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的新起點:岸線貫通是第一步,還要做透這篇大文章

2021-01-09 網易

  

  白浪 設計

  【編者按】

  水清岸綠間,漫步「生活秀帶」;移步換景處,鉤沉百年流轉。2020年歲末,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將迎來基本貫通開放。

  12月27日起,澎湃新聞推出系列報導,展現蘇州河兩岸,風情長卷舒展。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讓人民在現代城市中詩意棲居,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文明依水而生,城市依水而興。

  兩條母親河見證了上海的欣欣向榮,一條是黃浦江,另一條就是蘇州河。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會客廳」,那麼蘇州河就是居民的「後花園」。

  繼黃浦江45公裡岸線貫通之後,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也於2020底迎來貫通開放。從外白渡橋至外環線,蘇州河兩側岸線涉及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武寧路橋附近的綠地空間,一名遊客散步休閒。 本文圖片除單獨註明均為新華社 圖

  岸線貫通,打通的不僅是物理空間,也體現了城市建設「以人為本」的共識。漫步其間,你可以看到,河裡,魚的尾巴靈活搖擺;水面,水鳥不時捕食;岸邊,不少遊客來「打卡」拍照。

  誠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所說,蘇州河岸線貫通是第一步,要著力做深做透公共空間開放、建設這篇大文章。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想方設法拓展優化空間布局,更好展示沿線優秀歷史建築風貌,真正讓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相得益彰,為市民提供更多可遊憩可觀賞的高品質公共空間。

  蘇州河靜靜流淌,兩岸步步是景,市民遊客徜徉其間,人民城市的高品質生活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共享空間

  打造高品質公共空間,需要先把公共空間開放出來,關鍵在於打通斷點。

  在蘇州河貫通工程啟動之初,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未貫通15.3公裡,涉及63處斷點,經過市區兩級的共同努力,目前實現基本貫通開放。打通斷點,考驗的是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以及系統治理的能力。

  「沿河空間需要開放和共享,而居民小區講究封閉和安全,這是蘇州河貫通工程推進中的一個主要矛盾。」上海市「一江一河」辦蘇州河貫通項目負責人陳麗紅曾參與過黃浦江兩岸45公裡的貫通工作,她表示,黃浦江兩岸以大型企事業單位為主,通過大拆大建實現了工業岸線的轉型;而蘇州河兩岸主體多樣且關係複雜,涉及居民權益的小區較多,這就成了打通蘇州河沿岸斷點的主要難點。

  在普陀區蘇堤春曉名苑小區沿河帶上,一條嶄新的藍色漫步道格外醒目。樹影婆娑、百花爭豔,散步的老者、嬉戲的兒童、慢跑的青年,在夕陽的映襯下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生活畫卷。

  而原先,該小區的圍牆一直延伸至蘇州河岸邊,導致沿河公共空間無法對外開放。

  起初,許多居民反對貫通,畢竟自家小區突然要面向社會開放。「我們很能理解小區居民對於空間開放後可能帶來的噪音擾民、居家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小區黨總支書記張偉透露,街道特意為居民找出了當初的規劃和紅線圖,明確沿河該區域為城市公地。另一邊,居委會第一時間開啟「紅色議事廳」,及時收集居民意見,和貫通項目組反覆溝通,尋求業主和公共需求之間的平衡。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寶成橋附近,遊客在散步休閒。

  貫通施工隊根據居民需求和建議,不斷優化安全設計方案、加裝電子圍欄,並對小區沿河門禁進行系統提升,讓居民推門就可直接進入沿河綠地。「現在小區步道貫通了,景觀漂亮了,設施更新了,我們的幸福指數也就提高了。」居民張阿婆由衷感嘆。

  類似的成功案例還有不少,比如普陀區的河濱香景園、半島花園,長寧區的華苑小區等,就是通過傾聽民意、匯聚民智,最終濱水岸線都實現了貫通和開放,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讚譽。

  另一方面,沿線的企事業單位也將自己原先佔用的公務碼頭、沿河岸線騰讓出來,並積極參與城市更新建設,貢獻出了寶貴的濱水岸線和空間。比如位於虹口段的上海市地方海事局,辦公用房正好位於蘇州河口,如今該單位將辦公用房貢獻出來,經過改造成為了「可進入、可閱讀、可體驗的濱河驛站」,形成集旅遊休閒、文化展示、最美水站等功能於一身的公共服務空間。

