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2016年第22號超強颱風「海馬」在菲律賓造成了嚴重災害,颱風委員會第49次屆會議決定對「海馬」進行除名並要求負責取名的中國提交新的颱風名字以補空缺。
為做好颱風命名工作,積極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對颱風的認知和預防能力,中央氣象臺近日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
在中國上報備選名字且被颱風委員會成員國(地區)通過後,即成為官方認證的颱風名字。
中央氣象臺首次利用新媒體平臺徵集颱風名 來源:視覺中國
本次活動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於9月13日至18日,在新浪微博平臺上進行抽獎轉發,選出颱風命名候選人3名。這也是中央氣象臺首次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颱風命名活動,並且第一次明確將颱風命名權歸屬給公眾個人。
第二階段將由每位候選人各提交3個,共計9個颱風名稱。提交內容將包含颱風中文名、英文名、意義以及命名理由。這9個名字將交給由中國氣象局相關部門負責人、颱風預報專家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媒體代表等組成的颱風命名評選小組評選出最優的3個颱風名字。
第三階段將會在新浪微博上對專家組選出的3個名字進行公布,公布的颱風名將同時提交給亞太經社會颱風委員會。最終選定的颱風名將於2018年2月召開的颱風委員會第50屆會議上公布。中央氣象臺將給最終選定名字的公眾頒發颱風命名證書。
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命名由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其中,中國負責10個颱風名的命名。目前,我國提供的颱風名有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即將被除名)和海棠。另外,颱風龍王和海燕之前因為帶來的災害影響太重,已被颱風委員會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