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體溫給電子設備充電 科技發展要敢想敢做

2020-09-07 儀器86175

如果有一天別人告訴你,體溫就可以給手機充電,你會相信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個人在說胡話,但是最近,用體溫充電的技術似乎真的被研究出來了。據科技日報近日報導,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開發出了一種可以把熱轉化為電能的新熱盒裝置。


  據了解該裝置採用氧化金屬電極和含水電解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類利用自身體溫完成電子裝置的充電工作。當然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這項技術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熱電轉化的方式。此外,隨著後續相關電化學冷凝器的研究生產以技術的進一步研究,未來該項目有望達到通過與放熱表面接觸來實現放電的目的,放電錶面可以是工業設施或建築物。

  一直以來,虛誕離奇的想法總被我們冠上天方夜譚的帽子,但是有時候,科研技術的發展以及實際成果的出現,卻又狠狠的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而如果換個角度來說,或許科研的發展道路,有時就是需要敢想敢做。

  事實上這一點早在學生時代我們的就被告知了。作為理科中重要的學科之一,無論是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科學的教學中都存在一個共通性,那便是實驗教學,甚至從側面來說,科學的本質便是實踐出真知。與此同時,無論是老師言傳身教還是書本中的名人歷史,總是在向我們講述一個道理——不要害怕失敗。甚至有時候,嘗試被認為是科學探索過程中的一種努力,是求知慾的體現。因此「去做」便成為了科研道路上的關鍵之一。

  而「敢想」在許多科學家眼中,有時候和「去做」是密切聯繫的。正如愛迪生說的「對激發天才的靈感來說,它大部分時候都是汗水的代名詞」。科技發展大多數時候並不怕走彎路,而是怕不知道自己走的是哪條路。就好像如果沒有那1%的靈感,那麼99%的汗水就是在浪費時間;而如果沒有99%汗水,1%的靈感也不過是無稽之談。

  如今隨著晶片技術、半導體技術等一系列硬體技術的發展,讓儀器相較於從前了有了巨大的改變,客觀的說儀器也成為了電子設備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傳統儀器設備的發展方向終歸還是有局限性的,就像你不可能要求檢測人員搬運一臺光譜儀去做農貿市場的農殘抽檢。這種時候,就催生出了許多有趣的想法,就好像可攜式光譜儀被研究出來之前,很少有人會相信一個工具箱內的設備就可以分析出果蔬上的農殘成分一樣。

  而進一步的來說,儀器設備也由此得到了發展並促進了實驗科學的發展。產品的進步為原有研究帶去幫助的同時,也讓新的假設有了更多機會付諸實踐去證明,於是許多原本看上去對的結論,換個角度就會得到全新的結果,甚至會引發一些類的對照研究。

  科研之路,固守成規的堅持可能沒有錯,但是尋求創新性的突破一樣沒有錯,許多時候,合理性在實際實施之前是沒有人知道,一閃而過的想法或許在技術和努力之後會成為未來眾多技術圍繞發展的「真理」,敢想敢做終究是一個科研人應該具備的精神。

