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破解"莫比烏斯帶"空間結構之謎(圖)

2020-11-22 搜狐網

  莫比烏斯帶

  公元1858年,兩位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Johann Benedict Listing分別發現,一個扭轉180度後再兩頭粘接起來的紙條,具有魔術般的性質。與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雙側曲面)不同,這樣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單側曲面),一隻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一神奇的單面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Möbius strip)。

  作為一種典型的拓撲圖形,莫比烏斯帶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興趣,並在生活和生產中有了一些應用。

例如,動力機械的皮帶就可以做成「莫比烏斯帶」狀,這樣皮帶就不會只磨損一面了。此外,莫比烏斯帶也是藝術家眼中的經典造型。

  科學家認為,當具有可展表面(developable surface)的莫比烏斯帶被折成之後,它要盡力達到具有最小彈性能量的狀態。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一個關於莫比烏斯帶的力學問題就始終困擾著科學家,即如何預測它的三維空間結構。

  在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非線性動力學家Gert van der Heijden和Eugene Starostin利用一組20年未發表的數學方程,解開了這一長達75年的難題。相關論文7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學》(Nature Materials)上。

  他們認為,決定莫比烏斯帶空間形狀的是不同區域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由摺疊所形成的彈性勢量存儲在莫比烏斯帶中,莫比烏斯帶中捲曲最劇烈的地方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而平坦的地方能量密度最低。

  根據他們的數學方程,莫比烏斯帶的形狀有賴於帶子的長和寬。如果莫比烏斯帶的寬度和長度的比例增加,那麼各個位置的能量密度也會相應改變,從而改變莫比烏斯帶的三維形狀。

  新的研究成果不僅僅揭示了一個現象,對材料學、藥物開發等許多領域也具有重要意義。Starostin表示,它將有助於科學家理解一些生物分子和化學薄膜的結構。瑞士聯邦技術研究所的數學家John Maddocks評價說,「研究中使用的方程可適用於任何扭曲的矩形條帶,包括碳納米管。」(科學網 任霄鵬/編譯)

(責任編輯:史少晨)

