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年間中美日關係如何演變?這篇文章說透了

2020-12-04 觀察者網

據參考消息9月26日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倪峰於近日在《日本學刊》2017年第5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與東亞關係的歷史考察——兼論中美日三國互動及地區影響》(全文約2.1萬字),說透了中美日關係的演變。

倪峰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我們把美國與東亞關係的演變聚焦於國家,那麼美國、中國和日本無疑是最關鍵的角色,而且隨著歷史的演變,三者的重要性、相互之間互動的廣度和深度都呈現出逐層遞進的態勢。這是我們在考察美國與東亞關係演進的過程中尤其需要關注的現象。

一、中美日互動關係的初步確立(19世紀40年代-19世紀末)

西方列強利用堅船利炮將中日兩國納入現代國際關係體系,兩國分別以並非平等的身份確立了與美國的關係,美國開始涉入東亞事務,但是這種涉入與英、法、俄相比並不處於顯著位置。面對西方的入侵和強加自己身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兩國都開展了自強運動,在中日之間,實際上也展開了一場近代化競賽。由於歷史上中日之間存在著某種師生關係,天朝大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給日本以強烈的刺激,使之在自強運動中採取了更徹底、更面向西方的政策。

資料圖片: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中英籤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二、美日圍繞著在華利益的爭奪(19世紀末-1945年)

1894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確立了東亞強國的地位。1898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佔領菲律賓,更深地捲入東亞事務。中國成為美日兩國擭取利益和瓜分的對象。美國主要採取的是「門戶開放」的對華政策,而日本在列強中對中國抱有更大的野心。它企圖獨霸中國的一系列舉動最終導致中日之間爆發了全面戰爭,並與美國在華利益上的矛盾逐步尖銳化,這成為太平洋戰爭的主要起因。在戰爭中,中美結成同盟,日本被徹底打敗,而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則自近代以來首次以大國身份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資料圖片: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終戰詔書」。

三、冷戰中的特殊博弈(20世紀40年代末-1989年)

二戰結束後不久爆發的冷戰迅速將中美日關係的互動嵌入了冷戰的軌道。而冷戰期間,由於中美關係的變軌呈現出兩個明顯不同的分期。

1947年,隨著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致國會的關於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諮文中提出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冷戰正式開啟。1949年,中國革命的勝利及其「一邊倒」的政策促使美國的東亞政策作出重大調整,開始扶植被打敗的日本。

而韓戰上中美之間的直接對抗將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敵友關係最終確定下來,美國與日本籤訂了《舊金山和約》《美日安全條約》,遏制中國成為美國東亞政策的主要內容,而日本基本上緊隨其後。美國的這項政策在東亞地區造成的不僅是冷戰,而且爆發了局部熱戰。尤其是越南戰爭,使美國深陷泥潭,不僅實力大損,在與蘇聯的對峙中處於不利地位,而且還導致了國內分裂和「領導」世界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期間,日本利用美國的扶植以及各種有利時機重新崛起,美日關係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出現了明顯均衡化的趨勢。

