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多媒體傳感器網絡MAC協議研究

2020-11-28 OFweek維科網

0 引  言

    無線多媒體傳感器網絡(WMSN)是在傳統無線傳感器網絡(WSN)基礎上引入了音視頻和圖像等多媒體信息感知功能的一種新型傳感器網絡。如圖1所示,WMSN通常有大量裝備有CMOS攝像頭和微型麥克風的傳感器節點構成,能感知豐富的音頻、視頻、圖像等多媒體信息,實現紐粒度、精準信息的環境監測,可廣泛應用於戰場可視化監控、環境監測、交通監控、智能家居和醫療衛生等領域,因此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從2003年起,美國計算機協會專門組織國際視頻監控與傳感器網絡研討交流相關研究成果,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等美國多所著名學府都開始了WMSN的研究工作。我國高校和研究機構也開始了該領域的探索,但研究成果尚處於起步階段,距離實際需求還相差甚遠。

    在WMSN中,媒體訪問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協議處於無線傳感器網絡協議棧的底層,主要功能是在相互競爭的傳感器節點之間分配有限的無線信道資源,決定著無線信道的使用方式和網絡性能,是保證整個網絡正常運行的重要技術。

    針對WMSN硬體資源受限、音視頻媒體信息豐富以及處理任務複雜等特點,本文總結了當前MAC協議設計的特點與挑戰,對現有協議按照信道接入方式進行了分類,著重分析了幾種典型協議,並詳細討論了這些協議對實時多媒體應用的支持能力,最後探討了今後MAC協議設計時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1 WMSN媒體訪問控制協議特點及挑戰

    傳統的無線傳感器網絡MAC協議設計主要考慮以下三方面內容:節省能量;節點部署和網絡拓撲結構要具有可擴展性;網絡效率,主要包括公平性、吞吐率和帶寬利用率等。目前傳感器網絡MAC協議基本上不支持QoS,不能提供多媒體業務傳輸服務。

    WMSN的MAC協議是個較新的研究課題,在設計時除了兼顧上述無線傳感器網絡MAC協議考慮外,多媒體業務決定了WMSN的MAC協議設計面臨如下技術挑戰:

    (1)硬體資源有限。由於大量採用微型化傳感器節點部署,節點在能量供給、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等硬體資源非常有限,決定了MAC協議設計必須以節能為前提。對於WMSN,由於業務傳輸和處理任務複雜,在提供QoS保障的同時必須考慮如何高效應用這些資源。

    (2)QoS保障。QoS敏感是WMSN的一個重要特徵,具體體現在音視頻質量、網絡時延、網絡能耗和媒體信息處理等方面。WMSN與傳統WSN相比,MAC協議設計需要更多的關注服務質量。

    (3)區分服務。WMSN存在音頻、視頻信息,同時可能存在文本信息,不同的應用對QoS的不同參數關注程度不同。因此,MAC協議設計要能夠針對上述不同業務提供區分服務,同時在全網範圍內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4)性能權衡。MAC協議設計需要在各種性能間取得平衡,各性能間的平衡往往比單個性能的表現更重要。多媒體傳感器網絡MAC如何在QoS、網絡效率、可擴展性、能耗等方面取得平衡,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5)複雜度與優化性能的折衷問題。MAC協議要儘量使WMSN性能得到優化,但往往將協議設計得過於複雜。傳感器節點本身能量、存儲和計算能力有限,不能夠進行過多的計算,所以協議要設計的儘可能簡單高效。

2 WMSN媒體訪問控制協議   

    在WMSN中,MAC協議處於無線傳感器網絡協議棧的底層,在相互競爭的傳感器節點之間進行無線信道資源分配,決定著無線信道的使用方式和網絡性能。根據信道接入機制,這些協議可以分為三類:非競爭佔用、競爭佔用和混合佔用方案,如圖2所示。下面詳細討論各類MAC協議對實時多媒體應用的支持能力。

