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拜登對華將是可預期的理性強硬

2020-11-22 網易新聞

  IPP評論是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編者按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近日在接受鳳凰網專訪時指出, 拜登是一個傳統的美國民主精英,對民主自由感興趣, 所以南海問題、臺灣問題未來四年可能會尖銳化。

  鄭永年認為,中國的開放政策是分化美國最好的策略。美國各個利益集團對中國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中國市場太大,資本要利益驅動,肯定要走向能賺錢的地方,中國還是最賺錢的地方。 所以中國真的要深化全面的開放,能改變這個世界格局,開放才能使得中國真正成為一個世界強國。

  

  拜登未來四年可能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總統。

  不要對拜登心存幻想

  鳳凰網:川普和一些美國強硬派在過去幾年,始終把中國放在美國的對立面,對中國進行妖魔化,而且是極限施壓。拜登上任後這樣的警報能解除嗎?

  鄭永年:拜登可能也會強硬。我認為美國強硬的路線會繼續下去。川普的強硬路線,我是覺得從歐巴馬執政後期就可以已經找到痕跡了。歐巴馬後期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已經在調整了,歐巴馬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那就是為了針對中國,川普的政策就是對歐巴馬政策的延續,拜登可能延續跟修整。

  那麼延續跟修整實際上早期有它的好處。歐巴馬針對中國的政策實際上是比較全方位的,「重返亞洲」是非常全方位的。那麼川普剛上臺,剛開始他側重經濟面,因為他要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所以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主要是經濟,後來再慢慢的惡化,擴展到全方位。

  美國對華的強硬路線已經形成了,美國的對華強硬力量也是已經都動員起來了,動員起來的力量一下子也不會消失。我想會延續到拜登政府,如果他當選總統。那麼我覺得唯一不同的川普對中國是非理性的,我們說經常是不可預期的。

  川普製造了很多「黑天鵝」和「 灰犀牛」,拜登基本上還是會回歸到延續歐巴馬的對華政策,那麼強硬是強硬,但是它是可預期一點,比較理性一點。所以我是覺得區分在一個非理性的強硬跟理性的強硬。

  鳳凰網:您認為川普和拜登的過渡期,存在較大的部確定性,已經把中美關係拉入危機管理模式。中國應該怎樣應對這段時間的不確定性呢?

  鄭永年:我是覺得這個危機當然主要是現在這段時間到美國新總統正式上任,這段時間是充滿著非常多的威脅。我是覺得它不僅僅是中美關係之間、中東現在對美國的舉動很警覺。美國軍方甚至也時刻關切川普的推特。實際上美國總統在外交方面有非常大的權力。

  有一點我們要看清楚,川普剛上臺強調的重點是美國優先。但因為內政有太多的制約,川普在內政領域做不了政績,所以他重點轉向外交,尤其是中美關係。所以中美關係實際上是美國內政的一個犧牲品。

  是不是拜登上來了危機就解除了呢?我認為,拜登在未來四年很可能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總統,我並不認為他在內政上能做多少事情。美國總統往往是在內政上做不了任何的事情。拜登入主白宮後,我們還是要持續關注中美危機。

  對中國來說,川普跟拜登不同的地方是川普對民主自由這些問題他並不感興趣,公平地說,他是唯一一個那麼多年來沒有發動戰爭的一個總統,他還在中東締造了所謂和平,使得幾個阿拉伯國家跟以色列建交。他認為自己應當得諾貝爾和平獎。他對民主自由不關心,因為他商人背景主要是從經濟利益來考量。

  但拜登是一個傳統的美國民主精英。人權高於主權的理念就是民主黨的柯林頓政府提出來的。拜登對民主自由感興趣,川普不感興趣。川普對戰爭不感興趣,拜登可能感興趣。所以南海問題、臺灣問題,拜登如果一入主白宮,可能會尖銳化。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這也都是民主黨以前一貫關注的。

  所以我們不要對美國換總統出現一種新的幻想,中國還是要憑自己的力量與美國共存,這是關鍵的。我們老想著如何打敗美國,美國老想著如何打敗中國,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中美兩國這樣的大國,只要自己不打敗自己,哪一個國家都打敗不了對方的。如何跟美國和平共存?這應當我們所思考的問題。

  鳳凰網:確實有些人覺得美國亂了,可能他無暇顧及國際社會,無暇顧及中國了,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對吧?

