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紮實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積極探索國家數字鄉村城鄉融合類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開闢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根據國家七部委《關於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網辦通字[2020]15號)精神,結合華容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1年底,在整體規劃設計、制度機制創新、新技術融合應用、發展環境營造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做法經驗,重點實現以下目標:
——城鄉「數字鴻溝」顯著縮小,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
——城鄉數字治理顯著提升,信息便民惠民服務明顯加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高;
——城鄉數字經濟顯著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鄉村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農民數位化素養顯著增強,依託網際網路開展的農村創業創新蓬勃發展;
——城鄉網絡文化顯著進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網絡空間更加清朗。
二、試點內容
(一)城鄉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到2020年底,實現全區4G網絡全覆蓋,全區所有自然村光網接入能力由百兆升級到千兆。
到2021年6月底,利用IPTV技術實現數位電視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基本消除城鄉間數字鴻溝。
到2021年9月底,實現重點區域5G網絡深度覆蓋,無線接入能力由百兆升級千兆。
到2021年底,推進實現以4G/5G為基礎、以NB-IOT 為主導的物聯網建設,具備千萬級物物連接的泛在物聯網接入能力;推進智慧電網的建設,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
(牽頭單位:區發改經信局;責任單位:區電信公司、區移動公司、區聯通公司、區供電公司)
(二)資源整合共享工程
依託省聯投建設的省級紅蓮湖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園,建設華容雲數據中心,打通分散的涉農信息系統,大力推進政府部門業務資源、空間地理信息、遙感影像數據等涉農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有效整合。
探索制定城鄉信息服務資源整合共享規範,充分運用農業農村、發改經信、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部門的已有站點資源,整合利用系統、人員、資金、站址、服務等要素,統籌建設鄉村信息服務站點,推廣一站多用、一機多用。
構建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格局,推動產業、民生、環保、安防、健康、金融、流通、治理、政務等領域從規劃到建設和運營的全面智能化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牽頭單位:區發改經信局、區行政審批局;責任單位:區直各單位,各鄉鎮)
(三)城鄉數字治理創新工程
依託市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平臺,打造區、鄉(鎮)、村(社區)、網格四級聯動、多元共治、平戰結合的城鄉社會治理信息化平臺及治理體系,推動資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務下沉。
整合綜治、信訪接待、司法調解、網格視頻指揮功能,建設綜合性信訪綜治便民服務中心,統籌布局網格中心、七個專業調解組、視頻調度指揮中心、涉法涉訴接待中心、聯調中心,實現「一個窗口、多元受理、分流處理、集中反饋」,最大限度避免群眾辦事難、多頭反映問題或重複上訪,探索構建「最多訪一次」綜合治理格局。
全域推進「雪亮工程」,整合全區視頻監控資源,強化視頻監控聯網共享,建設一體化治安防控體系。
(牽頭單位:區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信訪局、區司法局)
到2021年3月底,構建「華容黨建雲」平臺,突出黨建引領全覆蓋,建設「掌上黨支部」、「網上村(居)民委員會」和「網上村民議事廳」,建成覆蓋區、鄉(鎮)、村(社區)的三級網上基層黨組織服務體系,支撐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格局。
(牽頭單位:區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區紀委監委機關、區委辦、區委宣傳部)
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梳理「只跑一次」事項,優化「高頻事項一次辦」清單,細化「馬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清單,推行實體審批大廳與網上虛擬大廳線上、線下融合,推進政務事項全程在線辦理。
(牽頭單位:區行政審批局;責任單位:區直各審批職能單位)
(四)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工程
依託三江港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承接鄂州機場,藉助鄂州中部電商基地覆蓋能力,融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技術,打造涵蓋糧食、農副產品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現代化智慧物流基地,支撐濱江臨港產業生態新城疫後重振、高質量發展。
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促進形成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暢通、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和現代農村市場體系。完善區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整合郵政、供銷、商貿、快遞、交通等物流資源,在日用消費品、農資下鄉基礎上搭載電商快遞,整合商流物流統倉共配,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農業經營網絡化水平,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牽頭單位:區發改經信局;責任單位:區交通局、區農業農村局,各鄉鎮)
(五)智慧農業示範工程
以段店臺灣農民創業實驗園、夏大湖省級農科院基地、重點農機合作社為示範引領,應用物聯網技術,推動農業生產環境自動檢測、生產過程自動管理,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管理平臺,推廣農產品溯源管理,打造科技農業、精準農業、定製農業,推動信息化與農機裝備、農機作業服務和農機管理融合應用,打造現代農業。
以武聖、百席等國家級森林鄉村為牽引,開設綠色生態體驗VR直播,辦好蒲團荷花節、石竹賞花節等系列鄉村旅遊節會活動,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創意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