2.1 非競爭佔用方案

    非競爭MAC協議通常以TDMA方式為主,也可採用FDMA或CDMA的信道訪問方式。Sohrabi等人提出的SMACS是一種基於TDMA的分布式MAC協議。在無全網同步情況下,SMACS能夠發現鄰居節點,建立發送/接收鏈路,並對鄰節點發現和信道分配進行了合併。通信鏈路由一對隨機選擇在固定頻率(或跳頻序列)上的通信節點構成。在連結建立時通過隨機喚醒,而在空閒時槽內關閉發射的機制有效減小了能量損耗。然而該方案有兩個缺點:鄰居節點的時槽數固定不變,並需要時間同步機制;固定時槽實現不夠靈活,很難支持更高的帶寬。另外,基於TDMA的方案均需要相鄰節點間的時間同步工作。

    在EDF調度算法基礎上,Caccamo等人提出了一種基於FDMA的MAC協議。整個網絡被分割成許多簇,相鄰簇間以FDM方式使用不同的頻率進行通信,而在簇內節點間採用TDMA方式通信。對應的,消息分為簇內信息交換和簇間信息交換兩種。該方案保障了實時性業務的傳輸、帶寬以及時延限制,但是在現有的無線傳感器硬體平臺上實現多種頻率比較困難,且簇內節點周期性信息調度加快了能量消耗。

    Liu等人提出了一種基於CDMA的MAC協議以支持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實時業務。他們認為採用CDMA方案可提供多簇間帶寬資源的靈活配置、安全性更好和業務吞吐量更大,同時允許進行時、空域多域聯合通信。在全等正六邊形簇結構上採用不同CDMA編碼序列取代了多種頻率。在發送信息時,每個節點擁有1個發射模塊和6個接收模塊,而在偵聽/接收時擁有7個接收模塊。與TDMA和FDMA方式相比,CDMA方式減小了內部通道間幹擾,有效提高了帶寬利用率,但缺點是需要特殊的傳感器硬體支持,實現代價較大。    

    從本質上講,非競爭佔用方案有效地減小了分組信息碰撞,增加了網絡吞吐量,降低了延遲並保障了實時性業務傳輸,尤其在支持流媒體應用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缺點是,這種方案結構比較複雜,並且需要集中控制,在實際部署中很難調整幀長度和時隙,無法有效應對節點失效和網絡拓撲結構的變化,並需要多信道通信,對傳感器節點硬體要求很高。

2.2 競爭佔用方案

    針對無線Ad Hoc網絡,文獻[9-12]提出幾種基於競爭佔用和載波監聽的MAC協議。由於無線介質的相似性,這些算法也能夠適用於無線傳感器網絡。IEEE 802.11e對MAC層區分業務等級做出了規定,是競爭佔用方案設計的主要依據。在這些方案中,根據分組優先級,區分業務可以通過改變對應的IFS持續時間和CW大小實現。例如,Veres對分布式算法進行了研究,通過改進的IEEE 802.11 DCF實現區分業務。首先,算法根據分組優先級確定競爭窗範圍CWmin和CWmax,然後根據其值決定退避時間。這樣就可以將高優先級分組的CWmin和CWmax值設置得低於低優先級分組,縮短了退避時間。

    Lu等人綜合考慮了距離和時間限制,提出了RAP分組調度策略。採用RAP的MAC協議對IEEE802.11進行了改進。與IEEE 802.11e類似,它採用基於優先級的幀間值和退避窗值。仿真結果表明這種策略適合於節點實時監控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通信調度。其他基於IEEE 802.11的方案也都遵循這樣的原則。

    一般來說,競爭佔用方案使用方便、擴展性好,適合於處理多種業務流,不同於需要準確估計業務量的非競爭佔用方案。但缺點是,無法像非競爭佔用方案那樣對業務提供實時性保障。因此,這類協議比較適用於對預見性要求不高的網絡,如果要在多媒體無線傳感器網絡中成功運用,這些方案需要對接入業務提供概率保障。

2.3 混合方案

    MAC混合方案有效結合了非競爭佔用和競爭佔用方案的優點。該方案將傳輸周期分為預約(競爭)周期和發送(非競爭)周期兩個子周期。在預約周期內,傳感器鄰節點根據業務量競爭發送機會和發送周期。一旦獲取發送時隙,發射機和接收機間就會進行通信。Adamout等人提出的靜態Ad Hoc/WSN就是這種混合方案的典範。Adamout將整個網絡分成若干網格,同一網格中的節點問可以相互通信,同時將時間分成預約周期和發送周期的固定幀,在預約周期內,網格節點通過交換三條信息進行發送/接收數據的時隙預約,一旦預約成功,該節點將在非競爭周期發送/接收數據。如果在允許的時延範圍內成功完成了預約和數據傳輸,那麼實時業務的時延要求就得到了保障。