  鄭永年:這是太自私了,人和國家有的時候會變得自私,但太自私會害了自己。假如這次川普拜登的權利和平移交,不僅對美國有利,對世界有利,對中國都是有利的,美國亂了對中國並不利。假設美國變成以前像希特勒、墨索裡尼這樣的法西斯國家,對中國就好了嗎?肯定不是。

  我同樣跟美國朋友就說,中國穩定發展對美國有好處,中國亂了對美國有好處嗎?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我是覺得大家還是要超越自己的利益來看這個世界格局。那麼只有超越自己自私的利益,我們合作和平才有可能。

  中美需要對世界體系共同負責

  鳳凰網:我們從世界全球格局中來看,中美關係絕不是一個零和遊戲。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應該怎麼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呢?

  鄭永年:這也是我們國家領導人一直在考慮的問題。中美關係不是簡單的雙邊關係,它是整個世界體系的兩根支柱,哪一國家都不能倒。這也就是為什麼實際上世界秩序需要中國跟美國。這也就是為什麼川普和蓬佩奧那麼反華,兩個國家還在交往,這就是因為客觀的世界秩序所需要的。

  毛澤東說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那麼現在我們有更大的貢獻,我們第二大經濟體了,我們最大的貿易國。當川普搞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強調,中國會繼續改革開放,繼續為世界秩序做貢獻。我們一定會為世界秩序提供所需要的國際公共品,這是我們國家領導人的共識。

  儘管大眾有這種自私的看法,但我們領導人的格局是有的,同樣美國的有些精英也是有的。佐利克以前說,中國也是stakeholder(利益相關者),是國際秩序的stakeholder,所以大家要共同負起責任來,這樣的世界所以會變得更美好。

  鳳凰網:中國的角色已經在世界格局上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今後如何跟美國一起擔當起大國的責任尤為重要。拜登上任之後,世界格局會有怎樣的改變?

  

  鄭永年教授接受鳳凰網香港號的採訪。

  鄭永年:世界格局無論是川普繼續,還是拜登的當選總統,世界格局已經處於我們所說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為二戰以後的體系確實是現在需要調整。

  各個國家認同不一樣,但是變革的需求已經產生了。那麼現在有這樣一個需求,我並不認為拜登上臺能使得美國回歸到以前的狀態,回不去的,他可能是從態度上對他的同盟、對國際秩序好一點,真正能做到多少?美國已經力不從心了。

  二戰以後的秩序主要是美國領導的西方國家建立的,把中國、印度,日本其他那些大國排除在外,尤其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利益並沒有表現在國際秩序裡面。那麼改革還是要朝著這樣一個方向走 。

  我們實事求是說,儘管每一個國家不論大小都一律平等,但實際上對世界秩序的貢獻是不平等的。美國對世界秩序的貢獻能跟尼泊爾相比嗎?所以平等只是原則上的,大國應當提供更多的國際公共品。

  那麼實際上美國應當不要把這個世界體系看成自己的,因為它確實在世界體系建立過程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但是美國的問題就是把這個世界秩序看成自己的體系了,這是它的問題。它應當把這個世界體系開放,讓其他國家來參與來分擔它的責任,那麼這樣反而使美國這個地位能保持更長久。你如果還是把世界秩序看成自己的,不讓其他的國家來分擔責任,那衰落會更快。所以, 中美兩國 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鳳凰網:民調顯示,美國發達地區的盟友對它的認同感都在降低,所以美國在世界上的這樣一個角色會改變嗎?

  鄭永年:川普這4年為美國做了什麼,但實際上在國內國際層面對美國的軟力量來說是硬傷,使得美國的軟力量降到最低點。選舉結束後,歐洲國家大部分國家都率先發賀電慶祝拜登當選,大家這4年已經受夠了。所以川普對美國軟力量打擊太大。

  但這不是拜登一上臺美國就可以恢復。美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美國的硬力量還是在那裡,美國的整個的經濟體系沒有因為這次新冠疫情而受到很大的傷害,只要美國的硬力量在,美國的軟力量還是可以恢復過來的。

  我們中國本身對美國還是要一個現實的估計,它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尤其是軍事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元也是照樣強大,它的市場還是很大,它的創新能力並沒有因為新冠疫情而終止。

  實際上我是覺得美國缺少的是自信,美國實際上是很強大。就是因為美國的相對衰弱,中國的快速崛起,只是說它對於中國來說,好像有點衰弱了,但實際上美國這個社會還是在進步,尤其是科技經濟方面。所以我是覺得美國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它還是可以在世界事務上扮演一個不是說決定性的角色的話,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他國家扮演不了的一個角色。

  中美接下來哪些領域可以破冰?