以杏福農業、源清生物、盛豐漁業等農產品基地為帶動,培育一批精緻苗木、精細果蔬、精品水產,扶持一批信息化程度高、示範帶動作用強的農業合作組織和經營組織,發揮省級農村電商平臺的輻射效應,打造「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差異化競爭力。
(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區文旅局、區市場監管局,各鄉鎮)
(六)智慧扶貧工程
依託網際網路+智能扶貧平臺,抓好網絡扶貧行動和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無縫銜接。加強對扶貧對象、扶貧措施、扶貧成效的動態化管理和數位化考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實施「網際網路帶貨」計劃、「消費扶貧行動」、「正能量網紅培訓計劃」,做深做實精準扶貧,探索政府統籌指導、協會組織協調、平臺流量助推、志願服務認領、企業增收反哺、扶志扶智結合的網絡扶貧新模式。
(牽頭單位:區扶貧辦;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市場監管局、區供銷社,各鄉鎮)
(七)「三農」信息便民惠民工程
建設「數字華容」網上便民服務平臺,為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提供精細化、人性化服務。依託鄂州華容政府網微信公眾號、鄂州華容融媒等新媒體矩陣,打造「媒體+政務」、「媒體+服務」信息服務體系,推進醫療、健康、教育、生態環保、文化服務、交通運輸、快遞物流等領域信息化服務,推動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建設,深化信息惠民服務。
(牽頭單位:區政府辦;責任單位:區直各單位,各鄉鎮)
發展「網際網路+教育」,建設全區教育城域網,與我市教育城域網完成對接,建成區級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全區所有中小學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並借用我市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與鄉村中小學對接,幫助鄉村學校開足開好開齊國家課程,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分配,基本消除城鄉教育差異。
(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建設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推進醫共體建設,完善醫療急救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能力和水平。推行智慧醫療,建設華容區遠程醫療平臺,與市級遠程醫療平臺對接,提高鄉村醫院診療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牽頭單位:區衛健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八)智慧水務工程
建設智慧水務平臺,全面掌握全區水生態環境現狀,結合大數據技術,構建水質預警、水位預警等決策支持,實現水汙染應急調度、水生態調度、水務工程及設備的自動化控制等管理業務的智能化。
構建規劃成果管理、治水提質監督考核、黑臭水體整治效果評估、管網建設監督檢查和績效評估、雨汙分流監督考核、治水提質項目審批管理、河湖長監督管理和績效考評,為水生態環境日常管理、應急業務管理和監督考核提供有效支撐。
(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區住建局、區應急管理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各鄉鎮)
(九)智慧生態保護工程
建設全區智慧生態保護系統,結合環境監管網格,對城鄉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進行實時監測,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快速定位汙染來源,實現精準管理。
(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對接全國農村生態系統監測平臺,統籌全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數據,強化農田土壤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爭創聯合國人居環境示範村。強化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與保護,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農村環境網絡監督,共同維護綠色生活環境。
(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各鄉鎮)
運用物聯網技術,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
(牽頭單位:區城管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十)鄉村網絡文化精品工程
建設網際網路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示範基地。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區級融媒體中心、數字廣播電視戶戶通、村村響等平臺,推進鄉村優秀文化資源數位化,加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大力宣傳中華優秀農耕文化。
支持「三農」題材網絡文化優質內容創作。通過網絡開展國家宗教政策宣傳普及工作,依法打擊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及其有組織的滲透活動。加強網絡巡查監督,遏制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極文化的網絡傳播,預防農村少年兒童沉迷網絡,讓違法和不良信息遠離農村少年兒童。
(牽頭單位:區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區委網信辦、區民宗局、區文旅局、區融媒體中心,各鄉鎮)
三、試點進度
到2020年底,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初步進展。啟動建設華容雲數據中心。全區行政村4G覆蓋率達到100%,城鄉光纖網絡接入帶寬提升到千兆,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明顯提升。農村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快向鄉村延伸。網絡扶貧行動向縱深發展,信息化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的作用更加顯著。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建成,醫共體建設穩步推進,建成遠程醫療平臺。啟動城鄉數字治理建設,建成區級信訪綜治便民服務中心。初步建成「數字華容」網上便民服務平臺,完成區教育城域網建設,區級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啟動建設。啟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示範基地建設,淨化網絡空間工作取得一定進展。智慧水務平臺搭建基本完成。啟動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工程,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基本建成,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初具雛形。