    混合方案優點是擴展性好,控制開銷和衝突開銷較小,能夠有效節省網絡資源。但缺點是,為了成功預約,鄰節點需要進行同步。因此,與競爭佔用方案相比,混合方案需要大量節點間通信開銷。 

3 結  語

    WMSN作為傳感器網絡新的研究方向,在軍事和民用等諸多領域中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保障多媒體業務傳輸前提下,如何設計高效節能的MAC協議是保證整個網絡正常運行的關鍵技術之一。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幾種典型的MAC協議,並討論了其對實時多媒體應用的支持能力。通過分析可知,混合方案更適合於支持WMSN實時通信。因為混合方案不僅提供了實時性業務保障,同時提高了能耗效率和帶寬利用率,並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但是,上述MAC協議仍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開放問題。例如,協議沒有考慮到數據冗餘、能耗延遲均衡折衷等問題,同時在設計中大多忽略了無線網絡端到端分組延遲、信道質量、功率控制和節點異構等其他問題。高效節能的MAC協議應該在區分業務保障複雜度和資源高效應用兩方面取得平衡。這些都是今後無線多媒體傳感器MAC協議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希望能夠對國內今後的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無線傳感器網絡MAC協議的基本問題解析
    引言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眾多微小傳感器節點通過無線多跳自組織方式構成的,多學科高度交叉的新興前沿研究領域。隨著傳感器節點微型化,在設計中大部分節點的能量有限,加之無線傳感器網絡無中心、自組織、多跳等特點,使得MAC協議的設計面臨巨大的挑戰。
  • 無線自組網競爭類MAC協議分析及研究
    論文對無線自組網各協議仿真建模研究及選擇高效適用的MAC技術方案具有實際參考價值。關鍵詞:無線自組網;MAC;競爭協議;OPNET 無線自組網是一種沒有任何中心實體的,由一組帶有無線通信收發裝置的移動終端節點組成的自治性網絡。
  • RF無線技術:工業用無線傳感器網絡
    預估在未來五年,工業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傳感器安裝點將達到2400萬,爆發5.53倍的成長。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快速成長受益於其可靠度符合大多數工業級應用的需求,工業系統專用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標準問世,以及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效益逐漸受到重視與了解。
  • 淺談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於變電站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介紹變電站內存在的各種幹擾和無線傳感器網絡使用的直接序列擴頻技術,並對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於變電站中這種高電磁幹擾環境中可行性進行論證
  •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節點/拓撲結構和特點
    )是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大量的具有感知能力的傳感器節點,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的無線網絡。傳感器監控不同位置的物理或環境狀況(比如溫度、聲音、振動、壓力、運動或汙染物)。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發展最初起源於戰場監測等軍事應用。而現今無線傳感器網絡被應用於很多民用領域,如環境與生態監測、健康監護、家居自動化以及交通控制等。 一個典型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系統架構包括分布式無線傳感器節點(群)、接收發送器匯聚節點、網際網路或通信衛星和任務管理節點等,如下圖所示。
  • 升級無線網絡日立HCP-4030X智能多媒體系統
    【天極網家電頻道】作為多媒體視頻系統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高端機被用於高校的大型多媒體教室、禮堂、政府、企業的現代化多媒體會議系統等等。升級到快速無線網絡,採用最新的處理晶片、全新電路和光學引擎,以及擁有強大網絡功能的日立HCP-4030X以其超高的性價比,在市場中大放異彩,為廣大的用戶打造出一整套的智能多媒體解決方案。
  • 常見的無線傳感器傳輸協議有哪些?
    無線傳感器,是一種集數據採集、數據管理、數據通訊等功能的無線數據通訊採集器。是一種無線數據採集傳輸通訊終端,具有低功耗運行,無線數據傳輸,無需布線,即插即用,安裝調試靈活、智慧型手機現場調試配置等特點。
  • 無線傳感器網絡知識大全
    無線傳感器網絡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節點、網關和軟體。空間分布的測量節點通過與傳感器連接對周圍環境進行監控。監測到的數據無線發送至網關,網關可以與有線系統相連接,這樣就能使用軟體對數據進行採集、加工、分析和顯示。路由器是一種特別的測量節點,你可以使用它在WSN中延長距離以及增加可靠性。