資料圖片:1951年9月8日,美國與日本籤訂《美日安全條約》。

相關焦點

  • 參考智庫|學者深度解析近200年間中美日關係如何演變
    倪峰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我們把美國與東亞關係的演變聚焦於國家,那麼美國、中國和日本無疑是最關鍵的角色,而且隨著歷史的演變,三者的重要性、相互之間互動的廣度和深度都呈現出逐層遞進的態勢。這是我們在考察美國與東亞關係演進的過程中尤其需要關注的現象。
  • 關於文獻綜述,這篇文章說透了!
    由此看來,關鍵詞的最大作用在於有效地給你所需要的文獻劃定了邊界,以幫助你少閱讀一些與主題關係不太密切的論文。 一個最簡單的確定關鍵詞的辦法就是從論文的題目中析出。如《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轉型》這篇論文的關鍵詞就是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 日本不甘做配角 中美日三角關係將演變
    日本不甘做配角 「中國是一個大鄰國,我不知道這樣描述是否合適:日本同中國、美國的關係就像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日本在外交上視中國和美國同等地重要。」2009年11月10日,日本民主黨國會對策委員長山岡賢次在眾議院如此闡述鳩山政府的外交政策基線。這也同時標誌著鳩山政府試圖調整日美同盟的基石,採取相對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
  • 馮昭奎:中國對日方針與中日關係演變
    這意味著,中國對外戰略從既反對美帝也反對蘇修的「兩個拳頭打人」轉向改善中美關係、集中反對蘇聯霸權主義。中國對美日等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越來越體現出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但是,當時中國公開的對外言論依然充滿了「打倒美帝和蘇修」的革命高調,即便在中美關係有所緩和甚至改善的背景下,這一情況也沒有改變。另一方面,「中國對外政策、特別是對美政策卻正是在這種革命高調中,在不被人注意的潛流下,逐漸發生著重大變化。
  • 美媒文章:重啟中美關係並非易事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11月13日在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稱,重啟中美關係並非易事。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無論誰入主白宮,競爭都將定義中美關係。
  • 中美關係四十年發展歷程
    今年的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報》發表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尼克森總統的訪華和中美《上海公報的發布》不僅開啟了中美兩國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的新紀元,對國際關係格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梳理了4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歷程。從1972年到現在,中美關係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72年到1989年,中美戰略合作階段。
  • 1949年司徒雷登在毛澤東面前念了一封信 後來中美關係怎樣了?
    在冷戰前的階段,1949年到1991年間的中美關係又可以分為兩個進程:第一個進程是大概49年到72年,那個時候是中美關係的某種敵對競爭和對抗衝突的年代。1949年在中國內戰,我們稱之為解放戰爭的進程當中,美國和共產黨執政的新中國之間進行了一段早期接觸。
  • 鯤鵬如何在河南落地?這篇文章都說透了
    之所以要加班加點完成廠區建設,與黃河鯤鵬生產基地的特殊地位分不開——這是河南省高位推動、號稱為中原數字經濟賦能的黃河鯤鵬項目的重要一環。   2019年12月成立的黃河科技集團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旨在研發、生產、銷售基於鯤鵬架構的「Huanghe」伺服器和PC機。成立當月,黃河鯤鵬伺服器和PC機生產線投產,這是黃河鯤鵬持續落地的重要一步。
  • 這篇文章說透了
    2017年7月26日,山西省扶貧辦發文稱,對於光伏貸款騙局,各級扶貧部門務必引起高度重視,提高警惕;2017年9月,浙江麗水銀監分局對於貸款風險情況發出風險提示;2017年10月13日,山東沂南縣發改局、國家電網沂南縣供電局也發文,沂南縣光伏扶貧任務已於2017年6月份全部完成,目前不存在以光伏扶貧名義安裝光伏項目。那麼,光伏貸到底靠譜嗎?
  • 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 誰將佔主導地位?
    鳳凰衛視6月20日《世紀大講堂》,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新一屆印度政府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其中與中美兩大國的外交活動尤其引人注目。美國對印度態度大副調整背後有何意圖?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誰將佔主導地位?《世紀大講堂》系列節目,「龍象共舞」為您解讀《中美印三邊關係的演變和發展前景》。
  • 為什麼說中國有信心底氣應對極限施壓,看這篇文章的五大解讀
    那中國經濟成績單到底如何?究竟怎麼看待當前中國經濟?這篇文章說得很清楚了——13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國紀平文章,題目是《中國有足夠信心底氣戰勝任何困難挑戰》。這篇五千餘字的重磅文章從五個方面給出了權威解讀:1、面對一波又一波外部極限施壓,中國經濟表現如何?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中美建交的那一刻我就在人民大會堂,但坦率地說現在的中美關係不是那麼好。」擔任了30年記者的普立茲獎得主、現南加大安納伯格校區傳媒學院新聞系主任麥可·帕克斯在最近的一次研討會上開門見山地表示,中美關係令人擔憂,「到底哪裡出問題了?」他問道。
  • 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這也正是人們對博弈論產生濃厚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博弈的演進結果並不必然地是「勝利」或者「失敗」。最後的結果也可能是雙方的努力不相上下,這時雙方如果能夠有較好的信息溝通和形勢判斷的話,也可能走出所謂的「囚徒困境」,握手言和,或者開始新的博弈。雙方如果沒有較好的信息溝通或者形勢判斷失誤的話,也可能走不出「囚徒困境」,以致雙方陷入長期的惡性競爭。這是一盤沒有結束之日的棋局。
  • 中美關係能否走出鐘擺定律
    針對當下歐巴馬政府導致中美關係出現波折,美國《科學箴言報》16日的評論說。在歐巴馬任總統的第一年,中美關係相對穩定,以至於產生一些期望:中美關係是否會就此結束每逢新總統就發生波折的定律。當歐巴馬進入自己任期的第二年,相繼而來的風波說明:中美關係依然沒有告別鐘擺的軌跡。
  • 中美科技關係發展歷程及其展望
    根據協定,雙方成立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每兩年在兩國輪流舉行一次,旨在規劃、指導和協調雙邊科技合作,在兩國科技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從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間,中美科技關係不斷磨合,整體上比較寬鬆。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凌勝利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大國博弈對於國際關係具有重要影響。其中,「中美歐大三角關係」如何發展,對未來的國際形勢至關重要。
  • AO工藝的硝化與反硝化原理解釋 這篇文章說透了!
    氨氮濃度的下降速率並不與NO3-濃度的上升相適應,這主要是由於異養菌對有機物的氨化而產生的補償作用造成的。與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相比,A/O系統不必投加外碳源,可充分利用原汙水中的有機物作碳源進行反硝化,同時達到降低BOD5和脫氮的目的;AO系統中缺氧反硝化段設在好氧硝化段之前,因而當原水中鹼度不足時,可利用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鹼度來補充硝化過程中對鹼度的消耗。
  • 文章標題的擬定:全書思想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如何演變的
    文章標題的擬定:全書思想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如何演變的導語:先秦諸子文章標題的擬定,經歷了由簡單、隨機到精心設計的歷史演進過程。精心選擇文章標題,是文章寫作更加自覺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成熟的專論體說理文的主要特徵之一。
  • 日媒文章:中美正引領世界量子革命
    《日本經濟新聞》9月19日發表題為《美中主導量子革命》的文章稱,全球圍繞以量子計算機為代表的量子技術的霸權爭奪戰愈發激烈。在彰顯國家基礎科研實力的論文數量方面,中國力壓美國拔得頭籌。文章內容摘編如下:繼以半導體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社會後,量子技術帶動21世紀創新的可能性正在增強。新時代的勢力版圖也將對產業競爭力和安全保障產生影響。
  • 蘇州河的新起點:岸線貫通是第一步,還要做透這篇大文章
    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讓人民在現代城市中詩意棲居,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文明依水而生,城市依水而興。  兩條母親河見證了上海的欣欣向榮,一條是黃浦江,另一條就是蘇州河。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會客廳」,那麼蘇州河就是居民的「後花園」。  繼黃浦江45公裡岸線貫通之後,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也於2020底迎來貫通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