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許他自己都不是很理解!

2021-01-14 易途

弄不懂的東西要先去研究!

很多人用著網絡懷疑相對論。

首先狹義相對論是物理學成熟應用,光速恆定原理是實驗證實的,也被廣泛應用在雷射測距,光信號傳輸等領域,是一直在用的東西。

廣義相對論雖然還是假設狀態,但LIGO實驗拿到了三次引力波探測數據。

此外,廣義相對論跟黎曼猜想一樣,雖然沒被證實,但是已經開始應用了!在衛星的使用中,很多關於速度和信息交互的關係都是根據廣義相對論假設進行設計使用的。

愛因斯坦的偉大不是白叫的,用著別人的思想成果還一堆謬論去反對,可笑的反智主義笨蛋,不服放下手機放下網際網路!

什麼叫真正懂。

經典物理直觀形象,感覺很好懂。但你真正懂嗎?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在經典力學裡,力作用於物體上產生加速度,所以自由落體越落越快,所以踩下油門汽車會衝出去,這叫不叫真正懂?

你感覺事實就是這樣啊,這有什麼不好懂的?但是,為什麼力作用於物體上會產生加速度?為什麼加速度正比於質量?沒人能回答。只不過生活經驗讓你覺得這一切都是應該的,都是既定真理,所以沒有深究其本質;而相對論與生活經驗背道而馳,便想問問它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但是人們永遠看不透世界的本質。人們能做的,就是觀察周圍世界的現象,然後進行歸納、總結、推廣,如果你說的真正懂是指歸根究柢、從最根源上理解,那麼很遺憾,不光是相對論,世界上任何一個理論都沒有人能真正理解。

所以,不要糾結什麼「真正理解」。相對論就是對世界進行觀察總結推廣的一個理論,理解起來就跟經典物理一樣:經典物理裡,F=ma,你默認它是正確的,沒有深究其本質;相對論裡,x′=γ(x–vt),你能做的同樣也就是默認它是正確的,沒必要深究其本質。

不要說世界上的頂級科學了,連愛因斯坦本人都無法真正理解,最終只能求上帝來解釋。就像人們對O的認識,表示什麼都沒有,而實際呢?它代表無限數。

科學在進步,科學在反思,科學與偽科學,信仰與迷信,它們都有質的區別,它們相互鬥爭,在鬥爭中不斷前進,最終結論是要尋找誰創造了人,誰又創造了上帝?

又回到原點,大自然創造了天地人,天地人創造了萬物。這是大自然的輪迴,由人類書寫、記錄這大自然的變遷,給生命注入了更有意義的活力,用語言方式到文字方式不斷記錄過去、現在與來,這就是生命意義的所有。

讓我們重新領悟、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史不就這樣,人類就是在其樂無窮中去探索、去發現、去創新,人類也是從一個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的全過程,而這個過程雖然漫長,但一定會實現。

愛因斯坦其實也沒有搞清楚,晚年研究神教,想找出答案,可惜沒有命了。

現在的量子科學家已經證明,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種東西,時間,物質只不過是一種幻相,由念頭變現出來的,現在正在進一步研究,什麼是念頭,念頭從哪裡來,念頭的力量有多大,如何才能控制念頭的力量等等。

他們這種研究就是想證明,佛在三千年前說過的話而已呀。

世上很多東西是根本就沒有的,只是我們人類創造的而已。如果說你尋找到了一個比較通俗的道理,有可能是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在歷史上。