相關焦點

  • 用體溫為電子設備充電是怎麼樣的體驗
    科學家用兩種不同的凝膠電解液設計出了一種可以利用人體體溫獲得能量的柔性電池
  • 你的體溫也能發電,為隨身電子裝置充電已無障礙
    我們對能源的追求,除去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獲得比傳統能源更便宜、更環保的大量能源以外,我們更需要特殊環境下有足夠的能源保障,這些都要靠科學技術來支撐。如今,我們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眾多,如手機、電腦等電子用品。我們經常外出遠行,可以帶一個充電寶之類的可攜式儲能裝置也能解決充電問題。時間一長,問題就來了。人們想到了很多利用能源的方式可以補充能源。
  • 俄羅斯新技術能用體溫為電子裝置充電
    2020-09-01 07:56:16 來源:科技日報創新連線·俄羅斯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開發出一種把熱轉化為電能的新熱盒裝置,藉助它可利用人體體溫為各種電子裝置充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可再生能源》雜誌上。
  • 新技術能用體溫為電子裝置充電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開發出一種把熱轉化為電能的新熱盒裝置,藉助它可利用人體體溫為各種電子裝置充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可再生能源》雜誌上。利用體溫發電的想法並不新鮮,但以前的同類裝置都無法為充電裝置提供足夠的電量。俄羅斯學者們首次開發出採用氧化金屬電極和含水電解質的新型熱盒。這種解決方案有助於提高電流,降低內部電阻,與同類產品相比電能大大提高。
  • 體溫——可穿戴計算設備的新能源?
    電池技術的瓶頸正在成為可穿戴計算設備發展的一個阻礙因素,因為其屬性決定它應該是長期伴隨人體而非需要花長一部分時間去充電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如今大部分可穿戴設備的廠商都在耗電量上下功夫——減少應用在後臺的運行、降低屏幕損耗等。但實際上,這些可穿戴計算設備的發展趨勢是很人體結合的越來越緊密,未來它們也很有可能成為人體的一部分。
  • 蘋果一項新專利曝光: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專利申請要趁早!
    這項名為」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的能夠讓MacBook具備為iPhone、Apple Watch等iOS產品無線充電的能力。據專利描述,MacBook觸控板兩側的區域可放置無線充電面板,用於傳輸功率。用戶可使用MacBook的後蓋、掌託或觸控板為iPhone、Apple Watch進行無線充電。
  • 未來的可穿戴電子服裝可能會通過我們自身的體溫來充電
    未來的可穿戴電子服裝可能會通過我們自身的體溫來充電由於近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子元件的小型化,人們可以通過佩戴微型計算機來跟蹤其運動並實時監控其健康狀況。"由用戶自身的體溫提供動力的可穿戴電子設備可以幫助解決如何存儲能量的問題
  •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VV5車主顧少強的敢想敢為
    她說:「當我還在學校當老師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我會裸辭,在我女兒出生前,我也沒有想過我會學滑板」,誠然,人生有太多「從未想過」,但只要敢想敢為,就該去做一些挑戰自我的事情,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像
  • 震驚,蘋果開啟無線充電的新大門「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
    震驚,蘋果開啟無線充電的新大門「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最近蘋果的新專利引得很多人驚嘆不已,「電感充電」!那麼,什麼是電感充電呢?這邊通俗來講,就是無線充電。而蘋果這次的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則是在設備之間直接完成充電!即MacBook觸控面板兩側的區域可以用作無線充電板。
  • 驅動觀天之眼 敢採九天之火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工程學科...
    如今,伴隨著我國電子裝備所經歷的跟蹤、仿製、獨立研製、創新突破的不同發展階段,對電子機械學科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有關高校對此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工程學科及所在學院的發展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 充一次用十年,你敢買一塊嗎?
    現在主流的手機廠家,紛紛採用無線充電,可以近距離擺脫數據線,達到充電的目的,但是通常只有旗艦手機採用,而且充電器也比較貴,肯定會限制這些技術的普及。而且這種技術並不完善,也不是完美的解決之道。不管怎麼想辦法,提升電池的容量,才是根本。
  • 終身免充電,綠色無汙染,這種核原料電池你敢用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星球科普如今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依靠電池運行的電子設備。當這些電子設備在持續使用時,往往需要每天充電一次,假如發明一種不需要充電的電池你會購買嗎?他們的目標是製造出一種通用的且終身免充電的綠色電池,以用於電動汽車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日常使用。根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對該電池設計概念進行了驗證與評估,報告中指出由於納米金剛石電池是由核廢料中回收的碳石墨製成的,所以它可能會成為我們身邊的「微型發電機」。
  • 熱能轉電能體溫為手機充電(圖)
    熱能轉電能體溫為手機充電(圖) 2013年03月21日 16:15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來源:《澳門日報》   科技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現代人隨身都是電子產品,每到低電量甚至是無電時都讓人苦惱不堪。科學家最新研發了一種設備,它是能把自身的熱能轉變成電能的充電器,以後不用再擔心無處充電。  日本富士公司開發了「薄片充電器」,只要把它貼在皮膚上,就能收集使用者身體所散發的熱能,並將其轉換成電能。
  • 中場無線充電技術—給游離在體內的植入式電子設備充電有望了
    人體植入式設備最大的發展障礙就是充電難的問題,據衛報消息,史丹福大學研發的「中場無線傳輸」充電技術能夠為體內植入的傳感器、起搏器和神經刺激儀輸送電量——將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卡片貼在身上能為游離在身體內的電子設備充電
  • 水銀體溫計打碎後,你還敢不重視嗎?答案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水銀體溫計打碎後,你還敢不重視嗎?答案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水銀體溫計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相信大家在生病發燒的時候都用,是家中常備的必需品。小的時候,去玩溫度計總是會被父母沒收並警告,小孩子不可以私自拿溫度計,更不可以摔在地上。
  • 充電時用手機會爆炸?!——10大科技謠言
    因此,即使你可以說服你的家人長輩和朋友,讓他們相信路由器不會爆炸,你仍然可以相信一些科技的「神話」,我們中的許多人也成為今天的「受害者」。順便說一句,這適用於許多電纜,包括用於音響設備和錄音設備的音頻電纜!
  • 首次坐飛機,好多東西都不敢帶,其實這3種「物品」是可以攜帶的
    首次坐飛機,好多東西都不敢帶,其實這3種「物品」是可以攜帶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工作都涉及到出差,或者是生活的需要。出門旅行都會選擇坐飛機。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也能讓人親身感受,在高空中飛行的快感。但是乘坐飛機,也有很多的限制。
  • 你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科學永無止境
    科學並不是人類的創造,而是人類的認知,通過實驗驗證的結論就是科技知識。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科技的探索沒有終點;只要你敢去想像,沒有什麼不能實現。人類最開始使用的能源——火在地球上,人類是唯一能夠使用火的動物,這也是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的一個最大區別,當然火是一種能量,當人類認知了火,學會了操控火,這個世界就開始改變了,隨著人類學會用火,食物結構發生了改變,人類的壽命也隨之增長,學會是控制和使用能量,這就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
  • 電子設備之間無線共享電量這個黑科技對我們有用嗎?
    最近蘋果又一次放大招了,蘋果公司向美國專利商標網站提交了一份新的專利申請,其標題為「電子設備之間的感應充電」。在不久的將來你的蘋果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蘋果手機將可以無線共享電量,也就是說你只需要把蘋果手機放到蘋果筆記本上就可以充電了。
  • 《圓桌派》王晶敢說敢做,場面十分尷尬
    很多話他可以說得圓滑,但他不在乎,直接給出態度,敢說敢做,實在讓人嘆服。小編很驚訝,除王晶之外的三個人,為什麼問的問題總是那麼淺?他們還是在用一個閱片無數,知識淵博的文藝青年的方式去和一位擁有極高專業度的電影導演對話,提問。讓我想起了那句「不要用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專業。」最後,四個人的聊天變成三個愛好者對一個專業人士的現場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