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商界謹慎樂觀看待中美走向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1日發表題為《執行長們對拜登執政期間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樂觀》的觀察報導稱,上海美國商會發現,在美國大選一周後接受問卷調查的50家全球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中,62.9%的受訪企業對在華業務持更為樂觀的態度,84.7%的受訪企業認為貿易限制或關稅措施不會增加。

調查發現,中美關係仍是跨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報導稱,儘管拜登的對華貿易策略存在不確定性,但美國大公司對新政府上臺後的商業前景持樂觀態度。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克爾·吉布斯)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企業的態度表明,拜登政府將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多穩定。這種情況令人可喜。美國公司數年來不得不應對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反覆無常。」

阿汗半導體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亞當·汗認為,拜登政府將以更得體的方式與世界貿易組織接觸,並重啟與中國的對話。

博克斯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阿倫·利維在推特上發文說:「這對美國的競爭力很有利。拜登無法帶來奇蹟,但這就是重點所在。企業需要市場穩定性、不會隨心所欲改變的全球貿易關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長期規劃和不會持續受幹擾等等。」

報導稱,總部設在華盛頓的非營利組織商業圓桌會議的成員是美國各大企業的執行長,該組織已經向新政府建議了一些政策重點。

這個遊說集團的執行長喬舒亞·博爾滕表示,他們認為拜登應該開始削減川普政府對一些國家和特定外國商品徵收的關稅。

英特爾公司執行長鮑勃·斯旺在一封致拜登的公開信中呼籲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因為美國對全球產能的貢獻僅為12%。

維納布爾律師事務所國際貿易團隊負責人阿什利·克雷格說,貿易逆差並不總是壞事,它反映出世界供應鏈高度整合的現實。「我們是一個消費大國,依賴從世界各地採購商品,中國仍是我們的主要貿易夥伴。」

