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平面升高意味著什麼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我國海平面升高意味著什麼

  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國家海洋局3月22日發布的《2015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5年,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氣候變暖是主因

  氣候變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已是不爭的事實。「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的。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沿海氣溫與海溫升高,氣壓降低,海平面升高。」國家海洋局辦公室副主任王斌解釋。

  估算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來,冰川損失和因變暖導致的海洋熱膨脹一起貢獻了約75%的全球海平面上升。

  但值得警惕的是,我國海平面正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大幅上升。《公報》顯示,1971年—2010年,我國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2毫米/年,全球平均水平為2.0毫米/年;1993年—2010年,我國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7毫米/年,全球平均水平為3.0毫米/年。

  緣何我國海平面上升速率「領先」全球平均水平?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相文璽告訴記者,全球海平面上升區域特徵明顯,西北太平洋屬於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對較大的區域,我國沿海恰巧位於該區域中,故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當然,我國海平面變化除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外,還與局地的地面沉降、地質構造變化和區域水文氣象要素變化等密切相關。」相文璽補充說。比如,我國沿海很多地區地質構造鬆軟,在抽取地下水、高樓大廈壓實等作用下,地面沉降造成海平面相對上升速率較快。

  不過,也有一些「意外」發生。根據監測,2015年我國海平面較常年(1975—1993年)高90毫米,較2014年低21毫米。「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我國海平面變化與厄爾尼諾事件相關,1960年以來發生了13次厄爾尼諾事件,在大多數厄爾尼諾年我國海平面出現偏低的現象。」相文璽表示。

  「東亞季風的變化是影響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的重要原因。」相文璽說,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冬季盛行西北偏北季風,氣壓較高,海平面降低。「資料統計結果表明,有些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前的冬半年,東亞冬季風偏強,氣壓梯度加強,我國沿海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海水離岸輸送過程,因此海平面偏低」。

  累積效應已顯現

  3.0毫米/年,或許有人不以為然。但正如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大地測量學家克里斯多福·華生所說:「這幾毫米代表著非常大的水量,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013年10月,「桑迪」颶風對美國東北沿海地區造成了巨大衝擊。美國氣候中心研究員發現,風暴所帶來的洪水災害高達96億美元,其中約20億美元是由海平面上升所導致的。

  而且,3.0毫米/年只是個平均數。《公報》顯示,與常年相比,長江口至杭州灣、海南島北部和西部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上升幅度均超過100毫米。《公報》預測,未來30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65—155毫米;黃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75—165毫米;東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70—160毫米;南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75—165毫米。

  淹沒,只是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惡果之一。事實上,海平面上升的累積效應已逐步顯現,並呈擴大趨勢。

  「海平面上升會導致波浪和潮汐能量增加、海岸坡降加大、海岸沉積物組成改變,沿海地區海岸侵蝕進一步加劇,同時海平面上升使侵蝕海岸的修復難度加大。」國家海洋局信息中心研究員劉克修說。

  2015年重點岸段侵蝕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局部地區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海岸侵蝕嚴重。與2014年相比,江蘇振東河閘至射陽河口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長度有所增加,侵蝕海岸長度為37.9千米/年。

  威脅不止於此。海平面上升作為一種緩發性災害,其長期積累效應引起海洋動力作用增強,不僅加劇了鹹潮、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程度,也使得沿岸防潮排澇基礎設施功能降低,高海平面期間發生的風暴潮致災程度相應增加。

  「前幾年天津發生特大暴雨,城區『看海』,海平面上升正是助推因素之一。因為隨著海平面上升,海水頂託作用加強,往海裡的排水能力下降,內澇風險加大。」劉克修分析。

  謹防「溫水煮青蛙」

  面對日益升高的海平面和頻發的海洋災害,我們應如何應對?