  岸線貫通、空間共享,不僅是人民城市的應有之義,也折射出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寶成橋附近的健身步道,遊客散步休閒。

  提升顏值

  貫通,不僅僅是空間的延伸,也是環境的提升。

  不少人一定還記得,過去蘇州河終年黑臭。曾經上海每天有400萬噸汙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河水,沿岸居民叫苦不迭。從1990年代開始,上海開始蘇州河河道綜合治理,經過近三十年不懈努力,蘇州河早已擺脫河水汙濁的負面形象。

  此次,上海在開展蘇州河貫通工程的同時,也全面啟動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圍繞整治濱水外立面、改造既有橋梁景觀、提升景觀照明品質、優化公共設施規範設置等18項任務開展治理,進一步提升蘇州河整體環境品質。

  先來說說蘇州河上的橋。從河口到外環線,蘇州河共有33座橋,這些橋梁的建造年代不同,風格各異,功能也有差別,有人將其比作一座天然的橋梁博物館。

  「我們對33座橋梁進行全面評估分析之後,提出了一橋一策的改造方案。」陳麗紅透露,東段橋梁多具有歷史價值且造型優美,在原有形態的基礎上開展修復及細節提升;中段橋梁多為近年新建,突出重點橋梁景觀性,燈光照明注重同周邊居住功能相協調;西段橋梁主要以交通功能為主,按照簡約、利於養護的原則適當改造。

  不少市民感嘆:「蘇州河上的橋越來越美了,有的甚至讓人驚豔!」

  昌平路橋 上海發布 圖

  說起驚豔的橋梁,一定不能錯過剛剛通車的昌平路橋。夜幕降臨,昌平路橋在絢爛的燈光裝飾下美輪美奐,宛若明眸凝望著蘇州河,故得名「蘇河之眼」。而該橋的建成通車也大大緩解了周邊交通擁堵狀況,並打通了新靜安南北的生活與經濟軸線,是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

  沿著蘇州河漫步,你也一定會被高顏值的綠道所吸引。沿途的香樟、櫸樹亭亭如蓋;銀杏、紅楓爭相鬥豔,還有一路的牆面被花草披上了「彩衣」……蘇州河兩岸新增公園綠地12公頃,相當於17個標準足球場,新增行道樹約700棵。今後,沿河將演繹春賞花、夏有陰、秋觀葉、冬賞姿的美景。

  還有市民發現,自己與蘇州河的距離更近了。以前,受到蘇州河防汛牆標高限制,很多區段臨河不見河,親水性不夠。為此,結合貫通工程,有關部門對蘇州河沿線的防汛牆因地制宜進行了改造。比如,黃浦濱河公共空間中段(烏鎮路橋-河南路橋)局部區域探索平時開敞、汛期封閉以及玻璃防汛牆等形式,提升親水性。

  蘇州河岸線配套服務、生態品質的提升,繪出了城市的現代面貌和生態底色。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蘇州河曹楊路橋附近,遊客散步休閒。

  站在新起點

  置身河邊,其實看的不僅是河,也看河岸延伸區域的建築、街區、風貌。

  李強說,蘇州河岸線是上海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要精雕細琢、寸寸用心。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同時,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打造水清岸綠的濱水公共空間體系,更好體現親民性、親水性。

  蘇州河42公裡岸線,涉及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根據沿線多住宅、少空間的特點,上海通過空間重塑,打造了「一區一亮點」的功能性節點。

  比如,黃浦段,突出老上海特色,改造後的九子公園、最美加油站已成為新的打卡點。靜安段,6.3公裡岸線有上海總商會舊址、四行倉庫、福新麵粉廠等歷史文化地標,也有蝴蝶灣公園等休閒空間。普陀段,21公裡的岸線佔據了「半壁江山」,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生態商務區、長徵鎮4個主題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

