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裡的熊,分為狗熊和貓熊。你知道嗎??
你知道動物世界中的熊分為幾種嗎?我來給你講一講吧,動物世界中的熊分為六屬九類。
第一類:也是熊科動物其中最有名的成員是棕熊,這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
棕熊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重90-800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釐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釐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裡,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
主要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冬眠,在冬眠時體溫、心跳和排毒系統都會停止運作,以減少熱量及鈣質的流失,防止失溫及骨質疏鬆。奔跑時速度可達56公裡/時。冬眠期間產仔,每胎1-4仔,春季雌熊常帶小熊在林中玩耍。分布於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第二類:美洲黑熊
美洲黑熊屬大型熊類,體型碩大,四肢粗短。它們的體長120-220釐米,公熊比母熊大很多。它們的體色有很多種,東北部的美洲黑熊顏色偏深,以黑色為多;生活在西北部的顏色則偏淺,毛色有棕色、淺棕、金色;生活在加拿大卑詩省中岸的黑熊甚至有奶白色的個體,被稱為「白靈熊」;阿拉斯加的美洲黑熊則有藍灰色體毛的成員,因此也被人稱為「冰河熊」。
廣泛分布於北美洲,是現存數量最多的熊。在熊科中體形排行第三,小於北極熊和棕熊。在現存所有陸地食肉動物中體型排行第五,僅次於北極熊、棕熊、老虎、獅子,屬當代第五大食肉動物。
第三類亞洲黑熊 就是我們經常性講的狗熊哈哈
黑熊,又叫狗熊,體形較小,體長1.6米左右,體重一般不超過200千克。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新月形字形白斑,故又稱"月熊"。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五趾,爪尖銳但不能伸縮。主要分布於亞洲的印度、尼泊爾、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阿富汗、俄羅斯及我國。棲息於潮溼的叢林地區,尤其是山地森林,除發情期外一般單獨生活。一般在夜間活動,白天在樹洞或巖洞中睡覺。善攀爬和遊泳。嗅覺和聽覺很靈敏,但視覺差,故有"黑瞎子"之稱。可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和坐著,但行動謹慎又緩慢,很少攻擊人類。食性較雜,以植物葉、芽、果實、種子為食,有時也吃昆蟲、鳥卵和小型獸類等。壽命約30年。我國野生種群不足2萬頭,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第四類北極熊,小聲點,小心北極熊聽見了。就是這個白白胖胖的動物
北極熊為世界第一大陸生食肉動物,體長240~270釐米,體重400~800千克,直立時可超過3米,雌性僅一半。皮膚黑色,體被厚密的透明防水的長毛,看起來是白色,故又稱"白熊"。脂肪層極厚。足寬大,適於遊泳;肢掌多毛,以在冰面行走。分布於北極及附近國家。獨居,常隨浮冰漂泊。性兇猛,行動敏捷,善遊泳,潛水。以海豹、魚及鳥、腐肉、苔原植物等為食,有時出沒於人類居住地翻食垃圾。繁殖期3~5月,孕期約8個多月,每產1~4仔,4~5歲性成熟,壽命25-30年。全世界約有2萬頭,已受到保護。
第五類懶熊 這個熊真的沒有見過啊,了解一下吧,這個可是吃螞蟻的一把好手
體長140~180釐米,體重80~140千克,雌性略小。主要分布於印度和斯裡蘭卡。喜食白蟻,上門齒4枚,區別於其它熊科的6枚,中間形成的空隙有助於吸食白蟻;鼻孔可自由閉合,以防止白蟻爬入鼻腔;爪發達成鉤形,似樹懶,故名。被毛豐富,以頸部為尤。上門齒4枚,區別於其它熊科的6枚。5~7月發情交配,每胎一般1仔,雌熊常將幼崽背在背部。壽命最高可達40年。當地人有將幼崽捉去表演馬戲,將其鼻子刺穿,並拔掉牙和爪,趕到燙手的金屬盤子上學習跳舞。同時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數量越來越少,目前已不足2萬頭,已受到一定保護。
第六類 馬來熊(太陽熊) 可能是馬來西亞 特產吧
馬來熊,又稱為太陽熊,為體型最小的熊類,體長120~150釐米,體重27~65千克。全身黑色,體胖頸短,頭部短圓,眼小,鼻、唇裸露無毛,耳小而頸部寬。全身毛短絨稀,烏黑光滑;鼻與唇周為棕黃色,眼圈灰褐;兩肩有對稱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個毛旋。尾約與耳等長;趾基部連有短蹼。胸通常點綴著一塊顯眼的"U"型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舌很長,適於吊食白蟻。爪鉤呈鐮刀型,善於攀爬。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亞科動物。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在我國雲南綠春以及西藏芒康有少量分布。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性孤獨,白天在樹上休息,夜間活動,行動敏捷,善攀援。膽小,怕冷但不冬眠。雜食性,吃樹葉、果實、蜂蜜、昆蟲及小動物。3歲性成熟,妊娠期7~8個月,每胎1~2仔。壽命約24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第七類 眼鏡熊 戴著眼鏡了
眼睛熊,體長150~180釐米,尾長7釐米,雄性重約100~155千克,雌性重約64~82千克。體毛黑、紅棕或深棕色,厚密粗糙。眼周圍有一圈或粗或細的奶白色紋,並向下形成胸斑,遠看好似戴著一副黑墨鏡,故名。肋骨13對,區別於其它熊科動物的14對。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密林或草原,故又稱"安第斯熊"。以鳳梨、仙人掌為食。由於棲息地破壞和獵殺,全世界野生種群已不到2000頭。
第八類就是咱們國家的國寶級大熊貓,又叫大大貓熊
大熊貓,體型肥碩,憨態可掬,頭圓尾短,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體長120~180釐米,尾長10~20釐米,白色,體重60~110千克。頭圓而大,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以抱握竹竿。軀幹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現僅分布於我國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溫帶森林中,主要包括陝西、四川的秦嶺、岷山等。棲息於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高山深谷。除發情期外,一般獨棲,晝夜兼行。食物主要是高山、亞高山上的50種竹類,偶食其它植物、昆蟲和動物屍體。最早出現於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持原有的古老特徵,有"活化石"之稱。由於棲息破壞、毛皮偷獵等原因,現存數量稀少。根據國家林業局2006年的調查,目前全國有野生大熊貓1596隻,圈養數量161隻。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