  《公報》建議,沿海城市將海平面上升納入城市發展與綜合防災減災規劃之中,從主動避讓、強化防護和有效減災三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主動避讓——在確定沿海城市布局和發展方向時,不僅要考慮土地資源、水資源和氣候條件等因素,也要考慮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強化防護——在沿海城市綜合防災規劃中,防潮堤、防波堤和防潮閘等防護工程的規劃設計充分考慮規劃期甚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海平面上升幅度,提高防護標準,保障防護對象的安全。

  有效減災——在市政與基礎設施規劃中,水、電、氣、熱、信息、交通等生命線系統建設和相應備用系統配套的規劃設計,將海平面上升因素作為依據之一,確保生命線系統正常運行。

  「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溫水煮青蛙』式災害效應容易被忽略。目前國家海洋局在海平面監測預測、影響調查和評估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副司長於福江透露,今後將不斷完善海平面上升的數值預測模型和統計預測模型,掌握海平面變化規律,為開展海平面上升影響評價與脆弱性區劃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記者 沈慧)

相關焦點

  • 海平面升高對日本有什麼影響?科學家:小概率或沉入海底
    最明顯的莫過於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和南北極的冰山加速融化,種種變化都讓人心驚膽戰。如果真有一天,當南北極的冰山全數融化,海平面將會升高七十多米,這也意味著全球的島嶼將消失過半,而標誌性的島上國家日本,也會失去大面積土地。那麼全球變暖隨之帶來的海平面上升究竟會為日本帶來什麼影響呢?
  • 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產生嚴重影響
    山東海岸侵蝕加重    山東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4毫米。2004年~2006年,山東沿海海平面都高於常年。受海平面變化影響,山東沿海海水入侵、海岸侵蝕等海洋災害有所加重。2004年~2006年,福建沿海海平面都高於常年。福建沿海也是我國風暴潮重災區之一,海平面上升使風暴潮災害更加嚴重。2004年~2006年,有5次災害性颱風先後在福建登陸,給當地造成了200多億元直接經濟損失,受災人口超過1600萬。
  • 海嘯災難與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高密切相關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姚潤豐)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了解到,近日發生在南亞、東南亞強烈地震引發的特大海嘯災難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升高有重要關係。21世紀中國沿海海平面將可能上升,將對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 如果海平面上升66米,我國沿海城市會消失嗎?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海平面真的上升了66米,我國有哪些城市會面臨消失的危險?地勢低洼的城市我們知道,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而東部又靠近海洋,這決定了一旦海平面上升,我國東部的許多城市都有被淹沒的風險。一旦全球海平面上升66米,上海的大面積區域都將會被淹沒到海洋之中,生活在上海地區的人也只能向我國其他地勢較高的地方遷徙。其實不只是上海,我國東部的大多數城市都有可能會被淹沒,原因是因為我國東部地區大多是平原,平原的海拔並不高,以我國人口最多的華北平原為例,當地的海拔高度僅僅只有0-50米。
  • 隨著海平面不斷升高,2100年美國城市「幾乎每天」都將遭遇極端洪水
    隨著海平面不斷升高,2100年美國城市「幾乎每天」都將遭遇極端洪水  Emma Chou • 2020-04-17 16:
  • 若南極冰川全部融化,除了全球海平面升高,或將釋放遠古病毒
    近幾年來,全球氣溫一直在不斷升高。冰川融化早就已經阻止不住了,且一直有加速融化的趨勢。一旦全球氣溫失衡,南極和北極將極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全球氣溫升高將不僅僅只帶來冰川的融化而已。光是想一想雪水匯入海洋之後,海平面會升高多少米?又會有多少個國家因為地勢低,將會沉入海洋?即便是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美國日本國家都很難倖免於難。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近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資料圖)藍皮書介紹,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毫米/年,增加至1993~2019年的3.2毫米/年。據介紹,1980~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如果海平面上升60米,會發生什麼?日本面積消失一大半?
    文/濤聲依舊如果海平面上升60米,會發生什麼?日本面積消失一大半?人類如今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的家園,但是很多人對於地球卻是知之甚少的,地球是個「水球」,陸地所佔有的地球總面積比例非常地少,這也就是意味著是海洋包圍著整個地球。
  •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2016年為1980年以來最高位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22日發布的《2016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為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脆弱區。其中,濱海城市和濱海低地尤其應制定海平面上升應對策略。
  • 我國海平面緣何上升至近四十年來第三高?官方解讀來了
