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hijs kuijpers是一位來自荷蘭的冒險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師.在過去的27年裡,他四處旅行,為那些最危險、以及最瀕危的冷血動物拍照。
1、基伍樹蝰【Atheris Hispida】
基伍樹蝰,又稱毛鱗樹蝮、鱗皮樹蝮,是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個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中非基伍地區。基伍樹蝰的軀體布滿了厚長的鱗片,遠看就像長滿了以鱗片織就的剛硬的"毛髮",其頭部及頸部附近的鱗片尤為突出。身上的背鱗約有15至19組,腹鱗約有35至64組,肛鱗則僅有1片。
2、藍色帝汶竹葉青蛇【blue white-lipped island pit viper】
這是一種美麗的夜間蛇,喜好在夜間出沒,它的熱坑(出現在蛇臉部的器官,帶有敏感的膜來探明熱能.通過這種器官,蟒蛇、蟒屬蛇和坑蝰蛇這三種有熱坑的蛇類可以在黑夜查明溫血動物的位置.)可以幫助它在夜間也能捕獲獵物.
3、撒旦葉尾壁虎 【satanic leaf-tailed gecko】
馬泰斯在他的第一本書《冷本能》中,收錄了撒旦葉尾壁虎最美的照片。
撒旦葉尾壁虎可長到9釐米,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中部偏東地區.這種蜥蜴能逼真地模仿乾枯的樹葉,可以像一片捲曲的樹葉一樣藉助自己的葉尾捲起自己的整個身體.撒旦葉尾蜥蜴看上去好像長著「角」一樣,有些品種有紅眼而得名.
4、犰狳蜥【Cordylus cataphractus】
犰狳蜥是蜥蜴亞目,環尾蜥科動物.體長20釐米左右,身體布滿了盔甲般的巨大鱗片,呈暗黃色,當南非犰狳蜥遇到危險時,它們會把尾巴含在嘴裡,把所有堅硬的鱗片都面向敵人,以保護腹部柔軟的部分,它們甚至會以這種姿勢從山坡下迅速滾下,逃之夭夭.
5、藍尾石龍子【Gran Canaria Blue Tailed Skink】
藍尾石龍子,石龍子科石龍子屬物種,有上鼻鱗;無後鼻鱗;後頦鱗1枚;頸鱗1對;股後有一團大鱗;成體褐色側縱紋顯著;幼體背面5條淺黃色縱紋,尾末端藍色。
6、黑框守宮【Masobe Gecko】
這是一種直到2010年才被發現的及其稀有的物種,但隨著農田開墾和森林伐木,低海拔雨林面積的減少,使得黑框守宮的生存受到了威脅。黑框守宮是馬達加斯加最漂亮的守宮,同時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守宮。
7、暹羅竹葉青蛇/烙坤竹葉青蛇【Siamese Peninsula Pitviper】
這種蛇眼睛旁邊的凹坑有紅外視覺。暹羅竹葉青屬於破壞血小板凝固功能的出血性毒蛇。其蛇頭大,呈三角形,頸細,尾短。頭頂有細小鱗片。體背草綠色,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白色,自頸部之後有白色側線,有的在白側線內又有一條紅側線,但也有無側線者。他的腹面淡黃綠色。瞳孔橢圓形,紅色,尾巴焦紅色。這類蛇常常攀伏在竹子上,或者綠葉之間,所以它身上的顏色應該是一種保護色,不易被發現。
暹羅竹葉青蛇毒性較強,雖不會致命,但處理不當,也會出現危險,所以野外時要注意防範。
8、傑克森變色龍【Jackson’s Chameleon】
這個時代真正的「恐龍」應該就是變色龍了。這種變色龍生活與熱帶的高海拔森林,雄性變色龍的頭上有用於爭奪配偶的角。
傑克森變色龍是產於非洲東部的小型變色龍,共有三個主要的亞種: C.j. jacksonii C.j. xantholophus與 C.j. merrumontanus。
9、草莓箭毒蛙【Strawberry Poison Frog】
草莓箭毒蛙鮮豔的警戒態表明它的皮膚上有不同的毒素。這些毒素令它們有難聞的氣味,驅趕掠食者。草莓箭毒蛙的毒素不足以嚴重傷害人類。
草莓箭毒蛙是全球最美麗的青蛙,同時也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其中毒性最強的物種體內的毒素完全可以殺死2萬多隻老鼠,它們的體型很小,最小的僅1.5釐米,個別種類也可達到6釐米。除了人類外,箭毒蛙幾乎再沒有別的敵人。
10、白化短吻鱷【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Albino】
白化短吻鱷 是世界稀有的變異動物,現在已有十三歲了,據說白化個體活到這麼大並不容易。因為缺乏保護色,如果生活在野生環境早已成了其他兇猛動物的腹中餐...
11、染色箭毒蛙【Dyeing Poison Frog】
染色箭毒蛙是分布於 尼加拉瓜南部至哥倫比亞間的一種蛙。體長34到50毫米,棲息於熱帶草原區的森林,壽命為八年左右,適宜的環境中容易繁殖。
12、潑彩箭毒蛙【Splash-Back Poison Frog】
潑彩箭毒蛙Splash-Back Poison Frog也叫做「Ranitomeya Variabilis」。關於此種毒娃的文字資料也相當稀少……
13、紫色小丑蟾蜍【Purple Harlequin Toad】
這種生物是在2013年才被發現。2013年,在蘇利南(Suriname)的拿騷高原(Mt Nassau,人們在非法開採黃金時發現了它們,在被發現是它們已經被認為瀕危物種,隨時有滅絕的危險。
14、玉米蛇【Cornsnake】
這張奇怪的圖片展示了爬行動物世界中一種不尋常的現象——雙頭玉米蛇。雙頭的情況在冷血動物是十分罕見的現象,是如雙頭人一樣的怪胎,雙頭蛇的每個頭也都會獨立捕食!
15、西部藍舌蜥蜴【Western Blue-Tongued Skink】
這種雜食性大型蜥蜴的名字來自於它們特別的藍色的舌頭。它們僅存於澳洲西部,數量也非常稀少,人類更是無法飼養。
16、坦尚尼亞變色龍【Mount Hanang Chameleon】
這種爬行動物生活在2700米至3300米高海拔荒野中。極端的紫外線輻射讓他們進化出了非常厚的皮膚。
17、白化紅尾蚺【Boa Constrictor Albino】
紅尾蚺又稱紅尾蟒,體長:全長1.8-3米,體重:10-15公斤,無毒,主要分布於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些島嶼。以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及鳥類為食。紅尾蚺壽命可達20-30歲。此蛇有多種顏色,其中的白化品種更是少之又少。
18、北方綠樹蟒【Northern Green Tree Python】
這種蛇的顏色可以在樹林之間為它們提供天然的偽裝。這種蟒產於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是一種樹棲夜行性的小型蟒蛇。雖然是蟒蛇,但是這個品種的體長鮮少會超過180釐米,算是蟒蛇中相當袖珍的品種。由於綠樹蟒適中的大小,華麗的體色和獨特的習性,使得這個品種頗受人類爬寵愛好者的歡迎。
19、巨型葉蛙【Giant Monkey Frog】
這種蛙分布於索羅門群島,它的皮膚會分泌一種名為多種毒素,這些毒素會引起強烈的嘔吐。巨型葉蛙多棲息於樹林間。
20、安東尼毒箭蛙【Anthony's Poison Arrow Frog】
安東尼的毒箭蛙也叫做「Epipedobates Anthonyi」。一隻安東尼箭毒蛙身上的毒液足以殺死10名健康的成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