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全人類
這張照片,拍攝於1990年的2月14日情人節。它不是人類拍的,而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拍的。
探測器上的照片,主要是為了科研,但這張照片卻是例外,它是一張沒有任何科研價值的照片。
照片看起來似乎什麼都沒有,只有仔細看才能發現,有一個僅一像素的藍色小點,它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
▲僅一像素的地球
旅行者1號在飛行了40億英裡(64億公裡)後,在太陽系的邊緣,在1990年情人節的這天,應卡爾·薩根博士的建議,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讓旅行者1號看了自己家鄉最後一眼,拍下了這張浪漫而又悲愴的照片,然後轉頭飛向更加浩瀚的星空。
下次旅行者1號再回頭,可能就再也看不見它的出生地了。
▲旅行者1號效果圖
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離人類最遠的一個飛行器,它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務是在1979年經過木星系統、1980年經過土星系統,拍攝科研照片後,便成功的履行完使命。
但原定在1980年年末就該退休的旅行者1號,在今天還依然工作。但是據科學家預測,到2025年,旅行者1號要徹底與人類說再見了,成為宇宙中漂浮的微不足道,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
▲旅行者1號發射時的速度為17.2公裡/秒
其實,當年是否拍攝這張照片,科學家之間發生過激烈的爭論。
為了節約能量,讓旅行者1號可以走得更遠,它的電池平時基本處於關閉狀態。
每拍一張照片就意味著它能量的消耗,意味著它使用壽命的減少。
▲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可以塞下太陽系各大行星
所以從科學理智的角度,旅行者1號應該默默的與太陽系揮別,義無反顧的衝向宇宙。
但是,最後感性戰勝了理性,旅行者1號在1990年的情人節,再次啟動電源,回眸拍下了這張註定載入史冊的照片。不為科研,只為讓人類看到它最後的浪漫。
它讓人類更加認清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我們真的只是塵埃。
▲地球與太陽大小對比
佛說:一沙一世界。
而太空中的星星,真的比地球上所有沙灘上的沙粒總和還要多。
銀河系存在至少1000-3000億顆恆星,如果按照太陽系的標準,每一個恆星有8顆衛星的話,整個銀河系至少存在10000億顆行星,而地球只不過是其中的萬億分之一而已。
▲地球
而銀河系只是宇宙中一個極其微小的角落,據估計整個宇宙含有的恆星數量為2000萬億億顆。如果也按照太陽系的標準,那麼衛星的數量是1.6億億億顆。
▲地球與月球
如今的旅行者1號,依然在太空中工作,目前距離地球大約214億公裡。這也是目前人類科技的"最遠端"。
不過,214億公裡,也是就大約20光時,也就是光飛行20個小時的距離。
而與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我們是4.22光年。如果這是"光"的旅行,4.22年的路程我們相當於只走了一天不到。
▲地球與比鄰星
對了,這張照片有一個專屬的名字:《暗淡藍點》,我們所有的燦爛文明,所有的詩詞典籍,所有的世事紛爭,都在這個暗淡的小藍點上。
這也是NASA在1990年的情人節這天,為我們全世界拍了最好的"表白照"。
它是當之無愧的整個攝影史,乃至人類史上最浪漫、最重要的一張照片,沒有之一。
冷翰
出品
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