  細細品味這些區段,上海近代工業文明遺蹟不可忽視,寶藏一般的老建築、老廠房,數不勝數:遠東第一造幣廠、遠東最大的麵粉廠、中國第一支牙膏生產商、中國首家保稅工廠……

  還河於民的同時,如何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老建築、工業遺存?上海也有探索。

  靜安段的福新麵粉廠舊址,曾是中國最大的麵粉廠。此次改造在濱河景觀設計中,融入麵粉廠的歷史文化元素,以地刻的形式對外展示麵粉廠的建築形態和商號印記,演繹了民族工業記憶。四行倉庫舊址,改造中,保護原有建築界面以外,還將道路斷面改造為親水漫步道+騎行道+人行道的形式,充分尊重歷史文化的同時,營造舒適懷舊的慢行感受。

  這樣的匠心改造,是貫通工程中讓工業遺存「活」起來的破題之舉。工業遺存與休閒、觀光的融合發展,既保護了歷史文化,又為上海打造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滋養著上海的母親河,經過貫通工程換上新裝,被賦予全新的定位與能級。站在新起點,蘇州河將繼續見證上海這座人民城市的日新月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蘇州河的治水歷史與未來發展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兩側42公裡岸線基本貫通。隨著貫通工程的推進,澎湃新聞「城市漫步」欄目也在7個月的時間裡組織了8次「沿蘇州河而行」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步行到外環線,體驗了兩岸大部分濱河公共空間給城市中的步行者和城市愛好者的感受。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2020年「沿蘇州河而行」小組共組織了8次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環,每一段路程中都能令人發現獨特的城市圖景。在體驗蘇州河兩岸濱河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漫步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回憶與思考。在2020「沿蘇州河而行」全程結束之時,漫步者們回顧了這一年的步行感受,並分享了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蘇州河關鍵詞。
  • 我的蘇州河|高徵:這條河到底是變了
    在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之際,澎湃新聞·視界邀請6位攝影師,以一周時間觀察流經上海城區的六段改造岸線,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通過圖與文,我們看到蘇州河中的新與舊,改變與堅守,個人與群體。河邊的人。
  • 我的蘇州河|季成:河流與記憶的交匯
    在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之際,澎湃新聞·視界邀請6位攝影師,以一周時間觀察流經上海城區的六段改造岸線,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通過圖與文,我們看到蘇州河中的新與舊,改變與堅守,個人與群體。進行汙水整治後的蘇州河,河面清澈。本文圖片 季成在河邊季成/攝影師、編輯從古至今,河流總是與記憶息息相通,穿城而過的河流則往往變成了一種意象。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慢船長話:消逝的蘇州河人群和場景
    劉懿琛 圖非常開心今年能參與澎湃新聞城市漫步發起的「沿蘇州河而行」,這件事我們在去年底就商議過。由於這次行走活動,我有機會回顧自己跟蘇州河的關係。我想從一個小故事開始我的話題,這源於四年前受《TimeOut》雜誌邀約為他們的一期特輯寫文章的經歷,那期的主題是虹口故事。
  • 蘇州4年後將邁入的「海綿時代」 究竟是個啥?
    修復水生態劃出河道藍線  新建區生態岸線佔比80%以上  根據規劃,蘇州將劃出河道藍線,在藍線範圍內禁止從事破壞河網水系、與防洪排澇和水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活動。  目前中心城區內水系的護岸形式有4大類,分別為硬質型、自然生態型、生態護砌型和溼地生態型,其中硬質型岸線長度佔比86%,自然生態型駁岸佔比約10%。作為重建並恢復水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措施,規劃提出,新建地區生態岸線比例要達到80%以上。
  •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只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在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之際,澎湃新聞·視界邀請6位攝影師,以一周時間觀察流經上海城區的六段改造岸線,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通過圖與文,我們看到蘇州河中的新與舊,改變與堅守,個人與群體。在蘇州河上行駛的航船,2020。
  • 蘇州河畔普陀段,一大波網紅景點等你打卡~
    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已基本貫通開放,沿線各區重塑了生活親水岸線,也打造出活力空間示範區。每一處濱水風景都值得去看看,比如普陀段約21公裡的岸線周邊,就有不少值得打卡的地方:  蘇州河沿岸健身跑道