  鳳凰網: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美國兩個大國其實是優勢互補的,關鍵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兩個大國怎樣能夠取長補短嗎?

  鄭永年:以客觀的學術的角度來說,中美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的角色真是非常互補的。中國沒有任何的想法要取代美國,我們領導人也是一直一而再再而三表示,我們從鄧小平開始就說永不稱霸。我們從來沒有要去挑戰美國霸權,我們還是要跟美國搞好關係的。並且你看我們對美國主導的國際關係、國際秩序先請進來,請西方資本到我們國家來;然後第二步我們接軌,改變我們自己法律法規體系,符合世界標準;然後我們開始走出去。

  那麼到現在發展階段,我們成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貿易國、有很多第一,我們做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銀行,這些不是說要取代美國的體系,這些我們說得很清楚,只是對現代世界體系的一個補充。所以中美兩國之間其實非常互補的,所以我是覺得希望是美國朋友更有自信,中國也更有自信。

  因為中國已經太大了,美國很難圍堵,中國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了,美國沒有能力像以前我們所設想的圍堵我們。所以兩個國家主要有自信了,國際秩序修正也好、重建也好是沒有問題的;兩個國家如果大家都沒有自信呢,那是糟糕透了;一個國家有自信,一個國家沒有稍微好一點。

  鳳凰網:拜登上任之後,中美關係在哪些領域可以出現一些破冰跡象?

  鄭永年:美國所謂的中國會威脅到自己國內安全、科技等領域,這是很多很難解決的,因為這是美國內部政治。我們影響不了美國內政。 我覺得直接可以做的就是國際層面。

  拜登說,美國不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氣候協定,我覺得這些是可以做起來的。 這些都是中美是共同利益,歐巴馬時代已經開始做起來了共同利益。 新冠疫情中美合作也是可以的。當時美蘇冷戰期間,美蘇兩國也有醫療合作。

  還有一些領域,川普做得實在過分了,拜登可以有一些調整空間。例如留學生和中美之間的科技交流,特別是民用科技領域。以前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實驗室裡面要麼是中國人,要麼是印度人,要麼是東歐人,美國缺少這方面的人才。如果美國不讓中國的科技人才留學,對它自己也是很大傷害。

  川普跟中國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定,我想拜登也不會把它廢除,拜登可能會做加法。因為拜登在中部州的支持力量很弱。民主黨已演變成代表東部沿海西部沿海的大資本的利益了,中部的這些農業州,他的支持力量很弱。而中美第一階段的貿易天天是有利於中部農業州的,拜登也不至於把協議砍掉。

  我們應當是繼續開放的,就是即使美國把我們看成競爭對手了,甚至把我們看成敵人了,我們也不要把美國看成敵人,我們還是用要放鬆的心態。

  那麼中國如何去分化美國呢?我是覺得中國的開放政策是分化美國最好的策略。因為美國各個利益集團對中國的利益不一樣的,對中國的看法是不一樣的。華爾街前段時間也是向中國施壓,但華爾街的目標跟它的冷戰派強硬派是不一樣的,冷戰派強硬派要圍堵中國,要把中國孤立起來,華爾街是為了使得中國更加的開放,讓自己多從中國市場賺錢。

  本文系鳳凰新聞對鄭永年教授的專訪,有刪節。

  來源:鳳凰新聞

  