  • 無線傳感器網絡在工業控制領域的發展過程和技術特點及應用實例說明
    由於某些工業控制領域的技術難度較大, 諸如控制區域測點分散、轉動和旋轉場合較難測量, 有毒有害危險場合檢測維護非常困難, 複雜環境下敷設電纜成本高昂和長距離傳輸信號衰減嚴重等, 使得無線傳感器網絡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 無線傳感器應用實例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對數據採集、傳輸和監控管理的傳統方式。首先,由各種無線傳感器類型採集相應的數據,如溫度,壓力,溫溼度,流量,液位,速度,稱重等,通過無線的方式上傳到智能網關,智能網關對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後,再通過無線方式傳輸到監控伺服器,最後通過伺服器可以直觀的查看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 LDPC碼的設計以及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的應用
    討論了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LDPC碼的設計和實際應用,並提供了解決方案,以降低解碼複雜度,節省內存佔用量,提高了系統的誤碼率性能。結果表明,短碼長的LDPC碼可以在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上應用並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性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基於RSSI的無線傳感器網絡三角形質心定位算法
    網絡中的關鍵技術之一。 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按節點位置估測機制,根據定位過程中是否測量節點間的實際距離或角度,可分為基於距離(Range―based)的定位算法和距離無關(Range―free)的定位算法。前者需要測量節點間的實際距離;後者是利用節點間的估計距離來計算末知節點的位置。
  • 無線溫度傳感器設計方案集錦
    SPI來實現無線數據的傳輸,在核心協議棧上編寫自己的上層應用程式。基於nRF905的無線溫度傳感器網絡硬體設計#e#  基於nRF905的無線溫度傳感器網絡硬體設計    圖1 溫度傳感器網絡結構組成圖
  • WIFI無線網絡技術詳細分析
    無線網絡技術由澳洲政府的研究機構CSIRO在90年代發明並於1996年在美國成功申請了無線網技術專利。(US Patent Number 5,487,069) 發明人是雪梨大學工程系畢業生Dr John O『Sullivan領導的一群由雪梨大學工程系畢業生組成的研究小組 。
  • 無線低功耗地磁車輛檢測傳感器的設計(下)
    接上篇  3 無線地磁車輛檢測傳感器的軟體設計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3199
  • 滿足多種工業無線標準和協議的晶片選型考量
    2 Silicon Labs支持多樣化的無線協議  2.1 IIoT對無線連接的要求  在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中有3種通用類型的無線網絡:1)由客戶開發、實施和維護的專有網絡;2)由客戶部署和維護的基於標準的無線網絡;3)客戶以付費形式接入的現有蜂窩物聯網(IoT)網絡,例如LTE-M或NB-IoT。
  • 無線傳感器在橋梁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案例
    橋梁健康檢測及監測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SHM)是一種基於傳感器的主動防禦型方法,可以彌補目前安全性能十分重要的結構中,把傳感器網絡安置到橋梁、建築和飛機中,利用傳感器進行SHM是一種可靠且不昂貴的做法,可以在第一時間檢測到缺陷的形成。這種網絡可以提早向維修人員報告在關鍵結構中出現的缺陷,從而避免災難性事故。
  • TP-Link無線路由器怎麼設置?TP-Link無線路由器設置步驟
    方法二:設置電腦A的TCP/IP協議為「自動獲取IP位址」,然後關閉無線寬帶路由器和電腦A的電源,首先打開無線寬帶路由器電源,然後再啟動電腦A,這樣無線寬帶路由器內置的DHCP伺服器將自動為電腦A設置IP位址。
  • 幫你認識 無線Mesh網絡標準
    當下,無線Mesh網絡正應用于越來越多的領域。任何技術都需要用技術標準來規範,那麼無線Mesh網絡技術就需要用IEEE802標準來規範。本文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無線Mesh網絡標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IEEE802系列中與無線Mesh網絡有關的標準。
  • 基於網絡協議仿真軟體的實驗教學系統的建設
    教師和學生都難以更新和追蹤最新網絡技術,滿足不了課程對學生知識、技術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養需求,不利於培養高層次的計算機網絡人才;3)網絡知識培訓無法深入,學生無法準確地通過實驗親自動手來理解和掌握網絡的概念以及協議的動態運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