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1995年,在美國一個高檔會議室,聚集了500多名當時佔據世界資源最多的富豪,政客。這裡將秘密進行一場精英會議。
會議一致認為,將來社會全球化勢必會造成一個重大的階級矛盾,就是由貧富差距過大導致的資本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
這個貧富差距有多大,預估全球百分之20%的人將掌握全球80%的資源,而剩下的80%的人隨著思想的進步必然會不滿資源的分配,而對處於資源頂端的20%的精英發起挑戰。
為了不受威脅,熱津斯基提出了「奶嘴計劃」,又稱「溫情計劃」。就像是給哭鬧的嬰兒一個奶嘴一樣,給他一個情感上滿足,使其轉移注意力,讓他停止哭鬧。
而這個計劃的具體措施其實就是,擴大娛樂內容,讓群眾們在娛樂中發洩自己的情緒(也就是當今網際網路上的憤青,「鍵盤俠」用網絡上的言語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
用媒體,輿論使大眾放棄思考,轉而用媒體代替群眾思考。
直白點來說,假如這措施實現,大眾的思維走向將由媒體引導,決定。
「奶嘴計劃」是不是假的,是不是陰謀論
打開搜尋引擎去搜索,會出現大量的「奶嘴計劃就是陰謀論」「奶嘴計劃是虛假的」
至於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敢妄下評論。
但不論是不是真的,計劃中提出的「奶嘴」確實在現實中存在,我們該敲響警鐘。
網際網路娛樂風氣
其實觀察近些年的風氣,我們不難看出,微博,短視頻平臺的出現恰是娛樂至上的時代。
在這些平臺上,熱搜的佔據榜更多的是一些明星八卦,娛樂節目。
大部分年輕人口中的談論,不是思想上如何,而是明星,遊戲,一些娛樂事件。
而網友們在網絡上的評論更是戾氣十足,今天這家粉絲跟那家粉絲開戰,明天這個圈子跟那家圈子撕逼,「陰陽話術盛行」(所謂陰陽話術,即為不吐髒話的情況下,陰陽怪氣噁心別人)。
發現共同點了嗎?
是的,這不就是「奶嘴計劃」中的,通過娛樂來發洩底層人群的情緒嗎?
正所謂「現實中我唯唯諾諾,網絡上我重拳出擊」,由於網絡的虛擬性,某些客觀世界中的人情世故規則並不必在網絡上遵守,大家對客觀世界的不滿,壓力全部發洩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或沉浸在網絡中來逃避現實。
媒體引導大眾思維
2017年8月10日,網傳一大媽在地鐵怒對cosplay(一般指角色扮演)女孩:穿衣太少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播放量達3300萬,視頻中大媽大聲怒斥「穿得這麼少,你浪給誰看啊!」
一眾喜歡cos的網友揭竿而起,紛紛反駁,譴責大媽「別人穿什麼怎麼穿,關你什麼事」「你憑什麼幹涉別人的愛好啊」而另一種注重傳統文化的,表示支持大媽「女孩子這麼穿就是浪」「女孩子穿衣服不得體,是對父母的侮辱」
而反轉的地方來了,2017年8月14月22時58分,頭條新聞發布成《反轉!被大媽怒懟的coser女孩承認是擺拍的》,文章表示「cosplay女孩跟阿姨其實是相互認識的,女孩承認自己是支付給大媽金錢有償拍攝」
此文一出,全場譁然,本以為大媽(女孩)才是眾矢之,結果網友們才是小丑。
近幾年此類新聞多如牛毛,關鍵原因還真不是觀眾們「斷章取義」,壓根就是媒體「斷章發布」,用一些爆點吸引眼球,選取流量。
恰恰是這種方式,不就證明著我們已經開始被媒體操控了嗎?我們能看到的,都是媒體想讓我們看到的。
媒體只需要「斷章發布」一些他們想製造的輿論發給我們,而這些「斷章」部分恰好能夠單純地引起我們的本能情緒,形成共鳴,一呼百應。
人都會下意識地相信自己的所見,放棄思考「發生這樣的事,是不是有別的原因,其中是不是有內幕」而這樣下去的後果顯而易見,媒體將代替我們思考。
細思極恐。
我們不該放棄我們的思想,這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侵犯的淨土,也是自由的旗幟。
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有什麼指點的地方,也請在評論區留下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