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利用偏振光創造莫比烏斯帶

2020-11-22 cnBeta

據科學日報報導,加拿大、歐洲和美國的研究合作通過光偏振實驗性的產生了莫比烏斯帶(一種單側、不可定向的曲面),這證實了光的電磁場可以呈現這一奇特形狀的理論預測。莫比烏斯帶很容易創造,利用一條紙帶,扭轉一次然後將兩端結合,這樣你就創造了一個莫比烏斯帶:一種只有一邊的三維結構。每年上百萬名學生都會在學校進行這個動手操作。然而,發現自然產生的莫比烏斯帶則另當別論。

莫比烏斯帶是一種單側、不可定向的曲面

「這是自然界裡出現的莫比烏斯結構的罕見例子之一。」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和物理學教授、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量子非線性光學加拿大卓越研究主席羅伯特•W•博伊德(Robert W. Boyd)這樣說道。他是這篇發表在期刊《科學》上的文章的高級作者之一。展示光偏振狀態可以創造莫比烏斯帶是非常有趣的,它不僅可以提高對光學偏振的基本理解,也能夠被用於產生微觀和納米程度上的複雜結構。

光是一種電磁波,因此它有一個電磁場,其中電場的振蕩方向被稱為光的偏振方向。偏振是理解減少眩光的偏光太陽鏡和3D電影院的關鍵。太陽光的偏振一般是隨機的,這意味著電場的方向因光線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當光從任何物體表面——例如水、玻璃或者高速公路表面——反射回來,反射光在特定方向極化,平行於光反射的表面。偏振太陽鏡能夠阻擋這個方向的偏振光,從而極大的減少眩光,但同時讓其它光進入。

在實驗裡,為了產生莫比烏斯帶,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特定奇特類型的光:一種高度集中的光束,常被稱為結構光。結構光是光束裡具有特定偏振和密度分布——因此光束不同部分的電磁場振蕩是各不相同的。光線移動的方向並非總是位於正確的角度,即使標準雷射也如此。在這樣高度結構化的光束裡,電場在三維方向將均有分布。此外,光束的不同部分將在不同方向擁有不同電場。

為了對偏振進行成像,研究人員使用了納米粒子。研究人員對光束橫截面上的納米粒子進行掃描,然後觀察它散射的光。通過確定光是如何散射的,並有效的將其作為幹涉儀,就能檢測到焦點的光束偏振,莫比烏斯帶就會出現。這個程序是由德國巴伐利亞州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教授格爾德•勒克斯(Gerd Leuchs)和皮特•班澤爾(Peter Banzer)發明的。

莫比烏斯帶展示了環繞雷射束軸線的圓形通道上每個位置的電場方向。取決於雷射束結構的細節的不同,研究人員觀察到莫比烏斯帶的偏振呈現出3/2或者5/2的扭轉。這些莫比烏斯帶演示了光束在非常小的亞波長距離範圍內所蘊含的豐富結構,博伊德解釋道。他還補充表示,除此之外,這項研究所使用的測量方法在探測其它光束類型的納米結構方面蘊含了巨大潛力。

