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是中國廚房的宿命。
數據顯示,與歐美大house裡動輒數十平的開放式廚房相比,中國86%的城市家庭廚房面積不足10㎡,部分大城市甚至有超 7 成家庭廚房不到5㎡。
成套,嵌入,集成,是非常現實的消費趨勢。
2003 年,第一臺名為「深井式集成環保灶」的產品在中國設計製造出來,首次把燃氣灶和油煙機組裝在一起、採用「下吸下排」的排煙設計。
不過,由於向下排煙打破了油煙蒸騰向上的氣態規律,油煙容易逃逸,且會把火苗和飛濺的油滴一同吸入,第一代集成灶上市後引發了爆炸事故。安全、節能和吸油煙效果上都存在瑕疵。
2005~ 2011 年,初代集成灶折戟後的五六年內,集成灶行業針對原有技術不足,在功能、結構、外觀和安全性上展開大量優化和開拓工作,第二代、第三代集成灶陸續面世。
功能上,集成灶由最初始的煙+灶結構發展為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櫃(煙灶消)和煙灶消+蒸烤結構,還陸續實現了內部免清洗、變頻、防火牆以及漏電漏氣檢測等安全功能。2011~ 2016 年,中國集成灶品牌從一百多家猛增到 500 家,市場銷量從不足十萬臺增加到年銷量 70 萬臺,體量突破百億元。
既然如此,方太等一線廚電品牌為什麼不踏入這片新藍海?因為至少從目前看來,集成灶這個品類,依然有技術合理性和公共環境問題兩項原罪無法解決。
一、逆勢下排,集成灶的阿硫克斯之踵
為了解決「下吸下排」帶來的安全隱患,傳統集成灶提出了側吸下排式的改良方案,雖然在安全性上得到了提升,但由於品類原理和構造的局限,逆勢下排的排煙方式卻無法改變。
在下排煙的方案中,自然狀態下本來向上蒸騰的煙氣被強按牛頭逆勢向下吸走,一方面需要更大的風機功率,功耗和噪音也隨之增大。
另一方面,燃氣灶、進氣管和煙機動力系統全裝置在灶臺下方,空間布局非常擁擠,安全隱患也無法完全消除。
在使用的過程中,下排方式也有較多使用體驗的問題,由於排煙路徑的曲折較多,機身以外到止逆閥這一段的排煙管如果距離稍長,長期運行的情況下管道積油等問題無可避免。
逆勢下排,成為了集成灶這個品類的阿硫克斯之踵,並且在原理上無法解決。如果想拿出一套更優的解決方案,只能是開發新的品類。
二、公共環境問題,集成灶已經觸摸到品類天花板
從設計安裝的角度上來看,集成灶的機器位置原則上必須儘量貼近公共煙道,還不能裝在有地暖和分集水器的前方。
這種安裝方式帶來的不僅是位置的局限和切割臺面的不變,還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公共環境問題。
當前,國內大多數居民樓的公共煙道都是主副式+變壓式,每家廚房上方留有一個接入公共煙道的孔,安裝油煙機時,煙管向上走吊頂接入公共管道,再在導流板的引導下向上排出。
由於集成灶是下排式,需要先堵掉上面的孔,在下方另外開孔,煙管橫穿地櫃接入公共煙道,不僅佔據地櫃空間,而且煙氣排入煙道後與樓下鄰居的排煙孔距離過近,容易互相串煙。
實際上,從 2011 年第三代集成灶上市以來,媒體上一直不乏集成灶引發事故的報導。近幾年伴隨集成灶安裝量越來越大,家電社區、論壇裡出現越來越多一線使用反饋,有人說開火後因為串煙被「鄰居找上門來了」。
在普遍關注公共環境問題的當下,很難想像集成灶像油煙機一樣普及,城市住宅結構設計並不支持大量使用集成灶,也成為這個品類發展的天花板。
原理上、技術上、體驗上的種種不完善表明,傳統集成灶很難說是集成式廚電的成功解決方案。正是看到了這些,在油煙機、燃氣灶、蒸烤箱、洗碗機等多個垂直品類做到第一,客觀上最有實力做好集成廚電的方太,並沒有進入集成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