  • 上海市長應勇為何對「水」這件事緊抓不放?
    今年2月21日,應勇一行從普陀區乘船,先往蘇州河上遊嘉定、閔行等區,再往下遊察看。一路上看到蘇州河部分河段積淤嚴重,船槳過處,攪起陣陣黑泥。在隨後召開的上海市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會,作為上海市總河長的應勇直言不諱:「要清醒地看到,水環境問題仍然是上海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短板和弱項。」
  • 蘇州河貫通|「喚醒」城市共同記憶 四行倉庫段貫通「詩意盎然」
    原標題:蘇州河貫通 | 「喚醒」城市共同記憶 四行倉庫段貫通「詩意盎然」「蘇州河靜安段強調的是人文景觀,市民的參與很重要。」靜安蘇河灣景觀貫通工程總設計師鐘律介紹說。1月11日,繼總商會段沿岸貫通的景觀工程改造完成之後,四行倉庫段也全新亮相,正式向公眾開放。
  • 慢直播 | 「雲賞」蘇州河,你我共此時!從百年鐘樓之上俯瞰上海母親河
    靜靜流淌了數百年的蘇州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它不僅是大上海繁華的見證,更是許多市民的情結。   新民晚報全媒體今起推出「雲賞蘇州河」慢直播,在蘇州河寶藏觀賞位——上海郵政博物館的鐘樓之上,24小時不間斷,為大家帶來城市地標實時影像。
  • 一條蘇州河,半部上海史 | 漫步上海之蘇州河
    這進一步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但並沒有如蔣介石所希望的那樣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性的國際支援。▲在外白渡橋上拍攝的人民英雄紀念塔和陸家嘴蘇州河全長大概18公裡,跟我以前介紹過的黃浦江兩岸的濱江步道不同,蘇州河沿岸並沒有一條完全貫通的步道。
  • 【重大工程】這兩項工程結構貫通啦!花博會建設也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重大工程】這兩項工程結構貫通啦!花博會建設也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北橫通道天目路高架T3匝道自2017年4月啟動跨蘇州河施工以來,工程陸續完成跨蘇州河ZD下匝道、不夜城ZC上匝道、跨鐵路ZB匝道和FB輔道、分流南北高架車流的FA輔道及原本天目路轉盤四條接地匝道的拆除、改建工作
  • 黃浦「一江一河」濱水區的城市客廳喊你來體驗→
    >黃浦區是上海為數不多同時擁有「一江一河」的城區,8.3公裡的黃浦濱江岸線和3公裡的黃浦段蘇州河南岸濱河岸線呈兩翼齊飛之勢,共同為市民遊客提供了舒適宜人的城市公共客廳。一起來看看這裡「一江一河」畔的城市美景吧↓
  • 131年前,蘇州河邊的公園,現在怎麼樣了?
    新年伊始,全新貫通的蘇州河42公裡綠道成為市民遊客的休閒好去處。其實,早在130多年前,蘇州河畔就是當時上海市民重要的休閒場所。蘇州河邊上的「華人公園」,就是明證之一。近日朋友送來的一張歷史照片與此相關,勾起了這段往事。
  • 關於文獻綜述,這篇文章說透了!
    如《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轉型》這篇論文的關鍵詞就是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當然,有時候也不能完全憑論文題目來確定,因為論文題目中可能只有一個重要概念或術語。以《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的幾個關係》這篇論文為例,該論文題目中的重要概念只有一個——供給側。儘管如此,「供給側」這個詞組還不能作為關鍵詞,因為這個概念最初來自經濟學領域而不是教育學領域。
  • 我國「最大的」新一線城市,面積比5個成都還要大,沒想到是這裡
    它是重慶,全市總面積達8.24萬平方公裡,直接跟蹤浙江省,比新一線城市中總居首位的成都五倍還大,面積的大優勢使重慶具有與其他新城市稀有能源相比的優勢,例如,豐富的旅遊資源,據統計,重慶市自然和人文旅遊景點共有300多個,其中4A級85個,5A級更是達到了8個,吸引了各個線路的遊客前來這裡遊玩,成為了世界上最發達的旅遊城市。
  • 劉奇書記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奮力書寫共抓大保護的合格答卷
    我們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在學深悟透做實上下功夫,切實增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立下了規矩、劃定了紅線。
  • 做好黃河流域出海口這篇大文章
    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使「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成為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邏輯主線,按照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區、綠色生態大廊道、文化「兩創」大平臺、科教創新生力軍、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新的經濟增長極的思路,加快制定我省發展規劃,把我省發展規劃與「十四五」規劃緊密銜接,與各專項規劃相互統一、融為一體,形成系統的政策規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