到2021年6月底,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初步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基本形成鄉村智慧物流配送體系。鄉村網絡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依託「網際網路+智能扶貧」平臺,網絡助力鞏固脫貧取得積極成果。城鄉信息服務資源整合共享規範制定實施。城鄉數字治理創新工程紮實推進,「三農」信息便民惠民工程初步建成。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農田土壤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與保護啟動建設,全區智慧生態保護系統基本建成。
到2021年底,十大工程全面完成,城鄉「數字鴻溝」基本消除。華容雲數據中心建成投入運營,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格局構建完成,實現各領域從規劃到建設和運營的全面智能化和可持續健康發展。完成基於5G的物聯網平臺建設,具備千萬級物物連接的泛在物聯網接入能力。智慧電網建設基本完成,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農民數位化素養顯著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顯著提高。現代化智慧物流基地基本建成,農業經營網絡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實現。智慧生態保護系統和生態系統監測平臺建設完成。「網際網路帶貨」計劃、「消費扶貧行動」、「正能量網紅培訓計劃」取得明顯成效,政府統籌指導、協會組織協調、平臺流量助推、志願服務認領、企業增收反哺、扶志扶智結合的網絡扶貧新模式基本形成。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領導機制。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掛帥的國家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區直各部門、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協調推動試點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加強多部門聯動協同、多方參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增強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整體推進合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格局。
(二)建立政策支持機制。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相關政策、試點、項目的支持,加強集成運用,統籌用好相關政策和資源。發揮財政資金與國家級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出臺華容區數字鄉村建設相關政策和扶持措施,設立政府引導資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多方籌措建設和運營資金,確保整個試點項目按計劃、有序推進和持續運營,保障數字鄉村建設成效。
(三)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基層幹部和農民信息素養培訓,積極利用多渠道開展數字鄉村專題培訓,加快培育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三農隊伍,支持農民和返鄉大學生運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開展創業創新。
(四)建立督查考評機制。通過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公開徵集意見以及企業座談和監督檢查等渠道,結合「治庸、提能、問效」三年行動計劃,對工作情況實行「每月一通報、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考評」,進行跟蹤問效、獎懲激勵,並納入年度績效考評。
(五)建立宣傳引導機制。創新宣傳方式,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的作用,講好數字鄉村故事,及時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宣傳數字鄉村建設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中共華容區委辦公室
華容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1月27日
華容區國家數字鄉村試點
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
彭 波 區委書記
夏 鑫 區委副書記、區長
副組長:
吳新明 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
熊枝江 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
徐新華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陳細海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夏紅旗 區委常委、華容鎮黨委書記
陸宏軍 區政府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
李崇春 區政府副區長
方 鋼 區政府副區長
葉聖海 區政府副區長
胡清琴 區政府副區長
羅 耀 區政府黨組成員
成 員:
徐紹斌 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
萬向東 區委辦公室副主任
張小華 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張 勇 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汪紅楓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朱 濤 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民宗局局長
楊全安 區委政法委副書記
熊三坤 區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徐細洲 區檢察院副院長
劉 勁 區公安分局黨委委員
廖海平 區信訪局局長
王雲橋 區發改經信局局長
付中亮 區農業農村局局長
王新啟 區財政局局長
李安良 區住建局局長
王新國 區交通局局長
汪冬英 區衛健局局長
高 峰 區民政局局長
魯水銀 區文旅局局長
張本順 區市場監管局局長
夏海鋒 區司法局局長
高亞凱 區城管局局長
胡剛平 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局長
熊 劍 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
尹奇志 區扶貧辦主任
毛又清 區供銷社主任
魯 斌 區供電公司總經理
彭 彬 區電信公司總經理
曾 芳 區移動公司總經理
高寶全 區聯通公司總經理
吳 勇 廟嶺鎮黨委書記
嚴志勇 廟嶺鎮鎮長
趙小飛 華容鎮鎮長
袁立志 段店鎮黨委書記
萬金池 段店鎮鎮長
廖小紅 臨江鄉黨委書記
李柏楊 臨江鄉鄉長
嚴 平 蒲團鄉黨委書記
孫小榮 蒲團鄉鄉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區發改經信局,王雲橋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