比如說你清理一副撲克牌,那麼,你清理好之後的順序有可能是從古到今,一直都沒有過的順序。

有時候感覺人類很好笑,自己連自己都不懂,卻在研究某某東西。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相對論證實了黑洞的存在,為何愛因斯坦卻否定自己?他發現了什麼
    ,沒有相對論,人類的科技文明發展,或許會落後50年。不過,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愛因斯坦雖然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出了宇宙中黑洞的存在,可是後來愛因斯坦也曾經否定過自己的觀點,認為黑洞應該是不存在的,這究竟是為何呢?為何愛因斯坦多次否定自己呢?
  • 簡簡單單理解「相對論」,原來愛因斯坦也「失業」過?
    四年後也就是1900年,20歲的愛因斯坦從大學畢業,剛畢業的愛因斯坦和同學一樣裝置慢慢想要留校擔任物理學教授助理,但是老師們很不喜歡他,剛畢業的愛因斯坦竟然「畢業」就「失業」,最終為了生活他選擇了幹兼職,在畢業的第二年才到專利局工作,在利用閒暇時間,愛因斯坦創造出了相對論,這裡提到的是「狹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竟不是由於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
    1905年,愛因斯坦在論文中第一次指出,由於人們無法探測出自己是否相對於「以太」運動,因此,關於「以太」的整個概念都毫無意義。愛因斯坦認為,科學定律應該賦予所有自由運動的觀察者相同的形式,無論觀察者如何運動,他們都應該測量到同樣的光速。
  • 怎樣理解愛因斯坦相對論所說的時光可以倒流?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從來沒有說過時光是可以倒流的,狹義相對論的確是告訴了我們隨著運動速度的不同,時間的快慢也就有所不同,但是愛因斯坦卻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時光可以倒流。我們或許看到過很多的關於穿越題材的電視劇或者是小說,穿越是我們很期待的,不論是穿越到過去或者是去到未來,聽起來都是那麼令人激動。其實在物理學家看來,穿越也是有可能實現的,而跟時光穿梭牽扯上的理論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基於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可以解釋時間穿梭。
  • 為什麼是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而不是其他人?
    到此,我們來總結一下,麥克斯韋和牛頓力學的理論在「光速」這件事情上出現了矛盾,而且這個矛盾是需要被修復的,這其實是引發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愛因斯坦的個性&物理直覺至於內部因素,來自於愛因斯坦的個性,他不是那種保守的人。
  • 愛因斯坦未經驗證就推出了相對論,而且都正確,他是怎麼做到的?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卻是一位連費米都仰望、二十世紀物理界的超級大佬:愛因斯坦,他是理論物理界的地位首屈一指,他創立的理論,整個二十世紀甚至二十一世紀都在驗證!狹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獨創的嗎?非也!有很多不了解狹義相對論的朋友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獨創的,一般都只有一句,1905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橫空出世,事實上確實是橫空出世,但卻是很多科學家的鋪墊,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如果他不推出狹義相對論,那麼5年之內必定有科學家也會發現狹義相對論!我們來了解下狹義相對論的背景!
  • 專訪《相對論之路》作者:最早科普相對論的正是愛因斯坦本人
    哈諾赫·古特弗羅因德:愛因斯坦是希伯來大學的創始人之一。對他來說,創辦這所大學是對其猶太民族身份的一種表達,同時也是對《聖經》的踐行。因為按照《聖經》的說法,人們要尋找真理,不斷地學習,去實踐人的尊嚴,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去世前在自己的遺囑當中說,要把自己的所有研究成果和智慧結晶都獻給希伯來大學。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但是,洛倫茲對上述公式的理解是不正確的,而且洛倫茲認為存在以太和絕對空間,放棄了相對性原理。龐加萊在相對論發表之前,曾經猜測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常數,而且可能是極限速度。他還建議通過「約定」光速各向同性來校準兩地的時鐘。愛因斯坦看過龐加萊的有關文章,從他創建相對論的文章中不難看出龐加萊對他的影響。不過,龐加萊沒有認識到「光速不變原理」。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在此基礎上愛因斯坦發展出了狹義相對論,觀察者處於慣性系中,彼此相對有速度,但沒有加速度;繼而又擴充到非慣性系中,發展為廣義相對論。如果說理解相對運動需要中學物理水平,狹義相對論則是大學水平,廣義相對論則到了研究生水平。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但是關於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又有多少人知道呢?狹義相對論包含了兩個基本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所謂狹義相對性原理就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都是有效的;光速不變原理就是說光總是以一個確定的速度傳播,傳播速度的大小與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在經典力學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跟觀察者所處的慣性參考系統有關,而光速不變原理卻與之不相容。有了這兩條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狹義相對論。
  • 通俗易懂地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個問題引發物理界劇變
    愛因斯坦就曾受益於一個好的問題,當時落魄的愛因斯坦經朋友介紹在專利局做一名小職員。在此期間,他讀了一本亞倫·伯恩斯坦的書《關於自然科學名人的書》,該書讓讀者想像,當電流跑過電報線時,你在電流的旁邊和它一起跑。
  • 愛因斯坦預言出蟲洞是存在的,他自己卻選擇否認
    如果讓各個國家都選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學家,那德國一定會選擇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和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研究成果,相對論就是其中之一。根據相對論的內容,愛因斯坦計算並預言出了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
  • 沒有這個前提條件,相對論就什麼都不是!
    相對論要成立其實有一個前提條件,沒有這個前提條件,相對論就什麼都不是!這個前提條件就是特別有名的「光速不變」,就是說光速在任何地方都不變,不管觀測者是在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就是說我站在這兒看,光以30萬公裡每秒在跑。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相對論:光速不可超越,宇宙膨脹又可超光速,愛因斯坦自己打臉?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提出了狹義相對論,而狹義相對論的前提就是兩條基本假設: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一個常數,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大家認識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才了解了光速不可超越,但光速不可超越,並不是愛因斯坦的首先認識到的。
  • 相對論:光速不可超越,宇宙膨脹又可超光速,愛因斯坦自己打臉?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提出了狹義相對論,而狹義相對論的前提就是兩條基本假設: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一個常數,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大家認識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才了解了光速不可超越,但光速不可超越,並不是愛因斯坦的首先認識到的。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看懂了這點,我們才能明白愛因斯坦的那些神來之筆,那些似乎是從天而降的天才想法是怎麼來的。才能明白為什麼愛因斯坦跟其他物理學家的思路不一樣,為什麼他會捷足先登創立狹義相對論。理解了愛因斯坦堅信不存在絕對運動,就很容易理解對於洛倫茲1895年的那篇論文,為什麼愛因斯坦一方面對洛倫茲在那些「技術上」的處理非常滿意,另一方面又對洛倫茲的靜止以假設非常排斥了。
  • 早一點這麼理解,愛因斯坦相對論也許沒這麼難懂了!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1905年發表《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剛提出那會,據法國科學家朗之萬說,全世界只有12個人知道什麼是相對論,何以至此?愛因斯坦自己是懂得的,而且深諳此道。曾被譽為「科學宮裡的哲人」。科學沒有認識論基礎,不可設想。
  • 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到底破解了什麼秘密?
    在愛因斯坦生前,他就因創造了相對論而家喻戶曉。他所到之處,全世界都颳起了「愛因斯坦旋風」。但是當時的民眾對什麼是相對論並不了解。甚至是一些學術人員也是霧裡看花。有一次,愛因斯坦被邀請到加州大學演講,下面坐了一圈他的粉絲,都是大學生。大學生們就問愛因斯坦,據說相對論非常的晦澀難懂,您能不能簡單地描述一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面對這個靈魂拷問,我們回答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這可把物理學家們急壞了。這些內容我在上一篇文章裡都從零做了非常詳細的說明,請大家在閱讀本文之前務必確保自己先看了公眾號的上一篇。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套路了:世界一片混亂,一位攜主角光環的少年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後世界又重歸於和平,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