不過,波士頓學院副院長亞歷山大·託米奇說:「(美國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不會很快消失。」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媒:中美火星探索競賽打響,美憂心喪失領先地位
    可就在我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一個小時後,美國媒體卻報導出一則消息,聲稱中美火星探索競賽就此打響。美國媒體指出,在中國發射長徵五號火箭的前後數天內,美國也準備將太空飛行器運往火星。這兩次「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準備在太空探索新領域,以及藉此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
  • 美媒鼓吹中美或爆發核戰爭 中國或打擊美一盟友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2日宣稱,一旦中美爆發高強度衝突,中國可能會用遠程核飛彈攻擊澳大利亞,因此澳大利亞現在就應該擁有核武器,準備好應對中國。報導稱,在上世紀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軍事盟友。澳大利亞在遠程飛彈尤其是核飛彈攻擊面前很脆弱。
  •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我軍特種部隊不幹美軍那種「爛事」
    【話說軍世】說到特種兵、特種部隊,蘭博等人的影視形象會映入不少人的腦海中,而美軍特種部隊在多年來不斷地參與海外的軍事行動,也為其影視提供了相當多的素材,當然,特種兵雖然「技能包」點的很全,但並非刀槍不入,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黑鷹墜落」,那麼中美特種該部隊的對比
  •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中國已有5個特戰旅!蛟龍突擊隊被點名
    而近日一家美媒居然一反常態,相對客觀地論述了關於中美特種部隊的差別。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商業內幕網發表的題為"中美特種部隊對比"的文章,其中還特意提到了海軍的"蛟龍突擊隊",美媒稱這是中國特種部隊當中最出名的一個,因為它曾在葉門完成過撤僑行動。相對而言,中國的特種部隊在海外的活動範圍較少,蛟龍突擊隊的確因此名聲大噪,電影《紅海行動》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拍攝的。
  • 美媒文章:樂觀看待2021年的五大理由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月4日發表文章《樂觀迎新年》,作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主席傑弗裡·薩克斯。然而,儘管有這些令人不快的新聞,今年也有些能讓人感到樂觀的緣由。第一,許多國家成功控制住了新冠疫情儘管文化和政治制度各異,但澳大利亞、中國、韓國、寮國、紐西蘭和越南等亞太地區國家都採取了有效的公共衛生戰略並控制住了疫情。其他地區的一些國家也是如此,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慧(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 【中美局勢最新消息!美媒:美偵察機部署到中國東北附近 此舉恐前所...
    2020-09-16 15:24:52來源:FX168 【中美局勢最新消息美媒:美偵察機部署到中國東北附近 此舉恐前所未有】美國軍機近期經常現身南海進行偵察,但根據美國媒體日前報導,美國一架偵察機上周曾飛往中國北方,這種舉動或前所未有。根據《軍事透露》(MilitaryLeak)網站9月13日報導,在朝鮮紀念建國紀念日(9月9日)的同一天,一架美國空軍的RC-135S「眼鏡蛇球」偵察機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附近飛行。報導稱,此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 中國頒布重要文件,美媒:將對印度使用氣候武器
    對於人工降雨是否會影響全球氣候,中國氣象中心此前已經做出過解答,表示人工降雨只是局部作業,不會影響其他國家氣候,如此來看美媒實在是太過於鹹吃蘿蔔淡操心了。因此所謂中國氣象武器威脅,只是美媒憑空捏造的,實際上中國國務院早在《意見》出臺時就發出了明確聲明,強調該政策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並為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支持。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同歸於盡
    美媒:中美關係將迎來蜜月期?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稱,美國國會政府將為為拜登政府制定對抗中國的新框架,來提升美國對中國的威懾能力,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會謹慎處理對華關係,同時緩和中美關係。 美媒稱,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中美關係或許會迎來蜜月期。而且,有觀察家指出,在拜登上臺之後將會有兩件事有求於中方。
  • 美國千禧一代正遠離教堂 美媒:看待教會的角度與過去不同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 美媒稱,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千禧一代(1982-1995年出生)正在以創紀錄的人數遠離教會。據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網站5月3日報導,許多千禧一代說自己信仰上帝,而且也相信宗教信仰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教堂或是加入宗教組織。一些千禧一代說不去教堂是因為沒必要。
  • 浦銀國際研究:SPDBI全球央行觀察——多數謹慎樂觀,僅歐央行擴大...
    ·全球央行:全球多數央行對經濟謹慎樂觀,美聯儲調高2021年經濟預測,中國貨幣政策正常化,英國、澳大利亞等央行對2021年經濟前景相對樂觀,僅有歐央行12月擴大寬鬆且下調2021年經濟預測。·歐洲央行:12月歐央行如期擴大寬鬆並延長寬鬆,但歐元區仍面臨三重衝擊,不同於中美的相對樂觀,歐央行12月卻特立獨行地調低了2021年的經濟預測。除此之外,歐央行還要面臨內部意見分化以及銀行不良貸款激增的威脅,歐元區依然困難重重。·日本央行:1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顯示,日本央行有意調整市場操作和資產購買。
  • 美國商會:美大選後 美企對在華業務更加樂觀
    調查顯示,54.8%的受訪者對自己在中國的業務前景更加樂觀;35.5%公司表示沒有變化;8.1%的公司非常樂觀。只有1.6%的受訪者(兩家公司)表示,他們對在華開展業務的想法現在更加悲觀。  另外,近57%的受訪者預計貿易限制或關稅不會增加。
  • 拜登還未上臺,美媒就曝出好消息,中美兩國或將幹成一件大事
    據美媒20日報導,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方面,一定要展開與中國的合作。據報導稱,近20多名美國前太空人,政府官員以及太空領域專家,在接受美媒採訪的時候稱,他們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若將中國完全拒之門外的話,美國極有可能會失去「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同時還有分析人士表示,阻止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有關計劃,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目前中國的技術非常先進。
  • 美決議重開核戰大門,已準備好退出一核軍控條約,美媒:全球危矣
    消息一出,美媒直呼「全球危矣!,恐將陷入核戰爭災難中」。剛剛宣布準備與俄羅斯展開《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籤談判,後一天立即推翻此前一天的表態,能在涉及國際重大安全問題上做出朝令夕改指令的人恐怕全世界也只有美總統一位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其善變。
  • 美媒狂想中美開戰:解放軍無論輸贏都將更致命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6月9日發表肯塔基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者羅伯特-法雷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國都不可避免的處於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當中,因此一些人據此認為這使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不過,與一戰時相同,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美中兩國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東亞地緣政治,但仍然會留下許多不會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6月底,最新一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有望迎來最重大進展——雙方將就雙邊投資協定交換負面清單。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時下正在美國訪問。中美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對話將在未來三個月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一股對華焦慮感近來正在瀰漫,對中美關係保持樂觀態度的學者聲音有所減弱。
  • 美媒評論一針見血:必須學習共存
    美媒:對華強硬政策十分不明智 其次,雖然拜登現在還沒有正式上臺,但目前的中美關係似乎已經到了最低點。如果他上臺後,像承諾的那樣處理中美關係,那麼他很可能會將兩國關係降到更低。然而,這其實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因為對於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美國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去升級地區緊張局勢、破壞貿易關係、給軍事衝突創造機會,這其實十分危險。
  • 美中總商會2020商業調查發布 中美企業展望未來
    近日,美國中國總商會(CGCC)和美國中國總商會基金會(CGCC Foundation)發布了《2020年在美中國企業年度商業調查報告》。今年是調查舉行的第7年,對象是200多家在美中國企業,考察它們對美國市場未來兩年的展望和顧慮,觀察中美關係對商業的影響。
  • 中美協商對話找到解決方案——為何美國政界學界多名重要人物撰寫...
    報告認為,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美中關係還沒有處於目前這麼危險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危機時刻。報告建議,美國採取的政策不應該不可逆轉地使中美兩個經濟體和社會脫鉤。報告還說,美國必須避免對所謂的中國威脅過度反應。  美方人士擔憂當前中美關係波折  這份報告反映了部分美國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