相關焦點

  • 克萊因瓶是四維空間的莫比烏斯帶?科學家:有這種可能!
    作為兩個最出名的科學結構,無論是莫比烏斯環還是克萊因瓶似乎都蘊含著我們無法解釋的原理,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甚至是宇宙的本質,他們相信只要能夠理解這兩種結構,宇宙的概念將會更加清晰。克萊因瓶是四維空間的莫比烏斯帶?通過上面的解釋,似乎可以從中發現莫比烏斯帶和克萊因瓶的共同點。
  •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
    關於宇宙的起源之謎,業界存在很高的爭議聲,儘管科學家們想要找到宇宙的盡頭,但這條路似乎怎麼走都走不完,也就意味著宇宙有可能根本沒有盡頭。那麼宇宙最真實的模樣是怎樣的呢?大家聽說過克萊因瓶嗎?據科學家稱,克萊因瓶永遠無法造出,很多人感到奇怪,市面上有這麼多人賣克萊因瓶,怎麼會說它永遠無法造出呢?
  • VOA慢速 | 科學家破解英國巨石陣之謎
    Scientists Solve Mystery About Stonehenge科學家破解英國巨石陣之謎British scientists say they have solved a mystery involving Stonehenge, the world-famous stone monument in Wiltshire, England.
  • 胡夫大金字塔內的神秘「空洞」能否破解金字塔之謎?
    日前,科學家們在胡夫金字塔內部通過物理學探測發現狹長空間,有專家推測這一發現或將對科學家們破解金字塔建造之謎提供幫助。 該通道長度超30米,橫截面類似於位於其下方的甬道,這一空間的確切結構和作用仍然未知。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建築缺口」,目的是為了工人在建造金字塔時,方便進入甬道和墓室。
  • 科學家破解8大"未解之謎":鯊魚"處女"為何產子
    科學家破解8大「未解之謎」   鯊魚「處女」為何產子   數十年、甚至數百年都無法解釋的科學之謎現已找到答案。美國《生命科學》雜誌近日刊出科學家近年揭示的8項科學發現,將這些「未解之謎」的謎底揭曉。
  • 莫比烏斯帶與克萊茵瓶
    自從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於1848年創造出「莫比烏斯帶」,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了,但「莫比烏斯帶」的性質依然令人迷茫,並刺激著人們的想像。許多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經常「品玩」著莫比烏斯帶,甚至連科學家、藝術家、作家都用莫比烏斯帶來檢驗著自己的想像力。莫比烏斯帶是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條扭轉半圈並將端頭粘接在一起的(如圖1)。
  • 科學家破解朊病毒錯誤摺疊之謎
  • 科學家破解曾困擾很多人的未解之謎,每一個都充滿了神秘感
    同時地球上有一些未解之謎也被我們人類逐一破解,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揭開了它們神秘的面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幾個神秘的當初的未解之謎,每一個都曾困惑我們多年,充滿了神奇色彩。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科學家們還是揭開了復活節島石像的神秘面紗,它們既不是外星人所建也不是什麼巨石陣,而是由古人所雕刻,然後由大量的人移到此島上的。而且科學家們通過測試,運用物理知識人類是足以將90噸的重的石像進行移動的。·第二個: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史前文明的存在,比如說瑪雅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其中瑪雅文明記載最多,流傳最廣。
  • 【大中華尋寶記之趣味知識科普】破解世界上神秘的未解之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雖然科技在不斷發展,但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仍舊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就連科學家們也無法給出解釋,這就是傳說中的「世界未解之謎」。 然而這些「未解之謎」,其實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破解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鐵定甲蟲外骨骼超級堅硬之謎破解
    鐵定甲蟲外骨骼超級堅硬之謎破解(Credit: David Kisailus / Jesus Rivera / UCI)(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你能承受相當於自己體重4萬倍的壓力嗎?
  • 破解科學之謎:反物質去了哪裡?
    但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也有未解之謎。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建立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從理論上預言了負能量的存在。1931年,狄拉克又提出「反粒子」概念來解釋「負能現象」,預言了反粒子、反物質的存在。
  • 通古斯大爆炸之謎將破解
    通古斯大爆炸之謎將破解  義大利科學家發現通古斯地區一個湖底的大隕石坑  舉世聞名的通古斯大爆炸已經過去一個世紀了。但沒有人確切知道,1908年6月30日清晨在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上空發生的事情。
  • 科學家首次利用偏振光創造莫比烏斯帶
    莫比烏斯帶很容易創造,利用一條紙帶,扭轉一次然後將兩端結合,這樣你就創造了一個莫比烏斯帶:一種只有一邊的三維結構。每年上百萬名學生都會在學校進行這個動手操作。然而,發現自然產生的莫比烏斯帶則另當別論。 莫比烏斯帶是一種單側、不可定向的曲面「這是自然界裡出現的莫比烏斯結構的罕見例子之一。」
  • 浙江有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成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未解之謎
    導讀:說到世界未解之謎,被關注最多的大概就是關於UFO了。這個幾個世紀,被世界各個不同地方,不同國家和民族都在關注的一個「世界未解之謎」,無數的人至今依然關注著,更有很多科學家以及相關興趣人員前赴後繼的投入到這個解密的事業當中,他們堅信有朝一日,一定會揭開UFO的神秘面紗。在我們國內也有很多的「世界未解之謎」,其中在浙江有一處地下石窟群——龍遊石窟,從它得意重見天日的那天起,就成為了能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未解之謎」。
  • 美國科學家破解巴基球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日(北京時間)報導,經過25年的探索,科學家們最近揭開了富勒烯家族中巴基球的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取得的這一成果,清晰地展示了巴基球是如何自組裝成籠狀結構的,其對於碳納米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同時也為探究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太空富勒烯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科學家們於1985年發現了富勒烯。
  • 解密已被破解的十大世界未解之謎
    目前,美國媒體列舉出了科學家近年內揭示的十項科學發現,將這些之前的「未解之謎」的謎底向世人揭曉,其中包括:蜜蜂的飛行之謎、具有科幻傳奇色彩的水晶頭骨之謎、鯊魚處女產子等。1、水晶骷髏之謎許多人對水晶頭骨的認識源自電影《印地安那-瓊斯和水晶頭骨王國》,該電影中水晶頭骨是神秘外星人的頭骨,這些外星人締造了遠古人類文明。
  • 科學家破解「藍色火焰」之謎
    ;這些結構共同盤旋成為一個離奇的藍環;該研究確定了這些獨特火焰的形成機制。通過揭示該藍渦旋的結構,這些發現或能為用於高效、低排放燃焰的可能應用提供信息。科學家們最近在用火渦旋進行實驗時發現了藍渦旋的構造;這些火渦旋是在燃燒水基液態烴燃料時生成的
  • 巨大的吉薩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已經破解,考古學家的重大發現
    巨大的吉薩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已經破解,考古學家的重大發現。CNN報導說:埃及金字塔建造的方法很多年來一直是一個謎,人們對此作出了種種推測,但是科學家很有可能已經有了重大發現,解開了金字塔之謎。吉薩金字塔的建造之謎來自英國利物浦大學和法蘭西學院研究東方考古學的開羅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們在埃及的一個沙漠中發現了一個有
  • 科學家解開巴林傑隕石坑之謎 澄清四大疑點(圖)
    科學家解開巴林傑隕石坑之謎 澄清四大疑點(圖)《自然》雜誌的封面文章,介紹了美英科學家對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巴林傑隕石坑的研究結果,解開了這個地球上第一個被確認的隕石坑形成之謎。  巴林傑隕石坑方圓4100英尺,深度為570英尺,過去科學家一直認為,它是一個死火山口。但是1903年,美國採礦工程師巴林傑提出它是由一塊隕石在大約5萬年前撞擊地球而形成的隕石坑的看法,得到科學家的確認,此後該坑被命名為巴林傑隕石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科學家傑伊·梅洛詩教授說,巴林傑隕石坑是地球上第一個被確認的隕石坑。
  • 破解了結構之謎,就能再造大腦嗎
    前不久,「現代神經科學之父」聖地牙哥·拉蒙-卡哈爾的一些神經元手繪圖走紅社交媒體,那些現在看來粗糙簡單的神經元是真正的「所見即所繪」。手繪圖顯示的是大腦切片在顯微鏡下的真實形狀,每張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末梢」消失在紙張未及之處。      然而利用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列技術,科學家們就有可能在全腦範圍內觀察某一個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