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外媒體Nature在線發布耶魯大學最新研究——豬大腦在死亡4小時後恢復腦循環並維持數小時。研究稱,精密儀器「BrainEx」將人造血液通過動脈輸進豬腦,利用灌注的方式可以延緩腦組織死亡時間,持續運作6小時後,它們除了血管結構恢復外,部分腦組織功能亦短暫復甦。
2016年耶魯大學的Sestan在一些腦組織標本中發現有大量可活動細胞,甚至還有部分神經電活動,這讓Sestan想嘗試在已經定義腦死亡的大腦組織裡能否恢復部分功能,Sestan為此特意開發了一套名為BrainEx的體外灌注系統,一種模擬腦部血液灌注用來觀察死亡腦組織出現的變化跡象。
為此Sestan從美國食品加工廠獲得了許多死亡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的完整豬腦,這套BrainEx灌注系統對32個豬腦進行了6個小時不間斷的模擬血液供氧,研究者觀測到部分腦細胞恢復了正常形態,與意識相關的高階神經電信號則沒有出現,不過這個結果已經足以引起震撼了。
免疫螢光染色的神經元(綠色),星形膠質細胞(紅色)和細胞核(藍色)在豬的大腦海馬區死亡10小時後未經處理(左側)或灌注的BrainEx技術。死後10小時,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會發生細胞解體,除非被大腦ex系統修復。
說明了利用灌注技術可以恢復部分豬大腦的細胞功能,並不能「讓大腦起死回生」,而且Sestan也沒有討論「起死回生」這個話題,論文只是證明了大腦組織在死後存活的時間比認為的要久,而且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能復原部分細胞功能,這項發現可以幫助那些腦神經受到損壞的患者恢復得更好。
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康利軍表示「該研究的確有比較大的啟發性意義,提示即使是死亡個體,腦也有可能恢復活力。」他認為該研究正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即便可以灌流充注和檢查到部分活的神經元,也並不表明這些神經元功能正常,「離腦功能的恢復還有非常遠的距離。」
康利軍坦言「目前來看,該研究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還不會衝擊到腦死亡的判定標準。」如果技術確實成熟到能夠讓死亡一段時間的人腦恢復功能,那當然需要重新調整死亡標準。「生命終歸是寶貴的,如果能推遲患者的死亡,也是好事。」康利軍表示,若要進一步研究,首先應該在遵循倫理規範的前提下做動物實驗。如果動物實驗技術成熟,「人腦實驗我覺得也是可取的」。他強調,研究的適用範圍和倫理規範如何制定,應該是科學共同體需要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雖然這一研究還比較初級,但如果未來死亡了的人腦,可以通過類似手段恢復功能,或許會有更加大膽的研究出現。而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對科技倫理,、生命科學、智能科學相關的科技活動中問題持更加開放、科學的態度,要進行系統性的研究。不能只是簡單套用既有的倫理原則,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這些領域,科技倫理研究應該成為科學研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