相關焦點

  • 偏振光創造的莫比烏斯帶
    據科學日報報導,加拿大、歐洲和美國的研究合作通過光偏振實驗性的產生了莫比烏斯帶(一種單側、不可定向的曲面),這證實了光的電磁場可以呈現這一奇特形狀的理論預測。莫比烏斯帶很容易創造,利用一條紙帶,扭轉一次然後將兩端結合,這樣你就創造了一個莫比烏斯帶:一種只有一邊的三維結構。每年上百萬名學生都會在學校進行這個動手操作。
  • 英國科學家破解"莫比烏斯帶"空間結構之謎(圖)
    莫比烏斯帶  公元1858年,兩位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Johann Benedict Listing分別發現,一個扭轉180度後再兩頭粘接起來的紙條,具有魔術般的性質。這一神奇的單面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Möbius strip)。  作為一種典型的拓撲圖形,莫比烏斯帶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興趣,並在生活和生產中有了一些應用。例如,動力機械的皮帶就可以做成「莫比烏斯帶」狀,這樣皮帶就不會只磨損一面了。此外,莫比烏斯帶也是藝術家眼中的經典造型。
  • 莫比烏斯帶與克萊茵瓶
    自從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於1848年創造出「莫比烏斯帶」,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了,但「莫比烏斯帶」的性質依然令人迷茫,並刺激著人們的想像。許多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經常「品玩」著莫比烏斯帶,甚至連科學家、藝術家、作家都用莫比烏斯帶來檢驗著自己的想像力。莫比烏斯帶是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條扭轉半圈並將端頭粘接在一起的(如圖1)。
  • 克萊因瓶是四維空間的莫比烏斯帶?科學家:有這種可能!
    作為兩個最出名的科學結構,無論是莫比烏斯環還是克萊因瓶似乎都蘊含著我們無法解釋的原理,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甚至是宇宙的本質,他們相信只要能夠理解這兩種結構,宇宙的概念將會更加清晰。宇宙本質然而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莫比烏斯帶和克萊因瓶居然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
  • 利用非1/4波片將橢圓偏振光轉換為線偏振光的理論及實驗研究
    本文將對利用非1/4波片將橢圓偏振光變換為線偏振光技術進行理論分析及實驗驗證。1 利用非1/4波片將橢圓偏振光轉換為線偏振光的理論分析如圖1所示,一束橢圓偏振光垂直入射波片(非全波片、1/2波片),假設波片為正晶體,波片快軸與光軸垂直,快軸沿Oy軸方向。
  • 莫比烏斯帶
    在莫比烏斯帶這件展品展像的中央有一個巨型的圓環,在圓環上有一輛小車。當我們按動按鈕,小車開始移動,在轉動一圈之後,小車竟然回到了原點。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有一個圓環和日常中我們見到的圓環一樣,有兩個面兩條邊,當我們轉動手柄將圓環的一端,翻轉一百八十度時,這時形成了一個新的環。
  • 什麼叫做偏振光?
    光有神秘的第三屬性----偏振光,偏振光也稱為偏光,光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是橫波。而振動方向和光波前進方向構成的平面叫做振動面,光的振動面只限於某一固定方向的,叫做平面偏振光或線偏振光。偏光讓我們知道光波振動的方位。
  • 目測偏振光、心算、利用星座定位……動物們是這樣找到回家路的
    據了解,光在大氣的傳播過程中會形成少量偏振光,且偏振光波的分布具有空間分布的穩定性,這些偏振光就像是畫在天空中的地圖。複眼是昆蟲的主要視覺器官,通常在昆蟲的頭部佔有突出的位置。在一些昆蟲的複眼上,有一部分小眼專門負責探測偏振光。
  •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
    我們今天要做一個很神奇的實驗,叫做莫比烏斯帶。
  • 莫比烏斯帶怎麼做,莫比烏斯帶原理可以運用到什麼地方?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怎麼做,莫比烏斯帶原理可以運用到什麼地方?
  • 【校園傳真】看這裡,神奇的「莫比烏斯帶」
    先在裁好的一張紙條正中間畫一條線,然後粘成「莫比烏斯帶」,最後沿線剪開。                    先在紙條上畫兩條線,然後粘成「莫比烏斯帶」,再用剪刀沿線剪開。  興致高昂的小朋友們,繼續製作升級版的莫比烏斯帶。
  • 北京萬科走上了「莫比烏斯帶」
    > 2017北京萬科作品時代大都會系新品全球發布會  文/樂居 李潔   「莫比烏斯帶」常被認為是無窮大符號的創意來源,因為如果站在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帶的表面上沿著能看到的「路」一直走下去,那就永遠不會停下來。
  • 三層的莫比烏斯帶
    三層的莫比烏斯帶   自1848年莫比烏斯提出他那單邊單面對象的模型以來,數學家和數學的愛好者們便經常「品玩著」莫比烏斯帶.他們的發   現與原先的莫比烏斯帶同樣地令人迷惑.下面是其中的兩種模型,它們會產生同樣的結果
  • 8000光年外黑洞發現偏振光現象
    這裡出現的光線彎曲現象「偏振光」正在給科學家們透露更多有關黑洞附近出現的空間彎曲以及超強磁場的信息。這也是首次在黑洞附近觀察到「偏振光」。而這一次,科學家們首次觀察到黑洞附近產生的偏振光,這將對揭示天鵝座X-1的很多性質發揮很大的作用。  光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是橫波。而振動方向和光波前進方向構成的平面叫做振動面,當光線在空間自由傳播,光波的振動面可以指向任何方向,稱為自然光。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光可以變成「偏振光」,即它的振動方向全部統一為一個特定的方向。這種特殊情況包括光線遭到物體表面散射,或者光線穿過其他物質的情形。
  • 什麼是偏振光遙感?
    地物目標的反射同時具備偏振和光譜特徵,偏振光譜含有目標地物更豐富的信息,可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識別特徵,大幅提升對地物物理性質的認知水平與探測能力。2.1 地物偏振光效應 闡述地物偏振遙感與高解析度定量遙感的地表偏振光效應的理論方法,提出地物偏振的5個規律。1、地物偏振光譜反射效應,為高解析度地物遙感定量反演機理解釋和模型修改奠定基礎。
  • 你知道莫比烏斯帶從中間剪開會變成什麼嗎?
    莫比烏斯帶,又譯梅比斯環或麥比烏斯帶,是一種只有一個面和一條邊界的曲面,也是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它是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獨立發現的。作為一個不可能的可能,莫比烏斯帶還有很多奇妙特徵。本期推文就和大家一來起做一個關於莫比烏斯帶的小遊戲,一起來看一下其中的有趣之處吧。      正式開始之前,我們需要準備一張紙條。
  •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人工「化學進化」
    原標題:科學家首次創造出人工「化學進化」  科技日報訊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研團隊在不使用DNA的情況下首次創造出可進化的化學系統,向創造人造生命的可能邁進了一大步。相關論文發表在本周一的《自然·通訊》上。
  • 看綜藝,了解「莫比烏斯帶」
    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它的曲面從兩個減少到只有一個,這種神奇的單面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莫比烏斯環的概念在生活中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建築、藝術、工業生產中。有人將傳送帶做成莫比烏斯帶的形狀,使應力分布到「兩面」,可延長使用周期一倍。
  •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
    關於宇宙的起源之謎,業界存在很高的爭議聲,儘管科學家們想要找到宇宙的盡頭,但這條路似乎怎麼走都走不完,也就意味著宇宙有可能根本沒有盡頭。那麼宇宙最真實的模樣是怎樣的呢?大家聽說過克萊因瓶嗎?據科學家稱,克萊因瓶永遠無法造出,很多人感到奇怪,市面上有這麼多人賣克萊因瓶,怎麼會說它永遠無法造出呢?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光子角動量編碼技術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顧敏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了納米尺度下對光子角動量的操控。