關於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創建。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諮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貿易戰被指中國福音,拜登或將恢復對華貿易
    聯合國前高官稱貿易戰是中國福音,建議拜登(Joe Biden)政府恢復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拜登成功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讓貿易戰的終結出現新希望。(路透社)前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加坡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於1月2日發表文章稱,川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戰在許多方面對中國都是一個福音,美國的舉動將有助於觸發「雙循環」經濟,而這將減少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在他看來,美國與中國打交道的基本劣勢是缺乏全面的戰略。
  • 川普最後時刻加緊對華出手,中國撂下強硬警告
    據環球網報導,美國媒體爆料稱,川普政府計劃在執政的最後兩個多月採取對華強硬政策,發起一系列打壓中國的舉動,以在對華問題上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再現反華「最後的瘋狂」,從而給拜登挖坑,令拜登上臺後更難扭轉中美關係的局面。
  • 拜登也不是「善茬兒」?對華三條釋放重要信號,值得重視
    白宮易主將很可能成為現實,那麼拜登這位種子選手未來的對華態度將會是怎樣的呢?    拜登將推翻川普政策?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拜登承諾,將在總統任期首日籤署一系列行政命令,重申美國在全球舞臺上的領導作用,這標誌著拜登治理下的美政府將與現任川普政府頒布和執行完全不同的政策。
  • 中美關係緊張之際,拜登對華態度終於曝光,引發國際熱議
    據環球網報導,近期,拜登在一次講話中公開表示,為了與中國進行競爭,美國將聯合"理念一致"的夥伴,來確保自己的優勢地位。拜登將延續對華強硬戰略此前,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上臺後,雖然不會像川普一樣毫無章法地在所有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上展現強硬的姿態,但這位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政客,無疑也並不打算就此放棄對華施壓的總體戰略。
  • 拜登亮明對華態度:俄羅斯是美國對手,但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競爭者
    所以在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就再次向拜登提出疑問,稱如果今年俄羅斯繼續幹涉美國大選,那麼你將怎麼辦?拜登的回答乾脆而利落:「我們將讓俄國人付出代價。」隨後更是進一步補充道,「俄羅斯就是美國的對手。」鑑於民主黨這邊一直孜孜不倦的炒作「通俄門」的前科,拜登這樣的回答也在預料之內。但隨後主持人話鋒一轉,稱「那麼中國呢?」,「你是否將中國也視為一個對手?
  • 拜登突然對華態度大變,入主白宮之際做出重磅表態,信息量巨大
    隨著今年美國大選結果的出爐,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對華政策一直備受外界高度關注。 此前,就有美媒曾透露,拜登在上臺後會持續川普政府時期的對華立場,且拜登可能會聯合其他盟友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之音」12月30日報導,當地時間28日,拜登再次強調了「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的立場。
  • 拜登正式談及上臺後的對華策略,將用「軟刀子」對抗中國?
    就在各方輿論發表對中國關係趨勢的預測時,正在準備權力交接的拜登終於談及了上臺以後的對華政策。《紐約時報》12月2日發表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對拜登的專訪,題目為《拜登:我們將拼命投資美國第一》。在專訪中,拜登談及了上臺以後會立刻施行的政策,以及4年內的施政目標。
  • 對中國的看法,大選後將改善對華關係?拜登公開亮明對華態度
    如今,川普和拜登也都不負眾望,非常賣力地用演講來為自己拉票,而這兩個總統對於對待外交上的很多問題,都保持著截然相反的態度。拜登表示中國是競爭對手但是對於兩位總統競選人來說,不管在什麼時候,中國與俄羅斯都是他們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很顯然,他們已經將中國有俄羅斯看作是美國的對立面的一種存在。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日,拜登作為總統候選人接受了美國媒體的採訪。
  • 川普對華政策將被摒棄!拜登釋放三大信號,中美關係或迎來轉機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臺後的對華政策將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擺在中美面前的現實性難題又有哪些呢?對此,美國兩位國際政治學界大咖約瑟夫·奈和格雷厄姆·艾利森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拜登對華政策將更少個人色彩,與中國合作未嘗不可?
