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 設計
【編者按】
水清岸綠間,漫步「生活秀帶」;移步換景處,鉤沉百年流轉。2020年歲末,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將迎來基本貫通開放。
12月27日起,澎湃新聞推出系列報導,展現蘇州河兩岸,風情長卷舒展。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讓人民在現代城市中詩意棲居,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文明依水而生,城市依水而興。
兩條母親河見證了上海的欣欣向榮,一條是黃浦江,另一條就是蘇州河。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會客廳」,那麼蘇州河就是居民的「後花園」。
繼黃浦江45公裡岸線貫通之後,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也於2020底迎來貫通開放。從外白渡橋至外環線,蘇州河兩側岸線涉及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武寧路橋附近的綠地空間,一名遊客散步休閒。 本文圖片除單獨註明均為新華社 圖
岸線貫通,打通的不僅是物理空間,也體現了城市建設「以人為本」的共識。漫步其間,你可以看到,河裡,魚的尾巴靈活搖擺;水面,水鳥不時捕食;岸邊,不少遊客來「打卡」拍照。
誠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所說,蘇州河岸線貫通是第一步,要著力做深做透公共空間開放、建設這篇大文章。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想方設法拓展優化空間布局,更好展示沿線優秀歷史建築風貌,真正讓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相得益彰,為市民提供更多可遊憩可觀賞的高品質公共空間。
蘇州河靜靜流淌,兩岸步步是景,市民遊客徜徉其間,人民城市的高品質生活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共享空間
打造高品質公共空間,需要先把公共空間開放出來,關鍵在於打通斷點。
在蘇州河貫通工程啟動之初,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未貫通15.3公裡,涉及63處斷點,經過市區兩級的共同努力,目前實現基本貫通開放。打通斷點,考驗的是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以及系統治理的能力。
「沿河空間需要開放和共享,而居民小區講究封閉和安全,這是蘇州河貫通工程推進中的一個主要矛盾。」上海市「一江一河」辦蘇州河貫通項目負責人陳麗紅曾參與過黃浦江兩岸45公裡的貫通工作,她表示,黃浦江兩岸以大型企事業單位為主,通過大拆大建實現了工業岸線的轉型;而蘇州河兩岸主體多樣且關係複雜,涉及居民權益的小區較多,這就成了打通蘇州河沿岸斷點的主要難點。
在普陀區蘇堤春曉名苑小區沿河帶上,一條嶄新的藍色漫步道格外醒目。樹影婆娑、百花爭豔,散步的老者、嬉戲的兒童、慢跑的青年,在夕陽的映襯下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生活畫卷。
而原先,該小區的圍牆一直延伸至蘇州河岸邊,導致沿河公共空間無法對外開放。
起初,許多居民反對貫通,畢竟自家小區突然要面向社會開放。「我們很能理解小區居民對於空間開放後可能帶來的噪音擾民、居家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小區黨總支書記張偉透露,街道特意為居民找出了當初的規劃和紅線圖,明確沿河該區域為城市公地。另一邊,居委會第一時間開啟「紅色議事廳」,及時收集居民意見,和貫通項目組反覆溝通,尋求業主和公共需求之間的平衡。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寶成橋附近,遊客在散步休閒。
貫通施工隊根據居民需求和建議,不斷優化安全設計方案、加裝電子圍欄,並對小區沿河門禁進行系統提升,讓居民推門就可直接進入沿河綠地。「現在小區步道貫通了,景觀漂亮了,設施更新了,我們的幸福指數也就提高了。」居民張阿婆由衷感嘆。
類似的成功案例還有不少,比如普陀區的河濱香景園、半島花園,長寧區的華苑小區等,就是通過傾聽民意、匯聚民智,最終濱水岸線都實現了貫通和開放,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讚譽。
另一方面,沿線的企事業單位也將自己原先佔用的公務碼頭、沿河岸線騰讓出來,並積極參與城市更新建設,貢獻出了寶貴的濱水岸線和空間。比如位於虹口段的上海市地方海事局,辦公用房正好位於蘇州河口,如今該單位將辦公用房貢獻出來,經過改造成為了「可進入、可閱讀、可體驗的濱河驛站」,形成集旅遊休閒、文化展示、最美水站等功能於一身的公共服務空間。
