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來,能夠讓俄羅斯經濟實現騰飛的必要條件太多,缺一不可。但是阻礙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因素,一個就夠了。而現實情況是,這樣的因素不止一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葉爾欽的領導下進行了長達十年的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經濟發展每況愈下,逐漸滑落到崩潰的邊緣,經濟發展長期疲軟。
今天的俄羅斯領土面積高達1707萬平方公裡,其軍事力量在國際上也是屈指可數。但是與俄羅斯的肌肉極不相稱的是俄羅斯孱弱的經濟。
作為曾經超級大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時代的俄羅斯經濟曾取得過輝煌的成就。然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發展卻舉步維艱,雖然經歷過短暫的快速發展,但今天俄羅斯的GDP也只是位列全球第14位(2017年),甚至比不上韓國和澳大利亞。
那麼俄羅斯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蘇聯解體後遺症
蘇聯解體對俄羅斯經濟的打擊是空前的,甚至到今天,俄羅斯的經濟仍然受蘇聯解體的影響,難以獲得長足的發展。
蘇聯時代,為應對帝國主義的封鎖,史達林在蘇聯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應該說這種體制適應了國際鬥爭的需要,保證了蘇聯能夠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下頑強生存下來。但是當國際環境緩和,蘇聯需要專心發展經濟時,計劃經濟卻成為蘇聯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
雖然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巴契夫都試圖對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改革,但最後都歸於失敗。不僅如此,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幾位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走向越來越僵化的地步,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而蘇聯解體後,深受西方世界蠱惑,且對蘇聯模式失望透頂的葉爾欽開始了過猶不及的改革。
為儘快完成民主化進程,以及消除蘇聯時代的影響,葉爾欽在俄羅斯推行休克療法,這直接導致俄羅斯經濟環境迅速惡化。
休克療法期間,蘇聯時期的大量國有資產被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少數既得利益者,培養起了一大批富可敵國的俄羅斯寡頭。
不僅如此,作為蘇聯解體的重要推動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開始大量收購關乎蘇聯命脈的軍工企業,例如造船工業,將俄羅斯的軍工脊梁徹底打斷。
在西方國家和俄羅斯寡頭的共同努力下,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每況愈下,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保障。
在俄羅斯失去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情況下,不得不以出賣資源作為發展國家經濟的主要手段,今天的俄羅斯仍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之一。
出賣資源投入較少,但收穫巨大,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這使得俄羅斯沒有動力重建自己的工業體系,俄羅斯也最終淪為靠資源為生的國家。
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俄羅斯想要發展起來舉步維艱。
2、西方國家的封鎖
蘇聯解體前,西方國家支持葉爾欽奪權並最終瓦解了蘇聯。在葉爾欽瓦解蘇聯的過程中,西方國家曾承諾在蘇聯解體後給予俄羅斯3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而實際情況是,當蘇聯轟然倒塌後,西方國家翻臉不認人,葉爾欽沒有從西方國家得到一分錢。不僅如此,西方國家對於投懷送抱的俄羅斯同樣選擇了堅定地拒絕。
一直以來,美國對蘇聯的戒備都是全面而深刻的。這一點並不會因為蘇聯解體,俄羅斯誕生而發生改變。作為蘇聯加盟國中最大最強的成員國,俄羅斯的存在始終使美國等西方國家寢食難安。
所以即使蘇聯不復存在,俄羅斯經濟陷入停滯,西方國家仍然沒有放棄對俄羅斯的封鎖。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除波羅的海三國之外的其他蘇聯加盟國一起建立了獨立國協的國際組織。在蘇聯解體後的幾年時間,這一組織很好地延續了蘇聯時期的經濟協作。
但很快,美國等西方國家就開始了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壓制,這就是歐盟擴編和北約東擴。
歐盟擴編,將原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的東歐國家紛紛納入歐盟的朋友圈中。在東歐國家紛紛投入西方懷抱之後,東歐的俄羅斯變得越來越孤單。加上北約東擴大量吸納蘇聯加盟國,這使得俄羅斯可供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
而在俄羅斯選擇強勢吞併克裡米亞之後,西方國家再次掀起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可以說,俄羅斯的態度越堅決,西方世界的封鎖就越劇烈。
而只要俄羅斯的威脅一日不除,西方世界的制裁就不會停止,因此外部國際環境的惡化是俄羅斯難以發展的重要原因。
3、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
今天的俄羅斯人口達到1.46億,是世界上少數人口過億的國家。
但是這些人口不是在快速增加,也不是在緩慢增長,而是在逐漸減少。
也就是說,俄羅斯正在經歷人口負增長,這是比老齡化更恐怖的巨大問題。
人口負增長不僅意味著勞動力的減少,軍隊數量的不足,還意味著人口素質的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遏制,那麼俄羅斯就永遠不可能東山再起。
而人口之所以負增長,是因為俄羅斯的人口分布極度不均衡。今天的俄羅斯,大約3/4的人口分布在歐洲,是俄羅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然而這裡的人口生育欲望最低。
而在除歐洲部分之外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人口較少,但這裡的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生育的願望,也沒有能力進行撫養。
俄羅斯是典型的中高緯度國家,較高的緯度使得氣候變得寒冷,人口生育率遠遠低於其他中低緯度國家。加上俄羅斯欲罷不能的酗酒傳統,人口增長率始終不高,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的長遠發展。
而且寒冷的氣候也使得俄羅斯縱然海岸線漫長,卻缺乏優良的港口。再加上國際環境的惡化,俄羅斯事實上正在變得越來越封閉。
而封閉的環境也影響了領導人的戰略眼光。今天的俄羅斯,雖然國土面積廣大,但是其重心仍然是只佔俄羅斯1/4的歐洲部分。在面積廣袤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俄羅斯領導人始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使得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發展長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
雖然我國北上西伯利亞進行開墾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出於防範我國人口的考慮,俄羅斯始終沒有放開對遠東地區的移民,而遠東地區經濟發展也長期滯後。
歷史一再證明,任何國家在各地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時,其整體發展就會缺乏動力和潛力,而當下的俄羅斯正處於這樣危險的局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