    《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已於近日發布。澎湃新聞記者從公報中注意到,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72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三高,過去八年(2012-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均處於近四十年來高位。
  • 海平面上升跟海水膨脹有關係?科學家:未來升高極限或將達55米
    因為海平面在上升,海岸線會向內陸移動數百公裡,淹沒了一段又一段以前的海岸線。氣候變化科學家認為,有壓倒性的證據表明,海平面確實在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很快。那麼如果一直這樣持續下去,海平面會上升到多高呢?沿海地區會為此付出了什麼代價?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圖)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海平面最多上升多少米?我國有哪些城市會消失?答案不容樂觀!
    根據自然資源部的數據來看,我國也是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的國家之一。如今我國的海平面上升速度達到了每年3.4毫米,足以說明氣溫仍在持續的升高中,海平面也在加速上升。 只不過這個數字太過渺小了,人類並沒有感覺到罷了,但是通過數據我們已經確定了海平面上升的事實。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常說海平面上升,那麼海平面最高的上升高度會是多少呢?根據科學家的數據來看,如果地球的全部冰川完全融化的話,那麼海平面上升的高度遠遠不止61.1米,很有可能會達到66米,有些人可能對這兩個數字沒有概念,我們可以拿我國的城市來進行類比。
  •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什麼?海平面上升有什麼後果?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氣候變暖、極地冰川融化、上層海水變熱膨脹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現象。  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是很多的:大洋熱膨脹、山地冰川、格陵蘭陸冰和南極冰蓋的融化等,世界大多數山地冰川在近百年內呈退縮趨勢。
  • 全球氣溫升高,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嗎?
    而導致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跟人類活動加劇密不可分的,全球人口數量的加劇,從二十世紀末的幾十億人口,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七十五億多人口,人口數量增長了一倍還要多。尤其是夏季熱浪來襲,製冷設備大量使用,氟利昂被排放到空氣中,加劇臭氧層的空洞變大變薄,臭氧層發揮的作用受到削弱,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升高,部分低洼地區被淹,「溫室效應」明顯,極端天氣頻繁,像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等自然災害。溫度極高或極低,氣候極幹或極溼的天氣狀況,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 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72毫米,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一、海平面上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據統計,過去100年中世界海平面平均升高了12釐米左右,目前,世界大洋水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9毫米。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及生態系統等有著重大影響。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指出,在氣溫持續升高的情況下,南極冰蓋每年流失的冰量在1979年至2017年期間至少增加了六倍,如果南極洲的冰原全部融化,足以將世界的海平面升高60米左右。2001年,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決定舉國遷往紐西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計劃放棄自己家園的國家。
  • 海平面上升島嶼消失已開始,我國部分也或被淹沒
    第二個就是冰川融化在加速導致海平面上升最強,其中每年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最嚴重。而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近日也發布了報導說明,格陵蘭島的冰蓋大小與阿拉斯加州相同,儲藏的冰可使海平面升高7米。
  • 如果海平面上升66米,對人類有何影響,我國哪些城市會消失?
    這幾天我國的氣溫開始明顯降低,但全球變暖仍然無法避免,海平面上升或成為必然結果,如果南北兩極的冰川全部融化,那麼地球上究竟有哪些國家會被淹沒呢?我國是否會受影響呢?如果海平面一旦上升,對於沿海國家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到海平面上66米以後,像我國的江蘇、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會被淹沒,就連天津和大連也會受到波及,如果上升20米,那麼南京和江西的某些城市也面臨淹沒的命運。海平面上升66米會怎樣?
  • 海平面持續上升,人類要怎麼生存?
    另外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在過去的100年裡,全球地面平均溫度大約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計將再升高1~3℃。而且全球平均氣溫每上升1℃,都會造成海平面的上升,有《科學報告》雜誌指出,受到氣候的影響,預計2100年部分海岸線或上升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