  • 鄭永年:回歸基本事實,回歸科學...
    2020年9月27日,在上海舉辦的在2020年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主題演講中,對當前國際形勢及媒體發展發表看法。鄭永年首先就「網絡時代塑造中國的軟力量」發表相關看法。
  • 拜登直言:中國
    文丨龍傑 審丨 瑾函  據參考消息11月16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名曰《在對華問題上,拜登會比川普更強硬嗎?》  在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拜登繼續表態,自己會採取強硬手段對待中國。正因如此,很多人不清楚當拜登出任美國總統之後,會不會真的如自己當初所說的那樣對中國很強硬。
  • 拜登強硬幹涉別國內政?要求英國不能無協議脫歐,詹森騎虎難下
    ,但是美國現在已經進入了總統過渡期,拜登也開始著手組建他的新內閣,而拜登的一些新政策也雛形初現。11月26日,據美媒報導,拜登已經明確表示,他希望儘早看到英國把脫歐事宜處理妥當,並且不能夠無協議脫歐,最好籤署相關的貿易協議。歐盟的一位高級外交官表示,如果英國最後真的無協議脫歐了,那麼他估計拜登將採取行動,迫使英國立刻回到談判桌上。
  • 拜登還沒上臺,對華強硬已經明確?美媒評論一針見血:必須學習共存
    據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日前發表了一篇題為《在對華問題上,拜登會比川普更強硬嗎?》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國防優先」組織研究員邦妮·克裡斯琴。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還特別指出,華盛頓的領導人應該學習與強大的中國共存,而且他們也必須這樣做。
  • 川普最後時刻加緊對華出手,我國嚴正警告
    據美國Axios新聞網站率先披露了川普政府「計劃在最後時刻發起對華打壓」的消息。報導稱,了解有關計劃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透露,川普將在任期最後10個星期鞏固自己的對華政策遺產。美國彭博社等媒體報導稱,一名官員表示,不管川普承不承認,川普已經輸給了拜登,川普政府現在不再擔心對華貿易協議瓦解,所以將把握最後任期,加緊對華下手。報導還稱,新上臺的代理防長米勒被告知,要在川普政府繼續執政的剩餘時間內重點關注網絡和非常規衝突,特別是和中國有關的網絡和非常規衝突。川普究竟意欲何為?
  • 蔡英文押寶川普,得罪拜登;以後日子不好過
    美國內部矛盾被激化,由此而引發的在社會和政治的嚴重撕裂,正在將美國帶向了危險的內戰深淵。有美媒披露,為了給川普「伸張正義」,由8個民兵組織和右翼團體所組成「美國愛國者行動」組織,日前發表聲明稱,他們將組織1.5萬成員,從15日開始分三路進入首都華盛頓,以此迫使美國會在16日之前,就選舉「欺詐問題」進行公正調查。
  • 如果拜登擊敗川普,美國對華態度會改變嗎?
    作為兩大黨派的候選人,川普與拜登如今都在為「2020總統大選」做全力衝刺。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拜登獲勝的機會遠大於川普。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民主黨內部日前已經明確表示:全力支持拜登。而川普在共和黨內部的聲望卻越來越低,所以川普的「連任夢想」可能要泡湯了。美國政壇大佬發話支持拜登據相關報導,由於美國疫情依舊十分嚴峻,所以民主黨此次採取全新的「線上會議」形式。
  • 拜登正式拿到交接手書,楊安澤成準商務部長,曾稱為華裔身份羞恥
    不過好在事情終於還是出現了轉機,有著"聯邦房東"之稱的美國總務管理局已經正式通知拜登團隊,他們已經做好啟動權力正式過渡進程的所有準備,總務管理局局長墨菲對此已經予以確認。雖然川普在這個時候依舊嘴硬,不過輿論已經看穿,這將是川普承認自己敗選的"第一步"。而就在此時,拜登團隊宣布了自己的內閣名單。
  • 拜登當總統並非是好事,演講時提到中國,說出的話看出其對華態度
    基本上現在就是拜登與川普的擂臺賽,他們相互之間不斷去進攻,同樣也會不斷去提高自身的支持率。近期拜登有了新行動,拜登發表了一次演講,大篇幅的去炮轟川普,不過在演講時還提到了一次中國,從他所說的話來看,可能拜登當總統也並非好事,因為從其說出的話看出其對華態度不是太好。拜登指出,川普沒有履行最基本的職責,使得美國民眾遭受了病毒侵害,同時也讓美國面臨著各種危機。
  • 拜登剛說要對抗中國,中方就宣布一重要消息,打了美國措手不及
    如果美國的新政府班子,依然對伊朗實施非法的制裁,該國將會與美國強權抗爭到底。當然對於這一問題,也是中國網友時常關注的。不僅將中俄兩大軍事強國視為該國潛在的對手進行打壓,甚至對自己的盟友也展開了層層的剝削和壓迫。與此同時,我國也因為大國之間,存在著惡性競爭而感到無比痛心,因此也希望該國在建立新的政府的同時,能夠在對華的態度上迎來新的轉機。當然,這並不是我國對美國惡意挑起的貿易戰感到恐懼,而是更希望美國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放棄對中國的偏見,共同尋求發展。
  • 拜登欲提名新防長,為人低調靠譜,對華態度穩定
    據新華社報導,拜登欲提名新防長勞埃德·奧斯汀,目前來看奧斯汀儘管功勳卓著但為人低調靠譜,對華態度較為穩定,一旦決定後無疑將成為美國第一位執掌五角大樓的非洲裔國防部長,甚至有可能成為拜登戰略下中美和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