兼顧合作與競爭的更穩定狀態。

一方面,北京將希望在多個領域與美國重新接觸。然而,北京同時也認為,中國的經濟復甦、對新冠疫情的處理、社會政治穩定,及其日益增強的國際權力會讓它在雙邊關係中取得更多影響力。中國可能會在某些領域顧及美國的需求,但在涉及主權等核心利益時,它會保持堅定和不妥協的態度。

相關焦點

  • 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的機會之窗已經打開
    【環球時報記者 許海林】美國舉行大選以來,圍繞中美關係的議論持續升溫。兩國關係未來會是怎樣走向?什麼樣的中美關係對兩國乃至世界最有益?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向《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他的見解。庫恩是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也是「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
  •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我軍特種部隊不幹美軍那種「爛事」
    【話說軍世】說到特種兵、特種部隊,蘭博等人的影視形象會映入不少人的腦海中,而美軍特種部隊在多年來不斷地參與海外的軍事行動,也為其影視提供了相當多的素材,當然,特種兵雖然「技能包」點的很全,但並非刀槍不入,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黑鷹墜落」,那麼中美特種該部隊的對比
  • 澳媒:要重啟對華關係,擺脫莫裡森製造的困境
    澳媒:要重啟對華關係,擺脫莫裡森製造的困境12月5日的時候,澳大利亞媒體《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莫裡森製造的對華困境。該媒體認為,與中國交惡,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一個致命的衝擊,各行各業,都遭受嚴重的損失。
  •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中國已有5個特戰旅!蛟龍突擊隊被點名
    而近日一家美媒居然一反常態,相對客觀地論述了關於中美特種部隊的差別。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商業內幕網發表的題為"中美特種部隊對比"的文章,其中還特意提到了海軍的"蛟龍突擊隊",美媒稱這是中國特種部隊當中最出名的一個,因為它曾在葉門完成過撤僑行動。相對而言,中國的特種部隊在海外的活動範圍較少,蛟龍突擊隊的確因此名聲大噪,電影《紅海行動》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拍攝的。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美媒:美商界謹慎樂觀看待中美走向
    調查發現,中美關係仍是跨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報導稱,儘管拜登的對華貿易策略存在不確定性,但美國大公司對新政府上臺後的商業前景持樂觀態度。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克爾·吉布斯)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企業的態度表明,拜登政府將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多穩定。
  • 「美」張之香:穩住中美關係最後一根支柱
    儘管禁止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的想法後來被放棄了,但它表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即現在的教育交流已經深深地植根於國家安全關係之中,以至於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如何處理它。為什麼我一直呼籲美國商會應該把支持教育交流作為穩定兩國關係的一個途徑?數字可以解釋一切。如今,我們有超過36萬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各個大學就讀。
  • 商務部:中美尚未就貿易摩擦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7月26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會上證實,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自今年2月起,中美就貿易摩擦問題已先後進行了四輪磋商。5月19日,中美華盛頓磋商後曾發表聯合聲明,美方承諾不打貿易戰。但最終美方將中美共識踩於腳下,並於7月6日,決定對中國輸美340億美元商口加徵關稅,從而挑起中美貿易戰。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信息,中美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未就重啟談判進行過接觸。高峰在26日再次強調說,中方已多次表明,中美磋商的前提是講誠信守信用。
  • 美媒鼓吹中美或爆發核戰爭 中國或打擊美一盟友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2日宣稱,一旦中美爆發高強度衝突,中國可能會用遠程核飛彈攻擊澳大利亞,因此澳大利亞現在就應該擁有核武器,準備好應對中國。報導稱,在上世紀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軍事盟友。澳大利亞在遠程飛彈尤其是核飛彈攻擊面前很脆弱。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媒:中美火星探索競賽打響,美憂心喪失領先地位
    可就在我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一個小時後,美國媒體卻報導出一則消息,聲稱中美火星探索競賽就此打響。美國媒體指出,在中國發射長徵五號火箭的前後數天內,美國也準備將太空飛行器運往火星。這兩次「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準備在太空探索新領域,以及藉此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
  • 中美關係,正「自由落體式下墜」?
    快樂生活今天十三要與大家悅讀今日要聞:中美關係,正「自由落體式下墜」?中方對此作出回應,強烈譴責、堅決反對這種破壞國與國之間友好關係的行為。針對美方不知悔改,繼續犯錯的行為,2020年7月24日上午,中國外交部通知美國駐華使館,中方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並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 波音請求中國拉一把遭拒,美媒指責在報復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前言: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公開表示,如果波音公司希望飛機737max在中國重啟航道恢復飛行,必須滿足飛行安全前提,需要波音公司提供更改設計圖及證據,以證明該航空機型安全性已經得到改善。
  • 美媒狂想中美開戰:解放軍無論輸贏都將更致命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6月9日發表肯塔基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者羅伯特-法雷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國都不可避免的處於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當中,因此一些人據此認為這使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不過,與一戰時相同,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美中兩國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東亞地緣政治,但仍然會留下許多不會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
  • 基辛格:中美關係必須「重新平衡」
    用更多的政治合作彌補雙方貿易依賴的減少 基辛格:中美關係必須「重新平衡」 本報駐美國記者 楊麗明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8-21    [列印] [關閉]     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許多國家要求中國調整經濟增長模式,但中國內向型的經濟增長轉變,必然意味著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將大大提高,中美關係也因此需要「重新平衡」。
  • 近200年間中美日關係如何演變?這篇文章說透了
    據參考消息9月26日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倪峰於近日在《日本學刊》2017年第5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與東亞關係的歷史考察——兼論中美日三國互動及地區影響》(全文約2.1萬字),說透了中美日關係的演變。
  •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俠客島按】今天,《紐約時報》刊發了一篇中國資深外交官傅瑩的文章,題為《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而就在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通知拜登,川普政府準備啟動過渡進程。拜登同日公布了首批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重要官員。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慧(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同歸於盡
    另外,金燦榮還提到了中美關係的變化,他表示,中美關係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而且這一對雙邊關係還決定了整個國際關係的變化。 美媒:中美關係將迎來蜜月期?
  • 美專家:美軍若重返臺灣 將置中美關係於火山口
    香港中評社11日報導稱,此事引發人們對美艦是否泊臺和美軍是否駐臺的一系列猜想。對此,美國涉臺問題專家警告,美軍若重返臺灣會將中美關係置於火山口上,美國可能不得不關閉駐華使館,此舉將跨越中方設下的紅線。報導稱,對於美艦航經臺灣海峽一事,五角大樓媒體主任曼寧9日宣稱,「美國有權利穿行」。五角大樓的另一位發言人洛根也附和稱,美國海軍將出於「多種不同的行動原因」,通過臺灣海峽從東海到南海。
  • 美退休政客鼓吹對臺進行「桌球外交」:以促美臺關係「更正常化」
    臺灣《中時新聞網》援引美媒報導稱,「臺灣關係法」主要推手之一的美國前眾議員沃爾夫,6日鼓譟美國政府應再以「桌球外交」方式,與臺灣進行密切會談,以促進美臺關係「更加正常化」。他宣稱,不認為美國有一個「一中政策」,因為美國從未說明自己的「一中政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