岸線貫通、空間共享,不僅是人民城市的應有之義,也折射出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寶成橋附近的健身步道,遊客散步休閒。
提升顏值
貫通,不僅僅是空間的延伸,也是環境的提升。
不少人一定還記得,過去蘇州河終年黑臭。曾經上海每天有400萬噸汙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河水,沿岸居民叫苦不迭。從1990年代開始,上海開始蘇州河河道綜合治理,經過近三十年不懈努力,蘇州河早已擺脫河水汙濁的負面形象。
此次,上海在開展蘇州河貫通工程的同時,也全面啟動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圍繞整治濱水外立面、改造既有橋梁景觀、提升景觀照明品質、優化公共設施規範設置等18項任務開展治理,進一步提升蘇州河整體環境品質。
先來說說蘇州河上的橋。從河口到外環線,蘇州河共有33座橋,這些橋梁的建造年代不同,風格各異,功能也有差別,有人將其比作一座天然的橋梁博物館。
「我們對33座橋梁進行全面評估分析之後,提出了一橋一策的改造方案。」陳麗紅透露,東段橋梁多具有歷史價值且造型優美,在原有形態的基礎上開展修復及細節提升;中段橋梁多為近年新建,突出重點橋梁景觀性,燈光照明注重同周邊居住功能相協調;西段橋梁主要以交通功能為主,按照簡約、利於養護的原則適當改造。
不少市民感嘆:「蘇州河上的橋越來越美了,有的甚至讓人驚豔!」
昌平路橋 上海發布 圖
說起驚豔的橋梁,一定不能錯過剛剛通車的昌平路橋。夜幕降臨,昌平路橋在絢爛的燈光裝飾下美輪美奐,宛若明眸凝望著蘇州河,故得名「蘇河之眼」。而該橋的建成通車也大大緩解了周邊交通擁堵狀況,並打通了新靜安南北的生活與經濟軸線,是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
沿著蘇州河漫步,你也一定會被高顏值的綠道所吸引。沿途的香樟、櫸樹亭亭如蓋;銀杏、紅楓爭相鬥豔,還有一路的牆面被花草披上了「彩衣」……蘇州河兩岸新增公園綠地12公頃,相當於17個標準足球場,新增行道樹約700棵。今後,沿河將演繹春賞花、夏有陰、秋觀葉、冬賞姿的美景。
還有市民發現,自己與蘇州河的距離更近了。以前,受到蘇州河防汛牆標高限制,很多區段臨河不見河,親水性不夠。為此,結合貫通工程,有關部門對蘇州河沿線的防汛牆因地制宜進行了改造。比如,黃浦濱河公共空間中段(烏鎮路橋-河南路橋)局部區域探索平時開敞、汛期封閉以及玻璃防汛牆等形式,提升親水性。
蘇州河岸線配套服務、生態品質的提升,繪出了城市的現代面貌和生態底色。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曹楊路橋附近,遊客散步休閒。
站在新起點
置身河邊,其實看的不僅是河,也看河岸延伸區域的建築、街區、風貌。
李強說,蘇州河岸線是上海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要精雕細琢、寸寸用心。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同時,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打造水清岸綠的濱水公共空間體系,更好體現親民性、親水性。
蘇州河42公裡岸線,涉及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根據沿線多住宅、少空間的特點,上海通過空間重塑,打造了「一區一亮點」的功能性節點。
比如,黃浦段,突出老上海特色,改造後的九子公園、最美加油站已成為新的打卡點。靜安段,6.3公裡岸線有上海總商會舊址、四行倉庫、福新麵粉廠等歷史文化地標,也有蝴蝶灣公園等休閒空間。普陀段,21公裡的岸線佔據了「半壁江山」,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生態商務區、長徵鎮4個主題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
細細品味這些區段,上海近代工業文明遺蹟不可忽視,寶藏一般的老建築、老廠房,數不勝數:遠東第一造幣廠、遠東最大的麵粉廠、中國第一支牙膏生產商、中國首家保稅工廠……
還河於民的同時,如何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老建築、工業遺存?上海也有探索。
靜安段的福新麵粉廠舊址,曾是中國最大的麵粉廠。此次改造在濱河景觀設計中,融入麵粉廠的歷史文化元素,以地刻的形式對外展示麵粉廠的建築形態和商號印記,演繹了民族工業記憶。四行倉庫舊址,改造中,保護原有建築界面以外,還將道路斷面改造為親水漫步道+騎行道+人行道的形式,充分尊重歷史文化的同時,營造舒適懷舊的慢行感受。
這樣的匠心改造,是貫通工程中讓工業遺存「活」起來的破題之舉。工業遺存與休閒、觀光的融合發展,既保護了歷史文化,又為上海打造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滋養著上海的母親河,經過貫通工程換上新裝,被賦予全新的定位與能級。站在新起點,蘇州河將繼續見證上海這座人民城市的日新月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